華林村「一門式」服務外觀。
村民正在櫃員機裡取錢。
紅網時刻通訊員 楊勇 李亮珍 益陽報導
為提升為民服務質量,赫山區衡龍橋鎮自5月初以來,堅持黨建引領,「軟硬兼施」,紮實推進「一門式」服務落地見效。
念好「軟」字經,凝心又聚力
政策落地響不響,關鍵看思想。為確保「一門式」服務順利推進,衡龍橋鎮高度重視、潛心研究,成立了以書記任組長、鎮長任常務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任副組長的「一門式」服務領導小組,及時印發了「一門式」服務推進工作實施方案,並組織班子成員研究部署,召開全體鎮村幹部動員會、部署會,統一思想、統一步調、統一實施。與此同時,鎮組織委員帶領黨群和政務服務中心、黨建辦等部門對165項清單、各村現實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與梳理,並根據調研結果,堅持「因類施策、因村制宜、示範引領、分類實施」原則,在全鎮上下掀起了「一門式」服務推進熱潮。
「這既是村民福音,又替幹部省事,我們無條件配合、實施。」衡龍橋鎮白石塘村黨支部書記熊志輝笑著說道。經過動員部署,全鎮13個村(社區)做到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紛紛表示將全力以赴,確保「一門式」服務迅速落地生根。
做好「硬」字訣,務求細而全
措施搞得行不行,關鍵看民評。「這個搞得好,之前去哪裡辦、怎麼辦搞不清,現在都曉得了,而且這裡還可以取錢,路費都省了不少呢...」5月26日,華林村一辦事的村民笑嘻嘻地說道。不遠處村委門口設立的農商銀行櫃員機,格外顯眼。
走進華林村委樓,進門處「一門式服務」五個大字映入眼帘,大字下面的服務流程圖清晰顯眼,大廳內牆上「一門式」服務領導小組、流程圖、服務指南清單等一一排列,便民窗口分類分開布置,在辦事臺上旁醒目位置,擺放著一本「一門式」服務指南,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大廳內技術人員正在對該村辦公電腦進行政務外網的連接工作,只見技術人員邊拉線、邊設置、邊連接,熟練地操作著技術流程與進網程序。
自「一門式」服務工作開展以來,衡龍橋鎮堅持兩路並進,一邊安排技術人員對各村(社區)政務外網進行連接、設置,為線上辦理提供堅強的技術支撐。一邊安排人員在各村辦公樓進行陳設布置,分開設立辦事窗口,科學布置各類服務中心,並在村外醒目位置設立「一門式」服務標語,方便群眾辦事、提高群眾知曉度。
衡龍橋鎮負責人表示,「一門式」服務事關群眾福祉,我們不貪快,但求全,確保細,這樣才能真正讓「只進一扇門,能辦所有事」落地見效。目前,衡龍橋鎮已完成13個村(社區)的政務外網連接,華林村示範點已開始試運行,為後續全鎮併網、全面鋪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