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的呱呱墜地,就註定著他將面臨不同的家庭境況。孩子是老天贈予我們初為人母人父的禮物,可是卻是有著這樣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生活置之不問,卻愛泛起生活的一地雞毛。
@圓圓:從我記事起,父母就吵架打架,有一次我哭著說叫他們別打了,沒人理我。每次我有不開心的事情沒人可講,父母只知道忙他們的,從來不願意聽我說一句。
我的確是恨我父母,是恨透了的那種,因為他們的自私與不負責任,導致我自卑敏感的性格以及悲觀的思想。曾經很多次甚至想過自殺……
@小顧:我覺得我沒有父母,是爺爺奶奶給我帶大的。我不喜歡他們。
生活中的小顧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上學的時候有人叫他「沒人要的野孩子」,他不認,跟人打架是家常便飯。別看小顧表面堅強,但是內心卻住著一顆十分脆弱的心。
這樣的家庭有很多,是時候該對孩子道聲歉,說聲對不起,錯過你的童年,我很後悔。
父母角色的缺失,到底對孩子有多大影響?
一、父親角色的重要性
1)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研究發現從小和父親呆一起時間長,經常有父親陪伴一起玩遊戲的孩子,其大智慧的可能性越高。在父親的身體力行中,孩子能更多的掌握社交,提升自我社交能力。
2)幫助孩子塑造更好的人格品質
父親身上所具有的剛毅,進取,自信是很多女性所不具有的。孩子長時間和父親在一起,不斷地學習,慢慢孩子也會具備這些好的品質,可以幫助孩子塑造更好的人格。
3)能夠讓孩子更加有智慧
一般長時間和父親在一起的孩子,父親在社會上的經驗也會無形中影響到孩子,在言傳身教中,孩子更有智慧。
二、母親角色的重要性
1)讓孩子更有幸福感
當孩子還是個寶寶的時候就能感受到來自母親的溫暖。研究發現,剛出生的寶寶在離開媽媽肚裡的那一刻讓他貼在媽媽胸口,是最讓孩子感覺舒服的。所以母親的愛也顯得不可或缺。小時候能夠感受到母愛的孩子,長大後婚姻的幸福指數更高,所以媽媽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
2)決定孩子的情商
會做事的母親,一定有一個會做事的孩子。母親的一言一行無形中也在傳遞給孩子。並且母親的細心也可以治癒孩子的內心,比如幫助孩子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糾正孩子不好的生活習慣等。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提過「白板說」,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張白板,家長就是在這張白板上畫畫的人。
有怎樣的家庭環境家庭教育,就會造就怎樣性格,品行的孩子。
既然孩子的一生都與父母息息相關,我們作為父母又怎能在孩子的童年缺席呢?
更多育兒教育每日更新中,喜歡可以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