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公單位和事業單位有什麼區別?看完後明白了!

2021-01-12 騰訊網

參公事業單位顧名思義就是指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單位屬於事業性質,但執行公務員法,按照公務員模式套發工資、執行晉升。事業單位是大概念,包括公益類事業單位、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和參公事業單位,參公事業只是其中一種類型。兩者關係相當於前者是兒子,後者是兒子,只是兒子比老子強罷了。

1、身份區別。參公事業單位和其它普通事業單位都使用事業編制,但參公事業人員進行過參公登記,不執行事業單位管理條例,而是按照公務員法管理,在工資待遇和晉升方式上等同於公務員,可以在參公單位和行政機關自由流動(部分地區仍有障礙),身份待遇明顯「高」於普通事業編制人員。由於是公務員身份屬性,進入參公事業單位需要參加公務員國考或省考,而普通事業單位則只需參加所在地區的事業單位招考。

2、待遇區別。參公身份等同於公務員,執行公務員工資標準,享受車補和年終績效獎等待遇,而普通事業編制人員絕大多數地區沒有車補,在年終績效這一塊普遍也比公務員要低,加上一些津補貼上的差距,參公事業人員年均收入保守要比普通事業編制人員多出兩萬以上。對靠拿死工資的上班族來說,這是不小的差距。

3、改革區別。參公事業單位主要集中在行政類事業單位和執法類事業機構。其中,行政類事業單位在本輪黨政機構改革中已經全部清理,併入行政機關作為內設機構,或者剝離行政職能改為公益類事業單位,今後不再增設或單設行政類事業單位,不再允許事業單位出現委、辦、局字樣。執法類事業機構暫時不列入改革範疇,維持現狀,有待中央進一步明確政策統一部署改革。其它事業單位按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求,將在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革。其中,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基本保持現狀,部分職能相近的或撤併整合,減少機構形成合力;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改革分三種類型,效益差點、主要職責是公益服務的,剝離收費或經營職責,改為公益一類;效益一般、可以維持單位正常運轉的,保持現狀;效益好的、主要職責是收費或經營職責的,剝離公益職責,改為企業。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主要是自收自支性質,這類單位非常明確,在2020年底前全部改企,人員除極少部分根據職能改革,劃轉到其它事業單位安置外,其餘的全部隨單位改革全部轉為聘用制人員。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參公單位?與公務員事業單位有什麼區別
    在公務員考試中,有這樣一類單位的身影:參公單位,它按照公務員進行管理,但它既不是公務員,也不是事業單位,到底是什麼性質的單位呢?具體來講,雖然其人員身份仍為事業單位編制人員,但是不適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而是適用《公務員法》,比如參公單位的招聘與公務員招聘的程序一樣,因此,想要進入參公單位,參加的是公務員考試,而不是事業單位考試。同時,參公單位雖然實行和公務員一樣的管理辦法,但並不稱為公務員,而是稱為參公人員。
  • 認識下參公事業單位 為什麼還存在參公事業單位?
    參公,我們經常聽說這個詞,所謂的參公,是參照公務員管理的,那參公的職位,是事業單位編制還是公務員的行政編制?兩者的關係又是什麼?一:參公是事業單位還是公務員?首先要明確的是:參公,就是說的事業單位參公,即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職位。所以,參公,是事業單位編制,不是公務員歸屬的行政編制。
  • 參公事業單位是什麼意思?科普:公務員、事業單位的區別
    事業單位一般要接受國家行政機關的領導,從目前情況來看,事業單位絕大部分由國家出資建立,大多為行政單位的下屬機構。與企業相比,事業單位有以下特徵:一是不以盈利為目的;二是財政及其他單位撥入的資金主要不以經濟利益的獲取為回報。
  • 你知道事業單位,但是你知道什麼叫參公事業單位嗎?
    什麼是公務員職位,什麼是參公職位呢?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下面中公教育小編將為考生答疑解惑。一、什麼是公務員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公務員職位按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國務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對於具職位特殊性,需單獨管理的,可增設其他職位類別。國家根據公務員職位類別設置公務員職務序列。公務員職務分為領導職務和非領導職務。
  • 機構改革後,這三類事業單位及其人員不再參公!
    參公單位有三種類型 1、黨委群團參公單位; 2、行政執法類參公單位; 3、行政類事業單位參公。
  • 參公事業單位與一般事業單位,該如何選擇?
    從2005年法律確定參公事業單位後,與一般事業單位一同被眾多考生衡量,選擇報考方向。那麼,參公事業單位與一般事業單位到底該如何選擇呢?今天小編就來與大家說道說道!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參公事業單位與一般事業單位的區別。
  • 參公事業單位是公務員嗎?參公後能升遷嗎,參公有何好處
    參公即參照公務員管理辦法管理的一類事業單位。如果按照目前的行政編制、參公待遇、事業序列看,參公是居於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之間的一種存在狀態。很多人就會問,那麼他到底好不好呢?上升空間有多大,相比一般的單位有多少好處?
  • 行政機關中的公務員和參公事業單位人員的異同
    眾多周知,2018年內蒙古公安機關留置看護監管機構考錄684名(參公管理),當時也是火遍了整個內蒙古自治區,同時也引起了廣大考生的注意,還記得當時很多小夥伴留言諮詢警花,參公管理?什麼意思?是公務員編制嗎?屬於公務員行政編制還是事業單位編制?
  • 公益類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後劃轉到參公單位,和原來有什麼區別?
    普通事業單位因為機構改革被合併到參公事業單位,一般來說有「三變三不變」。所謂「三變」,第一是機構性質變了,原來是公益類事業單位,因為機構改革後歸併到參公事業單位,機構性質從原來的公益轉為了參公,這是一變;第二是法人沒有了,事業單位都有法人主體,單位被整合後,原來的法人根據規定將被註銷,依照改革後的單位進行法人登記,也就是說原來的法人沒有了;第三是編制改變了,單位被整合到新的參公單位,原來公益類事業編制將不復存在,按照新的三定方案重新設定編制類型,以後統一通過公務員考試招錄
  • 什麼是「參公單位」,哪些人才算是「參公人員」
    事業單位有專門的管理規定,也就是《事業單位管理條例》,而且除了《實施細則》,還有許多配套措施,比如《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事業單位人員管理辦法》、《事業單位請假管理辦法》、《事業單位聘用合同管理暫行辦法》、《事業單位職稱管理辦法》等。如此詳細的管理規定和辦法,事業單位為什麼還要「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呢?
  • 國家的哪些單位屬於事業編制?學校屬於事業單位嗎?看完才知道!
    問題:國家的哪些單位屬於事業編制?學校屬於事業單位嗎?看完才知道!事業單位有很多,事業單位每個地方都有不同,地方政府對事業單位管理的權限比較大,一般事業單位設立與否,縣政府就可以按照規定程序進行決定。參公事業單位主要是指行使國家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像婦聯、共青團、公積金中心、社保局、政務中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等都是參公事業單位,代表國家提供行政服務功能。參公事業單位的工資待遇都參照公務員執行,像績效、車等,機關行政單位怎麼發,參公的也同樣發。
  • 行政編和參公編有什麼區別,從公務員遴選到省級參公單位划得來嗎
    公務員使用的一定是行政編制,但使用行政編制的不一定是公務員,還有因各種各樣原因未能登記的,和身份是工勤人員不能登記的。參公事業單位,過去是指因全部或者主要承擔行政職能,經省級公務員管理機關審批,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現在參公,必須符合新《公務員法》第112條之規定,有法律法規依據承擔公共管理職能。
  • 公務員和參公單位哪個更好
    小夥伴們好呀~省考那邊算是進行到最後一個階段了,有很多人已經在準備年底的國考了,後臺關於國考的諮詢也越來越多。其中就有人就問到參公單位的問題:參公單位是不是沒公務員好?那麼,以下就是圖圖的科普時間——1參公單位人員和公務員的區別參公管理雖然是事業單位, 但其工作人員 (工勤除外) 與公務員主要是人員使用的編制不同, 公務員使用的是行政編制, 參照管理人員使用的是事業編制。
  • 公務員和參公單位哪個更好?
    小夥伴們好呀~省考那邊算是進行到最後一個階段了,有很多人已經在準備年底的國考了,後臺關於國考的諮詢也越來越多。其中就有人就問到參公單位的問題:參公單位是不是沒公務員好?那麼,以下就是管家的科普時間——1參公單位人員和公務員的區別參公管理雖然是事業單位, 但其工作人員 (工勤除外) 與公務員主要是人員使用的編制不同, 公務員使用的是行政編制, 參照管理人員使用的是事業編制。
  • 參公事業單位尷尬之處?你怎麼看?
    最近有小夥伴家人們給小編留言,說自己今年省考考上了家鄉公務員。但是有點惆悵說是參公,問小編下一步應該怎麼辦?參公事業單位可以說是很多小夥伴面臨的共性問題,好不容易非常努力的複習備考,通過省考國考最後考上的還是參公事業單位。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談一談,歡迎留言探討。
  • 公務員、參公和事業的區別在哪裡
    但有優勢也就有劣勢,很多剛剛踏出校園的大學生對於公務員、參公和事業編這三類身份並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有時候考上了反而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下面我就橫向比較一下這三類身份的優缺點。三種身份的背景概念公務員:簡單說就是國家公務人員的簡稱。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政府這個概念是非常虛化的。什麼是政府?政府在哪裡?比如說北京市政府,大家想到的是北京市正義路2號那個紅色小院。
  • 通過國考進入參公事業單位待遇如何
    國考是為部委和中央直屬機關招考公務員和參公人員,省考是為省市縣鄉黨政機關招考公務員,為省市縣鄉參公事業單位招考參公人員。一般來講,參公事業人員考試,指的就是省考。通過省考進入參公事業單位工作,無論是省直、市直,還是縣直,其身份都是參公事業人員,在事業單位工作,使用的是事業編制,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個人也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參公事業人員除了使用的是事業編制,在事業崗位工作以外,其他待遇和公務員是一樣的,公務員有的,參公人員也有。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參公事業人員和黨政機關的公務員之間可以互通,可以自由轉任。
  • 公務員調入參公單位,對個人影響大不大?
    公務員調任參公單位任職,一般都是提拔調動,很少直接平級調動過去,畢竟都懂參公事業單位和行政單位之間的差別是比較巨大的,因此慎重考慮也不為過,當然,也存在厭倦了本單位的氛為,自己選擇去參公事業單位的,不過畢竟是少數,那麼,從行政單位調動至參公單位,到底會有什麼影響呢?
  • 參公事業單位要取消嗎?能轉公務員嗎
    事業單位改革2020年是關鍵之年,也是事業單位改革轉型之年,去除一部分行政編,合併一些參公管理,撤銷一些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完全走市場化路線。在這其中有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參公事業單位要不要取消,要取消哪些單位會首當其衝?
  • 2020年事業單位改革後,參公人員成公務員編制?看完這2點就明白
    真實案例:我舅舅他在機關單位工作,下屬有2個參公事業單位。平時都在同一棟樓裡上班。人員編制都由人事處統一管理。但人事處有2個編制本,一個是紅色的,一個是綠色的。紅色的是公務員,綠色的是參公人員。一紅一綠,公務員和參公身份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