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閱讀的缺失,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2020-08-27 倩姐的繪本育兒經

童年閱讀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關注兒童閱讀

1


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兒童閱讀,我們漸漸地開始認識到,孩子們的童年閱讀原本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那麼,它到底有多重要?或者換句話說,孩子們小時候多讀書、愛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這個問題看起來似乎頗顯得多餘,但其實未必。一件事情往往是這樣,你認為它有多麼重要,便會願意為之付出多少努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關心的事情太多太多,而閱讀只是其中並不顯眼的一部分,常常只有當它在我們心目中變得足夠重要的時候,美好的書籍佔據孩子的童年生活的一席之地,才會成為可能。


不僅是孩子,大家都應當多讀些書。這一點,似乎沒有多少人會反對。即便一個平時不怎麼讀書的人,大概也不會認為愛好閱讀是一個糟糕的習慣。


為什麼要閱讀?

2


加拿大作家阿爾維託·曼古埃爾在他的名著《閱讀史》中寫道:


「我們每個人都閱讀自身及周遭的世界,俾以稍得了解自身與所處。我們閱讀以求了解或是開竅。我們不得不閱讀。閱讀,幾乎就如同呼吸一般,是我們的基本功能。」


在他看來,閱讀如同一種本能。


如果不將「閱讀」的概念局限在文字書籍的狹義範圍,實際上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閱讀。


早上起來閱讀天氣的變化,走在路上閱讀人群的面孔,坐在車上閱讀大街上的廣告,晚餐時間閱讀飯桌上的香味……閱讀,是我們與置身其中的外部世界進行交流的一種方式。


我們捧讀一冊紙質的書籍,或者從手機的屏幕上讀一條微信、一則新聞或者一篇小說,也不過是一種「了解自身與所處」的行為,在「閱讀」的本質意義上並無差別。某種程度上講,閱讀是一種生存的需要。


正如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名言:「閱讀是為了活著。」


但閱讀對於人的意義,不僅如此。在百科全書的定義中:


「閱讀是一種從印的或寫的語言符號中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


森林裡的野獸,也能夠在流動的氣味中解讀獵物的方位,判斷出正在靠近的威脅;地底角落中的蟲蟻,也能夠從溫度和氣壓的細微變化中準確地預測天氣的轉變。動物也通過身體或聲音的各種語言進行交流,但是只有人類,才具有自己的符號體系。


這種主要以文字、圖畫等形式呈現的符號體系,讓人類的經驗得以超越空間和時間的限制。


凡爾納未曾真的週遊世界,但是他寫出了《八十天環遊地球》;我們並不認識凡爾納,但讀他的書,足不出戶就能體驗遙遠之地的神奇冒險。


動物不能理解過去和將來,不關心生活範圍之外的事物。但是人類可以,因為人類有文字和書籍。以閱讀的方式,人類的經驗從遠古時代延續至今天和明天,從最繁華的都市傳遞到最偏僻的鄉野。


詩人狄金森寫道:

沒有一艘船

能像一本書

也沒有一匹馬

能像一頁跳躍的詩行

把人帶向遠方。


經由閱讀,我們與古往今來所有的書寫者傾情交流;一個閱讀者,同時也是人類文化的吸收者和傳承者。


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很多人即使並不缺乏獲得書籍的機會,卻並無閱讀的習慣或者閱讀的能力?


或許,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童年閱讀的缺失。


童年閱讀的缺失

3


俗諺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現代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已經表明,兒童智能的發展存在不同的敏感期或關鍵期,其中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出現在2歲左右,3歲半至4歲半會出現書寫敏感期,而閱讀敏感期則出現在4歲半至5歲半左右。


語言、書寫和閱讀,是相互關聯的。在敏感期內,兒童學習相應的技能會比較容易,而錯過這個時期則會發生學習困難,甚至影響終生。


我們常常會發現,一個從小愛讀書的孩子,長大後也會繼續熱愛閱讀,但要讓一個沒有閱讀習慣的成人喜歡讀書,則非常困難。6歲之前的閱讀經驗,可能會決定一個人一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每個孩子,都只有一次2歲、一次4歲、一次6歲。當他錯過了這唯一的一次,到了12歲、14歲、16歲的時候,已經與許多美好的東西失之交臂,而且將永遠無法彌補。


童年閱讀,除了基本溝通的需要和文化傳承的自覺,還有更為實際的作用和意義。與獨立自主的成年人不同,兒童的成長環境,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外部世界為他提供的條件。


受能力等條件所限,兒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樣隨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行動,但他們可以在圖書和故事所營造的虛構世界裡天馬行空,從而獲得精神上的自由。


他們乘著想像的翅膀,高高地飛翔,能感受到閱讀帶來的無法比擬、無法替代的愉悅。


莫裡斯·桑達克的圖畫書《野獸國》之所以成為經典,正是因為它能夠以極其簡明的方式,將無數孩子內心的語言真實地表達出來,幫助他們獲得情感上的撫慰,重新找回對這個世界的愛與信任。


與成年人一樣,孩子的生活中也會面臨疑惑、委屈,甚至情感上的壓抑;在他們成長的路上,也會遭遇對他們而言極其巨大的困難。


一本能夠引起共鳴的好書,既可以成為孩子精神上的避難所,也能幫助他們獲得情緒上的舒解,得到心靈上的慰藉。對兒童而言,閱讀是來自於他們內心的渴望。


童年閱讀的經歷,會成為一個人足以回味終生的美好記憶。兒童文學作家彭懿曾經詩意地概括過童年閱讀的意義:


「因為有了童年閱讀,當我們回到童年的時候,在我們朦朧的記憶中,就有一片明明暗暗的螢火蟲,閃爍著誘人的光芒。」


因為有了書的陪伴,兒時的生活增添了一份奇異的色彩。兒時讀過的書,以及當時當地的情景,常常會深刻地留在記憶之中,成為抹不去的印記。


童年的閱讀,還會讓孩子的心靈更加豐富,更加柔軟,更加堅韌,讓他們漸漸變得強大起來。一個內心豐富的孩子,當他遭遇困難的時候,內心的支柱不會輕易折斷,很少做出極端的行為。


他們能更敏銳地感受到愛的存在,更懂得理解周圍的人與世界對自己的善意,也更懂得如何去愛人、愛世界,以及容納不完美的現實。一個愛閱讀的孩子,也會是一個更有能力感受和創造幸福的孩子。


「書籍,這所當代真正的大學,橫臥著整個過去的靈魂,使我們作內心的反省,是她最主要的影響。」託馬斯·卡萊爾這樣說。


孩子們通過閱讀書籍掌握各種知識,嘗試著了解這個世界的來龍去脈、各種秘密。更重要的是,他們也會在別人的故事裡,發現和觀察他們自己,完成對自我的認知。


閱讀能幫助孩子從小養成思考的習慣,建立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學會與這個世界友好地相處。


在閱讀中,一個孩子也在尋找著前行的方向。面對寬廣的未來,他們不停地探求自我的邊界,不經意間讀到的一本書、聽到的一個故事,便可能讓他們找到自己夢想的目標,讓人生從此改變走向。


當然,閱讀永遠不可能是一種孤立的行為。


閱讀之所以重要,與其說是因為書籍為我們帶來了什麼好處,不如說是因為閱讀為我們提供了與世界溝通和交流的一座橋梁、一條通道。


通過閱讀,我們獲得了一種生活方式,表達出一種生活態度。童年閱讀更是如此,每一個孩子閱讀的背後,都伴隨著父母、師長們的關切的身影;童年閱讀的經驗,必然也是童年生活全部經驗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對父母們而言,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或許還有許多比閱讀更重要的事情。


但我們知道,一個兒童讀者,也將會是一個終身閱讀者;幫助一個孩子親近書本、愛上閱讀,就是送給他一份珍貴的禮物。這份禮物,足以讓他享用一生。

相關焦點

  • 爸爸忙不在家,爸爸的教育缺失會帶來哪些影響?
    家庭中,爸爸的教育缺失會帶來哪些影響?現在家庭教育中,越來越重視爸爸的參與呢?爸爸的教育缺失到底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三字經裡說,「子不教,父之過」。其中的智慧所在在古人的眼中已經領略過了,爸爸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光是靠媽媽的教育來彌補是遠遠不夠的。
  • 孩子,錯過你的童年我很後悔。父母角色缺失,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這樣的家庭有很多,是時候該對孩子道聲歉,說聲對不起,錯過你的童年,我很後悔。父母角色的缺失,到底對孩子有多大影響?孩子長時間和父親在一起,不斷地學習,慢慢孩子也會具備這些好的品質,可以幫助孩子塑造更好的人格。3)能夠讓孩子更加有智慧一般長時間和父親在一起的孩子,父親在社會上的經驗也會無形中影響到孩子,在言傳身教中,孩子更有智慧。
  • 童年缺失的父愛,會讓一個女孩輕易被廉價的愛情所感動
    一個女孩子若是在童年時期,缺失了父愛的話,那麼她長大了就會輕易被廉價的愛情所感動。一個父親對一個女孩的影響是很大的,父親的愛對於一個女孩在成年之後的幸福程度有關鍵性的作用。1童年時期有父愛的女孩,成年了會更幸福童年時期,有父親的關愛的孩子,那麼她在成年之後會遇到好的伴侶和愛情。好友小麗,她就有一位了不起的父親。她從小就被父親關愛和呵護,所以她很陽光開朗。
  • 孩子在自信缺失後會怎樣
    孩子在自信缺失後,孩子會有自卑心理,沒有安全感。做什麼都沒有精神。這樣對孩子的以後影響非常不好。不要剝奪孩子的自信心。要更多的給於孩子關心、愛護。讓孩子在愛的懷抱中茁壯成長,健康快樂的長大。讓孩子慢慢的長大,不要剝奪孩子童年的快樂時光。讓孩子正常的,快樂的,健康的長大好嗎!我們的孩子需要關心,我們的孩子需要溫暖的懷抱,我們的孩子需要父母、老師的理解和呵護。
  • 當眾打罵孩子,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1、羞恥感當眾教子,無非是想讓孩子能認錯,能產生內疚感。但孩子在眾人的圍觀中,心理第一應激出來的反應是羞恥感。但是你知道嗎?童年時產生的羞恥感,將困擾人的-一生。國外許多研究表明,羞恥感越高的孩子,成年後親社會行為越低,更容易產生成癮性行為和偏激行為。
  • 用孩子的眼光解讀藝術大師名作,漸進式認知彌補童年缺失
    本著彌補童年缺失(誰還不是個寶寶),我接觸了很多面向孩子的優秀科普類作品,其中就包括這本——《如何給孩子講藝術》作者為法國資深藝術史學者,羅浮宮學院當代藝術課程教師,曾在多所法國大學擔任過藝術史講師。多次受邀擔任俄羅斯、美國等諸多博物館的顧問,並被邀請至世界各地多所學校舉辦講座。
  • 用孩子的眼光解讀藝術,漸進式認知彌補童年缺失,為熱愛而活
    本著彌補童年缺失(誰還不是個寶寶),我接觸了很多面向孩子的優秀科普類作品,其中就包括這本——《如何給孩子講藝術》這已經是,我這個非專業人士,用自己的認知,對硬核美術專業知識的言簡意賅,通俗再解讀,但如果不是愛好者,大概不會有興趣認真閱讀,何況是孩子?
  • 測出你童年所缺失的東西
    作者:九霄雲客我國著名心理學學著畢淑敏說,即便是在一個非常完美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也難免會受到心靈的傷害,造成童年時期某些東西的缺失。對孩子所採取的任何的行為或者沒有採取任何的行為,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也因此有人說,我們的一生似乎都在追尋童年所缺失的部分。這種說法雖然感性,但不得不說童年的缺失,對我們的成長影響是很深遠的。那麼,就根據下面的測試,來看看你童年所缺失的是什麼吧!測試開始:題目:觀察下面的圖片,你第一眼看到的細節是什麼?
  • 《重要的「性」影響孩子的一生》:缺失的性教育對孩子造成的影響
    甚至家長們會在內心安慰自己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就都懂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有的人對性教育的觀念甚至缺失到婚後還不懂,這就有些令人震驚了。隨著網絡的發展,網民數量急劇上升,而網民群體的年齡也在呈向小向老的趨勢發展,網民低齡化和網民老齡化是社會的進步。但是同時我們還應當注意到良莠不齊的網絡環境對小網民的影響。
  • 中國家庭中的性教育缺失,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未成年人容易遭到性侵有以下幾點原因:一個原因是未成年人由於年齡較小且防範意識不強,在力量上無法與成年人對抗,未成年人也容易受到成年人的恐嚇和誘騙,不敢和家裡人說,助長犯罪分子的持續作案;另一個原因是面對侵害,無法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犯罪分子的罪行;除此之外,性教育的缺失也是重要的原因。
  • 學會高質量地陪伴孩子:童年最高級的炫富,是父愛的不缺失
    當孩子還在幼年時,如果你已經缺席了他的成長,那麼他長大了,與你關係疏離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對於孩子來說,在童年時期,父愛的缺失不僅僅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難以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而且還會影響到他智力的發育。
  • 童年時期缺失安全感,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可能父母某些不經意的小事會在孩子的內心深度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長大了,在潛意識中,會缺乏安全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成年後腦海中仍保留兒時父母吵架的場景,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小不懂事記不住,但其實兒時的記憶會陪伴孩子終生。
  • 心理學:父母這些行為會給孩子帶來童年陰影,並伴隨他們一生
    很多明星自訴小時候父母帶來的影響,比如姜思達曾在節目中講述父母吵架給自己帶來的傷害,直到現在談起依舊不能忘懷。不言而喻,現實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童年造成的陰影會相伴他們一生。父母在育兒過程中不斷摸索前行,但很多時候會用錯方法,反而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陰影。
  • 《童年》:童年是人生的樹根,童年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
    童年似乎代表著天真浪漫,言語無忌,不為人生中的柴米油鹽所擾,無憂無慮,讓長大後的我們心之嚮往。兒童作家冰心也曾說過:「說到童年,總有人心之嚮往,即使他本身沒有那麼快樂,但是依然會覺得那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人的一生中,關於童年的印象有許多許多,也在當時形成了很多習慣,都深深的刻在了靈魂之上,影響著一個人的氣質,影響著人的一生」。
  • 不同教育方式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不代表天下的父母都能很好地教育孩子。 教育的發展不光是在學校,家庭教育同樣需要引起重視。然而,我們的大多數父母還沒能主動地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還是帶著受上一輩影響的教育方式,被動地進行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多動症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多動症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時間:2021-01-09 17:09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多動症是一種在兒童期常見的神經和精神發育障礙性疾病,常表現為與年齡和發育水平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時間短暫、活動過度和衝動,如不及時治療,症狀會伴隨孩子一生,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傷害。
  • 如何帶孩子高效閱讀高爾基的《童年》,方法在這裡
    今天我們就把讀書和高爾基聯繫起來,一起來品味他的這本經典著作《童年》。在經典優美文字流淌中,讓孩子感受閱讀的魅力,在目染中教會孩子閱讀,引導孩子愛上閱讀,學會閱讀思維。,你們首先會想到什麼呢?由此,我們還可以聯想自己的童年時光,那是一段怎樣的時光?那一定是既美好,又幸福。就如巴爾扎克說過的:「童年原是一生中最美妙的階段,那時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顆果子,是一片朦朦朧朧的聰明,一種永遠不息的活動,一股強烈的欲望。」那麼,這本書所講述的童年與我們所知道的童年生活是一樣的嗎?
  • 童年需要童話,一個好的習慣會影響孩子一生
    宮崎駿曾說:「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們一定會先大笑,然後放聲痛哭,最後掛著淚,微笑著睡去。」一段簡單話語道盡成年後我們的辛酸與無奈。大多數人都是後知後覺,在兒時常常的幻想什麼時候才能像大人一樣無拘無束的生活。
  • 牙齒缺失沒有及時修復會對人體帶來哪些危害
    種植牙有「人類第三副牙齒」的美稱,經臨床檢查,身體條件符合的單個牙缺失,部分牙缺損,全口牙缺失的患者,均可都可以經過種植牙來修復牙齒,那麼人們可能會有一個問題,種植牙是需要做手術的,會不會有年齡限制呢?
  • 父愛缺失影響娃的成長,還影響親密關係,沒人想要「消失的爸爸」
    「父親缺失」的情況大約分為兩種形式:1)真實形式的缺失主要指的是因為各種原因,孩子基本接觸不到父親,比如單親家庭、父親常年出差或者父親不在世了。而一旦父愛缺失,不僅會影響女兒安全感的建立,還會影響孩子的情感表達。對於男孩來說,父親的意義更加不同,他似乎是非常高大以至於難以超越的。精神分析裡有這樣的說法:一個男孩子必須踩著父親的「屍體」才能長大。即只有當父親「死」掉了,男孩子才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