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竟然是一種諷刺?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竟然是一種諷刺?

作者:王爽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研究員,科普作家

編輯:婉珺

1

充滿苦難的少年時代

1643年1月4日, 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出生在英格蘭鄉下一個叫伍爾索普(Woolsthorpe)的小村莊。他的父親是一個還算富裕的小農場主,母親是一個家道中落的鄉紳的女兒。然而就在牛頓出生前3個月,老牛頓因病去世。臨死前,別人讓他在遺囑上簽字,由於不會寫自己的名字,老牛頓就在上面籤了一個大寫的「X」。

牛頓故居。圖片來源:Wikipedia

牛頓是一個早產兒,出生的時候特別瘦小;按他媽媽的話說,甚至可以放進一個1升大的馬克杯裡。迫於生計,牛頓的媽媽在他3歲那年嫁給了一個年紀是她兩倍以上的老頭子。這個老頭不喜歡小孩,所以牛頓被留在了自家的農場,由外婆撫養。牛頓特別痛恨自己的繼父,曾經想一把火燒了他的房子。直到牛頓10歲的時候,繼父也過世了,他媽媽才搬回來與他同住。

12歲那年,牛頓被送到附近的城鎮去上中學。他寄宿在一個藥劑師家的閣樓上,並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牛頓的中學生活依然極度艱難。藥劑師的兩個兒子對牛頓都很不友好;在學校裡,由於矮小的身材、孤僻的性格以及遺腹子的身份,牛頓飽受霸凌,甚至經常在放學後被打得鼻青臉腫。在一本日記中,牛頓曾多次哭訴,說他的中學生活如同「地獄」。

剛開始的幾年,牛頓的成績並不好。所以在16歲那年,他媽媽強迫他退了學,好回家幫忙幹農活。幸好牛頓的中學校長覺得這個孩子有潛力,專門跑到牛頓家去遊說;再加上牛頓的舅舅也覺得外甥是可造之材,答應會在經濟上幫忙,牛頓才得以重返校園。

我們應該感謝這兩位有識之士。要是沒有他們,整個人類的文明史都會改寫。

重回校園的牛頓變得特別努力,很快就成了全校最好的學生,並在18歲的時候考上了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從那以後,牛頓的人生變得煥然一新。但苦難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還是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終其一生,他都極度孤獨。

2

冉冉升起的學術新星

當時劍橋大學的學生分為三類:貴族學生、普通學生和減費學生。貴族學生的學費很貴,但也享有很多的特權,例如只用3年就可以從大學畢業;普通學生交正常的學費,像今天的大學生一樣,需要用4年才可以從大學畢業;減費學生幾乎不交學費,但他們必須要給教授和貴族學生當傭人,來維持半工半讀的生活。牛頓是減費學生,在因為學業成績優異而獲得一筆豐厚的獎學金之前,他當了3年的傭人。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中具有哥德式建築風格的庭院「巨庭」(The Great Court)。圖片來源:Andrew Cunn

在三一學院的前兩年,牛頓一直都在圖書館裡自學。第三年,他遇到了自己的伯樂——第一任盧卡斯數學教授(劍橋大學的一個榮譽職位)艾薩克·巴羅。在巴羅的指引下,牛頓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22歲那年發現了廣義二項式定理。這是牛頓做出的第一個重大的成果。由於這個貢獻,他被錄取為了三一學院的研究生。

但就在牛頓即將開始他的研究生生活之際,倫敦突然爆發了一場大瘟疫。為了保護師生的安全,劍橋大學決定遣散學生,讓他們回鄉下避難。無奈之下,牛頓只好回到伍爾索普村,並在那裡進行了18個月的科學研究。那18個月,後來成了科學史上永恆的傳奇。因為在那短短一年半的時間裡,牛頓完全靠一己之力開創了三門影響深遠的學科:微積分、力學和光譜學。

1667年,倫敦的大瘟疫終於平息下來,牛頓也得以重返劍橋。在那裡,已經是世界最頂尖科學家的牛頓,很快就開始綻放光芒。1669年,巴羅主動讓賢,推薦當時只有26歲的牛頓出任第二任的盧卡斯數學教授。3年後,因為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反射式望遠鏡,年僅29歲的牛頓被選為了英國皇家學會的院士。

3

一生之中最大的敵人

但沒過多久,牛頓就在皇家學會的會議上遇到了他一生之中最大的敵人。此人就是英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胡克(Robert Hooke)。

遺憾的是,胡克在世時的畫像恐怕都沒能留存下來。這是歷史畫家Rita Greer根據胡克兩位同事對他的描寫創作的胡克畫像。畫中展現了彈簧、懷表、化石,以及一張「大火」(Great Fire)後的倫敦地圖。1666年倫敦發生了嚴重火災,火勢蔓延4天,燒毀了城中建築。火災後,胡克參與了倫敦的重建。圖片來源:Rita Greer

同牛頓一樣,胡克也有一個苦難的童年。他從小體弱多病,所以小時候就沒去學校,而由他爸爸在家裡給他授課。13歲那年,他爸爸去世了,為了維持生計,胡克只好背井離鄉,跑到倫敦去當學徒。幸好,他考入了威斯敏斯特中學,然後又考入了牛津大學。

20歲時,胡克成為英國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的助手,並在不久之後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學術聲譽。25歲,他發現了後來被稱為「胡克定律」的力學規律。28歲,他又發明了一個高解析度的顯微鏡,首次看到了植物細胞的細胞壁,並提出了「細胞」的概念。由於這些貢獻,胡克也在不到30歲時就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的院士,並被人們譽為「倫敦的達文西」。

成名後的胡克逐漸變得傲慢起來,開始時不時地打壓新人。1672年,他就盯上了一個新人,那就是已經聲名鵲起的牛頓。

應皇家學會的邀請,牛頓到了倫敦,做了一場關於光學的演講。在這場演講中,牛頓提出光是由一個個粒子構成的。沒想到演講一結束,胡克就跳出來砸場子,宣稱光其實是由波構成的。皇家學會外籍院士、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也隨聲附和,對牛頓的光學理論大加指責。這最終引發了一場持續了整整一年的大論戰: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

這場論戰給牛頓帶來了很大的傷害。由於喚起了少年時代慘遭霸凌的經歷,他甚至一度威脅要退出皇家學會。在皇家學會秘書奧登伯格的調解下,雙方最終達成了「和解」。但從那以後,牛頓就開始在劍橋「隱居」,不再對外發表自己的學術成果了。

4

牛頓的復仇

但牛頓和胡克的孽緣並沒有結束。1679年,胡克給牛頓寫了封信,說他剛被任命為皇家學會的秘書,想要了解一下各位院士近期的科學研究。在進行了一系列關於力學的討論後,胡克告訴牛頓,他認為任意兩個物體之間都存在引力,而這個引力與物體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這就是所謂的平方反比律。但問題是,胡克只是提出了這麼一個猜想,卻完全無法證明它的正確性。

早在幾十年前,波蘭天文學家克卜勒就發現了著名的克卜勒三定律。根據克卜勒三定律,太陽系中所有的行星都在沿橢圓軌道環繞太陽運動。所以有些科學家就猜想,平方反比律和克卜勒三定律之間應該尋在著某種聯繫。但問題在於,要想證明兩者之間的因果聯繫,必須用到一個當時還不存在的數學工具,那就是微積分。

作者線上系列沙龍第一講PPT內容

而牛頓正是微積分的發明者。事實上,他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力學難題,才發明了微積分。換句話說,牛頓是真正的天選之人;除了他以外,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能力解決這個科學史上最有名的難題。

1687年,在英國天文學家哈雷的資助下,牛頓出版了人類科學史上最偉大的著作—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Philosophiæ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人們經常簡稱它為《原理》。在這本書中,牛頓提出了著名的牛頓運動學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並利用他發明的微積分,證明了從引力的平方反比律出發可以推導出克卜勒三定律。這本書的出版,讓牛頓名滿天天,或者按哈雷的話說,成了「世界上最接近神的人」。

胡克又給牛頓寫信,要求牛頓修訂《原理》,承認自己才是平方反比律的發現者。這個要求徹底激怒了牛頓。他給胡克回信,說這個定律根本不是胡克提出的,而是一個盡人皆知的事實;早在1645年,法國天文學家布利奧就已經提出了此定律。所以作為對胡克要求的回應,牛頓直接刪光了《原理》中所有涉及到胡克的文字。

不僅如此,為了嘲諷胡克,牛頓還在回信中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我能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中的潛臺詞是,「我的成就,與你胡克這個駝背的矮子無關!」搞笑的是,這句用來罵人的話,後來竟然成了一句用來形容牛頓謙遜的名言!

《原理》出版以後,兩人的鬥爭就失去了懸念。隨著牛頓的步步高升,胡克在皇家學會的地位也越來越被邊緣化。1703年,胡克逝世。同一年年底,牛頓就當上了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他對昔日打壓自己的胡克進行了殘酷的報復,關閉了胡克的實驗室,燒毀了胡克的畫像,還抹掉了胡克在皇家學會的一切痕跡。

牛頓曾持有過的《原理》,現存於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萊恩圖書館中。書中有牛頓自己的為後一版本做的修訂。圖片來源:Andrew Dunn

5

天生牛頓,萬物生明

1693年,劍橋大學發生了一場大火,燒毀了牛頓的實驗室。牛頓的很多手稿都在這場大火中付之一炬。從那以後,牛頓逐漸告別了埋頭科研的生活,開始了自己的另一種人生。

1696年,在新任英國財政大臣的幫助下,牛頓當上了皇家造幣廠的督辦(即二把手)。1700年,他升任為皇家造幣廠的廠長。

在17世紀,英國一直實行銀本位的制度。換句話說,銀幣是英國的主要貨幣。但銀幣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特別容易受到磨損,而逐漸發生貶值。牛頓經過仔細的調查研究,指出白銀的衰落已經不可逆轉,不如乾脆放棄銀幣,把金幣作為國家的主要貨幣。1717年,英國議會通過決議,把黃金和英鎊正式掛鈎,這就是著名的金本位制度的起源。牛頓也因此而被後人稱為了「金本位之父」。

當然,牛頓也不是完人。他因為買了很多南海公司的股票而巨虧兩萬英鎊,相當於他在劍橋大學工作100年的薪水。牛頓事後感嘆到:「我能計算天體的軌跡,卻無法預測人性的瘋狂」。

不過,這兩萬英鎊對當時的牛頓已經不算什麼了。他當時是皇家學會會長兼皇家造幣廠廠長。要是換成今日中國的官職,相當於中國科學院院長兼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1705年,牛頓被安妮女王冊封為爵士,成了世界上第二個被冊封為爵士的科學家(第一個是弗朗西斯·培根)。1727年3月31日,牛頓與世長辭,並成了世界上第一個享受國葬待遇的科學家。著名的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親眼目睹了牛頓的葬禮,並在回憶錄中寫到:「英國人悼念牛頓就像悼念一位國王。」

後世對牛頓有數不清的讚美。其中流傳最廣的是英國詩人亞歷山大·蒲柏的一首詩: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道法自然,舊藏玄冥。天生牛頓,萬物生明。)

作者名片

排版:曉嵐

題圖來源:thinglink.com

牛頓是科學史上的一位偉人,他開創的光譜學為後來探尋宇宙起源提供了一條關鍵線索!而一個愛吹牛、教數學的體育老師,一個屢屢碰壁的教士和一個喜歡惡作劇的科普作家,他們又發現了宇宙的什麼秘密?

今晚7:30,本文作者王爽老師將分享人類發現宇宙大爆炸的臺前幕後!

只用4次沙龍,帶你領略上百年的宇宙學史!掃描海報二維碼報名,學習最通俗易懂的科學原理,了解最真實有趣的科學家故事,感受最波瀾壯闊的宇宙圖景!

相關焦點

  • 杭州畫室-站在就巨人的肩膀上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牛頓的名言: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選杭州畫室就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挑選,把之前的學長學姐遇到的坑都甄別出來,百分百不去入坑,他們推薦的畫室,做一份比較,看看哪些比較適合自己,再從中挑選最nice的一家,這樣淘到彩色貝殼的機率大大比自己傻乎乎地翻找要高得多。搞定畫室之後,就是從老師和同學那裡學知識和技巧,不要把學習局限在老師課堂的說和做上。
  • DoReMi-TrebleBass:學習鋼琴,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為了揭開其中的奧秘,無數人都在專業領域上不斷堅持努力。正是前人的偉大肩膀,支撐著後人的所有研究。英國著名物理家艾薩克·牛頓就曾說過:「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從第一架鋼琴的誕生至如今鋼琴教育的普及,同樣得益於無數鋼琴事業者的不懈努力。鋼琴學習的過程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聆聽更加悅耳的樂曲。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飛翔
    老師們在運用「薩提爾」進行對話講完了學思達初期常見狀況與解決之道,輝誠老師讓老師們分享了實踐學思達的心得與收穫,有的說自己曾經迷惘過、困惑過,但一切都已走過;有的說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到了集體智慧的力量,看到了學生對學習的渴望,看到了孩子日漸提高的能力,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長與提高;有的說改革的道路雖然艱辛,但有攜手同行的團隊,有導師的指導,大家有信心、有決心做好這項教學改革,在前行的道路上,
  • 知識就是力量,山西這樣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長
    知識就是力量,山西這樣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長 2020-12-03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師姐說:學會站在巨人肩膀上
    師姐說: 學會站在巨人肩膀上 2019年的秋招開啟了我們畢業生的求職路,同學們穿梭於大小招聘會,以求得一個好工作,我思考再三,還是決定去考教師。總結了經驗教訓後,我覺得我不能單靠自己瞎矇碰運氣,要學會站在巨人肩膀上,然後我決定通過輔導機構來輔助我。機緣巧合下,我知道了良師智勝這個輔導機構,對他印象深刻是因為他主打面試面授一對一,在此之前我也諮詢過兩個知名輔導機構,以及一個本地的輔導機構,他們都沒有一對一面授的課程。
  • 「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最初這句話不是雞湯而是一句毒話
    我之所以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是牛頓講的一句話,多少人把此當成人生的座右銘,以此激勵自己。但最初這是一句罵人的話,而且是牛頓罵另一位科學家的話。提起牛頓他有無數個光環,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
  • 善於站在「巨人」肩膀上,你會少走很多「彎路」
    牛頓曾說過:「如果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一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我們知道,牛頓的很多科學研究是以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學家科學基礎上的。其實,我們身邊就有很多「巨人」,他們是我們生活、學習中的引路人。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
  • 教育創新,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談教育創新,先讀教育史吧!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 【超高分短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英文怎麼說?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繼承前人的事業,開闢未來的道路在研究治療癌症的過程中,這確實是個令人鼓舞的重大發現,我們今天之所以可以取得這樣的成績,全是因為我們一直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站在巨人肩膀,百花萃眺望更遠
    文 | 吳晨依 牛頓曾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筆者認為這句話用來形容百花萃亦是貼近不過。2019年12月30日,在百花萃「心未來」2019年百花萃年度銷售工作會議上,歐詩漫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逸在開幕致辭中表示,百花萃將堅持在CS渠道中拼搏前行,並以十年磨一劍的耐心和產品為先、服務為王的工匠精神,做有精神內涵和文化底蘊的渠道品牌。這也彰顯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百花萃,未來之路將邁得更沉穩、更堅定、更有底氣。
  • 職場道德經14: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解決難題,或者把自己變成巨人!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mǐn mǐn )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職場解讀:1.職場中總會遇到自己沒見過、沒聽過、以及沒有接觸過的難題,一般人知識有限,這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很正常的事。
  •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最權威考研英語名師榜......
    所以,今天大師兄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為大家客觀推薦英語老師,並且標註了其優勢科目,方便大家比較喔!來選擇某個老師進行系統學習,或者根據自己的薄弱環節,組合老師進行重點突破!(當然,學術水平和講課水平不一定對等,比如張劍老師的【黃皮書】和王林老師《考研真相》很好,但他們的課上得很少)。學術水平和講課水平都好的老師,全國也就那麼幾個吧!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考研英語名師其實也不難選擇。)
  • 「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居然是在嘲諷別人?這人是誰?
    在數學上,他發明了微積分;在經濟上,他提出了「金本位」;在熱學上,他確定了冷卻定律。因此,牛頓又被人們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天才。對於自己取得的諸多成就,牛頓曾說過一句著名的話:「如果說我比別人看的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名言,數百年來,一直成為老師教育學生們的經典話語。老師們對學生的解釋,也一直是牛頓的自謙。
  • 楊晨:傳統文學家是站在100年前的巨人肩膀上,但網絡作家是站在昨天...
    11月16日,在2020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的首屆全球原創論壇上,全球內容生態開放平臺正式發布,海內外網文企業代表分享產業實踐成果,行業專家圍繞「網絡文學如何促進全球文化聯結」,對中國網文出海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展開深入探討。
  • 《密室逃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密室電影」精華合集
    ,用俗話來形容,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舊瓶裝上了不錯新酒」。這件謀殺案描述一名女子被不可思議的怪力整個人塞入房間的煙囪中,房間的門、窗全部由內上鎖,無法從外面開啟或關閉,這篇作品開啟了一種新的類型小說創作模式,同時也開啟了此一類型小說一項歷久不衰的創作題材。也為日後的密室電影打下了基礎。
  • 高考數學:《導數》部分,手寫筆記整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而今天,老師整理的是《導數》這一部分知識,也是班上同學自己整理的筆記,條理很清晰,提供給大家參考。如果自覺不如的同學,也可以直接就根據這份筆記來規劃自己的學習,畢竟,誰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
  • 全職媽媽說:這樣的教育,讓我覺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能站巨人肩頭,何必平地而起媽媽:「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育兒觀,但有很多好的方法是家長和老師們總結的,有很大的共通性,新手家長從頭鑽研可能會花很多時間。通過你們研究好的方法,再結合孩子的個體情況,讓我感覺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為我省去了很多力。」
  • 號稱站巨人肩膀上創新的瀏覽器 創始人履歷也造假
    原標題:號稱「站在巨人肩膀上創新」的紅芯瀏覽器,創始人履歷也造假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今晚還在安慰陳本峰,「陳本峰也很難過,備受質疑」。但陳本峰不是科大訊飛的聯合創始人,曾經只是科大訊飛實驗室的一名實習生。
  • 站在巨人的肩上 1
    研究環境的複雜性導致論文質量經常受到質疑,許多潛在幹擾因素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以致讀者懷疑結果是否真實可信。此時,我們應該怎麼辦?依據「站在巨人的肩上」原則撰寫論文,可以消除讀者的疑慮,提高論文撰寫的內在質量。決定論文能否發表的核心要素之一:有沒有創新點。好了,我寫論文直接寫創新點不就得了嗎,似乎問題很容易解決。但這樣寫臨床研究論文有問題,讀者很可能提出質疑,因為基礎沒有打好,沒有消除讀者的疑慮。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SARAH BURTON如何塑造出紳士優雅的男裝?
    模特兒如同畫作中走出來的人物,抽象概念的線條讓人猜想今個系列將站在藝術巨人的肩膀上,塑造優雅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