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準則下會計科目的變化

2020-12-13 中華會計網校

  2006年2月份國家頒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隨著新準則的實施,會計核算所使用的會計科目以及一些相關的核算也隨之發生變化。

  一、會計科目類別的變化

  在舊的準則下會計科目的類別分為五大類,即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成本類和損益類科目。而在新準則下,除了以上的五大類科目外,還增加了共同類科目。該大類科目個數不算多,是以科目的餘額方向判斷其是屬於資產,還是負債。若餘額在借方便形成資產,若餘額在貸方,便形成負債。

  二、新準則下資產類會計科目的變化

  (一)名稱調整的會計科目

  在資產類科目中,原「現金」現改為「庫存現金」;原來的「物資採購」現改為「材料採購」。這些會計科目的名稱發生了變化,但其核算內容卻和舊準則下的規定相同,沒有變化。

  (二)刪除或增加的會計科目

  按照新準則的相關內容,取消了「短期投資」、「短期投資減值準備」、「長期債權投資」和「長期債權投資減值準備」;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分別由「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三個科目代替,若發生減值,則「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記入公允價值變動,「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記入「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中。

  在對存貨核算的科目中,取消了「自製半成品」,「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增加了「周轉材料」這一科目,包裝物、低值易耗品成為「周轉材料」下的二級科目,本科目可按周轉材料的種類分別在「在庫」、「在用」和「攤銷」進行明細核算。其具體的帳務處理和原「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的核算相類似,這裡不再一一贅述。原「自製半成品」核算的內容轉入「生產成本」中進行核算。

  增加了「代理業務」科目,核算企業不承擔風險的代理業務形成的資產,如受託理財業務進行的證券投資,受託貸款等。企業受託代銷的商品,可將本科目改為「受託在銷商品」科目。增加了「投資性房地產」科目,核算投資性房地產的價值,包括採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和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企業應當按照投資性房地產類別和項目分別以「成本」和「公允價值變換」進行明細核算。增加「長期應收款」科目核算企業融資租賃產生的應收款項和採用遞延方式分期收款,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等經營活動產生的應收款項。增加「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核算企業應當分期計入租賃收入或利息收入的未實現融資收益。增加了「未擔保餘值」科目,核算企業採用融資租賃方式出租出資產的未擔保餘值。未擔保餘值發生減值的,應在本科目設置「減值準備」明細科目進行核算,也可單獨設「未擔保餘值減值準備」科目進行核算。刪除了「待攤費用」核算科目。

  在對無形資產核算中,增加了「累計攤銷」科目,核算企業對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計提的累計攤銷。作為投資性房地產採用成本模式計量的土地使用權的累計攤銷,也通過本科目核算。本科目應按無形資產項目進行明細核算,企業按月攤銷無形資產價值時,舊準則下借記「管理費用」,貸記「無形資產」直接衝減無形資產的原值。而在新準則下,借記「管理費用」,貸記「累計攤銷」不再直接衝減無形資產的原值。另外把商譽從無形資產中分離出來,為其單獨設置了一個科目「商譽」,核算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中才會取得的商譽價值,企業應按企業合併準則確定的商譽價值,借記本科目,貸記有關科目。

  (三)其他

  有些會計科目的名稱雖未發生變化,但其核算方式卻較舊準則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例如材料購入到月底若結算單據仍未到,在舊準則下採取的是「月底暫估入帳,下月初紅字衝回」,而在新準則下,卻不是「紅字衝回」,而是做相反的分錄來衝回。再比如結轉材料成本差異時,若材料成本差異率為負數時,舊準則的分錄為借記有關科目,貸記「材料成本差異」,金額用紅字,但在新準則下卻是做相反的會計分錄。即借記「材料成本差異」,貸記有關科目、金額用藍字,在上面兩個例子中所用科目的名稱雖沒有改變,但核算方式卻發生了變化。

  三、新準則下負債類會計科目的變化

  新準則下負債類會計科目變化最大的當屬原準則下的「應交稅金」和「其他應交款」合併為新準則下的「應交稅費」,這兩個科目的合併也使得原來計提稅費時需編制的複合會計分錄簡化為了一借一貸的簡單分錄。需要注意的是印花稅、耕地佔用稅仍不通過「應交稅費」科目核算,而應交土地增值稅分不同的情況,又有不同的承擔者,在具體的核算中應視不同的情況,對「應交稅費」進行不同的核算。

  原準則下的「應付工資」和「應付福利費」合併成新準則下的「應付職工薪酬」科目,但「應付職工薪酬」核算的範圍較原來的「應付工資」、「應付福利費」的範圍要大,其核算範圍包括:一是職工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二是職工福利費;三是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費,是企業按照國家規定的基準和比例計算,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繳納的補充養老保險費;四是企業按照國家《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的基準和比例計算,向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繳存的住房公積金;五是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六是非貨幣性福利;七是其他職工薪酬。以上7項中的後5項在舊準則下核算為借記「管理費用」,貸記有關科目,而新準則下的核算變為先借記有關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再借記「應付職工薪酬」貸記「銀行存款」或其他科目。

  新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負債」科目、核算企業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和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新增了「遞延收益」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政府補助準則確認的應當在以後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的補助金額。新增加了「應付利息」科目,核算企業按照合同約定應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還本的長期借款,企業債券等應支付的利息。而這些項目的利息的提取在舊準則下的核算是借記「財務費用」或有關科目,貸記「預提費用」支付時借記「預提費用」,貸記「銀行存款」。新準則下,用「應付利息」科目代替了上面會計分錄中的「預提費用」。「預提費用」的核算範圍越來越小。

  四、新準則下所有者權益類科目及成本類科目的變化

  (一)所有者權益類會計科目的變化

  新準則下所有者權益類帳戶下一級科目的變化不是很大,但有些科目的明細科目變化卻很大,例如資本公積在新準則下其明細只有「資本溢價(股本溢價)」和「其他資本公積」兩個明細帳戶。在所有者權益類科目中新增加了「庫存股」科目,核算企業收購,轉讓或註銷的本公司股份金額,企業為減少註冊資本而收購本公司股份的,應按實際支付的金額借記「庫存股」,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二)成本類會計科目的變化

  新增加了「研發支出」科目,該科目是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而增設的核算企業進行研究與開發無形資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支出。在舊準則下這些研究開發支出一律進入「管理費用」,而新準則下,這些研究開發支出在「研發支出」中設置的「費用化支出」與「資本化支出」兩個明細科目中進行核算。企業自行開發無形資產產生的研發支出,不滿足資本化條件的借記「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貸記「原材料」、「銀行存款」等科目。期末將費用化支出轉入當期損益,即借記「管理費用」貸記「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如果研究開發項目有望達到預定用途形成無形資產的,借記「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貸記「原材料」、「銀行存款」等。形成無形資產後再從「研發支出(資化支出)」轉入「無形資產」,即借記「無形資產」,貸記「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

  五、新準則損益類科目的變化

  首先「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改為了「營業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支出」改為了「其他業務成本」、「營業費用」又改回了原來的「銷售費用」。「所得稅」改成了「所得稅費用」,而和所得稅有關係的「遞延稅款」也分別由「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所代替。

  其次,新準則將政府補助計為利得,在「營業外收入」中核算,刪除了「補貼收入」科目。除此之外還增加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核算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等公允價值變動而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貸方登記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等的公允價值高於帳面餘額的差額,借方登記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等的公允價值低於帳面餘額的差額,期末,應將本科目餘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本科目沒有餘額。(即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時,借記或貸記「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科目,貸記或借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

  新增加了「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該科目核算企業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所形成的損失,可按資產減值損失的項目進行明細核算。在舊準則下,企業提取的存貨跌價準備,壞帳準備是進入「管理費用」,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委託貸款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進入「投資收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設工程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進入「營業外支出」。而在新準則下所有提取的各項減值準備均進入「資產減值損失」科目,期末該科目轉入「本年利潤」,結轉後該科目沒有餘額。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固定資產盤盈在舊準則下是先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報經批准後再轉入「營業外收入」科目,而在新準則下,固定資產的盤盈作為前期差錯處理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進行核算,不再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和「營業外收入」科目核算。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初級會計資格——初級會計實務》。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 企業會計準則編委會。《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新華出版社。

  [3] 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 2006》。人民出版社。

相關焦點

  • 談小企業會計準則中的變化會計科目
    摘要:文章根據小企業會計準則設置的會計科目,與小企業會計制度會計科目對照,指出小企業會計準則中會計科目的變化情況,包括企業會計準則中改換名稱的會計科目、小企業會計準則中新增會計科目、小企業會計準則中合併的會計科目等情況,旨在幫助小企業會計人員學習、使用小企業會計準則,以便做好小企業會計工作。
  • 新會計準則中存貨科目的變化
    存貨是企業流動資產的一個重要項目,與存貨會計核算有關的會計科目眾多。新會計準則對有關存貨科目進行了調整,筆者分析了存貨科目核算的主要變化。  新準則在「周轉材料」下核算包裝物、低值易耗品,以及企業(建造承包商)的鋼模板、木模板和腳手架等。企業的包裝物、低值易耗品也可單獨設置「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該科目應當按照周轉材料的種類分別「在庫」、「在用」和「攤銷」進行明細核算。包裝物及低值易耗品的價值攤銷可以採用一次轉銷法和五五攤銷法;周轉材料的價值攤銷可以採用一次轉銷法、分次攤銷法或者五五攤銷法。
  • 新會計準則下資金帳簿印花稅計稅依據研究
    由於目前稅法中資金帳簿印花稅的計稅依據為「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科目的金額總和,而在新會計準則的實施過程中,企業的「資本公積」科目所反映的內容與以前相比有了較大變化,從而對資金帳簿印花稅的計稅依據帶來了較大的爭議。
  • 新會計準則增加了哪些科目?
    新增會計科目:新收入準則增加的會計科目包括了:合同資產、合同資產減值準備、合同負債、合同結算、合同履約成本、合同履約成本減值準備、合同取得成本、合同取得成本減值準備、應收退貨成本。「合同資產」:1.本科目核算企業已向客戶轉讓商品而有權收取對價的權利。僅取決於時間流逝因素的權利不在本科目核算。
  • 執行新收入準則後如何更改帳套會計科目和會計制度備案?
    執行新收入準則後如何更改帳套會計科目和會計制度備案? 彭懷文 問:我們聽了課,說要用新收入準則,聽說建築企業需要新增14個科目,我們的帳套怎麼改?財務制度備案是不是也要修改,怎麼改?
  • 新會計準則中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核算的變化解析
    【摘要】權益法作為長期股權投資核算中的一個主要方法,在新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中有很多變化。本文通過新舊準則的對比,對其變化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以便於會計人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 新會計準則體系下煤炭行業會計核算的思考
    摘 要: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實現了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是企業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根本依據,作為煤炭企業進行會計核算同樣也要遵循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
  • 新收入準則財稅差異與協調之一:新舊收入準則的變化
    一、內涵和體例的變化2018年1月1日執行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財會〔2017〕22號)(以下簡稱「新收入準則」)取代了《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財會〔2006〕3號)(以下簡稱「舊收入準則」)和《企業會計準則第15號——建造合同》(財會〔2006〕3號)(
  • 新會計準則下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的再認識
    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對原有舊會計準則中會計科目的內容進行了增加、修改、合併、刪除。相應的新準則中的會計科目的核算內容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恰當地把握這些變化是在新準則下進行正確會計核算的前提。特別是對舊準則中刪除的部分項目的把握更加重要。
  • 新準則下融資租賃的會計處理
    摘 要:新準則對融資租賃業務的會計處理作出了新的規定。本文就融資租賃業務特點與意義,承租人和出租人的具體會計處理進行分析和舉例說明,並就不同的會計處理方式對租賃雙方債權、債務的影響作出分析和判斷。
  • 新會計準則:新租賃準則常見問題簡析
    一、新租賃準則的核心變化 2006年2月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要求承租人和出租人在租賃開始日,根據與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風險和報酬是否轉移,將租賃分為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
  • 新準則下怎麼讀年報
    新準則內容廣泛,與目前的會計規定和實務操作相比,引入了許多新的會計理念和處理原則,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根本性的變革。  ■少數股東權益「正名」  據記者了解,本次新會計準則的最大變化就是將少數股東權益列入所有者權益,為其「正名」。
  • 2021新收入準則全面施行,新增會計科目速速查收!
    全面施行 自2021年1月1日起,所有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都必須使用新收入準則進行收入的確認了。新收入準則增加的會計科目包括了:合同資產、合同負債、合同履約成本及相應減值準備、合同取得成本及相應減值準備、應收退貨成本。 1.會計科目:合同履約成本 核算內容:核算企業為履行當前或預期取得的合同所發生的、不屬於其他企業會計準則規範範圍且按照本準則應當確認為一項資產的成本。
  • 新準則下企業R&D費用會計處理的思考
    本文主要針對新準則環境下高新技術企業R&D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相應建議。新準則下R&D的會計處理,有效避免了企業管理者這種短期操縱利潤的現象,鼓勵企業開發新技術,加大研發費用的投入,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長期成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矛盾;並且隨著企業加大研發費用的投入,研發費用在企業支出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增強了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 新準則下無形資產會計處理解析
    【摘 要】本文分析了無形資產準則的相關規定,總結了其與固定資產趨同的幾項會計處理,同時剖析了新準則在哪些方面可能留給企業操縱利潤的空間,並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新準則關於無形資產的會計處理規定趨同於固定資產  無形資產也被稱為「無形固定資產」,因為這兩項資產都具有使用時間長、使用目的相同、不易轉化成現金、在持有過程中為企業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不確定的特點,因此新準則的無形資產有關會計核算方面的規定趨同於固定資產,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外購延期付款的無形資產與同樣條件下購入固定資產
  • 【最新課程】新會計準則會計科目詳解—存出保證金(金融共用)
    15萬人提供現場培訓專業服務全國26家稅務師事務所(AAAAA)分所,每年為數千家企業量身定製稅務解決方案網絡培訓通過財稅網絡學院平臺,每年近20萬   今日微課程:新會計準則會計科目詳解—存出保證金(金融共用)  課程分類:新會計準則  主講老師:李凱迪  授課方式:財稅跟我學  問題概述:   1.存出保證金的概念是什麼?
  • 新會計準則影響銀行投資行為麼?
    ,使得會計科目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資產負債表中的金融投資項下的科目由四分類轉變成三分類;三是減值計提方法由已發生損失法改為預期信用損失法。我們通過對2018年開始實施新準則的9家A+H股上市的銀行及2家A股上市銀行進行分析,以探究新金融工具的實施對銀行造成的相關影響。此外,本文通過分析28家A股上市銀行2019年三季度資產負債表變化,探求在對寬信用政策加速推進、同業監管持續嚴格背景下,銀行資產端和負債端的業務變化。
  • 新準則下企業固定資產的會計政策與估計
    準則未對會計估計作出明確定義,只定義了會計估計變更:「會計估計變更,是指由於資產和負債的當前狀況及預期經濟利益和義務發生了變化,從而對資產或負債的帳面價值或者資產的定期消耗金額進行調整。」以上定義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一致。我國未對會計估計作出定義,而國際會計準則對會計估計的描述是:「由於商業活動內在的不確定因素影響,許多財務報表項目不能精確地計量,而只能加以估計。」
  • 券商行業深度:新會計準則對券商的影響分析
    新準則下,金融資產分類更加客觀,利潤緩衝餘地變小,信用減值模型更具前瞻性。2018上半年,已有12家A+H股券商實行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
  • 新會計準則和新制度的意義
    一、新準則和新制度的特徵  (一)新準則和新制度是進一步貫徹和落實《會計法》和《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的重要措施。《會計法》7章52條中多處提到國家實施統一的會計制度問題,《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也多處提到了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