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美國建廠是川普的勝利嗎?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美國正試圖破壞全球的科技供應鏈,從而切斷華為的高端矽晶片供給,但是這項計劃有可能使美國自身後院失火。

A new $12 billion US chip plant sounds like a win for Trump. Not quite.

臺積電美國建廠是川普的勝利嗎?

On Friday, May 15, the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TSMC), the world’s largest contract chipmaker, announced that it will build a $12 billion plant in Arizona, to open by 2024. It expects the facility to employ roughly 1,600 people and indirectly generate thousands of other jobs.

5月15日,全球最大的代工晶片製造商臺積電(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商)宣布將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投資120億美元,用以修建一座晶片廠,並計劃於2024年之前啟用。預計這項設施將僱傭1600名員工,並且將衍生出數以千計的其他就業機會。

At first blush, the announcement looks like a victory for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which has been pushing to disentangle its technology supply chain from China—both by regaining its high-tech manufacturing capacity from Asia and by cutting off its own equipmen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from Chinese tech giants like Huawei. But the impact of the TSMC deal is far from clear cut and instead highlights just how intertwined the countries』 supply chains really are.

乍看之下,這項宣言看上去就像是川普政府在使科技供應鏈與中國脫鉤的戰場中所取得的一次勝利。在其作戰計劃中,美國左右開弓,一面從將高新科技的製造能力從亞洲收回到美國,一面限制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取得美國的自有設備以及智慧財產權。在這場戰役中,首當其衝受限的即是中國科技巨頭華為。但是此番臺積電的交易所產生的影響很難稱得上是清晰明確的,相反其更加凸顯了兩國在供應鏈方面是多麼盤根錯節,緊密相纏。

TSMC is one of only three manufacturers in the world that produce the most advanced computing chips—those containing transistors 10 nanometers or smaller. The other two are South Korea–based Samsung Electronics and US-based Intel, which mostly reserves its advanced chips for its own products. For comparison, China’s largest domestic chipmake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 (SMIC), can’t produce anything smaller than 14-nanometer chips. Because of this, TSMC has increasingly found itself at the center of US-Chinese competition for technological dominance.

臺積電是世界上僅有的能生產最為先進的10納米及以下級別計算機晶片的三家製造商之一,另外兩家則分別是韓國的三星和總部在美國的英特爾,但這兩家產出的先進晶片大多都用於自己生產的產品之中。反觀中國,其國內最大的晶片廠商——中芯國際能生產的最精細的晶片也僅為14納米級。正因如此,臺積電也愈加意識到,在中美爭奪科技主導權的戰爭中,它正處於戰場的中心位置。

Among TSMC’s largest customers are both Apple and Huawei, which the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placed on its so-called entity list last year. Huawei’s inclusion on the list, along with 114 of its related affiliates, banned US companies from selling their technology to those firms without a special license. The department said the decision was made on the grounds of national security. It’s no coincidence that Huawei also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China’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verseas, especially with the country’s AI and 5G strategies.

臺積電最大的客戶是蘋果和華為這兩家科技巨頭,後者在去年被美國商務部列入了其所謂的實體清單之列。由於此舉,在沒有特殊許可證的情況下,美國公司都被禁止向華為及與其相關的114家附屬機構出售技術。商務部稱,這項決策是出於對國內的安全考量的基礎之上作出的。並非巧合的是,華為同樣在中國的科技進步以及海外擴張當中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尤其是在中國的AI 和 5G戰略布局層面。

But the initial blacklist didn’t affect TSMC because it is not a US company. This offered Huawei a loophole to continue accessing the cutting-edge chips used to power its smartphones, AI projects, and 5G networks. On May 15, hours after TSMC’s plant announcement, the Department of Commerce sought to tighten that loophole by updating its export rules. Under the expanded regulations, any non-American chip producers that use American chipmaking equipment must also obtain a special license in order to sell to Huawei. Because the US is one of only a handful of countries dominating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such high-precision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which can often cost north of $100 million per machine, the rules thus bind TSMC as well as other advanced chipmakers that would be hard pressed to find alternatives. This effectively places Huawei’s supply of chips under the US Commerce Department’s control. As of May 18, TSMC had already stopped accepting Huawei’s orders, according to Nikkei Asian Review.

但這最初的黑名單並沒有對臺機電產生影響,因為它不是一家美國公司。這給華為提供了一個空檔,使其可以繼續購買最先進的晶片,用以賦能其生產的智慧型手機,AI 項目 以及 5G 網絡。在5月15日當天,臺積電宣布將在美國設廠的數小時後,美國商務部就擴大了其出口方面的禁令,以堵住這個空檔。新的出口規定之下,任何非美國公司只要使用了美國的晶片生產設備,就都需要獲得特殊許可,才能向華為出售自己的產品。高精度晶片的生產設備的造假動輒上億美元,而美國是壟斷了這種設備的設計和製造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因此,新的規定就遏制住了包括臺積電在內的一眾晶片廠商向華為銷售產品的商業行為,華為也很難找到不在限制範圍內的其他供應商。這些措施將華為的晶片供應牢固地掌控在了美國商務部的手裡。根據日經亞洲周刊的報導,就在5月18日,臺積電已經停止了接納來自華為的訂單。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is the weak link in China’s supply chain that America is really zooming in on,」 says Neil Thomas, a 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 at the think tank Macro Polo, who studies US-China relations and the semiconductor supply chain. 「Huawei can design state-of-the-art chips, just as good as perhaps chips that Apple can design. But what China can’t do is actually build those chips.」

「半導體設備是中國供應鏈當中的薄弱環節,也是美國正在瞄準的點。」馬可波羅智庫研究中美關係和半導體供應鏈的高級研究員Neil Thomas說。「華為可以自行設計最為先進的晶片,並且很可能達到美國蘋果公司的晶片設計水準。但是中國沒有真正生產出這些晶片的能力。」

Within this context, the planned plant takes on additional meaning. On Monday, the blow intended for Huawei inadvertently struck TSMC, which saw its stock price slip by 2.5% along with other Huawei suppliers. Some analysts now foresee the US Commerce Department granting it a license to continue selling to Huawei anyway, in order to keep the company on good terms to carry out its $12 billion deal. Whether TSMC made its announcement with knowledge of the upcoming change to the export ban is unclear, but Reuters reported that the decision to locate the plant in the US has already generated 「good will」 within the department all the same.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臺積電新的晶片工廠就被賦予了額外的意義。就在周一,這項針對華為的打擊出其不意地衝擊了臺積電,其股價股價下跌了2.5%,華為的其他供應商股價也隨之下跌。一些分析師們現在預計美國商務部很可能會向臺積電頒發可以給華為進行銷售的特殊許可,這樣可以保持與臺積電的和睦關係,從而繼續實施它價值120億美元的建廠計劃。目前還不清楚臺積電作出在美國設立工廠的決策的時候,是否已經知道了出口限制令將要收緊,但是路透社的報導稱,無論如何,這項決策已經在各方之間創造了「善意」。

The plant will do little to affect US reliance on Asia-based manufacturing. It is slated to produce 20,000 wafers a month once it opens—only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12 million wafers that TSMC made last year alone. And by the time the plant opens, the 5-nanometer chips that it is designed to produce will no longer be the most cutting-edge chips available. The company already has plans to move to 3-nanometer chips and smaller in its Taiwan-based plants during the next few years. Given the capital costs and time it would take to transition the Arizona plant to the latest technology, this means the US would still need to maintain its supply of chips from overseas plants to access the newest advancements.

實際上,即將投產的新工廠對降低美國對亞洲生產基地的依賴性收效甚微。建成之後的臺積電美國工廠每月可生產2萬個晶圓——這只是臺積電去年一年所產出的1200萬晶圓的零頭。並且,到工廠正式投入運用之時,計劃生產的5納米晶片也將不再是市面上最為尖端的晶片了。該公司已經計劃在未來的數年以內將臺灣的生產產能投入於生產3納米甚至更精細的晶片當中。也就是說,美國雖然在亞利桑那州的工廠投入了大量資本和時間,但其未來仍然需要依賴於海外工廠才能獲得最新的技術成果。

In other words, the plant will do nothing to disentangle the two countries』 supply chains from each other. 「It’s probably too small to really have any huge impact on the global picture,」 Thomas says.

換句話說,新投產的工廠在使兩國的供應鏈相互脫鉤方面不能起到任何作用。Thomas 認為,「就國際產業全貌來講,新建工廠的能量很可能太過微弱,以至於無法造成任何重大影響。「

If the expanded export ban did in fact hold, it could also introduc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China accounts for a lion’s share of the revenue for a number of American semiconductor companies, such as Qualcomm, which relies on the country for two-thirds of its income. In the long term, the lost sales to Huawei and potentially the broader Chinese market could slow US innovation in chipmaking. 「Capital expenditure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re really high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about 30% of total revenue,」 Thomas says.

如果新的出口禁令實施到位,那也將會為美國帶來意料之外的後果。中國佔據了美國半導體公司們的最大收入份額,例如高通公司,其三分之二的收入都來源於中國。長期來看,失去了華為的銷售額以及潛在的更為廣闊的中國市場,很可能會減緩美國晶片製造業的創新發展。「研發部門的投入在半導體行業中的佔比非常之高,約佔據總收入的30%,」 Thomas介紹到。

In recent years, the trade war has spurred China to double down on investing in it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On the same day as the US government’s updated export ba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nounced a $2.2 billion injection into its largest domestic chipmaker, SMIC. The country’s hope is that Chinese chipmakers will catch up to the state of the art within a few years and complete its domestic supply chain for cutting-edge computing hardware. In the interim, Huawei would rely on the TSMC chips that it has been stockpiling for a year, in anticipation of further US restrictions.

近年來,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刺激了中國,使其加倍了自身的半導體產業的投資力度。就在美國宣布將要升級其出口禁令的當天,中國政府就宣布對國內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注資22億美元。中國希望自身的晶片製造業能夠在數年內追趕上國際最先進水平,並且能夠由此完善國內尖端水平計算機硬體的全產業鏈。在此期間,華為將會依靠已經積累的臺積電晶片庫存來維持一年的產能,用以應對將會到來的來自於美國的更多的限制策略。

Thomas says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unknowns as to how this will shake out. 「The uncertainty is to what extent China can innovate itself out of this dilemma,」 he says.

Thomas認為在這次的震蕩當中,仍然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尚不確切的是,中國將在何種程度上成功地運用其創新能力,以走出現在的兩難困境,」他如此說到。

Either way, TSMC’s Arizona plant isn’t so much a signal of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success in reshoring high-tech manufacturing. Instead, its presence highlights a complicated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 that may eventually be severed on China’s terms rather than the US’s.

無論如何,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建廠計劃,對於川普政府的使高科技製造業回流本國的戰略而言,都不是一個有充足份量的良好信號。相反的是,這步舉措更加曝光了高科技產業鏈當中的錯綜複雜的關係網絡,這可能使中國最終獲益,而不是美國。

The US is taking a 「gamble,」 Thomas says.

美國正在參與一場「賭博」,Thomas如此總結到。

作者:Karen Hao

原載:2020年5月19日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相關焦點

  • 臺積電投資120億美元美國建廠,會不會打水漂?
    近日,臺積電在美建廠終於塵埃落定。據外國科技報消息,臺積電於本月在董事會會議上做出了相關決定,計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一座先進的晶片工廠,該工廠將為臺積電生產目前最快、最節能的5nm晶片。100億美金成本建廠夠不夠?
  • 臺積電在南京建廠後,現將到美國建廠,它會把鄭州富士康帶走嗎?
    臺積電2016年投資30億美元在江蘇省南京市建廠,現在宣布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美國這麼遠,人工這麼貴,為什麼臺積電還要跑去建廠?它能盈利嗎?它會把鄭州富士康帶走嗎?新竹到南京、亞利桑那州的飛行距離示意我們先來分析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的區位條件。
  • 川普要求臺積電到美國開新工廠,他在害怕什麼?
    正解局出品美國疫情形勢還十分嚴重,不過,川普卻關心起另外一件事。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最近要求臺積電趕快到美國設廠。疫情當前,川普為什麼突然操心起這件事?還有傳聞說,臺積電的徐國晉,會負責在美建廠工作。但徐最近也回應:沒有這回事。說實話,現在這個環境,臺積電的確有些兩難。一方面,中國臺灣始終在中國大陸和美國交鋒中處於被動地位。
  • 臺積電正在考慮在美國建廠的利弊
    打開APP 臺積電正在考慮在美國建廠的利弊 憲瑞 發表於 2019-10-29 09:56:35 在這個問題上,美國政府也一樣面臨難題,因為美國軍方很多晶片也是在國外晶圓廠生產的,美國現在也希望臺積電等公司在美國建立晶圓廠。 美國不是沒有先進的晶圓廠,相反美國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半導體工藝,光Intel一家就足夠了,在美國亞利桑那、俄勒岡都有最先進的14nm、10nm工廠,其X86處理器性能也是最強的。
  • 臺積電也要在日本建廠了
    據悉,美國作為全球晶片技術最先進的國家,臺積電、三星等很多晶片企業都採用了美國技術,即便是光刻機龍頭ASML,其研發生產的光刻機也採用了大量的美國技術。 但在晶片生產製造方面,美國卻並不先進,英特爾至今還不能量產7nm製程的晶片,這也是美國邀請臺積電建廠的主要原因。
  • 「橄欖枝」還是「鴻門宴」,臺積電赴美建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麼?
    臺積電在昨日上午正式宣布,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和運營一家用於生產5納米半導體晶片的先進晶圓廠,按照規劃,該工廠月產能將達到2萬片,2021年動工,2024年量產,總投資額在120億美元。那麼臺積電為什麼要赴美建廠,目的是什麼,對華為有什麼影響?
  • 臺積電「赴美建廠」另含深意,美國或將「引狼入室」
    就連排名第二的三星,在絕對的技術實力面前,也只能被臺積電遠遠甩在身後。赴美建廠的決定正因於此,美國非常覬覦臺積電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一直想要讓臺積電去美國本土建設晶片工廠和生產線。最開始的時候,臺積電以各種理由拒絕了美國的「好意」;但是今年早些時候,臺積電卻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將於2021年赴美建廠!
  • 臺積電突然宣告,美國川普空歡喜一場,又被擺了「一道」
    同時,美國還利用禁令打壓、限制華為,不讓華為使用美國企業相關元器件和技術,而新出臺的禁令,欲動用全球晶片供應鏈打壓、限制華為。在開設工廠方面,在川普的遊說之下,不少科技公司紛紛響應,像英特爾就宣布將在美國開設新的工廠。而臺積電之前宣布不考慮在美國建廠,隨後也改變了做法,宣布將會在美國投資120億美元,建設一座能夠生產5nm晶片的工廠。
  • 臺積電宣布在美建晶片廠!川普如願?
    王爺說財經導讀:就在上周,據外媒報導,美國川普政府正在和英特爾、臺積電、三星等晶片製造商洽談,希望他們在美國建立晶片工廠!那麼美國政府意欲何為?為什麼要這些科技巨頭在美國建廠呢?此外,就在周五(15日),據外媒報導,臺積電似乎已經開始「行動」……就在上周末(10日),據美國媒體——《華爾街 日 報》報導,川普政府正在與包括英特爾和臺積電在內的晶片製造商商討在美國建廠的事宜。
  • 臺積電赴美建廠再生變數?美國很無奈,網友:一切要看華為的臉色
    5月份的時候,臺積電首次發聲明,將要投入120億美金在美國建設規劃5nm生產流水線,而在這以前,臺積電確定指出美國不能滿足投資建廠必要條件。臺積電出爾反爾,從不滿足投資建廠到正式宣布在美國投資建廠,消息稱這很有可能與美國限令相關。
  • 川普如願以償!消息稱臺積電已同意在美國建立晶片工廠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臺積電最新資訊 > 正文 川普如願以償!消息稱臺積電已同意在美國建立晶片工廠 站長之家(ChinaZ.com) 5月15日 消息:據紐約時報報導,消息人士透露,半導體製造公司臺積電已同意在美國建立一家先進的晶片工廠,預計最早於周五宣布這一消息。
  • 美國「賺到了」?臺積電為赴美建廠招兵買馬,4家企業已隨行
    今年5月15日,在美國鼓勵之下,全球最大的晶圓製造廠商臺積電宣布,將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建設一個5nm晶片製造廠。近日,臺積電的赴美建廠計劃有新進展,已經開始招兵買馬。
  • 臺積電120億美元赴美建廠,斷供華為或將實現,川普再次得逞了
    正如臺積電赴美建廠此事,其也並非是毫無徵兆。雖然說臺積電也曾一度表態過不會赴美建廠,但是關於這件事的形成,其實也是早已有所徵兆。據相關消息透露,臺積電預計將會斥巨資120億美元在美國建廠的計劃,並此消息稱,這次的建廠計劃,將會創造高達1600個工作崗位。
  • 臺積電組建600名員工團隊,美國建廠蓄勢待發
    據媒體報導,臺積電投資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0億元)赴美建廠的計劃近日得到了有關部門的正式批准。此前,臺積電董事會內部已通過了這一項目。臺積電計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建設一座300mm晶圓廠,2021年動工,2023年裝機試產,2024年上半年規模投產,直接部署目前最新的5nm工藝,規劃月產能2萬片晶圓。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臺積電已開始組建包含工程師和高管在內的600多名員工團隊,為美國新廠做準備。
  • 美國本土晶片不匹配設計需求 臺積電開始為美國工廠招聘人才
    為提高半導體製造領域的話語權,川普政府多次施壓臺積電赴美設廠,但後者於今年5月宣布有意赴美投資後,一直未有動作。直到最近,隨著美國大選陷入激戰,這一事宜也開始傳出最新進展。據臺媒《自由財經》11月3日報導,為籌備赴美建廠,臺積電近期在職業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發布大量招聘信息,包括3D IC封裝研發工程師、製造主管及廠務機電工程師等18項職位均有空缺。報導同時指出,臺積電赴美國投資設廠尚未經過董事會核准,何時提交董事會、董事會何時「亮綠燈」也備受關注。
  • 臺積電赴美建廠再添變數?華為真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嗎
    大家都知道,華為在晶片方面已經遇到了難題,此前,美國開始對華為進行第一輪打壓的時候,華為不得已將海思晶片「備胎」進行轉正,而後華為海思在全球市場上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也算是全球頂尖級別的設計系列晶片了,可是華為在取得了一個階段的成功之後,卻被晶片的製造問題遏制住了發展的命運,因為能夠為華為生產高端晶片廠商只有臺積電,可是臺積電的技術大部分來自於美國,所以遵守遊戲規則
  • 臺積電赴美建廠,華為上海建廠:晶片製造走向何方?
    與此同時,臺積電赴美建廠,按照臺積電的規劃,該新廠預計將於2021年動工,2024年開始量產5nm製程晶片。當前臺積電計劃招聘良率提升工程師、製程整合工程師等數十個工種。此外,三星在晶片製造領域也動作頻頻,三星、高通的5nm晶片也將分別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如期面世。
  • 臺積電:3納米晶片工廠地址首選臺灣 美國次之
    北京時間6月8日晚間消息,全球最大代工廠商臺積電今日表示,其3納米晶片工廠地址將首先考慮臺灣,其次才是美國。臺積電還稱,目前,臺灣地區政府正在幫助臺積電尋找理想的建廠地點。臺積電發言人伊莉莎白·孫(Elizabeth Sun)稱:「我們不排除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選址,但臺灣是第一選擇。」臺積電之前曾表示,明年上半年將做出最終的決定。受美國新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新政策的吸引,富士康和軟銀等均表示加大在美國的投資力度。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Morris Chang)今年1月曾表示,不排除在美國建廠的可能。
  • 臺積電宣布決定:日本這次賺大了!
    而美國也和我國的處境相似,雖然說美國在晶片技術領域佔據著主導地位,很多海外企業都需要依賴美國公司研發的晶片技術,但是本質上,美國自己的晶片製造能力也是非常的弱,特別是在近幾年,由於英特爾受限於7nm晶片產線技術遲遲無法突破,導致美國在高精度晶片製造領域落入下風。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去年5月份川普曾邀請臺積電赴美建廠,以此來緩解美國的晶片製造危機。
  • 臺積電獲準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2024年開始生產
    23日,據中央通信等媒體報導,世界最大半導體委託生產企業臺灣TSMC(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設新半導體工廠的計劃已獲得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