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神為萬物鍍上的色彩

2020-12-11 無釐頭跨界

文|水木魚工作坊

2020/2/14

初識《飛鳥集》:心馳神往的世外桃源

我對閱讀的熱愛,一大部分來源於小學語文老師對我們讀書習慣的培養。從四年級開始,我的語文老師將每周五的語文課改為閱讀課,並在教室後面加裝了一個簡易書架。我們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書放在書架上,不僅可以自己看,也可以把自己的圖書分享給其他人。

每次看到書架上那些花花綠綠的書,我總是按捺不住想去翻閱它們的衝動。初識《飛鳥集》,也是在那個書架上。對於我來說,閱讀真的是打開另一個世界大門的鑰匙。當我第一次翻開《飛鳥集》,品讀著它的一字一句時,整個人仿佛置身於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的世外桃源。

在那人間仙境,所有的一切,不論是花草樹木,還是行雲流水,都被泰戈爾賦予了靈動的生命和細膩的情感。

正如徐遲所言:「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心脾,動我衷腸。」

他細膩的筆觸令我著迷。在泰戈爾的筆下,我感受到了自己從未見過的世界:秋葉飛落,我聽到了它低沉的嘆息;繁星滿天,我聽到了它的竊竊私語;瀑布奔流,我聽到了它自由的歌唱。

沒過幾天,我也去買了一本《飛鳥集》,並將它珍藏起來,陪伴著我走過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隨著我心智的不斷成熟,在反覆多次的翻閱中,我也慢慢地體會到它字裡行間反映出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似一片淺灘,一次又一次地被它的海浪衝刷著。

《飛鳥集》:無題小詩,包羅萬象

印度詩人泰戈爾因《吉顫迦利》(即《牲之頌》)榮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從此聞名世界文壇。作為其代表作之一,世界上最傑出的詩集之一,《飛鳥集》自1916年出版之後,中國詩壇上一種表現隨感的短詩就流行了起來。如冰心作的《繁星》,《春水》等。這其中許多帶有哲理,晶瑩清麗的小詩贏得了不少人的喜愛和追捧。碾轉模仿的很多,幾乎影響了一代詩風。

品讀世界名著,體會精彩人生。

作為一部詩集,《飛鳥集》無疑是非常短小精悍且哲理豐富的。它包括了325首清麗的無標題小詩,其中的一部分由詩人譯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詩集《碎玉集》,另外一部分則是詩人1916年造訪日本時的即興英文詩作。詩人在日本居留三月有餘,曾經盛讚日本俳句的簡潔。俳句作為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由中國古代漢詩的絕句體詩經過日本化發展而來,以三句十七音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泰戈爾的《飛鳥集》顯然受到了這種詩體的影響。

這部思緒點點的散文詩集,乍眼看來,其內容似乎包羅萬象,涉及的面也比較廣,然而,正是在這種對自然、對人生的點點思緒的抒發之中,詩人以抒情的彩筆,寫下了他對自然、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索,從而給人們以多方面的人生啟示。

《飛鳥集》:看神為萬物鍍上的色彩

泰戈爾不僅是一位優秀的作家,更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

《飛鳥集》反映的世界觀最基本最核心部分是印度傳統的泛神論思想,即「梵我合一」,即自然與自我的統一。

正如泰戈爾在《飛鳥集》中所言:「我的思想隨著這些閃耀的綠葉而閃耀,我的心靈因為這日光的撫觸而歌唱;我的生命因為偕了萬物一同浮泛在空間的蔚藍,時間的墨黑而感到歡快。」綠葉的閃耀刺激思想的迸發,日光的撫觸催發心靈的感動,人的生命因為與萬物共存更顯幸福。

哲學是一種顯示,有時是有意的線顯示,有時是無意,有時連顯示都不是,甚至於是一種有意的隱蔽

而泰戈爾通過他對生活的細膩觀察和仔細思考後,將生活中隱蔽的哲學用極具感染力的文字表達出來,使讀者從字裡行間感受到泰戈爾對生命萬物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樂觀。

清晨,在泰戈爾看來,是白雲謙遜地站在天之一隅,晨光給它戴上霞彩;是世界敞開了它的光明之心,要你帶著愛去與它相會;是陽光中的沉默落在已收穫的孤寂的田野上;是還沒有名字的新生孩子。

清晨坐在窗前,一陣微風拂過臉龐,是世界如一個路人似的,停留了一會兒,向他點點頭又又過去了。

黃昏,在泰戈爾的眼裡,好些東西看來都仿佛是幻象一般——尖塔的底層在黑暗裡消失了,樹頂像是墨水的模糊的斑點似的。在黃昏的微光裡,有那清晨的鳥兒來到了他的沉默的鳥巢裡。黃昏的天空,像一扇窗戶,一盞燈火,燈火背後的一次等待。

夜的序曲,是開始於夕陽西下的音樂,開始於它對難以形容的黑暗所作的莊嚴的讚歌;而夜的沉默,如一個深深的燈盞,銀河便是它燃著的燈光。

在泰戈爾的筆下,夜晚不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萬物的重生,它將花兒開放,將枝葉生長。黑暗的夜晚是一隻口袋,迸出黎明的金光。它與逝去的日子接吻,輕輕地在他耳旁說道:「我是死亡,是你的母親。我就要給你以新的生命。」

秋天,迴蕩著遠去了的夏之音樂。秋葉泛黃無歌可唱,秋雲空空不載雨水,但在成熟的稻田中卻可以看見它們的充實。

就連飛鳥和白雲、大地和小草、樹根和枝杈,都在泰戈爾的筆下合二為一,短小的語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領世人探尋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鳥兒願為一朵雲,雲兒願為一隻鳥。」飛鳥羨慕雲朵的慵懶快活,無需為生存四處漂泊,天空就是雲的家;雲朵羨慕飛鳥的自由,無需隨風擺弄,劍似的穿梭林間。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總是抱怨生活的人只是不懂得珍惜。

「小草呀,你的足步雖小,但是你擁有你足下的土地。」小草雖然是世界的渺小存在,但卻是組成大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價值,不要因為自己只是璀璨星空中的一點就否定自己的閃耀。

「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根。」根伸向泥土深處汲取養分,枝伸向廣袤天空獲取氧氣。根和枝都是植物重要的組成部分,兩個完全不同的部位被泰戈爾找到了聯繫二者的相同點。

「印度的靈魂」——哲學家泰戈爾

談泰戈爾的作品,人們總能感受到一種振奮人心和進取奮鬥的精神鼓舞。他的詩所包含的思想內容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包涵的對奉獻、真理、死亡的精深博大的人生哲理啟示,則是他的詩的主要特徵。

對於愛情,泰戈爾說:「不要因為峭壁是高的,便讓你的愛情坐在峭壁上。」愛情的長久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兩個人之間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單方面的付出愛情不僅不會長久,還會讓你的愛情坐在峭壁上,危難自保。

對於真理,泰戈爾認為「錯誤經不起失敗,但是真理卻不怕失敗」。真理是人們在多次實踐後總結出的經驗事實,它的權威不怕被質疑,不怕失敗的考驗。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這或許是人們對《飛鳥集》印象最為深刻的句子,被大家廣為傳頌。生命存在的意義體現在在世時精彩奮鬥,實現自身價值,死去時不悲不憤,安然祥和。

「如果你因失去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失去群星。」

人們總是會為失去一件對自己很重要的東西痛哭流涕,鬱鬱寡歡,殊不知在你沉溺悲傷時的夜晚你也失去了群星。顧此失彼有時也會失此失彼。

「當我們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接近偉大的時候。」

偉大並非難以啟抵,當我們放低姿態、默默奉獻自我時,我們或許丟棄了面子和名利,但這正是我們最接近偉大的時候。保持謙卑,戒驕戒躁,才能使我們自己更專心。

寫在最後

在泰戈爾一生的詩歌創作中,他以—顆赤子之心,謳歌的是對人民的真摯的愛,抒發出對整個大自然、整個人類,以及整個宇宙間的美好事物的讚頌。他的詩像珍珠一般閃耀著深邃的哲理光芒,不僅喚起對大自然、對人類,對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愛心,而且也啟示著人們如何執著於現實人生的理想追求,讓整個人生充滿歡樂與光明。

心懷浪漫宇宙,珍惜人間日常。泰戈爾用他溫柔的目光觀察世界,記錄世界,他是喜馬拉雅積雪的山峰,一般的崇高,一般的純潔,一般的壯麗,一般的高傲,只有無限的青天枕藉他銀白的頭顱。

「『我相信你的愛。』讓這句話做我的最後的話。」

或許這就是最好的告白。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歡迎廣大朋友點讚、轉發、收藏,到留言區評論提建議,喜歡我的朋友可以持續關注【無釐頭跨界】.情感、工作和生活,都在可以在這裡和大家一起討論分享!

這裡是百萬年輕人的成長交流社區平臺,歡迎你的入駐,讓我們一同經歷,一同成長。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刪)

相關焦點

  • 杭州畫室-站在就巨人的肩膀上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牛頓的名言: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選杭州畫室就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挑選,把之前的學長學姐遇到的坑都甄別出來,百分百不去入坑,他們推薦的畫室,做一份比較,看看哪些比較適合自己,再從中挑選最nice的一家,這樣淘到彩色貝殼的機率大大比自己傻乎乎地翻找要高得多。搞定畫室之後,就是從老師和同學那裡學知識和技巧,不要把學習局限在老師課堂的說和做上。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飛翔
    老師們在運用「薩提爾」進行對話講完了學思達初期常見狀況與解決之道,輝誠老師讓老師們分享了實踐學思達的心得與收穫,有的說自己曾經迷惘過、困惑過,但一切都已走過;有的說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到了集體智慧的力量,看到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望,看到了孩子日漸提高的能力,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長與提高;有的說改革的道路雖然艱辛,但有攜手同行的團隊,有導師的指導,大家有信心、有決心做好這項教學改革,在前行的道路上,
  • 知識就是力量,山西這樣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長
    知識就是力量,山西這樣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長 2020-12-03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善於站在「巨人」肩膀上,你會少走很多「彎路」
    牛頓曾說過:「如果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我們知道,牛頓的很多科學研究是以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學家科學基礎上的。其實,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巨人」,他們是我們生活、學習中的引路人。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
  • 師姐說:學會站在巨人肩膀上
    師姐說: 學會站在巨人肩膀上 2019年的秋招開啟了我們畢業生的求職路,同學們穿梭於大小招聘會,以求得一個好工作,我思考再三,還是決定去考教師。總結了經驗教訓後,我覺得我不能單靠自己瞎矇碰運氣,要學會站在巨人肩膀上,然後我決定通過輔導機構來輔助我。機緣巧合下,我知道了良師智勝這個輔導機構,對他印象深刻是因為他主打面試面授一對一,在此之前我也諮詢過兩個知名輔導機構,以及一個本地的輔導機構,他們都沒有一對一面授的課程。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竟然是一種諷刺?
    原標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竟然是一種諷刺?作者:王爽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研究員,科普作家編輯:婉珺1充滿苦難的少年時代1643年1月4日, 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出生在英格蘭鄉下一個叫伍爾索普(Woolsthorpe)的小村莊。
  • DoReMi-TrebleBass:學習鋼琴,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為了揭開其中的奧秘,無數人都在專業領域上不斷堅持努力。正是前人的偉大肩膀,支撐著後人的所有研究。英國著名物理家艾薩克·牛頓就曾說過:「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從第一架鋼琴的誕生至如今鋼琴教育的普及,同樣得益於無數鋼琴事業者的不懈努力。鋼琴學習的過程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聆聽更加悅耳的樂曲。
  • 【超高分短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英文怎麼說?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繼承前人的事業,開闢未來的道路在研究治療癌症的過程中,這確實是個令人鼓舞的重大發現,我們今天之所以可以取得這樣的成績,全是因為我們一直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最權威考研英語名師榜......
    這麼多年,多少英語老師都是從新東方四六級老師成長為考研英語老師,又成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網紅老師!還大有長江後浪推前浪、源源不斷之勢,難怪師弟師妹們覺得很難選擇了。好在大師兄工科出身,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好,所以我想了個最為科學的方法:大家都是第一次考研,所以網上的信息真偽難辨,難以選擇。
  • 「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最初這句話不是雞湯而是一句毒話
    我之所以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是牛頓講的一句話,多少人把此當成人生的座右銘,以此激勵自己。但最初這是一句罵人的話,而且是牛頓罵另一位科學家的話。提起牛頓他有無數個光環,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
  • 站在巨人肩膀,百花萃眺望更遠
    文 | 吳晨依 牛頓曾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筆者認為這句話用來形容百花萃亦是貼近不過。2019年12月30日,在百花萃「心未來」2019年百花萃年度銷售工作會議上,歐詩漫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逸在開幕致辭中表示,百花萃將堅持在CS渠道中拼搏前行,並以十年磨一劍的耐心和產品為先、服務為王的工匠精神,做有精神內涵和文化底蘊的渠道品牌。這也彰顯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百花萃,未來之路將邁得更沉穩、更堅定、更有底氣。
  • 「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居然是在嘲諷別人?這人是誰?
    這位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不僅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而且還為太陽中心說提供了理論支持,推動了科學革命。在數學上,他發明了微積分;在經濟上,他提出了「金本位」;在熱學上,他確定了冷卻定律。因此,牛頓又被人們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天才。
  • 教育創新,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談教育創新,先讀教育史吧!
    近年來在改革與發展的大潮中形式主義與浮躁的現象相當嚴重,我稱之為浮腫病與多動症,口號不斷翻新、模式層出不窮,仔細去檢查一下,除了向你展現那一點象工程以外,大都是文字遊戲,其實一切照舊。教育這個社會現象已有數千年歷史,在探索教育規律這條道路上前人已做了大量工作,進行過無數次實驗,提出過許多教育理念、理論,成功的、失敗的,可以說是不計其數。
  • 職場道德經14: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解決難題,或者把自己變成巨人!
    此三者不可致詰(jié),故混(hùn)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mǐn mǐn )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職場解讀:1.職場中總會遇到自己沒見過、沒聽過、以及沒有接觸過的難題,一般人知識有限,這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很正常的事。
  • 全職媽媽說:這樣的教育,讓我覺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能站巨人肩頭,何必平地而起媽媽:「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育兒觀,但有很多好的方法是家長和老師們總結的,有很大的共通性,新手家長從頭鑽研可能會花很多時間。通過你們研究好的方法,再結合孩子的個體情況,讓我感覺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為我省去了很多力。」
  • 楊晨:傳統文學家是站在100年前的巨人肩膀上,但網絡作家是站在昨天...
    11月16日,在2020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的首屆全球原創論壇上,全球內容生態開放平臺正式發布,海內外網文企業代表分享產業實踐成果,行業專家圍繞「網絡文學如何促進全球文化聯結」,對中國網文出海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展開深入探討。
  • 號稱站巨人肩膀上創新的瀏覽器 創始人履歷也造假
    原標題:號稱「站在巨人肩膀上創新」的紅芯瀏覽器,創始人履歷也造假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今晚還在安慰陳本峰,「陳本峰也很難過,備受質疑」。但陳本峰不是科大訊飛的聯合創始人,曾經只是科大訊飛實驗室的一名實習生。
  • 站在巨人的肩上 1
    讀者看到這篇文章題目時,第一反應很可能是,「這不是牛頓說的話嗎?」
  • 世界歷史: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科學家——牛頓
    他的第二定律(其數學表達式為F=ma)可表述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即速度變化率),與作用在該物體上的合力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除了這兩個定律外,牛頓又提出了著名的「第三運動定律」(這定律可表述為,有作用力即外力就必然有反作用力,且兩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和他的科學定律中最著名的定律——「萬有引力定律」。
  • 高考數學:《導數》部分,手寫筆記整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高考複習的時候,老師們也通常會據此而分成六個專題,一個一個地為大家講解、複習。在高考試卷裡,最後的解答題,即使如此,分成六個題,每道十二分上下。所以,只要能把一個專題搞懂、弄透徹、公式熟練、多見題型,那這十二分就是囊中之物、唾手可得。這樣,解決完一個再解決一個,循序漸進,最終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