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不足一年就升入小學了,可是孩子的識字、算數能力當真不敢恭維,這樣下去,一年級的課程真擔
心他落下……」趙女士的兒子今年5周,由於平日比較貪玩,幼兒園又不教純文化課程,所以對兒子的「小學生活」,她深感憂慮。
而如今,像趙女士這樣的情況並不在少數。眼下,隨著幼兒園禁止 「小學化」傾向,小學提倡「0基礎」
入學,不少民間或者社會培訓機構看準了家長「提前起跑」的需求,紛紛開設「幼小銜接」培訓班 。
不少孩子退園上「幼小銜接」
「春節後21個學生的大班,已經剩下14個學生,理由是出去參加幼小銜接的培訓班或者學前班,提前為小學打基礎。」德興中大道一所民辦幼兒園園長告訴記者,目前的狀況是,有的孩子讀完中班直接不讀大班,或者讀了半年大班半路又去讀「幼小銜接」班。
今年5歲的小鵬就是其中一員。「這位孩子家長春節後跑過來告訴我, 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反應慢半拍,害怕上小學跟不上,所以給孩子辦了退園手續,為此我感覺很不理解。」據該園長介紹,為此她還專門開了家長會,告訴家長目前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思維與學習習慣,不要急於求成,應通過遊戲的方式潛移默化,讓孩子愛上學習,也許提前學習了一年級課程在短期來看孩子佔優勢,但是如果他的方法與態度不對,時間長了也會被落下。
而同樣,在天衢路一家民辦幼兒園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在去年八月份,中班升大班時期和今年春後,也有多位孩子家長選擇為孩子辦理退園,「根據教育部要求,幼兒園所涉及的五大領域教學完全符合孩子們的教育需求,家長不應該在孩子小小年紀,就強制灌輸分數理念。」
「幼小銜接」形式多樣化
「快速記憶、感知教學、習慣培養、小學啟蒙……」在德城區一家連鎖培訓機構,培訓講師號稱內部有多項專業課程,可以利用暑假時間,為孩子進行「幼小銜接」,讓孩子不會輸在起跑線上。「我們按照不同的課程收費,一般都是以課時為基礎,每節課時均價一百元左右,還可以為孩子進行私人訂製。」
而在另外一家可以進行「幼小銜接」的學前班內,記者採訪發現,學前班雖處於一家隱蔽的院落中,可前來報名的家長卻絡繹不絕。
隨後,走進學前班,記者發現,一間教室擺滿了密密麻麻的課桌,還不時傳出孩子跟隨老師朗讀拼音的聲音。據牆上貼著的課程表顯示,上課時間為早上7:55到下午5:00(冬季4:30),上午下午一共八節課,儼然提前步入小學生活。
記者以孩子家長的名義諮詢其相關負責人。據負責人稱,目前開設的課程有拼音、數學、識字、英語、美術、圍棋、手工、健康、科學等課程,基本一年級階段學的課程都囊括,大概一共有十門左右的課程。
「我們這裡招收最小年齡為4周歲的孩子,其實,只要在我們這裡讀一年,升入一年級以後,基本上都可以成為班級的『尖子生』。」該負責人一邊向記者推介課程,一邊隨手拿出孩子的作業進行展示。「這裡一共300多名孩子,成績都非常好,認字、算數都是小意思,這是我為他們出的期末考題。」該負責人指著一份手寫列印版期末考題告訴記者,
同樣,記者再次諮詢了一家連鎖的幼小銜接培訓機構,該工作人員保證,上完課後孩子能夠熟練拼讀,至少會寫100個漢字,並認識400個漢字,學會20以內的加減法及其他題型。
記者通過採訪了解到,如今,民間或者社會培訓機構開設的 「幼小銜接」課程大體分兩種形式:一是按照科目(如習慣養成、拼音識字、數獨計算)單獨收費,按具體課時計算費用;二是模仿小學課程和作息安排,按周期計算的綜合課程的費用。
強制灌輸屬於「拔苗助長」
對此,德州市一家公立幼兒園相關負責人表示,教育部門五大領域的課程完全符合學齡前兒童的教育需求,提前強制灌輸文化課程,違背了孩子自然成長規律,屬於剝奪孩子的快樂童年,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拔苗助長」行為。
現在小學教學也在逐步與幼兒園教育接軌,之所以提倡『 0基礎』入學,是為了保證孩子的探索性和創造性,讓孩子在玩耍中學會學習,重在培養孩子的日常行為習慣。」她還介紹,目前社會上 ,確實有一些家長選擇「退學入班」,盲目追求「幼小銜接」,甚至不惜重金要為了孩子的將來打算,其實這些行為都不是特別可取的。
「經歷過這種培養的孩子,可能在一、二年級表現比較突出 ,因為他們是在消化以前的『老本』,一旦進入三年級,這種優勢變 得不再明顯,反而是相對具有探索性和創造性的孩子表現得更優秀。 」對此,她認為,凡事兩個面,教育要把握好度,一切以幼兒為本, 以尊重為前提。如果家長根據孩子自身的個性特點,以發展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為目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瀟 賀瑩瑩)
編輯 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