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姐按: 近期,北京各區縣小學陸續公布2015招生簡章。3個月後,近16萬的小豆包們將經歷從小P孩到小學生的轉變。每年開學,在學校門口都能看見不少小豆丁抹著眼淚、抱著家長大腿耍賴不想上學。幼小銜接,要不要上個學前班?這是個問題!
暑期開始別再「散養」孩子啦
劉女士的女兒今年在東交民巷小學上二年級。劉女士記得,女兒剛上小學時,前一個星期每天都很配合上學,但一星期後,就開始不願上學,天天喊累。這種狀況約持續近一個月,女兒才適應了小學生的身份。
北京崇文小學校長白淑蘭說,幼兒時期,特別是爺爺奶奶帶的孩子規矩意識比較淡薄,「八點鐘到幼兒園,因為孩子起不來,八點半送過去。孩子如果哪天有個頭疼腦熱就乾脆不送了。」
白淑蘭提醒家長們,如果想讓孩子適應開學的學習生活,不能再繼續散養孩子。家長們應該利用2個月的暑期生活,培養孩子有規矩地做事、生活,只有孩子有規矩地生活,才能適應上學的節奏。
「以前我跟新入學的小朋友聊天,問他們最不高興的事情是什麼,小孩回答我,他們最不高興的就是上學太累了」,在白淑蘭看來,孩子們的這種累不是學業上的累,而是由於不適應造成的累。
幼小銜接重在定規則
白淑蘭說,暑期時間的把控特別重要,周一至周五一定不要讓孩子熬夜。晚上9點前必須睡覺,早上7點必須起床,不能隨意調整作息時間。
為了不讓孩子上學時壓力大,家長暑期時可以教會孩子寫自己的名字。另外,讓孩子認識一下漢語拼音格和田字格就行,也可以適當地練習一下漢語的橫豎撇捺。
暑假期間,還要培養孩子愛讀書的求知慾。家長最好能每周帶孩子去書店買一本孩子喜歡的書。讓孩子學會讀書,增長樂趣,增強孩子對事物探究的想法。
白淑蘭也建議家長給孩子做一個強化培訓。比如在孩子床頭做一個小表格,周一到周五,孩子如果按時起床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要給個小紅花做獎勵,用一目了然的形式讓孩子感受到每天的成長進步。
學前班,上還是不上?
說到定規則,可能很多家長會想到一個更省事的方式,暑期把孩子送去學前班,提前學點小學的內容,順帶習慣小學的規矩。
最近,學姐有個朋友一下完成了到「虎媽」的蛻變。這位一直崇尚快樂教育,經常帶孩子遊歷世界的媽媽,在幼升小面前,居然也不淡定了:先是花巨資在西城買了套學區房,緊接著,又把孩子從原來就讀的公立園轉到了一個「據說什麼都教」的學前班!
作為一名不久也將經歷幼升小的家長,說起「學前班」,學姐的心情絕對和大部分家長一樣糾結:既怕不上學前班會影響孩子進入小學一年級後的學習,又擔心學前班會提前禁錮孩子。
當然,學姐也遇到過一些「決心堅定」的家長,比如有家長就說,「能找到正規的就上!不為學知識,只為適應小學紀律和管理。即使提前禁錮,也不願給小學老師留下壞印象!」
前幾年,學姐借採訪之際了解了北京的一些學前班。從主辦機構來看,主要是少年宮、民辦課外輔導機構、民辦幼兒園,名稱也各不相同,如「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潛能開發班」等。
從培訓時間來看,有一年制、半年制、也有暑期兩三個月的突擊強化班。從課程設置看,大多包括了數學、拼音識字、英語、文體興趣等。從硬體設施看,各機構差異則比較大,有些學前班由民辦幼兒園或少年宮等開辦,使用園所已有的相關設施,硬體條件相對較好,有些輔導機構開設的學前班則在衛生條件、環境、活動場所等方面都不如正規幼兒園,沒有活動場地,或者借用小區的場地。學姐就曾去過一所輔導機構開設的學前班,每間教室低矮、擁擠,放滿了桌椅,孩子們課間擠在狹窄的走道上做操。
學姐也曾跟幼兒園的老師聊過「學前班」的問題,老師們大多對學前班持否定態度,他們說在大班教學中已經融入幼小銜接的內容,也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獨立意識等,而學前班讓孩子過早地進入小學化,對其身體健康及以後的學習發展不利。
學姐覺得,道理其實大家都懂,但在「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一魔咒驅使下,不是所有家長都能保持淡定。 想起在昨天推送的文章裡,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說,「讀哪個學校都不如家長重要」,學姐決定,還是別做虎媽,讓孩子像我們小時候一樣,自然生長吧!
長按掃描二維碼關注此號
(新京報教育周刊出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