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在即,信託公司準備情況如何?行業將發生哪些...

2020-12-11 證券時報網

2021年即將到來,非上市企業必須全面實施新金融工具準則。

多位信託財務專業人士向信託百佬匯記者表示,此事將對信託行業產生深遠影響,信託公司經營和財務管理理念將因此大變,甚至造成受益人利益的延期支付。

另據信託百佬匯記者了解,為確保新舊準則順利對接,部分信託公司已提前實施新金融工作準則。在此過程中,亦碰到不少困難,因此向業界發出加強投資者教育、統一做法及統一口徑等建言。

新準則衝擊信託行業

2017年3月31日,財政部發布了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23和24號》,對「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金融轉移和套期會計」 進行了修訂,並要求非上市企業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新金融工具準則(以下簡稱「新準則」)。

據了解,新金融工具準則保持了與IFRS 9的趨同,核心變化內容包括:一是金融資產分類由現行「四分類」改為「三分類」。新準則改變了以往基於合同的特徵和持有意圖對金融資產分類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業務模式」和「現金流量特徵」為依據對金融資產進行分類。建立了每種金融工具可以根據分類條件進行獨立的判斷而且沒有交叉和遺漏的金融資產分類框架,提高分類的客觀性和有關會計處理的一致性,同時易於理解和減少錯誤;二是金融資產減值會計由「已發生損失法」改為「預期損失法」。強調信用風險損失的提前確認,以更加及時、足額地計提金融資產減值準備,揭示和防控金融資產信用風險;三是修訂套期會計相關規定。放寬套期會計應用條件,使套期會計更加如實地反映企業的風險管理活動。

建信信託相關人士向信託百佬匯記者表示,實施新準則是信託公司淨值化管理和估值準確的前提和基礎,新準則的實施將對信託行業產生四個方面的影響,一是對信託公司的經營和財務管理理念產生衝擊;二是對財務報告內容產生重大影響;三是「三分類」下的會計科目重建、會計核算系統改造、減值模型變更帶來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改造、系統實施等工作;四是預期信用減值和計提時點的提前,對信託計劃淨值造成前小後大的波動,進而對受益人的利益實現造成延期支付。

另有大型信託公司財務專業人士表示,他認為新金融準則將帶給行業兩大改變。其一,新準則基於「業務模式」和「合同現金流特徵」來進行資產分類,改變了以往基於合同特徵和持有意圖的資產分類,信託公司固有資金投資的大部分金融資產無法通過SPPI測試,因此需要從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調整至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科目,利潤表波動增加。其二,在對金融工具損失準備的確認上,信託公司根據金融資產信用風險逐步遞增的程度,將具體的減值準備計提方式和會計處理劃分為三個階段,並按準則要求計提減值。

信託公司如何應對?

值得一提的是,在籌備實施新金融準則的過程中,信託公司已經體會到不少困難。

建信信託相關人士表示,該司籌備新金融準則的實施雖然已有初步成效,但仍有三個困擾,希望從行業協會的層面協調推進。

其一、投資者教育有待加強,亟需培育客戶淨值化投資理念。目前各家信託公司的產品基本採用業績比較基準作為投資者參考,但大多數客戶依然會用業績比較基準計算應分配的收益,少一點都會和信託公司交涉。此次新準則實施,引入預期信用減值損失,非標債權類項目在明年第一個核算期會一次性計提減值損失,相應項目淨值會減少,很有可能導致少數客戶的強烈反應。故希望協會從協會層面對投資者進行相關提示並加強投資者的淨值化教育。

其二、新準則實施後信託行業報表數據可能失真。各家信託公司按財政部要求,從2021年1月1日起實行新準則,而報送監管層的報表在明年初依然延用舊準則,新報表將在後期出臺,為解決報表報送問題,各家信託公司將按照各自理解做出填報安排,在沒有行業統一規定的情況下將會造成整個信託行業匯總數據失真。

其三、對新金融工具準則如何實施尚無統一規定。目前各家信託公司按照各自理解自行制定實施方案,何種方案更加有效、合理,尚需實踐檢驗。

有鑑於此,上述人士建議,一是從協會方面對投資者進行相關提示並加強投資者的淨值化教育;二是希望協會或監管層能夠組織信託公司開展研究、討論,在實施新準則時儘可能形成統一做法、統一口徑。

華南某信託公司財務人士也表示,新準則的實施使得以公允價值計量資產增多且種類繁多,存在估值方法不一問題。此外,減值將採用預期信用損失法計算,也需要建立新準則下的新邏輯、新系統。

為此,他所在的公司從制度管理、流程管理、系統管理、計量模型等方面優化業務流程及內控程序,以統一估值方法及準備金計算邏輯。他同時建議,「資管新規落地後,可將估值進一步推廣到三方資產,可以在滿足新規要求的同時,提升資管業務的競爭力。」

相關焦點

  • 新會計準則:新金融工具準則常見問題簡析
    2021年1月1日起,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全面開始實施新金融工具準則。 根據證監會的上市公司年報會計監管報告,就已經實施新準則的上市公司而言,新會計準則的過渡銜接相對平穩。
  • 餘浩:淺析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保險資產管理的影響
    (作者:餘浩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協會機構專家委員會委員)  新時期,中國保險資產管理行業面臨諸多變革,其中重要的變化之一就是保險資產管理面臨新會計準則的實施.  在新時期、新準則下,保險機構需認真研究和評估新會計準則帶來的變化和挑戰,提早應對新會計準則給保險資產管理業務帶來的影響。本文嘗試從新會計準則下的金融資產分類、估值、減值等準則條款分析入手,簡要分析調整後的準則對保險資產管理產生的影響,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資產配置策略如何應對變化進行調整,以適應新政策、新環境、新準則。
  • 集合信託產品星級排行榜(12.14)
    (三)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在即,信託公司準備情況如何?行業將發生哪些變化? 2021年即將到來,非上市企業必須全面實施新金融工具準則。多位信託財務專業人士表示,此事將對信託行業產生深遠影響,信託公司經營和財務管理理念將因此大變,甚至造成受益人利益的延期支付。為確保新舊準則順利對接,部分信託公司已提前實施新金融工作準則。
  • 新準則下金融工具的處理
    發生變化的,應當按照本準則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第十二條 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表明企業沒有明確意圖將金融資產投資持有至到期:   (一)持有該金融資產的期限不確定。   (二)發生市場利率變化、流動性需要變化、替代投資機會及其投資收益率變化、融資來源和條件變化、外匯風險變化等情況時,將出售該金融資產。
  • 新會計準則之下,金融科技公司的「真相」
    這一方面是因為2020年一季度開始,SEC要求實施新的會計準則ASC326,其顛覆了以往金融科技公司計算收入、費用的邏輯,造成許多公司財務報表中營收與利潤的不協調增長與收縮。 與此同時,在疫情環境下,不同公司所採取的發展策略、應對措施也不盡相同。
  • 財政部、銀保監會發文進一步貫徹落實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
    (三)符合《財政部關於保險公司執行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有關過渡辦法的通知》(財會〔2017〕20號)中關於暫緩執行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條件的保險公司,執行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的日期允許暫緩至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財會〔2020〕20號)的日期。
  • 實施會計新準則是怎麼回事?為何專家提出延緩建議
    中國接受新規則 借鑑《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並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需要,中國財政部修訂了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 遊戲規則新舊更替 2017年,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就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的修訂完善和發布實施答記者問時介紹,此次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的修訂,主要包括:金融資產分類由「四分類」改為「三分類」;金融資產減值會計由「已發生損失法」改為「預期損失法」;套期會計更加如實地反映企業的風險管理活動。
  • 平安信託有限責任公司2018年度報告摘要
    《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 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四項會計準則(以下簡稱「新準則」)。   (四)智能風控建設情況   2018年,公司立足信託風控本源,落實集團「金融+科技」戰略,布局行業前沿,用科技驅動平臺建設,將大數據與AI人工智慧技術引入風控,構建了「1+7」智能風控平臺。
  • 新保險合同準則八大看點 對保險行業將產生哪些影響?
    新準則要求,保險公司必須分拆保險合同中可明確區分的投資成分和其他非保險服務成分,對於不可分拆的投資成分,其對應的保費也不得計入保險服務收入。新準則關於保險服務收入確認原則的調整將更真實反映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果,更好地體現「保險姓保」,同時也與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確認收入的原則保持一致。
  • 平安信託有限責任公司2015年度報告摘要
    (三)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範圍和方法  金融資產,本集團於資產負債表日對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以外的金融資產的帳面價值進行檢查,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計提減值準備。表明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客觀證據,是指金融資產初始確認後實際發生的、對該金融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有影響,且本集團能夠對該影響進行可靠計量的事項。
  • 明年1月新金融工具準則全面執行 泛鵬快速賦能金融機構
    根據財政部規定,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全面正式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在此前,財政部先後頒布《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CAS 22)、《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CAS 23)、《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CAS 24),繼境外上市公司、A股上市公司準則切換工作成功落地後,我國眾多企業即將迎來準則切換這門大考。
  • ...一季報在「首次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新收入準則、新租賃準則...
    投資者問:您好,看到貴公司一季報在「首次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新收入準則、新租賃準則調整首次執行當年年初財務報表相關情況」選項選擇的事「不適用」,請問貴司在2019年一季度還未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麼?一季度不執行新準則是否違反會計準則規定?
  • 保險資管機構如何應對新企業會計準則?
    今年4月,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22號、23和24號,對接2018年1月1日實施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IFRS9)。借鑑國際經驗,財政部允許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可以延後執行新準則,最晚不得晚於2021年1月1日。  許多保險公司考慮到公司經營計劃的持續性,希望儘快實施新準則。
  • 新租賃準則實施在即!深度解析新租賃準則核心變化及影響
    新租賃準則有效借鑑國際準則,又考慮了我國實際情況,除明確使用權資產僅應採用成本模式進行後續計量外,與國際新租賃準則基本趨同,是進一步完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並保持持續全面趨同的重要成果。 分階段實施時間表和範圍
  • 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導致部分A股公司首季業績倍增
    364家A股公司今年首季淨利潤錄得超過100%的增長,據《中國證券報》報導指,業績倍增的主因是部分公司執行了「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按照財政部2017年修訂頒布的「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2019年1月1日起,境內上市公司執行金融資產重分類的規定。
  • 兩部門發文進一步細化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
    執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有困難的非上市銀行迎來「喘息」機會。2021年1月4日,財政部、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貫徹落實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適用《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的非上市企業,執行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確有困難的,可以推遲至2022年1月1日起執行。
  • 信託產品估值指引正向信託公司徵求意見
    針對業界最為關注的非標債權如何估值,《指引》也作了細緻說明。信託公司在估值過程中可參考第三方估值機構提供的估值結果或估值參數,可以優先使用中國信登和中債估值中心聯合發布的具有廣泛市場認可度的第三方估值數據。
  • 信託產品如何估值?中國信登:年底前擬首批亮相
    信託資產估值將為市場提供可靠的公允價值計量參考,幫助機構解決非標準化債權資產估值技術難點,助力機構提高估值核算效率和風險管理水平。而第三方估值的應用將提升估值結果的可比性,有利於形成行業統一標尺,為監管部門及時監測市場風險提供有力工具。
  • 建信信託實施ESG投資理念 支持高質量綠色金融項目
    作為中國建設銀行投資和控制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建信信託結合自身的業務轉型,不僅在ESG框架下為多個優質綠色金融項目提供充分的支持,而且還計劃建立全面的ESG理論。 內部研究及商務服務系統。 此舉不僅滿足了作為國有金融機構的職責和內在需求,也為建信信託實施ESG投資理念,促進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了新途徑,新動力和新思路。
  • 我國上市公司2008年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情況分析報告
    二、2008年上市公司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情況   企業會計準則是1,624家上市公司報告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唯一標準。本部分將結合上市公司2008年年度財務報告分析,從多角度研究上市公司2008年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情況。分析表明,企業會計準則2008年在上市公司得到了持續平穩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