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艾維巴迪,又見面了,轉眼我們CS:GO術語普及課堂來到了第二期,上一期給大家介紹了一些在遊戲裡常用的術語,還不了解的萌新可以先去複習一下,這一期決定給大家來點專業的乾貨,不然怎麼能體現我專業的身份。
大家在看比賽時總能見到一些專業術語,比如ADR、Rating等,不懂的萌新可能會一頭霧水,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普及一些個在比賽中用到的專業術語。
大家在看比賽的時候經常會在選手數據看到ADR這張數據。ADR是Average damage per round的縮寫,意思是每局平均造成傷害。指的是該隊員每局對敵人造成的傷害的平均值,這項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該隊員在團隊中火力輸出的貢獻值。我們知道一個人有100HP,如果你每局做到一換一的話ADR就可以達到100,所以一般在職業高強度比賽中ADR能超過100就可以算是比較Carry了。可以看到下圖為正在進行中的比賽數據,即使是Rating最高的Snax的ADR也不到100。
經常看比賽的童鞋對Rating這個詞肯定不會陌生,在國內的對戰平臺每場比賽結束也會計算Rating,那麼Rating到底是什麼呢?從字面意義上理解Rating是對一個選手在一場比賽中的表現進行評分,分越高代表該選手表現越出色,可是Rating是根據什麼來計算的呢?
Rating計算主要計算以下三點:
KPR- kills per round(每回合擊殺數)
SPR- survived rounds per round(每回合存活數)
RMK- a value based on number of rounds with multiple kills(多回合的連殺價值判定)
過往的Rating計算公式為:Rating = (KillRating + 0.7*SurvivalRating + RoundsWithMultipleKillsRating)/2.7。但是2017年V社微調了Rating的計算公式,其中各項的計算都極為複雜,鑑於篇幅原因這裡就不贅述了。這個連殺價值V社有自己的算法,大致就是在殘局中拿到的擊殺得分更高,比如你1V3取得勝利加分是比殺3個人的加分多很多的。所以說要想提高Rating不僅要多殺少死,拿下殘局的勝利也是很重要的。
Kennys在過去三個月的Rating為1.18
在CS:GO比賽數據統計網站HLTV上隊員數據頁面我們也可以看到HS%這一項數據。HS是Headshot的縮寫,HS%就表示爆頭率了,即爆頭擊殺與總擊殺數的比值換算為百分比。我們將最後擊殺對手通過射擊對手頭部完成的擊殺稱為爆頭擊殺,爆頭率的高低是對瞄準能力的體現,如果一個玩家瞄準能力很強,準星總能鎖定對手頭部,那麼爆頭率一定會很高,比如大家鍾愛的爆頭哥Scream,爆頭率有時能達到驚人的80%+。
爆頭哥的場均爆頭率高達64.2%
這個術語就很容易理解了,K代表Kill,D代表Death,K/D Ratio=擊殺數/死亡數。簡單來說這項數據表示了你的擊殺比,擊殺越多死亡越少這項數據就會很高,作為萌新我們要盡力做到K/D Ratio達到1,也就是擊殺和死亡數相當。
冷神的K/D Ratio達到1.34
大家可能會注意到,在HLTV上隊員數據中加入了一項數據名為KAST,包括很多老玩家可能對這項數據都不太了解。
KAST=kill assist survive trade 也就是 殺敵、助攻、存活、人數互換。指的是該選手完成這四項指標中任意一項的回合數與總回合數的比率。這個「人數互換」就是指選手死後不論造成傷害的多少,只要能使隊友在短時間內將敵方殺死即可。舉例來說就是隊伍的突破手用生命拉出了一片天,就算他沒重傷敵人,只要隊友抓住時機補槍完成人數互換,突破手就算「換人成功」。由此我們可以得知,KAST比率越高,表示這名選手對團隊貢獻的效率越高。
往往在比賽中我們會聽到解說提到這場比賽是BO3或者BO1,BO3便是Best of 3的縮寫,簡單來講就是我們所說的三局兩勝,BO後跟的數字為該系列賽將會進行的最大局數,以BO5為例,先贏3局的隊伍獲勝。
即將進行的Bo1的比賽
ACE是解說經常說的一個術語,指一名隊員完成對敵方所有敵人的擊殺,由於比賽中是5V5,所以當一名選手在一局中完成5殺時,我們就說隊員拿到一次ACE。不知大家是否記得自己的第一次ACE是什麼時候,小編當時在死城之謎這張地圖上拿到人生中第一次ACE,睡覺都要笑醒的節奏。
Frag在CS:GO中是擊殺的意思,EntryFrag指的是在一局比賽中的首殺也就是一血。EntryFrag也被叫做Opening Kill,在職業比賽中一個突破手的使命就是拿到敵方的EntryFrag,這對於團隊來說意義重大。如果T方拿到EntryFrag會對CT的防守陣型造成極大的影響。
Niko職業生涯中總共拿過2451次EntryFrag
在每場比賽中,雙方隊員會在公屏上打字表示對對手的尊重,如GL/HF/GH/GG/WP。GL的意思為Good luck,是祝你好運的意思,一般在開局階段這麼說;HF是have fun的縮寫,希望交鋒愉快的意思,在開局和換邊的時候使用;GH,是good half的縮寫,大意時半場打的好,通常在換邊時使用;GG和WP時good game和well play的縮寫,大意是打的好,這兩句話通常在比賽結束時使用。不僅在CS:GO比賽中如此,幾乎所有的競技遊戲比賽中都會在公屏打字表示對對手的尊敬,換邊的時候打GH這已經成為了一種電競精神,希望各位玩家在平常的遊戲開始前也試著打出GLHF來問候對方玩家。
在比賽中當一方隊伍久久不能得分或者場上局勢明顯不利於己方隊伍時,會叫出一個暫停,一是用來穩定隊伍的情緒,二來是重新制定一些針對性的戰術應對接下來的比賽。由於之前出臺的新規定,在設備出問題調試階段隊員是不能進行溝通的,所以暫停又分為戰術暫停(Tactical pause)和技術暫停(Technical pause)。只有在技術暫停階段,隊員教練才可以與隊員交流,一支隊伍在一場比賽中共有4次技術暫停,每次30秒。
我們在看比賽時經常能聽到解說在開局時說道:「某個隊伍這局開局選擇打一個默認。」這裡的默認指的就是CS:GO中的一種戰術。默認戰術是指匪徒在開局時不拼搶不求突破,而是隊員分散在各個CT可能前壓的位置原地不動架著槍,等待CT前壓將其擊殺從而形成突破。之所以叫默認戰術是因為其實每盤開始T如果不是打快攻,基本上都會先選擇架點,這也是五名隊員默認的開局戰術,至於默認之後執行什麼戰術就要交給指揮去發號施令了。
在解說比賽的時候,解說經常會提到一個詞叫「經濟重置」。眾所周知,CS:GO中存在經濟系統,每局結束都會給雙方給予金錢獎勵,而經歷一波連敗會得到從1400$開始每連敗一局累加500$的經濟獎勵,最高經濟獎勵為3400$。如果連敗的隊伍贏了一局長槍局,緊接著又輸掉了下一局,則將進入我們所說的經濟重置,即這局結束他們只加1400$,如果在上局花光了錢的話下一局開始每人就只有可憐的1400$,這樣的經濟需要連續ECO兩局才能起到長槍,所以就很可能出現贏下一局連輸3局的情況(一局長槍局加兩局ECO),這對團隊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所以大家在贏下一個長槍局後切勿得意忘形,因為接下來的一局才是真正的挑戰,不注意的話很可能樂極生悲。
SK戰隊在拿下第四局後被翻盤慘遭經濟重置
今天的對於CS:GO在比賽中的專業術語介紹就到這裡啦,大家趕緊拿出小本本記好呦,下次比賽看到這些術語就可以愉快的給萌新朋友講(zhuang)解(bi)了。
本文由官方記者團-Puck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果你也想加入「CSGO官方記者團」,用業餘時間為國服貢獻力量,可點擊文章底部左下角的「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