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小雪」節氣一過,全國驟然降溫。每年的這個時節,很多人選擇去北方滑冰賞雪,或是到祖國最南方踏浪趕海。地理上「夾」在中間的江蘇既不具備溫暖氣候又難見雪景,在秋冬之交往往是旅遊淡季。
然而事實上,江蘇所處的長三角地區並不缺乏秋冬美景。該如何在這一傳統旅遊淡季裡發力,讓秋冬遊真正火起來?
出遊需求強勁,期待覆蘇勢頭延續
「蘆花千頃雪,紅樹一川霞」,即將步入12月,正是登山賞楓好時節,對於南京人來說,又到了登棲霞山的佳期。「南京人說,『春牛首秋棲霞』,到了深秋初冬當然是要到棲霞山看紅楓的。」去年剛畢業的黃欣悅告訴記者,她已經準備好漢服,等到天氣放晴就和閨蜜去棲霞山拍照。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特別是經歷了「十一」大考,人們的出遊熱情被持續點燃,作為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的遊客更是如此,一個數據可以管窺其需求:根據11月21日攜程門票玩樂平臺發布的初雪人氣景區遊客意向,上海、南京等地遊客增速均位列前5。
與市民的旅遊熱情相對應的是旅遊從業者們的期盼。
「今年的國慶中秋8天假期,蘇州共接待國內遊客同比增長3%,旅遊總收入同比增長4.9%,我們希望在秋冬季節延續『黃金周』的好成績,讓市場復甦的勢頭持續下去。」蘇州文廣旅局副局長孫健介紹,為此,蘇州精心籌備參加不久前在上海舉辦的2020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蘇州展區就佔據了16個展位,當地50多個文旅部門和文旅企業帶來300多種文創產品和10000多份宣傳資料。
長三角各地文旅部門和企業也相互上門「吆喝」,「我們『徽州天路』自駕風景道就像『天空上的一道彩帶』,非常適合秋天驅車馳騁。」黃山市自駕遊協會執行會長周曉國來江蘇推介時收穫滿滿,與徐州、鎮江、南京、揚州等地的自駕遊俱樂部都籤署了合作協議。
「從數據來看,『十一』期間旅遊市場很令人驚喜。雖然秋冬季對於江蘇而言往往是旅遊淡季,但我們還是推出了不少線路。」無錫中旅總經理邵滿亮介紹,由於疫情在秋冬季節仍有反覆跡象,很多遊客還是傾向於在城市周邊遊玩。作為旅行社,他們會帶領遊客到南京棲霞山、蘇州天平山還有江西婺源等地賞秋。等到天氣更冷的時候,就帶領遊客前往南京湯山、溧陽天目湖等主打溫泉旅遊的目的地,「只要肯出新、用心,我們相信下半年還是能彌補上半年的虧損的。」
做好「時令文章」,塑「IP」提升美譽度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秋冬時節江南之景其實別具韻味。今年11月7日即已「立冬」,但此時的江南卻依舊氣溫舒適、秋意盎然,正是落葉繽紛的好時節。
本月中旬,無錫惠山古鎮景區就迎來一年一度的「七彩秋葉節」。記者走進惠山古鎮寄暢園,但見香樟碧綠、銀杏金黃、楓葉赤紅,層層疊疊,交相輝映。亭臺樓閣錯落其間,陽光斜照下,古樸飛簷與自然植株相得益彰,繪就一園秋色。「現在可以說是古鎮最美的時候。」有30多年園林管理經驗的景區管理處園藝景觀部部長金石聲告訴記者,江南溫潤的氣候造就了景區秋冬的多彩,惠山古鎮景區種植有100萬餘株樹木,尤其注重色葉樹錯落搭配,11月中旬後,槭樹、銀杏、櫸樹、楓香、烏桕、無患子、糙葉樹等不同色葉樹種形成紅、橙、黃、紫等多個色系,自成繽紛多彩的秋季景觀。
記者了解到,惠山每年在此時會舉辦秋季茶會,遊客來到惠山古鎮景區可近距離觀看茶道、茶藝表演,一品秋味。銀絲面、奧灶面、豆腐花、油贊子等傳統惠山美食更為古鎮的秋冬增添陣陣香氣,堪稱「登高、聽戲、賞菊、觀葉」兼得。不過,讓惠山古鎮景區管理處副主任蘇文龍苦惱的是,「古鎮秋冬風光好,卻『花開少人識』。」不僅上海等外地遊客不好吸引,連無錫本地人,賞秋也會去更有名氣的南京棲霞山。
一邊做好秋冬「時令文章」,一邊深耕「IP」提升美譽度,「秋棲霞」品牌的打造之路正是長三角坐擁秋景的景區可以對標的。一場「秋棲霞」紅楓藝術節已經舉辦了20年,今年在跨度72天的活動期間,棲霞山景區策劃了20項線上線下系列活動,「小小藥師」「小小講解員」等研學遊活動、「香約棲霞」科普體驗、登山大賽與定向越野賽、夜楓主題音樂會等特色秋日活動,不斷加深「秋棲霞」的IP分量。「我區正謀劃以棲霞山為核心,打造以棲霞山、華僑城、六朝石刻為代表的棲霞山文化休閒度假核心旅遊區,以探索屬於棲霞的獨特文化IP。」南京市棲霞區文旅局旅遊推廣科桑瑋說。
立足區域資源,攜手讓秋冬遊更「熱」
「長三角地區對於秋冬旅遊的需求依然旺盛,關鍵要結合當地特色展開旅遊。」鹽城市文廣旅局推廣處白本廠以鹽城舉例說,結合生態優勢,當地秋冬就主打生態、湖蕩和溼地「三張牌」。
丹頂鶴溼地生態旅遊區是我國最大的灘涂溼地保護區之一,每年有近1000隻丹頂鶴到鹽城保護區越冬,它們會從11月停留到次年3月,成為保護區冬天的獨特景觀。此外,還有黑嘴鷗、獐、震旦鴉雀、白頭鶴、白鶴、東方白鸛、黑鸛等近百萬隻水禽候鳥在旅遊區越冬。「其實秋冬來鹽城的遊客還是不少的,尤其是上海遊客。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展開親子遊是最好不過了,景區提供講解和科普,觀光與學習可以兼得。」白本廠說。
「古人說江南風景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但秋冬的江南其實也別具一番風貌。」在龍虎網文旅中心的宦宇飛看來,江南的秋冬極具特色,不妨將長三角三省一市的旅遊資源集合起來,開發以養生或觀光為主題的秋冬特色旅遊線路,將景點「串珠成鏈」,並脫離簡單的觀光遊,講好「江南文化故事」。蘇文龍同樣期待,惠山古鎮可以與江南眾多古鎮聯動,進行類似「古鎮之秋」的互動,為秋冬遊提供更多「新玩法」。
「不同於北方冬天冷得『足不出戶』,長三角尤其是江南地區,秋冬的夜晚也有進行戶外運動的條件。」無錫市旅遊協會副會長劉和平認為,秋冬歷來是旅遊淡季,想讓「淡季不淡」,應瞄準全域全時,夜遊就是很好的突破口,像在拈花灣小鎮,遊客既可以觀看《禪行》這樣的戶外夜間演出,還可在這裡體驗夜食、夜宿,從而延長了旅遊「動線」。
這也是旅遊從業者們共同的心聲。「棲霞山雖然以『賞楓』最為聞名,但來栖霞山的理由卻絕不局限於賞秋。我們未來會豐富更多業態,實現全方位的文旅質態升級,讓遊客有更多選擇和更好的旅遊體驗。」看向未來,桑瑋多了幾分期待。
記者 顏 穎 付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