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冷天糖友常常一身汗,這是一種併發症

2020-12-19 糖友管家

大冬天怎麼還老出汗?

在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出汗,稍微動動就大汗淋漓,半夜睡醒全身溼透。還有些糖友出汗不均勻,手心、腦袋、脖子和背部等老是汗出不止,而其他部位卻沒什麼汗,甚至半身汗多而另一邊汗少,這些都讓糖友極為苦惱。

那麼,這些出汗異常,對糖尿病人又意味著什麼呢?今天,就給糖友來講一講這個問題。

出汗異常,自主神經病變信號

糖友發生出汗異常,很可能是身體控制汗腺的自主神經出了問題。自主神經是負責胃腸蠕動、汗腺排汗等功能的一類不受人意志支配的神經。血糖長期異常,不僅會直接幹擾神經細胞內的代謝,還會導致微血管病變使神經組織局部缺氧,功能受損,自主神經受到損害,引發糖尿病人出汗異常。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積極治療神經病變,改善出汗異常。

1. 控制住血糖

如果糖尿病病情不加控制,過高的血糖會逐漸損壞外周神經,最終導致糖尿病性神經病變。

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醣化血紅蛋白在7%或以下)就會減少60%的神經損傷。正常血糖範圍下的神經損傷非常緩慢,同進,正常血糖水平也會緩解神經病變的疼痛。

2. 服用複合維生素B

維生素B族對神經健康非常有益。缺乏維生素B12會導致神經損傷。維生素B6的重要性在於,它幫助大腦產生某些化學物質,用於各身體傳導信息。因此維生素B族缺乏會加重神經痛。

大部分人通過食物補充維生素B。如果你要服用補充劑,請先諮詢醫生。某些研究表明維生素B可以緩解疼痛以及其它症狀。

3. 服用硫辛酸補充劑

有助於維持正常血糖水平,緩解神經痛。有研究表明,每天服600mg的人,5周後其糖尿病性神經病變的症狀有19%的改善。長期服用,可以防止進一步的神經損傷。

4. 運動起來

運動可以在好幾方面緩解疼痛:

1)有助於保持血糖並緩解神經損傷;

2)會促進四肢血液循環;

3)改善心情,緩解壓力。

5. 戒菸

吸菸會使血管狹窄,影響血液循環。因此外周神經得到的供血及營養也會減少,會加重神經痛。

發生出汗異常,糖友別大意 !

糖友如果出現以上出汗異常,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儘早到醫院就診。及時調整糖尿病治療,服用維生素B1、B12和甲鈷胺等營養神經藥物以保護神經組織。另外,糖友應當明確,糖尿病汗證也是併發症,希望大家能夠重視起來,控制和改善症狀,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這才是治療的最終目的。

相關焦點

  • 這4種汗,都是身體的警告
    出汗是一種生活上的現象。如氣溫高的時候,人們容易出汗;吃飯的時候,人們容易出汗;緊張焦慮的時候,人們容易出汗;幹很多體力活的時候,人們也容易出汗等等,但有的糖友說莫名其妙的就出汗了,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小編為你解讀。
  • 核桃、草莓、牛油果……控糖食物降低糖友併發症
    核桃、草莓、牛油果……控糖食物降低糖友併發症 原標題:   血糖控制不好,可損傷血管和神經,損害眼睛和腎臟,增加心臟病和中風風險。
  • 想要遠離糖尿病併發症,這8項檢查不可不做!
    其實,糖尿病人定期做一些檢查,就可以及早發現異常指標,這對延緩併發症的發生很有意義。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幾種,預防併發症需要經常監測的項目和時間間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預防慢性併發症檢查項目 1、眼底檢查。
  • 寶寶發燒,捂一身汗就好了?
    來源:新浪財經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遇到這樣一些言論:「孩子如果發燒的話,捂一身汗,出完汗發燒就好了。」這句話究竟對不對呢?今天小編帶你來了解一下吧!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究竟什麼是發燒?人的正常體溫通常是在37°以下。
  • 為什麼建議糖友監測糖化血紅蛋白,糖化是什麼?
    不少糖友都會拿自己的空腹血糖和餐後兩小時血糖來諮詢怎麼調整,比如空腹7mmol/L,但是醫生很多時候都會問一句,最近去醫院測的糖化值是多少?其中有不少糖友不僅從沒測過糖化值,連糖化血紅蛋白是什麼都不知道。
  • 糖友鍛鍊 光看微信步數沒用
    來源:廣州日報糖友鍛鍊需達到一定的強度。(圖@視覺中國)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範冠傑教授眾所周知,心血管疾病起病急、危害大、預後差。殊不知,約七成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風險,糖友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是無糖尿病人群的2~4倍,約半數糖友死於心血管疾病。那麼日常生活中糖友該如何及早預防心血管疾病風險呢?廣東省中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範冠傑教授提醒,糖友可從平衡飲食、適當運動、合理治療這三個方面來預防,需要重點提醒的是,一定要規範用藥,保健品絕不能代替降糖藥,兩者的關係只能是「一主一輔」的關係。
  • 2型糖尿病更易患併發症?這有4種常見併發症的飲食注意事項!
    相較於1型糖尿病,大多數2型糖尿病友因為運動量大加上飲食控制嚴格、治療方法不及1型糖友規範,有相關數據顯示:約有20%的2型糖尿病友在發病後會越來越消瘦。然而過度消瘦反而不利於穩定血糖,因此2型糖尿病更易患併發症?這有4種常見併發症的飲食注意事項!
  • 糖友潔牙要與「眾」不同
    (原標題:糖友潔牙要與「眾」不同) 老李得糖尿病十幾年,血糖一直控制得還行
  • 想要徹底治療糖尿病,每個糖友都要知道這「十忌」!
    想要徹底治療糖尿病,每個糖友都要知道這「十忌」!現代人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患有糖尿病,並且糖尿病在最近幾年開始出現低齡化的趨勢。很多40歲出頭的年輕人也開始患上糖尿病。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2013在20-79歲成人中患病率為8.3%,並且目前這個數字還在逐年上升。為什麼糖尿病現在變得這麼普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人們飲食的不科學、不節制。
  • 動一下就一身汗?中醫提醒:身體可能出問題了
    夏季出汗是很常見的現象,出汗就是身體調節體溫的一種方式。有些人走路時會出很多汗,或者沒有怎麼運動就開始滿頭大汗。太容易出汗是不健康的。動一下就一身汗,中醫提醒:身體可能出問題了,不同狀態下出汗多都可能是不同病症。
  • 糖友喝什麼好?這7種飲品可常喝,血糖很穩妥!
    小糖經常碰到糖友提問,糖尿病人能不能喝飲料,無糖可樂能喝嗎?   首先,請大家看下面這樣一張圖,就知道常見的飲料的含糖量了,看起來是不是還挺嚇人的?其中味全乳酸菌飲料位居首位,一瓶喝下去,這血糖恐怕是要爆表了。
  • 誤區丨糖友不能只吃低糖食品
    部分糖尿病患者甚至只吃低糖食品,對高血糖食品心生恐懼,這麼做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一起來看!低糖食品定義:所謂的低糖食品是指蔬菜、水果和肉類食物,因為它們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較少,一般稱為低碳水化合物食物。毋庸置疑,這類食物成分中碳水化合物所佔比例較少,又不同程度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纖維素等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尤其對廣大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預防及改善併發症有不少裨益。但只吃低糖食品的觀點也是個誤區。這是因為:一方面,人體熱量來源於食物,食物中可產生熱量的成分有三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類。
  • 糖尿病飲食表,糖友該人手一份收藏吧!
    關於糖尿病飲食,對糖友來說,永遠是一個大問題。人吃五穀雜糧,關於飲食的問題多了去了。此前有介紹食譜,但是部分糖友表示並不適合自己的口味;也寫過看GI值去選擇食物,但是糖友表示太複雜;很多糖友反映,你就直接告訴我,哪些能吃,哪些少吃吧!
  • 3大原因,或導致血糖升高,糖友控糖最好牢記「5不要,3要」
    一、長期吸菸酗酒,高強度工作精神緊張,常常錯過吃飯時間,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細節,都會造成肝臟損傷,導致體內的血糖升高。二、很多人身兼數職,每天操勞過度,造成身體機能受損,導致不能很好地控制體內的血糖。三、人們身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給身體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甚至會導致器官功能下降,影響胰腺的功能,從而加快糖尿病的發生。所以,要學會調理自己的生活,改掉對身體有害的壞習慣。想要更好控制自己的血糖,要儘量做到5不要,3要。
  • 糖友還在糾結吃不吃水果?記住7原則,這4種水果糖友放心吃,能降糖護...
    有人說,水果中含有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是身體必不可少的物質,但又有人說大多數的水果都含糖的,這就讓糖友很是糾結,到底吃還是不吃?糖友究竟能不能吃水果?答案是肯定的,能吃。糖友一味戒避水果,反而是不適宜的。
  • 信息改變認知,動態血糖儀CGM給糖友生活帶來哪些改變呢
    提要劃重點01糖友誤區劃重點02血糖監測方法劃重點03信息改變認知1 糖友誤區誤區一:不少糖友都覺得醫生看看開點藥就好了,不想做檢查、驗血糖,覺得浪費錢、怕疼。其實,想用對藥,調對量,得先看血糖好壞。化妝需要照鏡子,開車需要看導航,調糖需要看血糖,不是醫生看一眼糖友就知道該開什麼藥。
  • 糖平中醫|糖尿病系列知識之手腳麻木
    兩者都會影響糖友日常生活和行為活動,導致因缺乏運動導致血糖升高,出現更為嚴重的併發症。 跛行對使糖友走路重心發生偏移,足部磨損加重,使其容易受傷,嚴重時發生感染,導致糖尿病足情況出現。 糖尿病足不僅會出現腳部麻木,還會使得腳趾頭出現潰瘍,嚴重的還要進行截肢,這也是許多糖尿病人截肢的原因。
  • 汗皰疹是溼疹的一種特殊類型
    核心提示:汗皰疹是溼疹的一種特殊類型,汗皰疹是一種長在手部的小水泡,有瘙癢症狀,這種小水泡叫做「汗皰疹」,汗皰疹是皮膚溼疹的一種,對稱性的發生於手或腳的側面。是發生在掌蹠的水皰性皮膚病。   汗皰疹是溼疹的一種特殊類型,汗皰疹是一種長在手部的小水泡,有瘙癢症狀,這種小水泡叫做「汗皰疹」,汗皰疹是皮膚溼疹的一種,對稱性的發生於手或腳的側面。是發生在掌蹠的水皰性皮膚病。
  • 佩戴胰島素泵的糖友有什麼改變?哪些糖友適合用胰島素泵控糖?
    稍微熟悉胰島素泵的糖友知道:胰島素泵的基本用途是模擬體內基礎胰島素分泌;同時在進餐時,根據食物種類和總量設定餐時胰島素及輸注模式,以控制餐後血糖。胰島素泵由泵、小注射器和與之相連的輸液管組成。佩戴胰島素泵的糖友有什麼改變?
  • 10個糖友6個胖糖尿病+肥胖危害大
    最新發布的一項《有效控制糖尿病全球共識》建議,血糖、血壓與血脂等都應同時進行積極的綜合防治,才能真正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因此,減重與降糖並重,是遠離各種併發症和風險的最佳途徑。 3月19日,中國醫師協會牽頭的「糖胖病管理中心」項目在崑山啟動,首次運用跨科室跨學科進行肥胖糖尿病病人的綜合管理模式,旨在全方位地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規範化管理提供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