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江姐的兒子留美不歸,孫子哈佛畢業後回國,替父完成奶奶遺願

2020-12-16 歷史回憶室

人的選擇都是自由的,或生或死,或於某地紮根生家,這都是一個人的自由。但相反的,世人偏生就以最低的要求來看待自己,得多且過,卻要以極高的要求來看待別人,甚至還要以聖人的標準來要求別人,不失為一樁笑話。

當機遇從你身邊經過,抓得住的才是真正聰明的人,而為了一些名譽,因為害怕質疑,活在某些光環裡一直無法從心而活的人,他們絕不會是什麼智者。

但很多時候確實如此,有許許多多的人都會被迫吸進一個某種光環的漩渦,在這個光環裡,你根本沒辦法做回自己,必須依照別人的意願來生活。那便真的快樂嗎?而這些人每日辛苦維持的,也不過只是一個名號罷了。

這名號如同一把枷鎖,困住了想擁有它的每一個人,可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呢?不就是為了從心而活嗎,若連這最基本的都做不到,那來這人間走一遭的意義是什麼呢?

所謂枷鎖的堆就

當然,這枷鎖並非他本意,尚且,這枷鎖本是榮譽,而之所以成為枷鎖,則是因為可能就是因為這個世界有時候的惡意太多了吧,但值得慶幸的是,他並沒有被這層枷鎖束縛,活出了自己的姿態。

彭雲的枷鎖,其實是父母皆是革命烈士的榮譽,這些榮譽使他自豪,但沒有束縛住他的發展。因為父母的關係,留在美國發展的彭雲受人質疑,受媒體關注。可這是屬於他們一家的榮譽啊,為什麼要任由它成為媒體的工具呢?

對於留在美國發展,對於彭雲來說才是更好的選擇,有更大的進步空間,也能更好地為國效力,幫助祖國人才在出國後打通渠道,更能發揮他的作用,何樂而不為呢?

但在如今的現實生活中,類似彭雲的例子也不在少數,且能力越高的人,這個社會對他的惡意好像就越大,給他的道德綁架就越多,一旦有什麼事在大眾眼裡看來是不合理的,他們就恨不得群起而攻之,而這些帶著「枷鎖」的人裡,又有幾個能獨善其身呢?

年幼成孤

對於彭雲的身世,是令人心疼的,也是自豪的。

彭雲的母親便是著名的革命烈士江姐,名叫江竹筠,一位出生於農民家庭的革命鬥士,自小嘗盡苦頭,10歲便開始當童工,但命運的悽慘並沒有束縛住她的思想,沒有改變她的性格。

自小便十分要強的性格讓她並沒有被生活的艱辛打倒,戰爭爆發之後,江竹筠覺得自己也該為國家民族作出一份貢獻,於是於1939年她考入重慶中國公學。在入學期間秘密加入革命組織,彼時年僅19歲的她就已投身於革命事業當中。

後來學校停止創辦,她想去延安參加工作,被我黨要求留在重慶,後她考入中華職業學校會計訓練班,以學生身份掩蓋自己,同時負責組織學生運動、發展新黨員的工作。她時刻生活在危險的邊緣,仍毅然決然地開展革命工作,她的勇氣和意志絕對是常人無法比擬的。

1941年秋,彭詠梧奉中共川東特委之命到達重慶任市委委員,為了順利開展工作,於1943年與江竹筠結為夫妻,在長期的相處下,兩人互生情愫,在1945年正式結為夫妻。

一年後,江竹筠生下了兒子彭雲,且為了更好地配合革命工作,並向醫生申請了絕育手術。

但由於兩人的情報傳遞工作十分危險,這種看似平穩的生活並沒有持續多久。

在1948年1月16日,彭詠梧率遊擊隊轉移陣線時被尾追而來的國民黨軍隊包圍,在十萬火急的情況下,堅毅的革命者毫不畏懼,毅然將情報吞下,在掩護戰友的途中,中彈身亡。

此後,江姐強忍悲痛接替了丈夫的任務,但是不幸再次發生。於同年6月中共川東地區區委書記塗孝文背叛組織,江姐因此遭出賣被捕。

入獄後,即使敵人嚴刑拷打,受盡酷刑,她也並沒有屈服過。1949年11月14日,年僅29歲的江姐被殺害,還被鏹水毀屍滅跡,

其子彭雲就此成為烈士遺孤。江姐在獄中以惡劣的條件下偷偷寫下託孤遺書,通過監獄看守把信交給了表弟譚竹安。信中向其託付自己的孩子,隻言片語,告誡其無需嬌養,粗茶淡飯即可,望其長大可以報效祖國,將革命事業進行到底。

有著如此的父母,彭雲該是幸福的。

此後人生

由於烈士遺孤的身份,彭雲在解放後頗受照顧,但他憑藉自我的能力也並沒有令已犧牲的父母失望,1965年彭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在1977年國家恢復了高等教育入學考試之後,已走出校園參加工作的彭雲選擇了繼續深造,先是考取了中科院研究生,後又作為第一批公派留學生赴美深造,被任為馬裡蘭大學計算機系終身教授後選擇了定居美國。

而當記者問及他何時回國時,他說:「當時擔心國內的科研環境不好,於是錯過了回國的最佳時機。現在自己老了,乾脆就留下來。自己沒能完成母親的遺願,剩下的就留給兒子來完成。」

其實彭雲所言非虛,彼時的國內發展前景確實不算理想,無論是就業環境還是在生活水平上,都和其他發達國家有著不小的差異,本著「擇良木而棲」的原則,彭雲選擇留美發展是無可厚非的,而我們也沒有任何的權利來要求別人因為自己是烈士遺孤的身份,必須就跟祖國捆綁在一起,束縛別人的人生。

而他的兒子彭壯壯1974年在北京出生,後在美國讀書,成功考進哈佛大學數學系,後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

而對兒子的發展,彭雲亦是尊重他自己的選擇,而彭壯壯沒有讓他失望,畢業後決定回到北京,現任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及大中華區電信及高科技行業的核心成員,主要負責大中華地區的諮詢工作

不回國發展意味著什麼呢?我覺得是沒什麼值得質疑的,本身這就是彭雲的自由,且彼時來到美國的彭雲已不是少年,他有著更為理智的思維,在作出縝密思考後,他才會作出這種選擇。

對於彼時的他來說,留在美國才能有真正的發展空間,讓自己在學術道路上有所進步。人都是想要向上走的,想要向前發展的,我們又憑什麼要求別人非要回國拘束自己,斷了後路呢?

畢竟客觀角度來說,回國,對於彭雲來說,可能除卻收穫一個「愛國」的好名聲,依舊被烈士遺孤的枷鎖束縛,實質的助力爾爾。

而且,留在美國便是不愛國了嗎?這能說明什麼呢?烈士遺孤的名號對他而言是助力也是枷鎖,讓他可以在國內享受一些優厚的待遇,可同時,也會讓他受到更多的關注,甚至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仔細思量,來防止被別人挑錯,間接地好似失去了自由。

同時他也並非是與祖國斷絕了關係,依然心繫祖國人才的培養。

今時的他已經在美國有了立足之地,有了足夠的能力為後來者們提供人際關係和學習環境,可以為中國提供人才資源,這不亦是實質有效的貢獻嗎?

小結: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同樣的,我們都無法真正地站在彭雲的角度,這個倍受關注的烈士遺孤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思量他的處境,那我們又有何權限來對他的選擇指指點點呢?願諸位皆可以從心而擇,掌控自己的生活,把握機遇,恣意生活。

相關焦點

  • 江姐唯一的孫子,哈佛大學畢業後回國效力,替父親完成奶奶的遺願
    他們本來認為一個柔弱的女性是很好屈服的,但是他們不知道在他們面前的這個女性,不是一般人,是一個敢為民族大義獻身的革命烈士。江姐兒子彭雲江姐唯一的放心不下的就是她的兒子,後來他的兒子彭雲也是學業有成,1977年乘上恢復高考的第一班列車,順利攻讀研究生於中科院,後被派往美國公費留學。
  • 革命英烈江姐兒子定居美國,記者問他為何不回國,他是怎樣回答?
    說到江姐,相信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的,在抗戰年代中,江姐寧死不屈的品格也一直為人民所傳頌。 作為革命烈士的江姐,她曾經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犧牲之前,她也表示希望兒子能夠和自己一樣,為祖國事業的發展做出努力。然而,他的兒子在學業有成之後,卻一直定居美國,很少回到中國的土地上。或許很多人會疑惑,為什麼他一直不回國呢?
  • 江姐兒子未繼承其遺志,公費出國留學卻一去不歸,在美國終身任職
    江姐在將兒子託孤後,還給自己的兒子寫了一封信,信中寄託了江姐這位母親對自己的孩子的疼愛與殷切的希望。信中這樣寫道:「……雲兒就送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竹姐8月26日。」這份信中不僅僅表達了一位母親對於兒子的殷切希望,還表達了老一輩的先祖他們對於小一輩的期盼與叮嚀。
  • 江姐唯一兒子:國家公派出國留學,結果一去不返,在美任終身教授
    江姐這封託孤書信是寫給正倫表弟譚竹安,雲兒則是指她和丈夫彭詠梧的唯一孩子彭雲。江姐犧牲時,彭雲只有3歲。母親的名氣太大了,生活在母親光環下的彭雲,從小就受到了人們的格外關注,也因此受到國家重點培養。彭雲也不負眾望,1965年他以四川省理科狀元的身份,進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學習。從哈工程畢業後,彭雲進入瀋陽一家工廠工作。
  • 2007年,江姐的兒子在渣滓洞參加紀念活動,被群眾圍了個水洩不通
    在假扮夫妻的日子裡,彭詠梧與江姐通過相處,相互掩護,與敵人周旋開展工作,有了感情,1945年,經組織批准,他們正式結為夫妻。一年後,他們的兒子彭雲出生。生孩子時,在四川大學讀書的江姐難產,班上的女同學送她到了醫院,因為彭詠梧不在身邊,又為日後能不再受孩子拖累,自作主張作出了剖宮產和絕育兩個手術。
  • 孫子不寫作業奶奶暴打兒子,家人報警,兒子真該打還是奶奶管太寬
    早上看到一則視頻被標題吸引,點開看了之後,原來是奶奶因孫子沒寫作業,就將兒子暴打了一頓。視頻中的奶奶很憤怒,表示「兒子不管孫子,撫養費不給,作業不教,孫子考試都考零分,自己有膽囊炎,不能輔導作業」。都說「三十而立」,而這位30多歲的爸爸,既不出撫養費,也不教孩子作業,奶奶下班後,看到孩子作業還沒寫,才出面替孩子「要求管教」,可以看出這位爸爸也是個不負責任的爸爸。其次,孩子的媽媽可能存在嚴重的缺位。
  • 烈士江姐的兒子公派留學後再未回國,網友說你也不配回國
    江姐,曾用名江志煒,江姐是對她的的愛稱。1948年6月14日,她為國獻身,年僅29歲。江姐一家三口。江姐之子彭雲,取得第一批公派留學生資格後,進修於密西根韋恩州立大學和馬裡蘭大學學習,獲碩博學位。如今定居美國的他,早已成為馬裡蘭大學計算機系終身教授。
  • 江姐兒子彭雲公派留學,卻在美國大學任終身教授,後來怎麼樣了?
    引言70年前的今天,29歲的江姐被國民黨在重慶監獄殘忍的殺害。江姐,本名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江姐出生,1949年10月14日壯烈犧牲。短短20多年走完了自己短暫的一生,用自己的犧牲換來了中國革命璀璨的明天。
  • 孫子沒完成作業,結果奶奶把兒子揍一頓,兒子蒙圈,找誰說理去
    圖片來源網絡近日,在安徽蕪湖就發生了一件因輔導孩子寫作業而發生的有意思的事,奶奶讓兒子輔導孫子寫作業,結果孫子沒完成作業。結果奶奶就把輔導孫子寫作業的兒子給揍了一頓。最後該事件甚至還驚動了警方,具體什麼情況呢?讓我們來看下。
  • 孫子沒完成作業奶奶揍兒子 孩子的父親委屈:她天天打我
    很多孩子的作業是令家長非常頭疼的一個問題,有些孩子由於心性還不夠成熟,所以只想著玩,不想做作業,但這樣對學習成績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很多家長都十分重視孩子的作業,近日網上就傳出一則消息稱「孫子沒完成作業奶奶揍兒子」,很多網友得知後表示苦笑不得,據了解,孩子的奶奶經常因為兒子不教孫子作業而打他,事後警方也對奶奶和其兒子進行了教育。
  • 14歲考入中科大,物理學神童留學美國後:我不回國了
    事實上,在現代中國,許多有遠大理想的人都這樣做了:例如鐵路之父詹天佑,在美學習後毅然回國,在中國修建了第一條「國人自己設計的鐵路」。當時有很多堅持民族氣節的學生,他們選擇了「睜眼看世界」,出國留學,然後回來報效祖國,真正達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目的。
  • 江西烈士歐陽崇庭遭秘密殺害,44年後身份大白,曾經被稱「土匪婆」的妻子高呼「青天開眼!」
    歐陽崇庭作為國民經濟部部長準備親身前往贛州採購食鹽,「那時候他和我奶奶剛結婚,我奶奶不同意他去,他就瞞著我奶奶和供銷人員出發了。」歐陽崇庭帶著供銷人員扮成農民,冒著生命危險到贛州採購,「後來我奶奶知道了,急得整宿都沒睡覺。」所幸的是,歐陽崇庭巧妙越過封鎖線把鹽運回了興國,順利完成了任務。
  • 替烈士盡孝的退伍軍人王貴武:「一個兒子十個媽」
    「一個兒子十個媽」——記替烈士盡孝的退伍軍人王貴武新華社記者劉濟美「一個兒子十個媽」,20年前,退伍軍人王貴武千裡尋親,要為在抗洪救災中犧牲的10位烈士盡孝。
  • 留美博士被父砍死 人倫悲劇的背後隱藏了什麼?
    留美博士被父砍死 人倫悲劇的背後隱藏了什麼?時間:2016-02-25 19:16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留美博士被父砍死 人倫悲劇的背後隱藏了什麼?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但是很多家庭重男輕女思想嚴重,這樣的思想往往是對孩子的不公平,更容易產生家庭矛盾,矛盾升級可是要出人命的,近日,山東煙臺留學美國女博士趙慶香,回國探親時,父親為     原標題:留美博士被父砍死 人倫悲劇的背後隱藏了什麼?
  • 孫子不寫作業 奶奶記得揍兒子
    最近,一位奶奶見孫子不好好寫作業,不教訓孫子,反而把自己兒子揍了一頓,甚至鬧得民警上門來調解。民警上門來的時候,奶奶仍在客廳裡追著自家兒子打,嘴裡還不停數落著兒子:「我說你能教多少就教多少,你不出撫養費,也不教小傢伙,搞得他直接考試考0分,你還是不是他爸,啊?」
  • 兒子走了,爺爺奶奶就不能探望孫子了嗎?
    黑先生和白女士膝下只有一子小黑,夫妻二人辛辛苦苦將小黑撫養長大,小黑大學畢業後就留在北京工作有一天,小黑突然遭遇了一場車禍,並不幸離世,兒媳藍女士因與二老在分割小黑遺產時產生矛盾,遂帶著孫子小小黑搬了出去,並不讓孩子與爺爺、奶奶聯繫。可二老思孫心切,只想每月能夠探望孫子兩次。
  • 精神的力量·讓烈士回家|川大有個「江姐班」 紅巖精神代代傳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在「讓烈士回家」系列主題活動暨紅巖精神四川行活動上獲悉,四川大學去年將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2018級拔尖試驗班」設立為「江姐班」,目前該班有15名學生。「我是四川威遠人,江姐的故鄉在自貢,離我家不遠。」 18歲的李歆睿從小就聽著江姐的故事長大,也去江姐故裡和渣滓洞參觀過。去年,四川大學設立「江姐班」,她很幸運的成為了其中一員,還被選為班長。
  • 中國物理天才12歲考入中科大,哈佛畢業後,為何不肯回國效力?
    1983年12月,小尹希生於河北保定一個書香門第家庭,他的父母皆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都在擔任地質工程師。在家庭濃鬱的學術氣氛的薰陶,尹希從小便表現出了不平凡。此外,少年班的課比一般學生的課要求更高一些,這也為尹希日後研究打下了堅實的知識理論基礎。在1996年的一次實話實說中,曾有人質疑少年班,將年幼的天才孩子集中在一處學習,是否扼殺孩子天性,剝奪了他們的幸福童年。對於這種觀點,尹希並不贊同,他認為少年班不僅沒有剝奪天才兒童的天性,反而給了他們更好的選擇。既然能提前完成學業,為何不早一點兒。
  • 美花重金挽留,哈佛8博士仍毅然回國效力,只留一句:祖國需要我
    今天說到的8位哈佛博士就是如此,雖然美國花重金挽留他們,但是他們仍毅然的選擇回國效力,只給美國留下了一句:祖國需要我。哈佛大學是一所世界名校,是很多優秀學子夢寐以求的學府,哈佛在美國的地位就好像清華北大在我國的地位。
  • 比江姐死的還慘,她犧牲時年僅22歲,一年後兇手落網
    畢業後就留在重慶負責黨的地下通訊工作。1948年,組織上出現叛徒,江姐不幸被捕,隨後被殺,年僅29歲。江竹筠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硬是不願意說出一個字,死死守住有關我黨的情報,在給兒子留的遺書中希望兒子能好好建設祖國,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