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浩:淺析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保險資產管理的影響

2020-12-15 和訊保險

  (作者:餘浩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協會機構專家委員會委員)

  新時期,中國保險資產管理行業面臨諸多變革,其中重要的變化之一就是保險資產管理面臨新會計準則的實施.

  會計準則是規範企業金融資產分類、估值、核算和監督金融業務的重要標準,2014年在IASB(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發布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業內簡稱IFRS9)中,對金融工具的分類和計量、金融資產的減值等內容進行了全面修訂。2017年4月,中國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22號、23和24號,意味著國內金融機構的會計準則與IFRS9全面對接。

  保險機構作為金融行業的重要組成部門需充分研究學習和評估新準則給企業的資產管理和投資業務運行帶來的巨大變化,採取不同會計準則的會計分類、會計估值和減值方法,同樣的投資組合和投資策略就會造成投資收益在時間進度和空間維度上的重新分布,最終表現出來的收益指標、風險指標可能會大相逕庭。

  在新時期、新準則下,保險機構需認真研究和評估新會計準則帶來的變化和挑戰,提早應對新會計準則給保險資產管理業務帶來的影響。本文嘗試從新會計準則下的金融資產分類、估值、減值等準則條款分析入手,簡要分析調整後的準則對保險資產管理產生的影響,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資產配置策略如何應對變化進行調整,以適應新政策、新環境、新準則。

  一、 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內容

  1、 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變化

  1)金融工具分類和計量:金融資產分類由現行「四分類「,即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四項,調整為」三分類「,即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FVTPL)、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FVOCI)、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AC)三類。金融資產會計分類主要的變化是減少金融資產類別,提高分類的客觀性和有關會計處理的一致性;

  2)資產減值:金融資產減值會計由「已發生損失法「改為」預期損失法「,以更加及時、足額計提金融資產減值準備,揭示和防範金融資產信用風險;IFRS 9要求對金融資產整個存續周期進行減值測試和計算。

  3)套期會計:調整套期會計相關規定,使套期會計更加如實反映企業的風險管理活動


  2、 金融工具會計準則調整背後的邏輯

  會計的管理本質要求其客觀、真實、及時地反應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存在主觀調節利潤表空間大、減值計提不足額不及時等問題,使得財務報表不能及時反映公司的真實狀況,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應運而生。

  1) 分類科目和標準調整——降低主觀意圖對分類的影響

  現行準則下,金融資產分類的隨意性和主觀性較強,可供出售資產調節餘地較大。為了降低財務報表的利潤波動,保險企業在進行投資業務時不需要事先考慮金融資產初始分類問題,一般將待分類的金融資產劃分到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類資產公允價值波動,在不交易時只影響資產負債表,對利潤表沒有影響,即使出現大幅減值,也不會立即體現在利潤表上。當需要釋放利潤時,通過資產處置將價差計入當期損益。

  而在新會計準則下,取消了可供出售會計科目,保險企業將非交易性權益工具投資分類為FVOCI後不可逆轉,也不能將已劃為FVOCI類的資產處置價差計入當期損益,這意味著保險企業不能通過浮盈浮虧進行盈餘管理。

  2) 要求進行SPPI測試和業務模式測試——實質重於形式

  現行會計準則下,對金融工具類目的劃分以主觀意圖為主,如果管理層持有意圖是近期內出售,賺取差價,那麼將分類至交易性金融資產;如果管理層的意圖為長期持有並有持有至到期的能力,那麼將劃分至持有至到期投資;如果管理層持有意圖不是很明確,既不是短期出售,也不準備持有到期,那麼將劃分至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金融工具類目的劃分主觀性和隨意性強,存在金融資產本身特性和主體持有意圖不符的情況。

  新會計準則下,依據業務模式和現金流特徵進行分類,對金融資產本身進行測試。對於交易結構複雜,層層嵌套的金融資管產品需穿透至底部進行現金流特徵測試,呈現金融資產的實質,而非金融產品名稱或表面形式。如果金融工具的底層資產不明確導致無法穿透也無法通過測試,該類資產將被動地分類至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金融資產業務合同現金流量特徵測試(即SPPI測試),是以判斷合同現金流是否僅為對本金和以為償付本金金額為基礎的利息的支付。本金是初始確認時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利息主要包括貨幣的時間價值和信用風險的對價,也包括與特定時期內持有金融資產相關的其他基本借貸風險(如流動性風險)、成本(如管理費用)和利潤的對價。如圖2所示。


  業務模式是指企業如何管理金融資產以產生現金流量。新準則下分為三種業務模式,分別對應不同的分類,如圖3所示。保險企業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應當以企業關鍵管理人員決定的對金融資產進行管理的特定業務目標為基礎確定。


  3)減值計提方法調整——保證減值計提及時足額

  現準則下,金融資產的減值計提採用是已發生損失法,僅在客觀證據表明已發生信用損失事項且影響未來現金流的情況下才確認減值,並不考慮預期損失信息。減值風險暴露具有滯後性,難以準確的反映金融資產的真實風險情況。另外,減值計提缺乏統一的標準,主要是依據各家保險企業和審計機構協商確定,計提減值具有一定的主觀性。

  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下,減值計提改為「預期損失法」,確定了減值計提「三階段」模型,如表1所示,保證減值計提及時足額。企業應在每個資產負債日評估相關金融工具的信用風險自初始確認後是否顯著增加,確定計提減值處於第一階段還是第二階段。當對金融資產預期未來現金流量具有不利影響的一項或者多項事件發生時,該金融資產成為已發生信用減值的資產,減值計提進入第三階段。金融資產已發生信用減值的證據包括信息:發行方或債務方信用風險發生變化,例如重大財務困難,債務人違反合同,償付利息或本金違約或逾期;債權人出於與債務人財務困難有關的經濟或合同考慮,給予債務人在任何其他情況下都不會做出的讓步;債務人很有可能破產或進行財務重組;發行方或債務人財務困難導致該金融市場的活躍市場消失;以大幅折扣購買或者源生一項金融資產,該折扣反映了發生信用損失的事實。


  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保險資產管理的影響

  1、我國保險行業資產管理現狀

  1)保險資產管理的特點

  保險企業資金主要來源於保費, 保險客戶以保費的形式把資金交給保險公司運營管理以換取未來的風險補償和收益,保險公司收取保費之後以各類準備金的方式計入保險公司的負債端。保險資產管理的核心任務就是以資產負債管理為邏輯起點,通過科學的大類資產配置和策略資產配置手段獲取相應的投資收益。經過多年發展,保險行業保費資金來源相對穩定且久期長,為保險資產管理提供了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與此同時,為保障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的權益,保險資產管理投資風險偏好較低,對投資的穩健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資金的安全性是保險資金投資首要考慮的因素之一,因此,風險的控制是保險資金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保險資金投資期限相對較長,對資金安全性要求更高。

  2)我國保險企業大類資產配置現狀

  2017年我國保險企業大類資產配置呈現「三升兩降「的局面,一是資金運用餘額繼續上升,如圖4所示,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增速逐年提升,2017年保費收入達3.65萬億元,保險資金資金運用餘額年均增幅較大,如圖5所示,截至 2017年 12 月,保險資金運用餘額增長到 14.9萬億。二是銀行存款和債券類資產配置比例下降,總體餘額70886.96億元,佔比47.51%,同比下降3.19個百分點。三是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配置餘額和比例均有所下降,總體餘額為18353.71億元,佔比12.3%,下降0.98個百分點。四是長期股權投資配置力度加大,總體餘額為14769.06億元,佔比9.9%,上升0.73個百分點。其他投資繼續上升,佔比40.19%,同比上升4.17個百分點。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保險企業在做大類資產配置規劃時,一定要考慮保險企業資金特性。險資具有追求長期穩健、安全保值的特性,債券等固定收益類產品是最主要的投資品種;長期股權投資和權益資產中藍籌股具有高投資回報率與高分紅,非常匹配險資的資金特性,已經是各家保險機構配置的重點。

  2、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各類別資產的影響

  1)權益類資產

  基金和股票配置難度加大。在新會計準則下,保險企業將權益類資產分入FVTPL或者FVOCI,持有期價差利得或損失將實時全部體現在利潤表或全部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一旦選定後就不可逆向使用指定權。權益資產不再具備持有期價差計入資產負債表,賣出後價差收益計入利潤表的收益調節空間。因此,新準則下,無論將基金、股票類資產劃分為FVTPL還是FVOCI,保險企業都將面臨當期利潤實現和長期利潤穩定的兩難抉擇。

  高分紅的長期股權和股票資產投資相對價值提高。在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下,劃分為金融工具類資產的股權投資,通過高分紅的股票分益計入利潤表,市值波動僅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不會影響利潤表,在會計制度上保障了配置類權益資產持有目的與收益穩定性的統一。這不但能夠減少股票價格變化對當期利潤的影響,同時能夠通過並表收益提升保險企業當期利潤。

  在新的會計準則中長期股權投資基本沒有涉及調整,仍然按照按成本法或權益法核算,以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 同樣能夠減少價格變化對當期利潤的影響,是具有較強資本實力保險企業進行股權投資的較好選擇。

  2)存款債券類資產

  新會計準則下,債券和存款需通過SPPI測試和業務模式測試才能劃分至以攤餘成本計量類,並且根據利率波動和信用風險變化對其進行及時足額的減值損失提取。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將加大固收類資產的利潤波動。保險機構投資的中長期債券價值受信用風險和利率風險影響變大。需加強對中長期固定收益類資產的信用風險和投後管理,保險企業面對可能出現的長期債券配置機會,進一步加強信用風險防範,應當以長期審慎的視角,重點把握投資標的全生命周期的信用風險狀態,防止由於信用風險顯著增加,對保險企業整體財務狀況的影響。

  3)非標和另類資產評估

  根據保險行業2017年底統計數據顯示,其他投資類佔比為40.19%,總金額達6萬多億元。這類資產大多以非標債權投資和各類資管產品的形式呈現,較多存在底層資產含有權益、產品結構不能穿透到底層資產、產品載體與底層資產在期限、收益分配金額、頻率等涉及資產現金流量特徵方面的條款出現錯配等等,存在上述情況和結構安排的金融產品往往不能通過新會計準則的業務模式和現金流特徵測試。

  新會計準則後,非標資產和另類資產分類根據資產評估和計量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更加注重風險收益實質。對不能滿足「業務模式」和「現金流特徵」測試的將統一划分為FVTPL,這或將與保險企業的原有該類資產配置意圖產生矛盾。

  例如非標債權結構金融產品一般屬於特定載體類資產,即通過特殊目的載體間接持有底層資產並享受其帶來收益。新準則對該類權產品債進行SPPI測試時將按照三個層面分別進行測試:底層資產、載體合同層面、交易結構。現金流量特徵測試的債權資產應該與債權下「基本借貸安排」相一致,與之無關的風險敞口會導致現金流量不僅僅是對本金和利息的支付而不通過測試。因此判斷一定量的非標資產無法通過這兩個標準歸入攤餘成本和FVOCI科目,而會以剩餘項納入FVTPL科目,因此相較於IAS39,計入FVTPL的非標資產將會增加,這樣會增加利潤表的波動性。

  此外,對劃分為AC和FVOCI的投資資產,信用風險減值提取相比舊準則也將更為嚴格。在新準則下,對信用風險上升的非標和另類資產還會按預期損失計提減值,提前確認信用損失。 鑑於以上因素,預計新準則實施後非標資產投資吸引力下降。

  3、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保險資產管理的影響

  1)利潤表波動加劇,投資風格趨於保守穩健

  新會計準則下,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化在財務報表上體現得更為直接,尤其是權益資產,將不再具有原可供出售類資產的財務收益調節空間,從而導致財務收益波動加劇。如何調整權益資產配置策略和財務收益結構,在取得權益長期投資回報的同時降低其波動率,減少交易類股票投資對帳戶的直接衝擊和影響,是新會計準則下保險權益資產配置面臨的重要課題。

  此外,由於保險機構持有大量固定收益資產和其他投資,在新準則下這些資產需基於「預期損失」評估測試後會對預期發生風險計提減值,且依據信用風險的不同將計提減值劃分三個階段,當信用風險顯著增加時,計提減值從第一階段進入第二階段,減值的計提檢測評估資產的整個存續期。通常情況下,保險投資固收類資產單筆金額均較大,一旦發生固收類資產的減值計提,保險企業的利潤將出現懸崖式下滑。

  鑑於上述影響,預計保險資產管理的投資風格將更加趨於保守,更偏好穩健型、長期型、兼顧資產負債匹配、兼顧風險的金融資產,以減少利潤表波動。

  2)分類標準客觀化,投資更加清晰明朗

  現行會計準則下,金融工具類目的劃分沒有清晰客觀的標準。對於層層嵌套的金融資產,分類時沒有穿透至底部資產,投資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新會計準則下,金融資產分類有了客觀統一的標準,依據業務模式和現金流特徵進行分類,對金融資產本身進行測試,消除了人為因素對分類的影響。對金融資產的分類需穿透至底部,這對非標資產和結構化產品影響較大,揭開了非標資產和結構化產品的層層面紗,呈現最本質的內核,投資也變得更加清晰明朗。因金融資產分類前需要進行現金流特徵測試和業務模式測試,保險企業將更加偏好交易結構清晰、合同條款明確、現金流特徵明晰的金融資產,確保金融資產實際分類和持有意圖保持一致。

  3)對投資管理能力要求提升

  在原會計準則下,金融資產分類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在沒有明確持有目的時,可先將資產放入可供出售類,以後根據實際需要調整類目,會計核算、會計減值等問題可以在投資操作之後考慮和調整。在保險資產管理中,80%的資產是委託專業資產管理公司受託管理的,通常情況下委託人在投資規劃和投資指引中也往往不涉及會計準則的要求。所以,在原準則下,投資決策和實際投資行為一定程度上是割裂的。

  在新準則下客觀上要求保險資產管理從決策到實施全過程保持聯動性和一致性。例如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與現行準則下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具有重大區別,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浮動盈虧以後也不得通過出售進入利潤表,即FVOCI和FVTPL之間是不可逆的,沒有迴旋條款。這意味著保險公司在做投資決策之初,就要考慮清楚投資資產的持有意圖,沒有了投資過程中重新調整資產類別的餘地。

  保險公司在做投資決策時,不僅要考慮當前公司的戰略目標、整體利潤情況、金融資產的預期價值波動以及持有金融資產的意圖,還要考慮在未來整個金融資產存續期內的公司目標和持有意圖。一旦投資決策確定,投資行為將按照既定決策進行,留給投資人員調整的空間很小。若進行委託投資,需確定清晰的投資指引,與委託方充分溝通,確保資產配置目標準確傳達。

  4)利於穿透資產負債匹配管理,實現資產負債聯動

  資產負債匹配管理是保險投資管理的一大特點。目前,我國保險行業存在資產負債不匹配的問題,一是來源於長期保障險的資金投向高風險的金融資產,違背保險保障的初衷,投資與負債端資金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二是期限錯配導致利率風險提升,進而使得會計利潤波動明顯且償付能力承壓。

  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下,會計計量方法影響大類資產配置比例、長久期債權工具的風險限額設置、信用債券的配置比例。保險企業需把資產組合和保險合同分組的顆粒度與風險屬性匹配多方面考慮,進行資產負債穿透管理。然後在此基礎上及時進行資產的評估和信息披露,評估減值計提結果將直接影響保險企業利潤,這就促使投資人員必須時刻提高風險預警意識,全程關注資產負債的風險變動情況。

  三、思考和建議

  保險企業應儘早著手新舊會計準則切換的準備工作,同時還要結合新會計準則要求,對公司發展戰略、投資管理模式、大類資產配置策略、風險管理等進行統籌規劃,保證公司經營和業務發展平穩過渡。

  1、新會計準則實施和中國金融資本市場契合需要過程

  新會計準則出臺的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西方發達國家在召開的G20華盛頓峰會和倫敦峰會上提出將改革會計準則納入增強金融體系監管的框架,IASB在會計準則修改和制定上對歐美發達資本市場實際的研究和考慮因素較多,而中國是新興市場國家,自身的金融和資本市場自誕生到發展只有幾十年的時間,新興市場的特徵十分明顯,例如市場經濟體制、資本市場發展模式還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金融資產價格和股市波動率明顯比發達國家資本市場水平較高;如果馬上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要求實施,金融企業報表波動幅度較大,對企業的戰略發展、投資業務模式、投資風格均有較大挑戰。國內金融機構尤其是保險機構對新準則的磨合和適應需要一定的過程。基於以上原因,建議財務會計審計機構在評估審計國內保險機構的投資狀況時應結合中國資本市場的實際情況與會計準則平穩有效契合和對接。

  2、開展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實施的準備工作

  新準則實施對投資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加大了會計分類測試、減值核算等難度和工作量。對保險機構的業務模式、技術系統、數據分析、專業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險機構應及時組織學習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投資經理和財務人員進行培訓,使其充分了解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變化,提高專業性水平;開展重分類工作,對存量資產進行業務模式測試和現金流特徵測試,使保險企業的金融資產分類符合新準則的要求;儘快建立金融資產三階段減值模型,保證減值計提及時足額;測試新準則對相關財務指標的影響,新準則實施後,將出現利潤表波動加劇、存量資產帳面價值減值等狀況,保險企業需要測試新準則對公司的利潤、資產價值以及償付能力等關鍵指標的變化,尤其是利潤微薄的中小保險公司,以做到有備無患。

  3、提前規劃資產配置,做好利潤波動風險預案

  資產類別的重新劃分和資產預期減值提取都將影響保險機構的利潤。保險機構在資產管理之前要有明確戰略規劃,針對利潤表的波動性風險,建議保險公司在評估報表波動承受壓力底線的基礎上,提前規劃保險機構大類資產分類規劃中納入FVTPL的比例。

  另外保險機構應對於納入AC和FVTPL的金融資產要進行事先的減值準備和市值波動測試,開展受託投資的保險機構應在委託投資指引中明確投資收益和財務利潤目標等訴求,時刻與受託方做好溝通,保證委託投資與保險企業投資戰略規劃方向一致。對於資產規模較小和利潤較薄的中小保險機構,更要慎重對待納入FVTPL金融資產。

  保險機構在進行長期固定收益類資產配置時,應當以長期審慎的視角,重點把握投資標的全生命周期的信用風險狀況,加強對中長期固定收益類資產的信用風險評估和投後管理,更加審慎地選擇低評級品種;權益類資產被分入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類,其價格波動將直接體現在利潤表中,保險企業應加強股票、公募基金和資管產品的波動性管理,靈活運用組合管理或衍生品工具進行風險對衝;充分利潤新會計準則新的套期會計模式,提高了套期會計的適用性,保險企業適時投入必要的資源並結合企業自身特定的情況來分析確定如何執行新的套期會計規定,使套期會計真正成為企業風險管控的一部分。

  4、訂製化資管產品需求強烈

  現階段,各類資產機構開發在資管產品時關注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較多,往往對資金端機構的風險約束、財務目標等個性化需求了解不夠。在新會計準則下,產品的訂製化要求將成為保險資產配置資管產品、另類投資資產的重要評估因素。

  資產管理機構對新的資管產品設計和管理時應充分了解保險企業負債端資金特性、資產管理目標和規劃等要求,根據保險機構的風險特徵要求開發鎖定收益、平滑波動、風險緩釋等主動風險管理資管產品。

  5、積極應對變化,調整投資管理模式

  新準則的實施對保險機構的現有投資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戰。現有模式下,投資業務部門往往側重考慮的是投資收益,一般情況下投資經理也不會考慮資產減值、會計核算的事情,並且投資資產的持有目的、會計分類、減值往往分散在投資業務的不同主體(委託方和受託方)或部門(前臺部門和後臺部門)。

  在新準則下,各投資主體的業務模式都要及時調整,提早應對變化。例如資管公司在研製非標另類資管產品時應提前分析新會計準則的對產品影響,尤其是要增加產品發行前的SPPI測試、分類評估、利息核算方法、稅務影響等分析。對分類評估和核算方法的報告意見應及時與潛在投資者溝通和確認。保險公司的投資管理部門加強投資資產戰略配置規劃的前瞻性和科學性,在制定年度投資計劃和投資指引時應充分考慮新準則後投資資產收益情況和風險敞口,對各大類資產、金融產品投資要全流程進行SPPI測試,並根據測試的結果選擇投資組合對應的業務模式。保險機構應在戰略投資規劃和業務模式的框架下,要求受託資管機構根據另類投資SPPI測試結果,按照可投資規模,選擇正確的交易帳戶(AC/FVPL)下達投資指引。

  

(責任編輯:李皓潔 HF109)

相關焦點

  • 財政部、銀保監會發文進一步貫徹落實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
    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財會〔2017〕7號)、《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財會〔2017〕8號)、《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財會〔2017〕9號)和《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財會〔2017〕14號)(以下簡稱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以來,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陸續在境內外上市企業平穩實施。
  • 新會計準則:新金融工具準則常見問題簡析
    版權聲明 會計雅苑-會計審計資訊平臺。微信公眾號:CHNCPAS,歡迎關注。 會計雅苑轉載之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豐言豐語.劉。 2021年1月1日起,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全面開始實施新金融工具準則。
  • 兩部門發文進一步細化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
    執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有困難的非上市銀行迎來「喘息」機會。2021年1月4日,財政部、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貫徹落實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適用《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的非上市企業,執行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確有困難的,可以推遲至2022年1月1日起執行。
  • 新準則下金融工具的處理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範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制定本準則.   第二條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個企業的金融資產.並形成其他單位的金融負債或權益工具的合同.
  • ...一季度A股大漲 上市公司紛紛「躺賺」 新會計準則的影響到底有...
    特別是對於之前持有大量「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的保險公司,如何應對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影響,已經成了一門新課題。  在舊準則下,金融資產按照持有的意圖和目的分為四大類: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根據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和金融資產的合同現金流量特徵,將金融資產分為了三大類: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AMC)、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FVPL)、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
  • 兩部門發文進一步細化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 有困難的非上市銀行可...
    2021年1月4日,財政部、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貫徹落實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適用《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的非上市企業,執行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確有困難的,可以推遲至2022年1月1日起執行。
  •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發展的特徵與啟示
    [關鍵詞]衍生金融工具; 美國會計準則; 國際會計準則  2004年,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其後,財政部於2005年8月印發了《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暫行規定(試行)》,標誌著我國的衍生金融工具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 保險資管機構如何應對新企業會計準則?
    今年4月,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22號、23和24號,對接2018年1月1日實施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IFRS9)。借鑑國際經驗,財政部允許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可以延後執行新準則,最晚不得晚於2021年1月1日。  許多保險公司考慮到公司經營計劃的持續性,希望儘快實施新準則。
  • 新會計準則的十個變革
    變革一:增添了若干新準則,形成系統化的準則體系   新的會計準則體系在現行準則的基礎上增添了若干新準則,例如:涉及房地產行業的準則《投資性房地產》(No.3),涉及農業的準則《生物資產》(No.5),涉及金融、證券行業的準則《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No.22)、《金融資產轉移》(No.23)、《套期保值》(No.24)、《金融工具列報
  • 明年1月新金融工具準則全面執行 泛鵬快速賦能金融機構
    根據財政部規定,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全面正式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在此前,財政部先後頒布《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CAS 22)、《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CAS 23)、《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CAS 24),繼境外上市公司、A股上市公司準則切換工作成功落地後,我國眾多企業即將迎來準則切換這門大考。
  • 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導致部分A股公司首季業績倍增
    364家A股公司今年首季淨利潤錄得超過100%的增長,據《中國證券報》報導指,業績倍增的主因是部分公司執行了「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按照財政部2017年修訂頒布的「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2019年1月1日起,境內上市公司執行金融資產重分類的規定。
  • 執行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確有困難的中小銀行可推遲一年
    1月4日,財政部、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貫徹落實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的通知》指出,《通知》指出,適用《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的非上市企業,執行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確有困難的,可以推遲至2022年1月1日起執行。
  • 新會計準則影響銀行投資行為麼?
    在新金融工具準則下,商業銀行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將出現較大變化,進而影響商業銀行經營情況,例如在新的減值準備計提模式下,銀行撥備覆蓋率、資本充足率或將受到影響。2018年共有12家國內A股上市商業銀行開始執行新金融準則,但由於鄭州銀行是於2018年上市,無法計算其同比等數據,因此我們將通過觀測剩餘11家商業銀行在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一年後的經營狀況,來分析新準則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 新保險合同準則八大看點 對保險行業將產生哪些影響?
    然而,隨著我國保險市場的較快增長和金融創新的不斷深化,原準則在實施中暴露出一些突出問題,例如,收入提前確認導致收入與費用確認期間不配比、收入中包含投資成分導致保險公司與其他金融機構的收入信息不可比、精算假設調整對未來利潤的影響計入當期損益導致個別保險公司粉飾業績等。針對這些問題,有必要通過修訂原準則加以規範。
  • 中信建投:IFRS9 對保險業金融資產分類有何影響?
    同時現行國際會計準則特別是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親周期現象, 也使得投資者、 監管機構還是中介機構都認為應加以改進。在這樣的背景下,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決定啟動新會計準則的研究、 制訂工作, 意圖改進 IAS39 實踐中暴露出的問題, 使財務報表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資產、 經營狀況。
  • 券商行業深度:新會計準則對券商的影響分析
    新準則下,金融資產分類更加客觀,利潤緩衝餘地變小,信用減值模型更具前瞻性。2018上半年,已有12家A+H股券商實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
  • 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在即,信託公司準備情況如何?行業將發生哪些...
    2021年即將到來,非上市企業必須全面實施新金融工具準則。多位信託財務專業人士向信託百佬匯記者表示,此事將對信託行業產生深遠影響,信託公司經營和財務管理理念將因此大變,甚至造成受益人利益的延期支付。
  • IFRS9今落地 新會計準則下保險業內有"震蕩"外有"機遇"
    2014年7月,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發布IFRS9金融工具,應用於金融資產的分類和計量,是對於原金融工具計量準則IAS39的改良升級,在金融資產分類、資產減值等方面進行了修訂。2017年4月,中國財政部修訂發布了會計準則第22號、23號、24號,被合稱為中國版IFRS9。
  • 【IFRS9】IFRS9準則下的金融資產分類
    相信很多銀行的夥伴們,不管是業務、風控或財務條線都會對IFRS9準則不會陌生,2018年1月1日起,很多在港股上市的銀行都執行了IFRS9新金融工具準則,此準則內容涵蓋金融資產的分類、確認和計量,由於商業銀行持有的金融資產種類較一般企業繁多,此準則的出現對商業銀行的影響還是比較深遠的。
  • 新會計準則之下,金融科技公司的「真相」
    簡單來說,新準則要求上市企業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和損失要在當期有所準備,並要將信息及時披露給投資人。 根據要求,新會計準則從2020年一季度開始適用,但沒曾想恰好撞上了疫情這個特殊時期,也算是歪打正著。 值得注意的是,應用新會計準則是針對所有在美的上市公司,只是對於不同公司的影響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