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經本是梵文,到笑傲中卻成漢文,誰翻譯的?金庸暗示原來是他

2020-12-15 葉七先生

文/葉七

大家好,我是江湖人稱「北洪七,南葉七」的七先生。本期話題我們來說說《易筋經》,自從它問世以來,始終沒有哪一門神功超越。即使強大如《九陽真經》《九陰真經》《神照經》等,可在廣大讀者的心裡《易筋經》依然擁有著無可撼動的地位。

若一定要說它強悍在哪裡,小編以為有一點就是其他內功心法所沒有的。在《笑傲江湖》中任我行與練成《易筋經》的方證大師一戰,使出吸星大法卻一點作用也不起。由此來看,《易筋經》內功十分穩定,外力根本無法撼動。不知各位看客是否也這樣覺得?

言歸正傳,既然這裡說到了《笑傲江湖》和方證大師,小編就有一點卻不得不提。都說《易筋經》乃是由少林達摩祖師所創,其內容本為梵文。而在《天龍八部》中也一直都是梵文的存在,可為何到了《笑傲江湖》突然就變成了漢文呢?

可能有人會說少林寺這麼多人才,翻譯一個《易筋經》似乎不在話下吧?大家別忘了《易筋經》並非簡單的梵文經書,它比起一般的武學更為深奧繁雜。《天龍八部》中曾有一段話這麼說:「這《易筋經》實是武學中至高無上的寶典,只是修習的秘訣甚為不易,須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習武功之念。但修習此上乘武學之僧侶,必定勇猛精進,以期有成,哪一個不想儘快從修習中得到好處?要心無所住,當真是千難萬難。少林寺過去數百年來,修習《易筋經》的高僧著實不少,但窮年累月的用功,往往一無所獲,於是眾僧以為此經並無靈效。

從這段話小編看出兩個意思:一是修煉《易筋經》確實不容易,二是少林寺中識得梵文的人也有不少。而既然如此,幾百年過去為何無人將這梵文版《易筋經》翻譯成漢文呢?其實這點也很好理解,少林練成《易筋經》的人少之又少,除了《笑傲》中提及的禪宗二祖慧可之外,便是一個易筋經瘋僧,其他沒有練成之人自然也無法正確將其翻譯出來。那疑惑又來了,《笑傲江湖》中的漢文版《易筋經》又是誰翻譯的呢?

原來金庸在書中曾有過暗示,只是一句話帶過被我們卻忽視了。《天龍》中有一個和尚他不僅識得梵文,還練成了其中神功,只是當時急於求成練出內傷。說到這裡相信大家都猜到了,沒錯他便是鳩摩智。鳩摩智來到中土,首先去了天龍寺搶六脈神劍。之後在曼陀山莊得到小無相功,之後又從遊坦之手中得到《易筋經》。後來才敢上少林寺挑戰,而其自信主要來自於他得到《易筋經》並練有所成,武功大增。也就是說鳩摩智是看懂了也練成了《易筋經》,只不過因次序顛倒導致最後走火入魔武功全失。

那為何小編說是鳩摩智翻譯了《易筋經》呢?《天龍》最後鳩摩智武功全失卻大徹大悟,他埋首鑽研佛經。而《易筋經》的內容他早已熟記在心,若將其翻譯成漢文又有何不可呢?故小七以為《笑傲江湖》中方證大師所練的《易筋經》,其實就是鳩摩智所譯。

好了,本期話題我們到此結束,大家若有不同見解請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們下期見。

相關焦點

  • 隋唐時期,佛教徒為了宣揚佛旨,對佛教梵文經典進行了漢文翻譯
    自漢魏以來佛教傳入中國之後,佛教徒為了宣揚佛旨,對從西域帶來的梵文經典進行漢文翻譯。南北朝時佛經翻譯已在展開,但是那時候主要是由梵僧承擔翻譯工作。由於梵僧對漢文語言的隔閡,以及對中土文化生活習俗不甚理解會通,因此在翻譯佛經的過程中出現了生硬的直譯,往往使人們在對文義的理解上扦格不入,而且那時候翻譯出來的佛經數量也不多,這也多少限制了佛教經義在社會上的傳播。但是到了隋唐時期,情況就與以前大不相同了。
  • 風清揚的師父到底是誰?書中一個細節,金庸已暗示,不是獨孤求敗
    【思品時間(武俠時間)侃金庸第1302期:風清揚的師父到底是誰?書中一個細節,金庸已暗示,不是獨孤求敗】文/我不是黃蓉大俠們好,本文我們來侃侃金庸筆下的一宗秘辛——《笑傲江湖》風清揚的的師父到底是誰?我們都知道風清揚是華山派的劍宗代表。華山派因為一部《葵花寶典》,導致一分為二,分成了劍宗和氣宗兩派。
  • 金庸武俠中,那些美妙的佛經
    驚聞金庸先生去世,心中深感傷悲。金庸先生的武俠,帶給我們一代一代的人無限的武俠夢。可以說,在華人的世界裡,不知道金庸先生大名的人,是非常罕見稀有的。他的小說,早已遍及世界每一個有華人的地區。他的武俠小說,一經問世,就被翻拍成各種版本,廣為傳播。
  • 令狐衝學成之後,風清揚怎麼不見了?金書中一句話暗示了他的結局
    金庸筆下,談及不用兵刃的高手,比如一旦提到郭靖,人們立刻會聯想到他的降龍十八掌和九陰真經等絕世武功。然而對於兵器的介紹亦不缺乏,像笑傲江湖之中,便充分對對劍進行了介紹。一旦提到金庸筆下劍俠,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當屬是獨孤求敗無疑。
  • 《笑傲江湖》沒有朝代?金庸有3處伏筆,暗示1518年明朝正德年間
    《笑傲江湖》是金庸在1967年至1969年創作的武俠小說。作為金庸群俠傳中,年代較晚的一部武俠巨著,《笑傲江湖》表現出十分老練成熟的武俠風格,包括伏筆設置、人物構造、情節鋪設等方面,都算得上金庸眾多武俠作品中上乘之作。
  • 《笑傲江湖》大結局拆成前後篇 於正解讀三角戀
    任盈盈  一秒鐘變「賢妻」  昨晚,熱播月餘的《笑傲江湖》終於收官,而湖南衛視將一集劇情硬生生拆成兩天播出並「無縫對接」新劇《賢妻》的做法,引來觀眾大吐槽:「《笑傲江湖》看到最後原來是一部穿越劇——盈盈一秒變劉濤!」
  • 原來他悄悄死在這裡,書裡有暗示,金蛇王來告訴你
    然而根據書中所寫,小編卻認為主角之中當屬令狐衝的劍法境界最高,大家都知道令狐衝所學的乃是獨孤求敗所創的「獨孤九劍」絕技,這門劍法共有九式,其中以「破劍式」、「破掌式」、「破氣式」最為了不起(畢竟在金庸筆下這三類武功最為高深),早年間令狐衝的確並未將這門劍法練到最高境界,但是根據書中的暗示來看,他到了中年時期,這門劍術的造詣必然會極高(這一點參考他領悟劍法的速度即可明白
  • 老外用英語翻譯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武功,太搞笑了,讓人笑得肚子疼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風靡世界,達到了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成就。據說,金庸先生武俠小說的讀者是以億數計的。其實,金庸武俠小說還有很多英語讀者。那些英語讀者是如何讀到金庸武俠小說的呢?難道那些英語讀者都能看懂中文書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原來,金庸先生的很多武俠小說很早就被翻譯成了英文。
  • 佛學:佛經、三藏、藏文大藏經、漢文大藏經
    他過世以後,佛弟子為了避免他的教法失傳,就召集僧眾集會,由聞法之人背通佛的教海,然後由僧眾進行瓶別、審定,用文字記載下來,就形成了文字版的佛經。三藏是佛典的總稱。佛陀入滅後,其弟子根據他一生所說的教法分類結集而成三大部類,合稱為「三藏」。
  • 《雪中悍刀行》比《射鵰》《笑傲江湖》如何?烽火比金庸古龍如何
    《雪中悍刀行》比《射鵰》《笑傲江湖》如何?烽火比金庸古龍如何?《雪中悍刀行》是一部很精彩的網絡小說,其中描寫的江湖和廟堂都給了我一種全新的感覺。我原先也讀過一些武俠小說,最喜歡的無非就是射鵰,笑傲江湖之類的小說,但是現在卻更喜歡《雪中悍刀行》,原先我最崇拜的作家是金庸和古龍,現在我最崇拜的作家卻是烽火大神。  烽火戲諸侯大神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廟堂和江湖,他不像金庸先生那樣心懷家國天下,把主角寫得多麼偉大,反派寫得多麼猥瑣,在烽火的小說中,不論大人物還是小人物都有各自的情懷,都有各自的追求。
  • 金庸《笑傲江湖》:問世間又有幾人能真正笑傲江湖呢?
    金庸先生將自己的小說連成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小說分別是《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還有《
  • 金庸飛雪連天射白鹿什麼意思?笑傲江湖成絕唱人間再無俠客行
    金庸老先生的15部小說被稱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他們分別是《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碧血劍》。
  • 金庸小說裡誰最厲害?原來獨孤九劍是陝西人創的……︱腦洞
    金庸筆下有三個出神入化的人物,分別是掃地神僧、獨孤求敗以及創造出《葵花寶典》的無名太監。但在話嘮君看來應該是四個,第四個人可能是最厲害的人物,而金庸老爺子是將他的身份隱藏了。  那究竟是誰呢?掃地神僧僅限於《天龍八部》,無名太監也僅僅是帶著《葵花寶典》出現在《笑傲江湖》裡。而獨孤求敗,是以一套《獨孤九劍》出現在了《神鵰俠侶》、《笑傲江湖》、《鹿鼎記》等三部金老創作生涯中舉足輕重的大作中,尤其是《鹿鼎記》,作為金老的封筆之作,為什麼還要再提一下獨孤求敗呢?是有什麼特殊意義呢?
  • 他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法國前部長:「有法國人的地方就有金庸」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人世繁華幾多事,喧囂之外是江湖。那個叫金庸的大俠,那個將中國武俠文化帶給世界的金庸,真的隱去了他自己的江湖。回顧:金庸的作品金庸從1955年開始獨立創作武俠小說,從1955年開始寫第一部《書劍恩仇錄》,到1972年寫完《鹿鼎記》後封筆,老先生一生共創作15本36冊小說,而幾乎每一部作品都廣為流傳,甚至是被多次翻拍成電視劇,因此人們總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
  • 金庸昨天94歲生日!第一份工作竟是「字幕組」翻譯
    年輕時的金庸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徐岱和金庸是忘年交,早年金庸到浙大期間,徐岱經常以「全陪」的身份照顧其左右。後來,他不僅陪金庸多次遊覽西湖,還走了國內很多地方,如去太湖邊探訪「笑傲江湖」,去朱家尖海灘領略「神鵰俠侶」,去少林寺感受中國寺廟文化等。
  • 誰是武功天下第一,金庸在原著用旁白點明的,只有王重陽和他
    而普天下數以億記的讀者們,更是經常為這樣的話題爭論不休:《天龍八部》掃地僧、逍遙子誰更厲害;《笑傲江湖》東方不敗和風清揚哪個武功更高,《倚天屠龍記》陽頂天和張無忌誰能打得過誰。更有甚者,還要誇時代把幾本書的人物拿在一起比較,比如將喬峰和張三丰放在一起比一比,很有一點關公戰秦瓊的味道。
  • 「微信之父」張小龍悼念金庸:foxmail的名字源於《笑傲江湖》?
    今日凌晨,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兼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在朋友圈悼念已故作家金庸,他稱當年開發的郵件系統foxmail,其名字就源自於金庸筆下的「令狐衝」這一角色。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手頭有笑傲江湖,於是取令狐衝之『狐』,叫foxmail。以此紀念金庸。」fox中文譯為狐狸。據公開資料顯示,《笑傲江湖》是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於1967年開始創作並連載於《明報》,1969年完成。
  • 紀念金庸:金庸作品中十句經典句子,感受武俠中的愛恨情仇
    金庸先生出生在1924年3月10日,今天是他誕辰96周年的日子。3月10日是他出生日,10月30日是他辭世日,每年的這兩個日子,我都想寫點什麼,或者做點什麼來紀念他,這兩天裡,紀念他的人應該很多,但相信,他不會嫌棄我的這微弱之詞。
  • 笑傲江湖中,風清揚說一生中只遇到三個高手,他們都是誰呢?
    ——《江湖行》金庸先生筆下有武術英雄好漢,和《水滸傳》這類比較寫實的小說不同,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將我們想像中的江湖刻畫的淋漓盡致,很多人都是從小看著金庸先生的作品長大。諸如膾炙人口的笑傲江湖、射鵰三部曲等等。每一部小說當中都會有許多頂尖高手,大家最感興趣的話題就是給他們的武力值排序。
  • 古龍對金庸小說的評價:「我能看出他模仿了誰,但並不算抄襲!」
    當時我很喜歡古龍的小說,心裡覺得古龍肯定對金庸很不滿,兩人也一定是水火不容勢不兩立,後來翻讀古龍的散文隨筆時才發現,原來古龍不僅不恨金庸,還是金庸的"頭號大粉絲",古龍曾說:如果我手邊有十八本金庸的小說,只看十七本半我絕對是睡不著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