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極的心態會讓人舉步維艱,消極的情緒會讓人陷入抑鬱,消極的思維會讓人難以有所成就。
眾所周知的,一個人過的快樂與否,與心態息息相關;一個人成功與否,樂觀的心態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但是,消極的人,除了常常感受到抑鬱以外,幾乎也極難以在各領域上取得成功的,因為消極的人典型心理機制是「習得性無助」,而這種心理機制是抑殺人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
"習得性無助"是心理學裡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它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發現的。
要了解什麼是「習得性無助」,首先得從他做的一項經典的實驗說起:
一隻狗被他關在籠子裡,蜂音器一響後,狗就被施於令其痛苦的電擊。而狗是被關在籠子裡逃避不了電擊的,於是狗就會在籠子裡痛苦狂奔,驚恐哀嚎,多次實驗後,只要蜂音器一響,狗就趴在地上,驚恐哀嚎,也不狂奔。後來塞利格曼在給狗電擊前,把籠門打開,而狗不但不逃,而是蜂鳴聲一響,不等電擊出現,狗就倒地呻吟和顫抖。它本來可以主動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的定義: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它的可怕之處就是指通過"學習"而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和心理狀態。
我們要警醒失敗對自己的影響,同時一定要時刻的記住,失敗都是暫時性的,我們無法預測未來,現在覺得困難事,在明天都可能會有轉機,一切皆有可能。培養這種樂觀的去看待事情的心態,就能避免"習得性無助"心理的形成。
我們還要警惕,如果你和一個習得性無助的消極人常在一起,你不經意間就會"學習"到他的這種消極的心態。
一個人的心態是可以影響到身邊常與其接觸的人,特別是上司對下屬的影響,長輩對晚輩的影響,強勢者對弱勢者的影響。
消極的人,是典型的"習得性無助"的代表,你身邊可能會有這樣的一些人,例如,當你和對方講述事業發展的新方向時,對方立馬就能找出這事發展的消極一面,然後就以一個「智者」的姿態,全方位,多維度的挖掘出一切可能出現的壞結果,當你提出這件事還有好的一面時,對方就會用看傻子一樣的眼神看著你,然後一聲嘆息,他心中的潛臺詞就是:這人真蠢啊。
如果一個人總是在一項工作上失敗,他就會在這項工作上放棄努力。甚至還會因此對自身產生懷疑,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無可救藥。如果一個常常失戀的人,他就會認為自己本身令人討厭。
你會發現,這類型的人,他身上一定是缺少亮光的,事業一定是做的不好的。他在事業上定是曾經不斷的遭受過失敗,才讓他形成了對事業上這種消極的認知,而一旦這種心理機制建立起來後,他的這種認知還會影響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思維固化,缺乏積極向上的有效行動,缺少冒險精神,更多的會在一個他認為「安全」的圈子裡,做一些他認為「安全」的事。
同樣,戀愛總是失敗的人,若沒有一個正確客觀的梳理,不知道真正的問題在哪,不管是否是本身的問題還是對方的原因,都會歸納為是自已的問題,這就很容易自我否定。
事實上,很多事並非我們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中,這種心理讓人自我設限,把失敗的原因歸根於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從而放棄了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細心的去發現,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的人,這就是給我們很好的提醒。
一個常以一種智者姿態和你說這不行,那不行,給你很多消極建議的人,你要把他的建議"去蕪存菁"理性的過濾。
一個"習得性無助者",他的思維,認知多數是比較固化的,因此,其建議會有很大局限性,也是充滿負能量的。
對於"習得性無助者",我們可以斷定的是,這種心態的人,很難在某一領域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習得性無助者"多數也不是那種能常常感到快樂的人。
所以,當你面對"習得性無助者"消極的言語時,要大膽的對其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