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期缺失安全感,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2020-11-04 書籃

安全感,是很多人經常掛在嘴邊上的詞。

每個人在成長、生活中都有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

很多成年人缺失的安全感往往來源於孩童時代的陰影,可能父母某些不經意的小事會在孩子的內心深度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每個階段所需要父母給予的安全感也是不一樣的,那麼父母到底該如何給予孩子安全感呢?

儘可能地給予陪伴

當孩子處於嬰兒時期的時候是非常脆弱的,但此時他們所需要的安全感也是最簡單直接的——收到回應。

試想一下,小baby餓了,就會哭,這時母親只要做到餵奶即可滿足他。

在他接收到來自母親的積極回應之後,便會有安全的感覺。

反之,沒有被這樣好好對待的孩子,長大了,在潛意識中,會缺乏安全感。

那麼父母如何快速、準確地給予孩子回應?

答案是陪伴,經驗是從長時間的陪伴中積累的。

在父母的陪伴中長大的孩子,溫暖、大方。

在先前一檔真人秀《女兒們的男朋友》中,姜麗文就是在父親秦沛充滿愛的陪伴下長大的,她陽光、樂觀、有活力、朝氣蓬勃,像一株向日葵。

就連坐在觀察室的王子文都說:

「最羨慕的不是姜麗文有一個超甜蜜的男友,而是擁有一個超愛她的老爸。」

秦沛經歷過兩次婚姻,作為單親爸爸的他並沒有因為婚姻失敗而忽略對子女的愛,反而將愛加倍地傾注在子女身上。

早年間秦沛和女兒一起參加綜藝《我不是大明星》時,姜麗文就透露爸爸非常「黏」人。

喜歡和孩子們一起吃飯,一起聊天,總是找機會和孩子們見面,希望一家人整整齊齊。

兒女年幼時曾隨母親在加拿大生活,在香港工作的秦沛只要一有時間就飛過去與孩子團聚。

秦沛與一雙子女的感情非常好,每年的生日,大小節日都要一起慶祝。

正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姜麗文獨立、自信。

33歲的她也不懼歲月,更笑稱年齡是優勢,說自己是「漂亮勇敢能幹的女人」。

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成年後腦海中仍保留兒時父母吵架的場景,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小不懂事記不住,但其實兒時的記憶會陪伴孩子終生。

現今社會,絕大部分成年人的心理問題都可以歸究於童年的遭遇,尤其是父母當年在他們面前吵架。

據調查顯示,父母經常吵架,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檢出率為32%,而離婚家庭為30%。

也就是說,在孩子面前吵架比離婚帶給孩子的傷害還要大。

這裡講一部美國電影《怦然心動》,故事圍繞男女主角青春期的純愛與成長展開,每每評選最適合父母與孩子一起看的電影,一定有這部《怦然心動》。

片中有一個「吵架」的場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

影片的女主角,小女孩朱麗一家雖家境清貧,但感情和睦。

隔壁剛搬來的男主布萊斯一家對朱麗家的清貧持有偏見並嘲笑了她家的院子。

晚飯時朱麗將此事告知了父母,卻引來了父母的爭吵。

因為朱麗的父親將家中的大部分錢都用來資助自己的智障弟弟,使一家人的生活變得拮据。

母親對此事隱忍已久,朱麗告知的事情成為了此次爭吵的導火索。

影片中有一個鏡頭,朱麗看著爭吵的父母,心中十分難過。

但晚些時候,大家都冷靜了下來,父母分別來到朱麗的房間。

父親向她講述了親情對自己的重要性,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妻子和朱麗的愛與感謝。

母親也告訴朱麗,自己對丈夫的欣賞,正是源於丈夫是一個對家人負責任、有擔當的男人。

在了解了背後故事的朱麗,很快便理解了父母,並不再因他們的吵架而痛苦。

這裡要說的是,吵架並不可怕。

但在吵架之後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間的愛意與欣賞,感受到父母間的相互理解,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愛,才可消除吵架在孩子心裡留下的陰影。

但多數父母在吵架後反而各自向孩子訴苦,孩子無法感受到父母和家庭的愛與溫暖,這才是對孩子最深的影響。

將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人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要清楚一點,那就是孩子終將要獨自面對社會,父母不能護他一輩子。

那麼儘早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才是給孩子安全感最重要的一點。

這裡要明確一點的是,雖然孩子是父母帶到這個世界上的,但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人,不是誰的附屬品。

永遠不要對孩子說出「我是你媽,你就得聽我的」這種話。

這對孩子是極其不尊重的行為,對於孩子健全的獨立人格培養起著致命的反作用。

試想一下,當孩子步入社會,發現面前需要自己去解決的問題以前經常是父母代勞,需要自己做的判斷以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決定,似乎一切自己都無法控制,這樣的孩子哪裡還有安全感可言。

「我這樣做還不是為你好?」

看看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

很多父母應該都說過這句話,他們用這樣的方法在愛自己的孩子,只管自己認為正確,不管孩子喜不喜歡。

在學業上、在工作上,甚至在情感問題上,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認為對的做,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意願,使孩子感受不到自我和尊重。

這些看起來是愛,本質上,卻是以愛的名義在控制孩子。

我的一個男性朋友,北京本地人,國企工作,名下有房有車,三十多歲了卻還沒有女朋友。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沒有女孩子能夠接受一個三十多歲了買衣服還要父母帶著買的男人。

是的,我這個朋友從小被父母照顧得面面俱到。

人生關頭的大事也聽從父母安排,進入父母認為好的學校就讀,畢業後被父母安排進國企工作。

這樣的人生看似一帆風順,可孩子卻活得像個傀儡,失去了自我,當有一天無法再依靠父母的時候,他又該何去何從。

無法獨立的人,在工作生活中,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而且會被同行人,甩得越來越遠。

結 語

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對他的個性、行為起著決定性且長久的作用,甚至會深入骨髓,影響他一生的幸福。

我相信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幸福。

做好以上這三件事,給孩子一個安穩,平和的生活。

擁有滿滿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肆意奔跑。

相關焦點

  • 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童年的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有一個回答講述了幾個影響。1、與內在失去聯結2、受虐的孩子長大極有可能成為罪犯3、自戀性失常症狀4、失去對人的信任5、產生不實際的幻想6、無法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7、思想扭曲8、內心空虛童年創傷有多大?
  • 靈籤佔卜:你第一眼喜歡哪朵花,測出你童年時期缺失了什麼!
    圖片均來自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你童年時期缺失一個溫暖的,安全長大的家庭環境。你小時候生活在一個比較貧窮的家庭裡,父母更沒有給你最好的保護,讓你從小就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欺負。你小時候有過這樣童年的經歷,才導致了你自卑內向,沒有勇氣反抗,並且逆來順受的性格。
  • 童年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黃金時期,家長首先要做對這3件事
    安全感這個東西吧,我們常常都掛在嘴邊說,只是描述出來卻是抽象有模糊的。但它對於剛剛建立世界觀的孩子來說,重要到足以影響他們的一生。 他的期望如此深植於童年時期良好的依賴關係,這些期待又如此反覆的被驗證,這可以讓個體確信,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他處於困難之中,身邊都會有可信賴的人給予他幫助,因此這個個體他會滿懷信心地接近這個世界,在面對有潛在危險的狀況的時候能夠有效地處理問題或尋求幫助。 這是鮑爾比的依戀理論裡面很長的一段話,這其實就是安全感的定義。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01 童年陰影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演員陳喬恩在真人秀《旋風孝子裡》裡,提到母親從小對她的棍棒教育,讓她擔驚受怕40年。 「小時候她經常會拿樹枝將打我,直到身上都打出血。」
  • 分手原因之安全感篇(一):安全感缺失的原因
    他們不會過分依賴別人,也不會時刻被對方牽制心思,這種相處的狀態是舒適的,有安全感的,他們是親密關係最穩定的一群人。當發現這段關係裡對方付出得不夠,他們常常會陷入擔憂焦慮中,發現自己安全感的缺失。 2 安全感缺失的原因 安全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上帝的禮物」,而需要在後天慢慢培養。
  • 孩子,錯過你的童年我很後悔。父母角色缺失,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圓圓:從我記事起,父母就吵架打架,有一次我哭著說叫他們別打了,沒人理我。每次我有不開心的事情沒人可講,父母只知道忙他們的,從來不願意聽我說一句。這樣的家庭有很多,是時候該對孩子道聲歉,說聲對不起,錯過你的童年,我很後悔。父母角色的缺失,到底對孩子有多大影響?
  • 童年創傷,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的一生?(上)
    ;至於影響有多少,根據創傷的時間、程度不同,每個人自身的特質不同,影響也不同。楊湛德國家三級諮詢師/釋夢師/中歐精神分析一方面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而童年的影響的形成是源自於一個人對童年經歷的看法。
  • 童年閱讀的缺失,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童年閱讀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或許,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童年閱讀的缺失。在敏感期內,兒童學習相應的技能會比較容易,而錯過這個時期則會發生學習困難,甚至影響終生。我們常常會發現,一個從小愛讀書的孩子,長大後也會繼續熱愛閱讀,但要讓一個沒有閱讀習慣的成人喜歡讀書,則非常困難。6歲之前的閱讀經驗,可能會決定一個人一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 童年,對一個人的性格形成有多大影響?
    加關注我們的成長,是經歷了時間的灌木叢,而童年紮根在灌木叢的最底端,一刻不曾離去。性格的所有線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張愛玲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恐懼和懷疑,在心裡築起一道堅硬的屏障,把她與世界隔開。無論你信不信,性格的所有線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一個人長大後的樣子,或多或少是童年許多個瞬間堆積而成的。這件華麗的袍子充滿著時間的蝨子,它們牢牢地抓著,怎麼也甩不掉。童年經歷過的一些非常強烈、痛苦的經驗感受,往往使當事人在不知不覺中做了影響一生如何待人接物的重大決定。
  • 安全感缺失的女孩,要怎麼挽回?
    愛情中安全感缺失的女孩,是什麼樣子?安全感,就是渴望穩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屬於個人內在精神需求。主要表現為確定感和可控感。每個女孩,都希望在愛情獲得很好的安全感,如果她的安全感不足,或者你沒有給到她足夠的安全感,她就會通過各種行為來獲得安全感。
  • 焦慮不安、控制欲強:一個人缺乏安全感會有哪些表現?
    其實,小美的種種行為,都源於內心深處極度缺乏的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當一個人嚴重缺乏安全感,TA可能會:過分在意外界的眼光在很多人眼裡,當一個人過分地在意他人的眼光,是一種過度自卑,不夠自信,沒有自我的表現。
  • 童年經歷對人的影響有多大?等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就知道了!
    從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來講,孩子的童年經歷和經驗對人格的發展形成有不可逆的不可磨滅的影響,所以,一個成年人的心性和行為習慣,不是長大成人之後才形成的,而是在嬰幼兒階段就建立起來了。而一個人在童年時期的經歷對自己的影響,在成人之後,在風平浪靜的生活中,可能隱藏不見,卻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自覺地凸顯出來。
  • 童年遭受霸凌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深
    胡博:早在2004年,美國學者就分析童年經歷與老人死亡率的關係,他們發現,童年遭遇很多不幸經歷的人平均壽命更短,自那以後,生命歷程視角引起學者廣泛關注,研究陸續證實了一個人在不同生命階段經歷的諸多事件之間具有強烈的關聯性。
  • 童年缺乏「安全感」對孩子影響很大,家長做好這3點,效果驚喜
    這是安全感帶來的力量,安全感對一個孩子的影響很大,父母們該明白。一、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的原因有哪些?二、從小缺失安全感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負面影響?,足以擊垮內心,導致安全感缺失。,在傾聽和表達的過程裡,一個人的安全感和心性會不自覺地被優化。
  • 童年,究竟對人生有多大影響?
    如果借鑑歷史可以知道一個國家的興亡,那我們是否可以從更多人的童年經歷裡,知道童年對人生的影響呢?如今,經常會看到很多廣告,說「胎教要從懷孕開始」,說「早教要從出生開始」,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說「童年決定未來」。每個家長都不敢用孩子的童年賭,只好給孩子報早教班、全腦開發班、買學區房、學鋼琴。童年是否真的非常重要?
  • |童年創傷對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精神學家弗洛伊德說過:人的創傷經歷,尤其是童年創傷,會影響人的一生。12年,我第一次讀《看見》,有一節是藥家鑫殺人案,撞人後連捅張妙十幾刀。後來,房祖名吸毒,有一篇談成龍父子的文章這樣寫到:「從小缺失父愛導致人格的缺失,長期生活在父親的光環之下,絕望感就會在他的內心慢慢散開」,這當然不足以成為他們犯錯的藉口,但是某種程度上,是不是可以說,他們犯的錯,他們的人格缺失跟這種心理創傷是有關的?
  • 《童年不缺愛》孩子問題行為不斷,父母如何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孩子在童年時期,很容易被父母傳遞的信息影響,因為他們是自己最親近的人,孩子會覺得父母的話就是「權威」。沒有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後終其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的缺失。1.安全感是孩子生命成長的基石。當孩子有足夠牢固的基石的時候,他們才敢於安心的去探索世界,學習新的知識發展,自我展現,實現自我理想。
  • 缺失母愛對一個孩子,影響有多大?黑化的陳楚楚最終失去了愛
    所以母愛的缺失對一個人會造成什麼影響?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在他著名的「人格發展八階段論」中就談到,兒童在出生至十八個月時就要通過感官去領會世界,從母親的形象中去信任世界。這句話表明,幼年的經歷影響一生,其中母愛對於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作用無可替代。陳楚楚也曾告訴自己,母親對她嚴格是因為把他當城主培養,所以容不得自己有一點錯誤發生。於是當她失去了城主之位時,她心中的信念就崩塌了。愛未曾得到,連最後的保障都丟了。
  • 童年的安全感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父母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文|淘媽在我們成年人的世界中,有些人患得患失,有些人會對陌生人產生抗拒,難以相信別人,還有的人敏感多疑,不願對新鮮事物探索嘗試,還有的人焦慮易怒,類似的性格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其實這些現象都可以歸結到安全感的缺失,那麼我們是在何時何地把安全感丟失了呢
  • 寶寶愛哭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寶媽巧用3招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其實,儘管情感心理都尚未形成體系的寶寶,也需要一定的安全感。並且不斷有心理科學家證明, 嬰幼兒時期,童年時期從父母身上獲得的安全感,會對孩子有著終身的影響。明星陳喬恩在一檔親子綜藝節目中,就展現了她安全感的缺失:談及與自己母親的關係時,她頻頻回首,小動作不斷,仿佛陷入了被人監視的焦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