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享我的大同行,我到大同的第一次出行就是去雲岡石窟。
為了出行方便,我住在火車站前的一家連鎖酒店裡,就是為了去雲岡石窟方便,當天下午回來後,就把住處搬到了古城邊。603路公交車始發站是火車站,終點在雲岡石窟景區,全程14站,車程40分鐘。在車上,我特意諮詢了司機師傅,現在是15分鐘一班車,太方便了。
雲岡石窟景區入口,很氣派。雲岡石窟,位於山西大同西郊武州山南麓,始建於北魏時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當初為了供奉佛教創建的,前後一共用了64年,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從景區入口走進去不遠,這裡景區遊客中心,看著眼前人山人海的場面,不禁有了一絲焦慮。
這裡有一處公告,在宣布一則好消息,一直到今年年底,景區實行周一至周五免票政策,周六日正常售票。門票免費日需預約參觀,可在雲岡雲遊和雲岡石窟官微上進行預約,年滿60歲以上老年人及一卡通遊客持本人身份證進入,無需預約。我就是在周五免票日入內參觀的,來回公交車票6元,這是我旅行中性價比最高的5A景區了。
特殊時期,還是需要掃健康碼入內。
出示健康碼後,排隊通過檢票口。團隊遊客和散客混在一處,摩肩擦踵,進度緩慢。
本圖的左側驗票口是老年人入口工作人員驗看身份證後,直接放行,在排著長隊的幾個驗票口中是速度最快的。有意思的是,有戴口罩的幾位大媽顯得過於年輕,工作人員要求摘下口罩核實身份。原來,保養太好,或長得太嫩,也有麻煩。看畫面左下的這位大爺衝破重圍後,笑逐顏開,有種「劫後餘生」的感覺。
此處是曇曜廣場,曇曜是一位著名的高僧,他揭開了雲岡石窟開鑿的序幕。曇曜塑像前,是一隊排列整齊地來自山東的跟團遊客,導遊舉著旗子正在進行「戰前總動員」。
好了,開始我們的參觀吧,常規的參觀路線是佛光大道——禮佛浮雕牆——靈巖寺石窟群——雲岡博物館。請看佛光大道上的人流。
其實,與佛光大道平行的右側,有一排特色建築,沿街有影視館、美術館和雲岡院史館可以參觀,特別是影視館值得看看,對雲岡石窟有個初步了解。
從禮佛大道直行,還要經過禮佛浮雕牆、靈巖寺、石塔、千佛殿,一路走過來,移步換景,並不覺乏味。如果不願意走的話,還有景區內的觀光車可以乘坐,往返15元一位,單程10元。最佳方案應該是走著進去,坐車回來。
這裡才是主景區參觀的入口,激動人心的石窟近在眼前。
這是第一和第二窟。雲岡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裡,氣勢雄渾,蔚為壯觀。石窟的參觀路線很直觀,都在這1公裡的沿線。只要開放的石窟,都可以入內參觀,石窟前有簡介,也可以手機掃碼聽講解。當然,最好的參觀方式是聽導遊講解,否則就是看個熱鬧。要特別注意的是,石窟內禁止拍照,一定要遵守,石窟內的照片網上有的是,遊客在這裡只需要靜心聽講解,把美景印刻在腦海中就好了。
慢慢前行參觀,前方出現了這樣的一處特別的景觀,就是一個簡單的雕塑,就「霸佔」了幾乎三分之二的道路,還享受著遮陽棚的待遇。原來這裡是「古道車轍」,是一處珍貴的古蹟。雲岡古稱武州塞,自趙武靈王以來就是貫通西北的邊關。北魏時期,中西文化交流再掀高潮,武州山大石窟寺成為平城(就是今天的大同)絲綢之路的前站。唐遼元金以後,這裡仍是胡漢之間的重要孔道。
窟區現存主要洞窟45個,附屬洞窟209個,雕刻面積達18000餘平方米。造像最高為17米,最小為2釐米,佛龕約計1100多個,大小造像59000餘尊。雲岡石窟佛教藝術按石窟形制、造像內容和樣式的發展,分為早、中、晚三期。
圖為中期石窟,這一時期(公元471-494年),是北魏遷洛以前的最興盛的孝文時期。相比早期石窟,中期石窟內容更加繁複、雕飾愈加華麗工整,從洞窟形制到雕刻內容和風格的漢化特徵突顯。
歡樂的大媽們又在放飛自我了,從未讓人失望過。一位大媽在錄小視頻,手機外放著震耳的節奏明快的樂曲,四位花枝招展的大媽一路風情萬種地搖擺過來,全民創作真是遍地開花。為了達到最理想的效果,這一幕又「重播」了五六次。
雲岡石窟的第16至20窟,為早期石窟,也稱為「曇曜五窟」。當時著名的高僧曇曜就選擇了鍾靈毓秀的武州山,開鑿了雄偉壯觀的曇曜五窟。這裡是石窟區最開闊地帶,也是遊人的重點參觀區域。
一對攜手出遊的老夫妻,老伯正在認真地給老伴拍照,這就是歷久彌堅、琴瑟和鳴的愛情模樣。
遊人可以登上半山處,近距離欣賞佛像的側顏,還可以俯瞰曇曜五窟廣場。
從曇曜五窟繼續前行參觀,就來到了晚期石窟,石窟前的石碑寫著「西巖絕唱」,有點悲壯。公元494年,北魏遷都洛陽後,雲岡石窟大規模的開鑿活動已經停止了,親貴、中下層官吏以及邑人信眾,在雲岡開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這種小窟小龕的鐫建一直延續到公元524年,也就是孝明帝正光五年。
石窟參觀結束後,別忘了去這座造型獨特、沉與地下的雲崗博物館,繼續深入了解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我的參觀全程大約三個半小時,其實有兩個小時基本夠用了,我是慢性子。待我在中午12點半走向出口時,意外地發現遊人咋都不見了?原本熙熙攘攘的佛光大道上,已是遊人稀少,兩張圖片同一地點,僅隔幾個小時,模樣大不同。
幾個小時前擁堵不堪的驗票口,如今竟然「門可羅雀」,哈哈,原來在免票日,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早早趕來,散客與跟團遊客形成了人為的遊覽高峰。聰明的你,不如選擇中午或下午過來,樂享一方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