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準則之下,金融科技公司的「真相」

2020-12-16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馨金融」(ID:Xinfinance),作者:洪偌馨、伊蕾,36氪經授權發布。

6月以來,360金融、樂信、趣店以及信也科技等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們陸續公布了自己的2020年一季報。

作為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一個財報季,各個領域的公司普遍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遭遇營收、利潤雙雙下滑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數,市場也早有預期。然而,金融科技公司的業績披露之後,投資者們更直觀的感受卻是「看不懂」。

許多公司的業務發展與財務之間似乎產生了極大的割裂,一些業務增長相對較快的頭部公司反倒遭遇了前所未有有的虧損。甚至不同財務數據之間也極難「自洽」,比如營收高速增長的同時,利潤卻大幅下滑。

這一方面是因為2020年一季度開始,SEC要求實施新的會計準則ASC326,其顛覆了以往金融科技公司計算收入、費用的邏輯,造成許多公司財務報表中營收與利潤的不協調增長與收縮。

與此同時,在疫情環境下,不同公司所採取的發展策略、應對措施也不盡相同。比如,在多大程度上採取免息政策、風險準備的力度,以及是否採取保守策略、減少市場投入和獲客等,這些規劃和決策都會直接反應在當期的財務報表中。

那麼,在新會計準則下,我們如何看清這些金融科技公司的「真相」?如何排除幹擾因素、還原各個公司的真實運營狀況?今天試著來梳理一下。

ASC326「祛魅」

在盤點財報之前,我們先把最近發布一季報的幾家金融科技公司的核心數據梳理了一下。 

可以看到,一季度的核心數據相較於以往有了不小的波動。這其中,有疫情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披露規則的變化。那麼,新版會計準則——ASC326到底是什麼?

馨金融手邊有一份來自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文件資料,ASC326源於 FASB在2016年6月對相關上市公司信用損失會計準則的一次修訂。(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是美國制定財務會計和報告準則的指定私營機構,下簡稱 FASB)

FASB在文件中解釋了為何要推動這次修訂。他們認為,此前公認的會計準則(GAAP)採用的是一種「已發生的損失」方法來確認信用損失,這種方法在金融危機期間會產生滯後性。

換言之,它只能反映過去的信用風險,卻無法關注到未來。因此,此次更新的目的就是推動上市公司向投資者提供更多有關逾期信用損失的信息,以更加審慎且具有前瞻性的方式評估金融機構及非金融機構所面臨的的信用風險。

簡單來說,新準則要求上市企業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和損失要在當期有所準備,並要將信息及時披露給投資人。

根據要求,新會計準則從2020年一季度開始適用,但沒曾想恰好撞上了疫情這個特殊時期,也算是歪打正著。

值得注意的是,應用新會計準則是針對所有在美的上市公司,只是對於不同公司的影響有所不同。 

事實上,包括銀行等在內的一切涉及貸款、債務憑證、應收帳款、租賃資產、表外信用敞口等金融資產的在美上市公司,一季報都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如果我們去看美國上市銀行的財報,也同樣面對著相似的問題。

釐清了這個前提之後,我們再來看看ASC326帶來的具體變化。

新準則之下,各家公司需要按照金融工具的整個資產壽命期限來評估可能產生的信用風險和減值可能,費用中多出了「或有負債壞帳準備金額」,並在業務發生第一天從利潤中全額扣除。而在舊會計準則下,該收入與撥備損失在業務成立的第一天就幾乎完全對衝掉了。 

在此之後,相關公司每個季度的損益表上就會增加兩個主要科目,即在費用部分針對當季業務量預估損失的撥備,和在收入部分針對存量業務記錄的已實現的擔保收入。

簡單來講,新準則對預計的壞帳加速攤銷,利潤平均確認;舊會計準則是對利潤提前確認,對壞帳平均攤銷。

這也是導致一季報數據出現巨大落差的直接原因。

放下單純追求利潤的「執念」

會計準則變化會在很多層面帶來影響,其中最為直觀的就是帳面的營收和利潤波動。

營收方面,由於以前不被計入收入的風險準備金被納入收入計算,因此前述各平臺的收入都有較大規模的增長。其中,樂信在本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5億元,較老會計準則下的統計口徑增加約6.8億人民幣,360金融則增加約8.4億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內,當不同平臺採取不同策略時,利潤的波動方向會有很大的不同。

一個核心邏輯是:在新的會計準則下,當一家公司業務高速增長時,業務規模增長越快,也就意味著「信用損失準備」越高,帳面利潤數值則會明顯下降;相反,對在業務收縮期的公司,可以確認遞延擔保收入但不用確認預期信用損失時,當期的盈利反而會變得可觀。

因此前述四家公司中,較上一年表現差別最大的就是樂信,其在今年一季度虧損額達6.78億元。

樂信雖然在貸款規模和貸款餘額方面不是規模最大的,但是相關指標的同比增速都接近70%,遠超其他平臺。與之相對應的,樂信新增會計科目「或有負債壞帳準備金額」規模為10.17億元,間接影響利潤表現至少4億以上。

360金融的利潤同比上一年下滑也遵循著同樣的邏輯,只是由於各家公司對新業務的發展力度不同,會計準則變更後呈現的結果也有所差異。

但要明確的一點是,如果我們以更長的時間維度來審視新會計準則所帶來的影響,好公司的價值並不會因會計準則帶來的一時帳面波動而改變。

樂信CFO曾巖在財報裡提到的,「新會計準則改變了收入和信用損失確認時點,對公司實際淨潤、業務和資產安全不造成影響。」換言之,只要風險把控得當,眼下增加的攤銷與計提都會在未來重新轉化成為利潤,這可能需要更長周期的檢驗。

當然,會計準則變更並非造成一季度平臺利潤大減的唯一原因,疫情的衝擊是巨大的。和會計準則的影響與公司策略相關一樣,疫情對於平臺財務表現的衝擊也不只是體現在業務規模和收入方面,更多也還是取決於公司對於當下和未來的取捨。

例如,樂信一季度對用戶、商家、合作夥伴採取了大量「非常之舉」:對用戶減免各項息費、服務費3.4億元;社會捐助1500萬元、發放消費券2500萬元,甚至逆勢開放新增500個就業崗位;對金融合作夥伴,額外增加疫情特殊專項撥備9億元。

上述舉措雖然短期會對帳面利潤造成一定影響,但長遠來看,有利於幫助公司生態體系儘快擺脫疫情衝擊,推動消費復甦。

某種程度上說,這個思路與拼多多、美團等企業在一季度對用戶進行大量補貼如出一轍。因為在同一生態體系中,任何一方受損都會影響其它各方。只有所有人渡過疫情考驗,才能真正走向反彈。

金融科技公司因為在過去幾年裡處於高速增長期,因此一直保持著較好的利潤表現。這當然是一件好事,是它們造血能力強的一種體現,但在特殊時期和特殊的市場環境下,風物長宜放眼量,無論是公司還是投資者們都不必對利潤太過執著。

前述幾家公司中,唯一特別的是趣店,由於在核心業務的收縮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加上其對於電商新業務的投入,其虧損的邏輯與前述幾家不盡相同,這裡不做贅述。

重拾價值之「錨」

在新的會計準則和百年不遇的疫情之下,我們已很難以慣用的標準來解讀財報。單純看營收、利潤、甚至增長的方式都不足以對這些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做出客觀而全面的判斷。

那麼,我們如何重新找到投資之「錨」——哪些指標可以更好地評判斷一家的公司發展潛力與長期表現?

核心可能還是要回到公司,尤其是業務發展本身,以及它們對於未來的投入、對於長期增長的信心,最終能否抓住後疫情時代的機會轉危為機。這些當然不止是說說而已,要看他們到底是如何做的。

比如,在疫情衝擊之下,許多平臺為了保險起見,會採取相對保守的策略,減少獲客、運營和審批通過率,以降低成本和風險。但是也有一些平臺會逆勢擴張,投資未來。策略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但不一樣的發展路徑會導致不一樣的結果。

我們不妨對比一下幾家金融科技公司一季度的新增用戶數以及市場投入情況。

在新增用戶數方面,樂信是唯一一家新增用戶在千萬以上規模的平臺,也是唯一一家同比增幅保持在100%以上的公司。

緊隨其後的是360金融,其新增用戶規模在700萬左右。而信也科技與趣店則呈現逐漸收縮的態勢,同比增速減少50%以上,尤其是趣店已經連續多個季度新增用戶數回落。

與之相對應的是,在市場營銷的投入上,只有樂信保持了正向增長,一季度的投入規模達2.44億人民幣,比360金融稍高,而趣店與信也科技的投入規模均不足一億,且同比大幅下滑。

值得關注的還有,本季度樂信的研發投入突破1億達1.26億元,同比增長34.5%,其研發投入、研發人員佔比在同行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根據《發現復甦新動力:後疫情時代年輕人消費趨勢報告》(下稱「報告」),接受調查的年輕人中,62%的人預期收入不減;65%的人將增加支出(比3月提高19個百分點);65.6%的人更願意分期消費;另有超30%的人願意擴大品質類服務類消費。

換言之,年輕人對未來更有信心,消費復甦趨勢明顯,疫情期間的逆勢擴張可以幫助平臺抓住後疫情時代的消費紅利。

結合樂信的業務情況來看,一季度,其線上、線下分期消費業務均出現大幅增長。其中分期樂商城一季度線上線下消費場景交易額達105億元,同比增長337%。

也是基於此,樂信在一季報中表示,「二季度預計促成借款金額將超過380億元,同比增幅超過46%。公司二季度將繼續回到規模化盈利軌道,對完成全年1700-1800億元的目標充滿信心。」

在眼下的行業環境下,這些更加貼近業務本身與長期發展指標可能正在成為新的風向指標。

此外,伴隨著復工復產,以及消費券等刺激下的消費恢復,整個行業都在逐步復甦,前述幾家公司也都表示逾期表現在逐步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加上近一段時間《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出臺,金融科技行業正在逐步回到正軌。

相關焦點

  • 360金融宣布採用全新會計準則 更準確反映公司運營情況
    360金融宣布採用全新會計準則 更準確反映公司運營情況 站長之家(ChinaZ.com) 1月15日 消息:今日,360金融向SEC提交6-K
  • 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導致部分A股公司首季業績倍增
    364家A股公司今年首季淨利潤錄得超過100%的增長,據《中國證券報》報導指,業績倍增的主因是部分公司執行了「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按照財政部2017年修訂頒布的「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2019年1月1日起,境內上市公司執行金融資產重分類的規定。
  • 新會計準則:新金融工具準則常見問題簡析
    版權聲明 會計雅苑-會計審計資訊平臺。微信公眾號:CHNCPAS,歡迎關注。 會計雅苑轉載之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豐言豐語.劉。 2021年1月1日起,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全面開始實施新金融工具準則。
  • 餘浩:淺析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對保險資產管理的影響
    在新時期、新準則下,保險機構需認真研究和評估新會計準則帶來的變化和挑戰,提早應對新會計準則給保險資產管理業務帶來的影響。本文嘗試從新會計準則下的金融資產分類、估值、減值等準則條款分析入手,簡要分析調整後的準則對保險資產管理產生的影響,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資產配置策略如何應對變化進行調整,以適應新政策、新環境、新準則。
  • ...一季度A股大漲 上市公司紛紛「躺賺」 新會計準則的影響到底有...
    其中,很多上市公司要感謝新會計準則的執行——原先被歸入「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並可用於調節利潤的權益投資,在新準則下絕大多數被歸入「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很多熱衷「炒股」的上市公司,可謂是「躺賺」。  但是,今年1月1日開始執行的新會計準則對於A股上市公司的影響並不只是增厚利潤,一旦二級市場大幅下跌,公允價值變動對於業績的殺傷力同樣是巨大的。
  • ...一季報在「首次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新收入準則、新租賃準則...
    投資者問:您好,看到貴公司一季報在「首次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新收入準則、新租賃準則調整首次執行當年年初財務報表相關情況」選項選擇的事「不適用」,請問貴司在2019年一季度還未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麼?一季度不執行新準則是否違反會計準則規定?
  • 兩部門發文進一步細化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
    執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有困難的非上市銀行迎來「喘息」機會。2021年1月4日,財政部、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貫徹落實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適用《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的非上市企業,執行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確有困難的,可以推遲至2022年1月1日起執行。
  • 財政部、銀保監會發文進一步貫徹落實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
    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財會〔2017〕7號)、《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財會〔2017〕8號)、《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財會〔2017〕9號)和《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財會〔2017〕14號)(以下簡稱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以來,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陸續在境內外上市企業平穩實施。
  • 實施會計新準則是怎麼回事?為何專家提出延緩建議
    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苦主指責:銀行、投行等金融機構太貪婪,監管者太無能,投資決策的基礎——財務報表作假。 壓力之下,二十國集團(G20)峰會、金融穩定理事會倡議建立全球統一的高質量會計準則,著力提升會計信息透明度,將會計準則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作為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制定機構,採取一系列重要舉措提高會計準則質量。
  • 新會計準則的十個變革
    變革一:增添了若干新準則,形成系統化的準則體系   新的會計準則體系在現行準則的基礎上增添了若干新準則,例如:涉及房地產行業的準則《投資性房地產》(No.3),涉及農業的準則《生物資產》(No.5),涉及金融、證券行業的準則《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No.22)、《金融資產轉移》(No.23)、《套期保值》(No.24)、《金融工具列報
  • 明年1月新金融工具準則全面執行 泛鵬快速賦能金融機構
    根據財政部規定,將於2021年1月1日起全面正式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在此前,財政部先後頒布《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CAS 22)、《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CAS 23)、《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CAS 24),繼境外上市公司、A股上市公司準則切換工作成功落地後,我國眾多企業即將迎來準則切換這門大考。
  • 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在即,信託公司準備情況如何?行業將發生哪些...
    另據信託百佬匯記者了解,為確保新舊準則順利對接,部分信託公司已提前實施新金融工作準則。在此過程中,亦碰到不少困難,因此向業界發出加強投資者教育、統一做法及統一口徑等建言。新準則衝擊信託行業2017年3月31日,財政部發布了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23和24號》,對「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金融轉移和套期會計」 進行了修訂,並要求非上市企業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新金融工具準則(以下簡稱「新準則」)。
  • 新準則下會計科目的變化
    2006年2月份國家頒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隨著新準則的實施,會計核算所使用的會計科目以及一些相關的核算也隨之發生變化。  一、會計科目類別的變化  在舊的準則下會計科目的類別分為五大類,即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成本類和損益類科目。
  • IFRS9新會計準則 險資股市投資策略變局
    去年3月,財政部修訂發布中國版的IFRS9,對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產生了巨大影響,從而影響了保險機構投資行為的調整。在股市動蕩、IFRS9新會計準則實施等多重背景下,市場傳言平安資管有「大動蕩」,即權益部門將被撤銷,壽險、財險的委外都給平安大華等,平安集團和平安資管隨之否認了這一傳言。
  •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發展的特徵與啟示
    [關鍵詞]衍生金融工具; 美國會計準則; 國際會計準則  2004年,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其後,財政部於2005年8月印發了《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暫行規定(試行)》,標誌著我國的衍生金融工具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 券商行業深度:新會計準則對券商的影響分析
    新準則下,金融資產分類更加客觀,利潤緩衝餘地變小,信用減值模型更具前瞻性。2018上半年,已有12家A+H股券商實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
  • 新會計準則和新制度的意義
    也可以這樣理解,這次頒布的新準則和新制度是《會計法》和《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的重要配套法規,是《會計法》和《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的延續。法是比較原則的,條例也是比較原則的,在會計核算方面的具體要求就體現在新準則和新制度中。  (二)新準則和新制度的頒布實施與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國民經濟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密切相關。
  • 姚記科技投資收益增5億 深交所:符合企業會計準則?
    因姚記科技持有細胞公司股權的目的具有交易性,深交所要求姚記科技公司結合持有細胞公司的具體目的,以及公司近期是否有出售細胞公司股權的計劃,說明關於交易性目的的判斷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此外,根據新金融工具準則中對企業持有金融資產的目的是否屬於交易性的判斷,公司持有細胞公司股權的目的是具有交易性的。 2014年7月29日,姚記科技發布《關於投資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公告》,公司擬以現金和相關資產對目標公司進行增資,並相應持有其22%的股權,公司投入目標公司的現金和相關資產合計為1.3億元。
  • 我國上市公司2008年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情況分析報告
    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對上市公司業績的貢獻,是公司執行所得稅會計準則反映的結果,根據新企業所得稅法和所得稅會計準則,1,624家上市公司確定的所得稅費用為2,346.37億元,其中主要為當期所得稅費用,也包括部分遞延所得稅費用。
  • 【最新課程】新會計準則會計科目詳解—存出保證金(金融共用)
    15萬人提供現場培訓專業服務全國26家稅務師事務所(AAAAA)分所,每年為數千家企業量身定製稅務解決方案網絡培訓通過財稅網絡學院平臺,每年近20萬   今日微課程:新會計準則會計科目詳解—存出保證金(金融共用)  課程分類:新會計準則  主講老師:李凱迪  授課方式:財稅跟我學  問題概述:   1.存出保證金的概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