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之間的「誤會」如何消除?省政協委員建議:分級診療需要提速 醫院考核應更合理
金羊網 2020-01-13
省政協委員、廣東省中醫院醫生杜建強建議,委員以普通病患身份,去一家自己不熟悉的醫院調研醫患關係問題。
金羊網記者 譚錚
醫患「誤會」如何消除?怎樣避免「醫鬧」發生?12日下午,在政協第十二屆廣東省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醫衛界別分組討論中,醫患關係成為參會委員討論的焦點,多位委員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省政協委員、廣東省中醫院醫生杜建強建議,委員以普通病患身份,去一家自己不熟悉的醫院調研醫患關係問題。
建議委員以普通患者身份體驗就醫
據《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近十年國內媒體報導的295起傷醫事件中,共有362名醫護人員受傷,24名醫生失去生命。在12日醫衛界別的分組討論,醫患關係成為委員討論的焦點,不少委員提及前段時間北京民航總醫院的「殺醫事件」。
省政協委員、湛江中心人民醫院神經外二科主任徐力表示,他也曾深陷醫患矛盾的困境,對此話題中的無奈頗有感觸。在他看來,與病患家庭溝通不順暢,醫療資源不平衡等是造成醫患矛盾的原因之一。
「我想問一下在座的各位委員,你們有沒有試過以一個普通病人的身份,去一家你不熟悉的醫院看病?」會議中,省政協委員、廣東省中醫院醫生杜建強的一個提問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
他說,曾有一名肺癌患者為了做一個檢查,來回找人籤字,很是折騰。他建議在座的政協委員,以普通病患的身份,去一家自己不熟悉的醫院,做一下調研,從病患的角度找找醫患關係緊張的問題癥結。
杜建強的提議得到了另外一位省政協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外科吳鍾凱醫生的附議。他說:「我願意響應杜醫生的提議,以一名普通病患的身份到不熟悉的醫院去調研一下。」同時,他提到,在醫學界與普通市民之間總有一個矛盾,「醫學界覺得在中國看病是最不貴、最不難的。但是外界卻覺得在中國看病是最貴、最難的。我們要看看這種誤區或者說誤會怎麼消除。」
引導群眾了解商業醫療保險
徐力經過半年的調研,走訪9家醫院,與60名醫生深入交流,帶來了一份與醫患關係有關的提案。他在提案中提到:「要加快推進分級診療進度,平衡醫療資源,小病小痛走向基層醫院;進一步完善醫保制度,合理對醫院進行考核;引導群眾購買補充商業醫療保險,減輕負擔;組織醫務人員培訓,增強醫生溝通能力;同時成立第三方醫患協調部門,對無理傷醫零容忍。」
省政協委員、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消化科的白嵐醫生表示,作為臨床一線人員,她認為可以從醫保來看醫患關係之間的問題。「全民醫保從基本保障醫療,到目前多種新藥進入了醫保,老百姓歡欣鼓舞。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面臨很多臨床用藥限制,增加了實際操作困難。這其中可能也存在著產生醫患矛盾的風險。」
白嵐提出,解決醫保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該是有步驟,循序漸進地推進。她還表示,當前不少商業醫療保險已經覆蓋急診、術前檢查部分的報銷,可以引導患者了解商業醫療保險,尋求更多解決問題的途徑。
編輯: a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