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手足口,很多來自家庭,娃最怕的傳染源是成人

2020-12-25 科學家庭育兒

每年春季都是傳染病高發期!

最近各地陸續開學,學齡前的小寶寶也開始走出家門玩兒。

孩子們聚集在一起,就給了各種傳染病可乘之機。

尤其是春季「頭號魔頭」——手足口病!

來源:人民網

今天科大大就給寶爸媽們打好「預防針」,說說如何對抗、逃離手足口!

1

辨別!手足口還有「姊妹病」?

在病毒家族中,有一些成員尤為「狡猾」!可引起多種疾病。

如引起手足口的病毒,大部分還可以引起另一種疾病——皰疹性咽峽炎。

手足口和皰疹性咽峽炎的致病病毒和症狀,重合度極高,難以辨別。

科大大先來破解一下它們的「家譜」!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傳播方式基本一致

同是強傳染性疾病,既然罪魁禍首基本重合,傳播方式自然也是一致的!

重要的傳播方式是密切接觸,接觸被病毒汙染的手、玩具、餐具等;

呼吸道飛沫傳播,打噴嚏等;

糞口途徑傳播,食用被病毒汙染的食物。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怎麼識別?看出疹部位

寶寶患了皰疹性咽峽炎,咽峽部位會出現皰疹,通常伴隨進食痛苦或不愛吃飯的現象。

但如果患了手足口病,不僅嘴巴裡出現皰疹,小手、小腳也不能倖免,另外寶寶的小屁屁、手肘、膝蓋這3個部位也可能出現。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寶寶患的是新型手足口,皰疹甚至會擴散到全身!

2

不出門也有風險?警惕這個傳染源!

受疫情影響,這個春天寶寶出門的機會大大減少,為啥還是有感染手足口的風險?

原因在這裡!

近幾年,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呈明顯上升趨勢。

有研究顯示:能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 EV71 ,家庭接觸的傳播率是 52%。

換句話說,寶寶通過家人感染的機率很大。

可怕的是:成年人感染手足口病後,免疫力較強的會不發病,沒有症狀。但是其攜帶的病毒仍然具有傳染性,也就是所謂的「隱性感染者」!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是的!感染後的家長,如果直接照顧孩子,其攜帶的病毒就有可能傳染給孩子

由於成人活動範圍大、攜帶病毒量多,在疾病傳播中的作用要遠遠超過兒童!

而小朋友的免疫功能則相對較弱,發病率和嚴重程度將遠高於成人。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所以在手足口病高發期,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

外出回家,要洗手洗臉後再與孩子接觸,打噴嚏注意遮掩;

不要和寶寶共用餐具、毛巾等;

給寶寶換尿布前後要洗手;

保持家裡的環境衛生,餐具、玩具、毛巾、衣物、床上用品等,要勤清洗、晾曬,儘量定期消毒。

另外如果寶寶患了手足口,家長在護理時,也同樣要注意保護好自己!

避免直接接觸寶寶出現皰疹的部位,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措施,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如果是有兩個寶寶的家庭,要分開照顧,避免兩個寶寶一起玩耍、共用物品等。

3

做好一件事,嚴防重症手足口!

防範手足口,家庭以外的「傳染源」也同樣要警惕!

隨著疫情好轉,帶娃外出的機會增多,但一定要避免去人流量大的場所,尤其一些手足口重災區「海洋球」、「搖搖車」,就儘量不要帶娃去了。

如果是學齡期的孩子,開學後更要格外注意。不止防新冠,手足口也要加入「防範名單」!

另外,再來說說預防的另一關鍵點——疫苗!

有很多家長問過:寶寶得過手足口,還有必要接種疫苗嗎?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引起手足口的病毒種類很多,之前感染過一種病毒,下次也有可能感染其他的類型。

目前的疫苗是針對最常見的EV71病毒,這種病毒引起重症的風險高,建議務必接種。

雖然手足口病可自愈,但少數得了手足口的寶寶還有發展成重症的可能!可並發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嚴重的可發展至心肺功能衰竭。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因此寶寶出現如下的全身症狀,以防發展成重症,也要及時就醫

發熱38.5℃大於3天;

出現嗜睡、莫名煩躁、哭鬧不止、食慾下降、嘔吐等表現。

科大大今天就講到這裡,各位如果對手足口病還有疑惑,咱們留言區見!

相關焦點

  • 傳染源可能來自父母!小心自家娃中招
    今天,華西婦兒聯盟的劉志超醫生給媽媽們好好講一講手足口病相關的防護知識,提醒媽媽要小心常被忽視的家庭傳染源!如出現重症情況,病死率較高,存活的病人少數還可能遺留神經系統後遺症。而且不僅僅是孩子,成人也有可能成為傳染源!
  • 手足口高峰預警,娃不發燒沒出疹也要小心
    原創 科學育兒編輯部 科學家庭育兒 收錄於話題#娃最常見的疾病,應對措施都在這了46個科學家庭育兒解決1000萬家庭99%的育兒難題俗話說,「手足口病春抬頭,夏高發,秋季臨走火一把。」
  • 今夏手足口病爆發,家長如何正確識別手足口,怎樣甄別重症手足口
    典型手足口皮疹,如手足、臀部及口周,可以一開始即有紅色的斑點樣皮疹,也可以是米粒大小的灰白色皮疹,也可見周圍有紅暈中間灰白色的橢圓形皰疹樣皮疹;而口腔皰疹常可以形成灰白色的皰疹或小潰瘍,若過幾天潰瘍明顯形成或皰疹破潰,會出現較明顯的口腔刺激疼痛表現,很多小嬰兒會流口水,以及進食困難而看診兒科。
  • 手足口依然兇猛!起疹子、流口水……再添新症狀,3種情況就醫
    這不,科大大連夜加班,剛把上面這些症狀講完,手足口又來了不僅日本的手足口疫情不斷擴大,國內手足口病也同樣高發!過去幾周裡,手足口始終排在高發傳染疾病前列!不用怕!及時雨科大大,今天就來給大家講透手足口這件事!
  • 立春後娃最怕這6種疹子,傳染性強!認準了治!
    預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給寶寶接種麻疹疫苗!預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給娃接種風疹疫苗!因此,只要發現寶寶有身體發熱、吃飯困難、腮幫子腫大等症狀時,家長要及時帶娃去醫院就診。科大大嘚吧嘚:給娃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重要的方法。
  • 娃有這4種症狀,別猶豫,快就醫!
    其中跟手足口最熟的是柯薩奇病毒A組16型、腸道病毒71型(最易引起重症)。如果把皰疹性咽峽炎比作是,只踏足過咽喉的「小將軍」,那手足口病則是走遍「大(shou)江(zu)南(kou)北(pi gu)」的「大元帥」。
  • 流感新冠並行,想讓娃安穩過冬,5種二類疫苗快安排!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1最火最搶手——流感疫苗國家衛健委今年發布:5歲以下的孩子感染流感後,更容易引起重度併發症。5全年都要防——手足口疫苗必打手足口病多發於5歲以下的的寶寶,有輕症和重症之分。關於手足口疫苗呀,曾收到過這麼1條留言:科大大這裡要為手足口疫苗澄清一下了:這裡所說的疫苗,全稱是腸道病毒71型疫苗,是專門為了預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而研製的,並不能預防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
  • 手足口疫苗只有中國在打,到底為什麼?
    每年5~6月,都是年輕爸媽們最頭疼的時候——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又到了!   手足口病就像幼兒園一霸,最喜歡欺負5歲以下的小朋友,孩子痛苦,家長也很焦慮。
  • 流感新冠並行,想讓娃安穩過冬,「二類」快安排!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1最火最搶手——流感疫苗國家衛健委今年發布:5歲以下的孩子感染流感後,更容易引起重度併發症。5全年都要防——手足口疫苗必打手足口病多發於5歲以下的的寶寶,有輕症和重症之分。關於手足口疫苗呀,曾收到過這麼1條留言:科大大這裡要為手足口疫苗澄清一下了:這裡所說的疫苗,全稱是腸道病毒71型疫苗,是專門為了預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而研製的,並不能預防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
  • 究竟接種手足口疫苗有沒有用?接種了就能一勞永逸麼?
    「手足口疾病今年再次進入高發期!」「手足口病可引起一些重症和寶寶死亡,因病死亡的人數也位列法定報告傳染病的前五位!」「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手足口病報告病例已達2.8萬,預計今年手足口病整體流行強度將高於去年。」
  • 接種了手足口疫苗還是得病?還有沒有必要接種呢
    疫苗雖然不能夠完全預防手足病,但是接種後會顯著減少重症和死亡的發生。得過手足口病還需要接種疫苗嗎?如果寶寶得的是EV71引起的手足口,沒有必要再行接種疫苗。如果所患手足口是由其他腸道病毒感染所致,還是要繼續接種EV71疫苗。
  • 手足口疫苗的有效預防期能有多久?
    原標題:手足口疫苗的有效預防期能有多久?   眾所周知,手足口病是一種傳染性比較強的疾病,患者多數是5歲以內的兒童,由於孩子的抵抗力比較差,一旦被傳染上手足口病,可能對身體造成巨大傷害。
  • 手足口不可怕,科學防治是關鍵
    「手足口」的大名,在學齡前兒童家長們的朋友圈裡,那可絕對是響噹噹的!人家手足口也確實有這個實力,每年都要出來肆虐一番,搞得家長們是人心惶惶。疾控君需要提醒各位家長朋友的是,手足口不可怕,科學防治是關鍵。
  • 秋季要警惕手足口偷襲!咋防?請家長收好秘籍
    少數患病寶寶會發展成重症病例,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損害,表現為精神差、嗜睡、吸吮無力、易驚、頭痛、嘔吐、煩躁、肢體抖動、肌無力、頸項強直等。極少數病情進展快,可致死亡,存活的病例可留有後遺症。家長們如果發現孩子,特別是3歲以下的寶寶出現手足口病症狀,最好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 手足口疫苗來了 孩子到底要不要打
    手足口疫苗孩子到底要不要打  目前上市的手足口病疫苗接種對象是6個月-3歲的孩子。  原因是:其一,年齡越小感染腸道病毒71型後的症狀越重,91%的重症手足口病為3歲以下的兒童,較大兒童和成人感染後症狀較輕或為無症狀;其二,6個月-3歲的孩子在疫苗的臨床試驗中已經獲得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數據。  接種手足口病疫苗應與其他疫苗接種的時間至少間隔兩周,與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時間應至少間隔1個月。
  • 手足口病易與這些病混淆
    手足口病易與這些病混淆主講人: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張 群 □兒科主任醫師 鄭意楠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傳染病,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但手足口病不是兒童專屬,近年來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呈明顯上升趨勢,考慮發病和免疫力低下有關。絕大多數成人得手足口病之後,僅出現手心、腳心的皮疹,不會伴有其他明顯症狀。也有一部分成人的症狀比較明顯,出現發燒,甚至全身軀幹部出現皮疹。手足口病容易與以下疾病相混淆:皰疹性咽峽炎。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感冒,多由柯薩奇病毒引起,通過手、口接觸傳染。
  • 明明已經接種手足口疫苗,還是得病,這是怎麼回事?
    早知道,疫苗就不打了……」然而,育兒專家卻告訴我們,曼麗的女兒並不是個例,臨床上確實存在「已經接種手足口疫苗,卻還是得病」的現象,這是因為:首先,手足口疫苗是預防腸道病毒71型(EV71)的單價疫苗,只能夠預防因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不能預防其他腸道病毒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