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從閨女大班開始,她就對漢字開始有一點點感興趣了,帶她閱讀繪本時,她不再只盯著畫面,而是會問我,媽媽,這是什麼字呢?於是,我們就有意識地讓她開始認字了。我買過識字卡片,還有DR. 魏(最強大腦)團隊研發的《吃漢字的小刺蝟》,還有用過APP《洪恩識字》。通過這些書和APP,我們也認識了幾百個字,但是要說她對漢字真正開始感興趣的,還是《字的童話》這套書,此書是我家被要求重複閱讀率最高的書,而且每次讀完都意猶未盡。因為這裡面的每一個故事都太好玩了。這裡面有一個個關於中國文字、詞彙、句型、文類的童話故事,有理有趣又很新奇,能讓你在快樂學習中不知不覺地走進語文王國,讓你驚嘆,讓你喜歡,讓你感動:原來語文的王國竟是如此豐富奇妙,博大精深,光芒四射。我覺得是走向漢字的最佳橋梁的書。
這套書分七冊:
1.字的形音義(書名:《英雄小野狼》)
2.字的化學變化(書名:《信精靈》)
3.字的排隊遊戲(書名:《怪博士的神奇照相機》)
4.字的主題樂園(書名:《巴巴國王變變變》)
5.字的文字動物園、文字植物園(書名:《十二聲笑》《福爾摩斯新探案》)
6. 字的文字動物園、文字植物園(書名:《福爾摩斯新探案》)
7.字的心情(書名:《小巫婆的心情夾心糖》)
那麼到底是啥原因使孩子這麼愛看呢,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
1. 趣味性:
「巧克力小偵探」 的故事。這是一個非常有愛有趣的故事。它主要講的是,克力和他的妹妹珠力一家人都很喜歡吃巧克力。他們的聖誕節禮物也是巧克力,但是爸爸媽媽需要克力和妹妹珠力去尋找禮物。於是,他們開始在家裡尋找,剛開始發現一張小紙條,原來小紙條上面寫著巧克力的線索!上面寫著:一個個點點頭,克力瞬間明白了,他說:「每一個句子的開頭就是線索,冰、箱、牛、奶、瓶、下!」說完,他們就飛奔到廚房,打開冰箱,拿起牛奶瓶。
結果又有一張小紙條,也是線索。這次在紙條後面有一行字,是點一點腳趾頭。克力又說:「這次是每一行的最後一個字,就是線索。到、陽、臺、打、開、窗、看、花、盆、下!」然後到陽臺上拿起花盆,還是一張紙條。
但是每一行的後面卻有一些數字,這可把珠力和克力難住了,之後,克力才想到:「後面的數字意思是這一句的第幾個字連起來。就是線索!」然後,他們組成了這樣一句話「你好棒!抬頭看!」之後,一個亮晶晶的巧克力禮盒出現了。
#愛是個動詞#
哇,這時候才感覺到爸爸媽媽對克力和珠力濃濃的愛。用這種特別的方式,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又讓孩子在這個尋找禮物的過程中感覺到禮物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也會更加的珍惜。真是一舉多得。
2. 幽默性:
「小不點到點心店去吃點心」的故事。故事說的是一個叫「小不點」的孩子去點心店吃點心,企鵝服務員由於在這之前接到牙醫的電話,讓企鵝服務員不要賣點心給小不點,於是就引發了一系列有趣的對話。
首先,是小不點去了點心店,企鵝服務員問她叫什麼名字?需要點什麼點心?小不點回答說:「我叫小不點。」這時,企鵝服務員故意說,「什麼,你不點,你不點來點心店幹什麼?」小不點著急解釋說,是自己的名字叫「小不點」,不是不點點心。接著,小不點點了自己想要的點心,但是企鵝服務員就一直裝作聽不懂,最終沒有將點心賣給「小不點」。
我覺得這個故事主要想表達的是,一個詞語可能在不同的語境下,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有的時候可能是截然相反。
3. 互動性:
「怪博士的神奇照相機」的故事,故事說的是把所有東西用照相機一照,就會反過來。比如,用照相機把「黃牛」照一照,就會變成「牛黃」;照一照「奶牛」,就會變成「牛奶」。孩子聽了可高興了,這麼好玩。
於是,我跟孩子說,咱們也來想一想還有哪些詞能這樣說吧。媽媽說一個,你反著說好嗎?然後,咱們再換一換。我說:「牙刷」,孩子說:「刷牙」。再說一個,「上馬」,孩子說:「馬上」。我說「好了,該輪到你先說了。」孩子想了想說「變大」,我一楞「大便」?哈哈哈,孩子樂得不行了。我告訴她說:「嗯,雖然有這個詞,但是bian這個音,是同音不同字哈。後來,我們又玩了好幾組,我們倆都挺開心的。
我覺得這個故事主要想表達的是,在中國的漢字裡,有很多詞語是可以反過來說的,而且順著讀反著讀可以代表著不同的意思。孩子在有趣的遊戲裡,慢慢體會到漢字的魅力。
總的來說,這是一套以中國文字為創意起點,把中國字的趣味與變化,融合在幽默溫馨的童話故事裡。意在希望透過童話,讓孩子一窺中文的趣味與變化,引發孩子對中文閱讀的興趣;讓孩子開心地記憶、理解、認識字;讓孩子從輕鬆有趣的童話開始,跨過閱讀的門檻,展開人生閱讀的美好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