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到底要不要上?一年級娃親身體驗,學會這些太重要了

2020-12-12 格桑花談育兒

牛牛幼兒園大班上學期馬上結束,最近班裡一些寶媽說,下學期不上幼兒園了,報校外專門的幼小銜接結構,提前適應一下小學,學習一下拼音、語文和數學知識。牛牛媽媽有些猶豫,要不要給牛牛也報一個,幼小銜接教小學知識,是否有必要提前學,另外完全模擬小學來孩子很累,但零基礎入學的話,明年上學能不能跟不上?牛牛媽媽很糾結,幼小銜接到底要不要給孩子報一個。

我孩子今年剛上小學,剛經歷了幼小銜接這個階段。女兒的親身經歷:沒必要報專門的幼小銜接機構,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儲備些漢字,孩子能坐的住,上課認真聽,可以很快的適應小學生活。

幼兒園沒必要超前學太多小學知識

作為教育大省的山東,整體很注重孩子教育。去年女兒大班時,我們也很糾結要不要報「知名」的幼小銜接班(孩子提前學完小學二年級知識,掌握幾百首古詩,書寫、拼音、數學均很好),考慮了很久、查了些資料,最終沒給女兒報,如今孩子小學適應的不錯。在我看來,幼兒園沒必要超前學太多。

因為5、6歲的孩子,提前學過多的小學知識,只能機械的從老師的灌輸中學習,孩子沒在遊戲中真正的經歷和體驗,無法深層次的認知和學習。「填鴨式」的教育,使孩子喪失了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催生了厭學情緒,幼兒園小學化,扼殺了孩子的天性,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另外,一些小學老師實際教學中也發現:提前學習小學知識,有些孩子上學後沒了學習興趣,上課不注意聽講、注意力不集中,三年級課程難度加大後,孩子作業困難、成績下滑明顯,一二年級養成了壞習慣,以後很難改正。

幼兒園超前學,短期看效果不錯,實則不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那麼孩子上幼兒園,是不是可以完全不學?

幼兒園完全不學也不行

女兒班裡有個同學,識字少、不會拼讀、數學能力差,完全0基礎入學。上了小學才發現,小學的進度太快了

比如一年級語文,8個單元,16周完成,按進度,拼音一個月內學完,很多孩子拼音學完後,都未能掌握拼音技巧。而閱讀和數學讀題,更要求孩子有一定的閱讀基礎、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和一定的識字量,孩子0基礎入學,跟起來很吃力。

女兒同學的經歷:幼兒園時完全不學,上了小學可能會跟不上小學的節奏

幼兒園超前學太多不行,0基礎入學更難,到底要怎樣培養孩子,才能適應小學生活?

幼小銜接培養4種技能,更好的適應小學生活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陳鶴琴先生指出:兒童入學前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學前教育做好入學前的知識儲備。比如幼兒園大班時教授些漢字,做些簡單的算術。 同時一年級也要和幼兒園相銜接,增加語文課的佔比,兼顧美術、音樂和體育等課程,一年級採用遊戲化、故事化的方式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使得孩子均衡發展。

由此可見,合適的幼小銜接不是超前學,也不是完全不學,而是採用適當的方法學。可以重點培養:

1、閱讀能力

陳鶴琴先生的幼小銜接理念中,著重提及了語文的銜接,而閱讀能力更是語文中的重中之重。得閱讀者得天下」,深以為然。

隨著近幾年高考的改革,閱讀在語文中的佔比越來越大,好的閱讀習慣,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美國更是將「要培養成功的閱讀者」,作為早期教育進行研究。閱讀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

閱讀其實是將書面的文字和詞彙通過語言的形式,轉為為內心的聽和說,和記憶中已掌握的詞彙進行對比,從而理解、輸出的過程。

在幼小銜接中,閱讀恰是將幼兒園時孩子的口語技能向小學書寫技能的重要轉化,閱讀更是作為識字的途徑,將識字向寫作的重要過渡。

閱讀能力的培養,唯有多讀、大聲讀、長期堅持讀。

有些家長說,孩子喜歡聽故事不喜歡看書,我們可以依據孩子的興趣,選擇孩子喜歡、配圖鮮亮的繪本、故事或朗朗上口的古詩,採用手指滑讀的形式,帶孩子每天進行15-20分鐘的親子閱讀。

讀書時,以閱讀故事為主線,擺脫孤立識字的方式,字不離句,句不離文,讓孩子在故事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在整體的語義中理解字和詞

洛克說過,思考才使我們閱讀的東西成為我們自己的。

僅在字母、文字和書頁中瀏覽一番,這不是讀書,閱覽和死記也不是讀書。讀書要有感受,要有審美感,對他人的金玉良言,能融會貫通,並付諸實踐。

所以,閱讀不是任務,也不是單單的讀,而是讀完後問問孩子的感想,讓孩子簡單複述下故事通過閱讀,啟發、鍛鍊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繪本可以選擇帶拼音的,我們可以簡單教教孩子拼讀,讓孩子提前對拼讀有所了解,一年級再去學習時孩子更容易接受。

另外語文銜接中,除了閱讀,書寫和漢字也是我們要為孩子提前儲備的重要項點。

2、漢字和書寫的準備

我女兒的親身經歷發現,一年級對孩子的識字量有要求,比如一年級的數學題,多為發散性思維的題,孩子不識字,讀不懂題,不理解題意,數學無從下手。而閱讀更是一年級的重中之重,識字少也會成為自主閱讀的障礙。

所以,幼兒園大班時,我們可以通過辨認物體、圖形、符號為孩子辨認字形打基礎,平時的廣告牌、識字卡片或遊戲形式的識字軟體,給孩子儲備些漢字,讓孩子知道生活中接觸的文字所表示的含義。

每天認4、5個漢字,一年積累幾百個漢字,當孩子識字量達到300個之後,孩子會內化自己的識字方法,再去認字時會遊刃有餘

此外,書寫技能也是一年級老師著重強調的。大班時,我們通過手工、繪畫、遊戲等鍛鍊孩子的手部肌肉,通過繪畫和手工等培養孩子的前書寫技能。書寫訓練不易過早,待6歲時,孩子的手部肌肉發育完全,可簡單練習,書寫訓練不易過多,培養孩子初步書寫願望為主。

3、學會傾聽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5-6歲的孩子,能認真聽並聽懂常用語言,聽懂老師的集體指令;願意講話並能清楚的表達自己;具有文明的語言習慣,別人講話時積極回應,懂得輪流講話,不隨意打斷別人。

一年級多為大班式教學,要求孩子能夠聽懂老師的指令,具備遵從指示的能力,這是孩子小學入學的基本要求。看似簡單,女兒老師卻說,一年級每年都會有些孩子,上課時看似認真的看著老師,實際根本不知老師在講些什麼。

我們可以教給孩子尊重別人,先傾聽再表達;通過「學習和跟隨」等指令性遊戲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培養孩子傾聽習慣,同時也可以通過彼此的傳話遊戲和辨認錯誤等遊戲形式,來鍛鍊孩子的傾聽能力。

4、專注技能的培養

0-6歲是孩子心理髮育的關鍵期。在此期間,我們專心高效的陪伴孩子,一起遊戲、一起閱讀、一起玩耍,讓孩子始終感受到我們對他的重視和鼓勵,多些耐心和陪伴,孩子定會勇敢的嘗試、體驗和探索,慢慢的專注的完成一件事情。

另外,尊重、和諧的家庭氛圍,也利於孩子的情緒培養,自控能力提高;構建有序的家庭環境,如休息、讀書、遊戲有明確的時間安排,也能讓孩子從小遵守秩序,提升專注力。

最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可以挖掘孩子的興趣點,對孩子喜歡的東西多鼓勵,讓孩子在感興趣的事上培養專注力。比如陳鶴琴先生曾提及,一年級增加畫畫比重,可以更好的開展幼小銜接。孩子在畫畫過程中,專心的做一件事情,也能夠很好的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總之,孩子具備了這四種能力,會些生活中簡單的算術,可以勇敢的表達自我,定能很好的適應小學生活。

結語

綜上所述,對於孩子來說,幼兒園大班時要進行適當的幼小銜接,超前學習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完全不學也不適應小學節奏。

陶行知先生說過: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所以,在孩子小時,多些遊戲和體驗,在體驗中真正的收穫和學習,讓孩子順其自然的成長吧。

相關焦點

  • 「幼小銜接」到底要不要上?過來人這麼說,建議家長慎重考慮
    要不要給孩子上幼小銜接,也就此成為許多人關心和熱議的話題。「幼小銜接」到底要不要上?來聽聽過來人怎麼說兜媽身邊有好幾位朋友,家裡的孩子都快到學齡了,正在發愁要不要給孩子上幼小銜接的事情。一位朋友說,她家孩子在公立幼兒園上學,園方的教學就是「去小學化」的,基本不教孩子什麼文化課,一天到晚就是玩,孩子自己也開心。
  • 「幼小銜接」到底要不要上?過來人這麼說,建議家長慎重考慮
    要不要給孩子上幼小銜接,也就此成為許多人關心和熱議的話題。」到底要不要上?來聽聽過來人怎麼說兜媽身邊有好幾位朋友,家裡的孩子都快到學齡了,正在發愁要不要給孩子上幼小銜接的事情。她聽說別的孩子都會加減乘數了,就很擔心自己的孩子上小學以後會跟不上。在聚會時,這位朋友就問我們,到底要不要給孩子上幼小銜接?
  • 幼小銜接,到底銜接什麼?幼小銜接班孩子要不要上?怎麼選?
    哈哈哈哈……即將上小學的父母們不淡定了,眼看著別人家孩子一個個都上幼小銜接班了。自己家孩子也得迎頭趕上啊,不能讓娃輸在起跑線上……(中班的家長們紛紛表示:我們現在就已經不淡定了)幼小銜接,到底銜接的啥?弄明白這一點很重要!幼小銜接,真正銜接的是孩子的社交能力與(學業)抗壓能力。
  • 幼小銜接要不要上?
    幼小銜接緊急不重要,可以不上現在的孩子普遍早學,上一年級老師常默認為拼音簡單計算快速掠過,不幼小銜接的會很痛苦。其實,小孩應該多玩,儘量遲點進行書本知識學習,這樣更有利於其全面發展。如果不考民辦小學,完全沒必要到機構接受培訓。當然英語除外,學外語越早越好。
  • 幼小銜接到底要不要做?怎麼做?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幼小銜接一直是家長圈裡「老生常談」的問題,很多育兒博主和公號也會給出自己對於「幼小銜接/學前班該不該上」的建議,比如:不要上。可是學無止境,當孩子學得越來越多,負擔也越來越重時,「幼小銜接」就跟「高壓童年」劃上了等號。那些真正會被我們忽視的「幼小銜接能力」很多人大概都聽過「三年級現象」吧,意思是說,搶跑學前班的「紅利」,並不能持續太久,笑到最後才能笑得最好。
  • 用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要不要上幼小銜接
    孩子上幼兒園時,關注了很多「兒童心理學家」,和一些有權威的育兒大號。對於幼小銜接一般都是主張六歲以後,因為年紀太小,理解起來太吃力。有些「專家」說這屬於拔苗助長,也有說,即便能理解,早早的把知識學會了,等到在上一年級,會讓孩子覺得學的知識都太簡單,之前都接觸過了,在學起來沒有新鮮感,失去學習興趣,會造成上課不夠專注。
  • 幼小銜接,到底是銜接啥?
    這段時間,很多家長關於孩子「幼小銜接」的困惑,滿是焦慮和不安:「孩子中班結束了,接下來到底上大班,還是幼小銜接班更好?」「孩子馬上就要入小學了,聽說入學有測試,可是孩子聽說讀寫能力很一般,就連安安靜靜坐個30分鐘都辦不到,好擔心他到時候跟不上,現在臨時抱佛腳來得及嗎?」
  • 幼小銜接到底要不要做?怎麼做?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幼小銜接一直是家長圈裡「老生常談」的問題,很多育兒博主和公號也會給出自己對於「幼小銜接/學前班該不該上」的建議,比如: 不要上。 政策嚴禁幼兒園小學化,就導致幼兒園和小學幾乎是「斷裂」開的: 幼兒園被困住了手腳,啥都不敢教,5歲孩子每天的生活依舊是吃睡玩,上廁所提褲子甚至還得找老師幫忙; 可一到小學卻完全變了樣,處處都守規矩講紀律,要專注要自理,還得學會好好聽課。
  • 幼小銜接這些也挺重要
    最近育兒群裡有這樣一個話題,幼小銜接孩子到底要學什麼? 記得當時有一位媽媽說:首先最主要的是培養孩子的習慣;然後學習一些基礎的知識;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孩子提前適應小學生活。 緊接著一位媽媽就說了:對,這三點是最主要的,您說送小孩去幼兒園哭一會,就哭一會吧,老師會哄哄;如果孩子上小學了,還哭,就沒人去哄孩子了。
  • 只有讀懂幼小銜接,才不會去糾結要不要上
    八月的腳步轉眼已經過半,備受爭議的幼小銜接上還是不上? 2020年是一個不太平凡的一年,其它的經濟情況我們先不談,今天我們就談一下孩教育的問題,年後本來有些孩子要上幼兒園,或者要上幼小銜接,本來一切按部就班的事情,突然一下子都偏離了軌道,對於做教育的我們,我們特別關注疫情期間孩子在家的情況。
  • 幼小銜接,學前班要不要上?
    幼小銜接,要不要上個學前班?這是個問題!暑期開始別再「散養」孩子啦劉女士的女兒今年在東交民巷小學上二年級。劉女士記得,女兒剛上小學時,前一個星期每天都很配合上學,但一星期後,就開始不願上學,天天喊累。這種狀況約持續近一個月,女兒才適應了小學生的身份。
  • 幼小銜接到底有多重要?
    幼小銜接有多重要?幼小銜接的意義何在?孩子到底需要不需要幼小銜接? 可能這幾個問題,是廣大家長最困惑的問題。>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斷層,如果您不準備讓孩子上幼小銜接對於孩子而言,大班畢業,進入小學之前,要在短短的1-2個月內適應這個巨大的環境變化。 二、學習內容的變化當我們打開幼兒園的書本後,發現裡面都是花花綠綠的圖片,而當我們打開小學生的課本,裡面更多的是文字、數字這些抽象的內容。
  • 剛上完幼小銜接的我們來回答,幼小銜接孩子要銜接的到底是什麼?
    從事過幼兒園和小學教學的我,經常會被家長諮詢到是否有必要給孩子報幼小銜接。其實幼小銜接這個概念不是現在剛剛就有的新名詞,過去的幼兒園學前班基本就是目前家長們給孩子報名的幼小銜接的雛形。於是校外的培訓機構開始興起,「幼小銜接班」、「拼音班」、「識字班」等到開始如雨後春筍般爆出,向家長們販賣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心情,讓家長們心甘情願的買單,甚至不少家長最後一年的幼兒園都不讓孩子上了,而直接送去全託制的幼小銜接機構了。
  • 孩子要不要上幼小銜接?聽聽大家怎麼說
    孩子要不要上幼小銜接班呢?家長們有不同的說法:「不需要。國家已經給出政策了,幼兒園大班去小學化,孩子提前學知識,上學後發現都是學過的知識,就沒有學習鑽研的動力了。長期下來,成績會越來越差。其實,孩子到底要不要上幼小銜接班,家長們可以去做個調查。怎麼調查呢?去觀察小學一年級的課程是什麼,老師每一節課的進度如何。再去觀察幼兒園大班的學習情況。對比小學一年級上學期課程,和幼兒園大班下學期課程,就可以發現兩者的差距。細心的家長,可以再去調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們在學校的表現和有沒有上幼小銜接班之間的聯繫。
  • 孩子要不要上幼小銜接?上哪種類型幼小銜接?看看小學老師怎麼說
    為了讓孩子能夠一上小學就馬上適應小學生活,不輸在小學的起跑線上,時下,幼小銜接班在培訓市場上非常火熱。我家孩子還有一年上小學,最近,無論是幼兒園家長還是身邊同齡孩子的家長,都在討論幼小銜接的事情。辰媽了解了一下,目前市場上的幼小銜接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全日制幼小銜接班。這種幼小銜接班類似幼兒園的大班,有的就直接稱為「學前班」,在入小學之前的一整個學年的教育中,推行幼小銜接教育。
  • 寶寶幼小銜接心裡苦?專家:家長也要幼小銜接
    在這之前,他最大的苦惱只是媽媽總要求他多喝水、不許剩飯,還有中午要睡覺。如今,他感受到了些許不一樣的壓力:每天要學寫兩個字,學拼音,還要做算術題。在幼小銜接階段,軒軒並不是一個人。因為擔心孩子一上小學就掉隊,不少家長把起跑線設在了幼兒園大班甚至更早。專家表示,幼小銜接更重要的習慣的培養,這一點大多數父母都懂了。
  • 孩子要不要上幼小銜接班?
    我的回答是「要上!」顧名思義,幼小銜接是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哪怕是只有一個月,如果有條件還是讓孩子提前體驗一下類似小學的環境和約束。第一是思維過渡,小學會有新的知識體系,新的學習內容,有必要讓孩子預先了解,建立進入小學學習的初步概念和印象,也是讓孩子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準備。
  • 託育加盟機構到底要不要上幼小銜接課程?
    今年因為疫情造成託輔機構重大的內傷,很多的機構面臨4~5個月無創收之下,不得不轉型,轉型最多的就是所謂幼小銜接項目!但是在此後疫情時代,幼小項目真是救命的一根稻草嗎?今天米德優就與大家討論下這一話題。米德優幼小銜接對託育加盟機構而言要開辦的不是提前學習知識的幼小銜接班,而是習慣與能力的銜接班,這種能力習慣班一旦體量夠大,經由轉化,開學後這些孩子自然就會轉入晚輔當中,這就是將原本紅海的招生策略
  • 幼小銜接班到底要不要上?父母早做好準備,孩子小學壓力才會小
    孩子到底要不要上幼小銜接班?9月份就快來臨了,對於今年幼兒園中班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在面對全新的環境時,又更近了一步,同時也讓很多的父母開始焦慮起來,都在想著孩子幼小銜接班到底要不要上?而最近很多的家長也開始問我們,到底該不該給孩子上幼小銜接班,而其中有一位孩子上過幼小銜接班的老師,她並不建議孩子去上幼小銜接班,而且還說出了理由,我給大家整理了出來
  • 幼兒園畢業,要不要上幼小銜接或者學習拼音?選擇要考慮這幾點
    幼小銜接真的那麼有用嗎上還是不上幼小銜接,之所以牽動著如此多爸媽的心,是因為家長太焦慮孩子是否能夠適應小學,學習是否能夠跟得上。今天正好同事也問了我這個問題,馬上要上小學了,孩子要不要提前學習拼音。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我告訴她不需要的,因為我的兒子上小學之前自己的名字都還不會寫,頭上小學前一星期,我才教會他。但是上了小學之後,他並沒有落後太久,之所以這麼說,畢竟有些小朋友學了。2個星期,等他適應了小學生活之後,很快趕了上去。我沒有發現上過幼小銜接的小夥伴們在這方面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