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觀貼,見一篇關於冬季釣鯉魚的文章,關於紅薯做餌。正好離鄉在即,剩幾個地瓜,拿來胡亂實驗一番。準備好鉤,漂,線等垂釣工具,接下來就是餌料了。首先地瓜蒸個爛熟!
地瓜放涼,加上煮地瓜的水後,再搗成爛泥!
然後加了點白酒,再攪攪。這會兒味道已經散發出來了,甜香+酒香+薯香。為了留魚,我加了點麝香小米,然後加之前垂釣剩下的點五糧誘谷香+麝香+少許腥香來收水。看著很噁心,但味道一級棒,就不懂水裡的大鯉魚喜不喜歡了!考慮到野生水域,水深,小羅非和小鯽魚也比較多,會啄食餌料,為避免長竿頻繁拋竿,起竿,也為了防止餌料不被小魚很快啄掉,我又加了點粘粉進去……打揉,報團!準備就緒,想著神秘的釣點出發!也就是我之前提到的那個小鯽魚多得不像話的釣點!裡面有大鯉魚,就是難釣,今天也想來試試餌料的效果。到了釣點,用地瓜粒打窩,這裡水深,水下坡度也較大,用顆粒可能會滾走,也會招小魚。地瓜打窩誘魚效果可能沒顆粒那麼好,但我有時間等著。
一兩個小時間,漂是紋絲不動,兩個多小時過去了,漂有了點動靜,但始終分不清是不是小魚在鬧,期間也嘗試打了一兩竿,但是沒打到。懷疑自己調釣出了問題。不敢調太靈,空鉤調一目,掛餌釣兩目三目這樣。繼續守了一會兒,漂又沒動靜了,剛想補點地瓜,拿起打窩勺,剛裝上地瓜,漂就給我動了……點了半目,馬上回了四五目……小魚?大魚?不管是什麼魚,放下手裡的東西,起竿已經來不及了!鉤上空空如也……再守!過了一會兒,漂又有動靜了,但是介於兩目和一目半之間來回點動,不像小魚啄,可也不像大魚吞餌,多放口。來來回回一分多鐘,磨得我快沒耐性了,索性起竿!等著漂再往下一點的那一瞬間——起竿!初見大彎弓,中魚!魚向右邊的水草躥去,穩住!兩三秒後……啊……臥槽……臥槽……臥槽……又是第一尾給跑了!什麼魚?難道是傳說中的鯉魚?就算不是鯉魚也是大羅非!總之不是小魚。夠鬱悶的!補了點地瓜,接著來吧!就算哭,跑走的魚也不會再回來了!
到這裡我也對造成這次跑魚的原因簡單地分析了下:
①調釣。浮漂吃鉛兩克左右,調釣方式空鉤一目釣兩三目,不懂調釣是否哪裡存在失誤,造成漂相不明顯而錯過了起竿的最佳那一瞬間。
②餌料。餌料上面已經分享過了,跑魚也驗證了魚是給面子的,但是味型怎麼調整魚會更喜歡,從而吃得更乾脆呢?
③鉤線。鉤是用新關東2號無刺鉤,按理來說有倒刺和無倒刺鉤差別是不大的,就看魚吃不吃。對象是不明個體的大鯉魚,至少兩三斤以上吧!就是不懂鉤型和大小有沒有存在選擇上的失誤。
野釣鯉魚的經驗比較少,確實有很多不明之處,觀貼釣友希望能多多給點建議,謝謝。跑魚後再往下釣,發現小魚進窩了,一會兒錨了個小鯽魚,一會兒釣個三指非,無奈收杆回家……
夜色已晚,正月期間,遠處的燈火依舊輝煌,新的一年,準備走野釣路線,而野釣資源越來越匱乏的現今,希望魚獲能給我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