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為安全不許學生課間玩耍引家長質疑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今年開學以來,小濤養成了一個新習慣,經常喝水,每隔一個小時就要上回洗手間。「課間時,只有喝水和上洗手間才允許出教室。」小濤的回答讓他媽媽驚詫不已。

記者走訪部分學校了解到,一些小學並不倡導或者不允許小學生課間外出玩耍,這是為什麼哪?

現象:一年級小學生突然喜歡上廁所

小濤是中山區某小學的一年級學生,自今年開學以來,沈悅發現兒子出現了一個新現象:「小濤以前不愛喝水,可現在卻經常要水和,還每隔一個小時左右就去趟洗手間。」

「會不會是孩子涼著了,得了什麼病?」沈悅本來是這麼懷疑的,可當她聽到兒子的回答後,卻「大吃一驚」。

小濤說,在他們學校,課間10分鐘,老師只允許學生外出喝水、或者上廁所,為了多出去玩,每到課間,他就向老師報告,要出去方便一下。

每次下課鈴響後,小濤先是到走廊裡喝水,然後去洗手間,如此,就不用呆在教室裡。

「真的是這個樣子嗎?」沈悅心中滿是疑惑,趁接送孩子的時機,她詢問了其他家長,得到的是同樣的答案。

「課間10分鐘不就是給學生們放鬆和玩耍的嗎?」沈悅說,在她上小學的時候,孩子們都盼著下課,鈴一響,教室就可空了,女孩子跳皮筋、打口袋,男孩子還可以去玩球,瘋得不亦樂乎。等上課鈴響時,大家跑回去,每個人都是滿頭大汗的。

原因:時間短?怕出意外?

小濤身上遇到的情況,在大連部分小學並不鮮見。「很多學校都這樣,僅我就知道好幾所。」家長遲先生說。

遲先生的女兒今年上小學3年級,課間10分鐘,這個文靜的小女孩大多是在教室裡渡過。「站起來活動活動活動身體,或者和同學聊聊天。」

前日上午三四節的課間,記者在解放路沿線一小學看到,下課鈴響後,偌大個操場,只有幾十個學生走出來,從體型上看,應都是高年級的學生。

在該校附近擺攤的李大媽對此也很奇怪。「以前一下課,學生呼啦啦地都跑出來,現在倒好,課間比上課時還安靜,因為上課時操場上會有學生在上體育課,能聽到孩子們的叫喊聲。」她説。

記者詢問了幾位正在上體育課的4年級學生,他們表示,老師不讓課間出來玩,喝水、上廁所的除外,至於為什麼,他們也說不清楚。

課間10分鐘,學生反在教室裡「用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記者走訪了部分老師和家長,主要原因大致有三點:一、小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他們在整理完上一節的課本,然後拿出下一節的課本後,時間就所剩無幾;二、一些學校擔心孩子在課間玩耍時出現意外;三、一些學校的進出教室需要排隊行走,不許擁擠和插隊,幾百名學生從教室內全走出去,再排隊走回來,10分鐘就到了,幾乎沒有在操場停留的時間。

說法:家長反對 校方委屈

孩子課間不能到操場上玩耍,這讓沈悅很是不理解。她認為,課間就是讓孩子們在集中精力學習一節課後,能有個放鬆和緩衝的時間,如果繼續把孩子關在教室這個狹小的空間內,很難讓孩子有放鬆的感覺。

課間不僅是用來玩耍的,沈悅表示,課間10分鐘可以讓孩子養成合理支配時間觀念,他(她)應知道在這有限的時間內,去喝水、上廁所、玩耍,合理安排各種活動的時間,然後在上課鈴響前及時回到教室。而現在,孩子都呆在教室裡,根本沒有時間概念,只知道老師走了就下課,老師來了就上課。

沈悅還有一個極端的看法,她稱,課間10分鐘就是屬於孩子的,應由孩子自由支配,現在校方給剝奪了,這是對孩子天性的剝奪。

沒有了課間活動時間,遲先生很擔心他女兒的身體。「女孩子本來就不愛運動,現在課間不出去玩耍,天天呆在樓上,很不利於孩子身體的成長。」

另外,遲先生稱學校規定,學生上下樓要在樓梯一側排隊通行,他女兒的教室在3樓,從3樓排隊下去,剛到操場,就得返回來,根本沒有玩耍和活動的時間。

「課間的時間能否延長一點,哪怕多出5分鐘,也能讓孩子在操場上多跑一跑。」遲先生建議。

還有家長對教師的空氣提出了質疑。王先生表示,在冬春季節,因天氣寒冷,教師的窗戶打不開,室內的空氣流動性很差,課間應讓孩子到操場放放風。

針對家長們反對聲音一片,一位小學老師表示,為了防止學生發生踩踏行為,學校都組織學生有序進出教室,這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學生到操場的時間,但與安全相比,這應是次要的。

另外,一些老師表示,現在小學生,特別是1年級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很差,通常老師都站在了講臺上,學生還沒把課本拿出來,影響了正常課程的開展。

針對害怕學生出意外的問題?受訪的老師表示,現在的孩子都很嬌氣,出現過擦破皮的情況,家長都會找到學校,總認為老師和校方沒有盡到責任。但話說回來,如果我們老師看著學生玩耍,這個不讓玩,哪個不讓玩,恐怕家長又該說,老師「束縛孩子玩耍的天性了」。

部分老師認為,不倡導孩子課間出去玩耍,校方也是無奈之舉。

聲音:鼓勵孩子多到戶外走走

記者從大連市教育局基礎教育二處了解到,目前,國家對小學生課程計劃是有限定的,在校時間也不能超過6個小時,如果把課間時間延長5分鐘,就會出現兩種狀況,一是課程時間縮短,讓孩子在35分鐘內完成40分鐘的原定學習內容,另一就是延長在校時間,顯然這兩種情況都不太可行。

基礎教育二處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大連正在開展「陽光體育」活動,要求學生每天戶外運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對於小學生來說,健康和快樂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鼓勵孩子多出去走走,但國家對課間的10分鐘安排,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這段時間就是讓孩子上當廁所,或者到操場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而不是讓孩子去做大運動量、長時間的遊戲。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多長的玩耍時間,在他們看來都是不夠用的。

小學生課間走不出教室的現象,大連雅儒親子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心理諮詢師李華也曾遇到過家長或學生的多次反映。

李華表示,孩子課間不能走出教室,首先會讓孩子的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會讓孩子在下節課上學習興趣性提不上來。另外,孩子呆在教室裡,只能做些簡單的子布之類的靜止遊戲,這樣就會導致孩子的與人溝通、合作能力的弱化,達不成互動式的良好效果。

對此,李華建議,如果1~6年級的孩子不能同時間一起到操場,可以在不同課間,採取分年級、分樓層,外出活動的辦法,讓學生分流。而留在教室內的學生,老師也可以組織一些多人合作的小遊戲,讓孩子學會互幫互助,養成團隊意思。記者於志剛

相關焦點

  • 「午休、課間除了上廁所,不許出教室」學校的奇葩規定,不忍直視
    在快節奏的學習環境下,午休、課間,無疑是孩子身心最好的調節劑,幫助孩子放鬆心情,勞逸結合,更好地學習。但是,現在有學校出奇葩規定,連孩子午休、課間自由活動的權利都剝奪了。最近,有官方媒體曝出,目前不少中小學校,對在校的孩子做出「午休、課間除了上廁所,不許出教室」的規定。
  • 學校不許學生課間出教室是在怕啥?為了孩子,還需多一些擔當勇氣
    最近,新華社發文,提出一個嚴肅的問題,學校不許學生課間出教室是在怕啥?「學校課間和午休除了上廁所不許學生出教室」,主要落腳點是學校和老師應該多一些擔當的勇氣。是啊,孩子的天性是好動,現在為了怕承擔責任,就讓學生好靜,這不是違背天性嗎?
  • 學生課間玩耍受傷……同伴,學校,誰之過?
    學生們課間休息時玩丟沙包一名同學的眼睛不小心被沙包打個正著花費了幾萬元的醫療費這個責任誰來承擔
  • 課間變「靜」為「動」:學校應主動作為
    近日,《中國青年報》報導,該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0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普遍,且在小學中最為突出。「課間十分鐘」應該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如今,很多中小學的「課間十分鐘」卻變得「靜悄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老師上課拖堂。
  • 小學生課間不能出教室 學校稱「圈養」利於安全
    小學生課間遭被動「圈養」    家長不滿紛紛徵集「不圈養」學校,部分學校認為「圈養」利於安全    昨天10點25分,正是小學生下課休息時間,浦東新區某小學偌大的操場上卻沒有半個人影,學生只在教室門口玩耍著,而在一年級走廊外面更是安安靜靜。
  • 課間午休只能在教室,不到時間不讓進校門,新華社:學校在怕什麼
    為何很多學校都會不約而同地做出這樣讓人很不能理解的「奇葩」規定呢?記得我們小時候上學的時候是沒有這樣的規定的,學校每天一大早就開門,有的學生提前一兩個小時到校,在操場上自由自在地遊戲玩耍,學校充滿了歡聲笑語。 學校的「奇葩」規定又何止早上不到規定時間不開門呢?新華社發了一篇《課間,午休不許出教室,怕什麼?》
  • 新華時評:課間、午休不許出教室,怕什麼?
    課間和午休,除了上廁所不許出教室是不少中小學校的規定。究其原因,是一個「怕」字。首先是怕孩子出事。走廊裡、樓梯間、操場上,孩子們難免奔跑打鬧,萬一磕了碰了咋辦?進而是怕家長「鬧事」。孩子在學校受傷,家長可能不依不饒,要求學校賠償。
  • 北京多數小學課間禁止學生玩耍 只準喝水上廁所
    學校為啥限制孩子的課間活動?記者諮詢了幾名小學老師,他們都委婉地告訴記者,學校有規定,老師得看著孩子,萬一磕著碰著老師有責任,班級相關考核會扣分,影響各項評比。「你們家長也不希望孩子在學校磕著碰著吧?」  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一些有口碑的小學,一個年級有8個班、10個班,每個班三四十人,一個學校有幾千人。
  • 近九成受訪學生家長關心孩子怎樣度過課間十分鐘
    課間十分鐘是中小學生學習之餘的放鬆時間,在課間適當活動一下有利於他們身心發育和創造力發展。但如今,本該熱鬧的課間十分鐘卻異常安靜。家長對此怎麼看?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0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9.3%的受訪家長關心孩子在學校的課間十分鐘是如何度過的。
  • 北京一小學生課間遊戲時受傷 家長狀告學校索賠
    下周全市中小學就將全面複課,學生在校的安全問題,疫情防控期間更易讓家長揪心。密雲法院發布消息說,剛剛審結了一起校園中學生課間受傷的案件,對於在校學生,學校依然要承擔較高的安全保障義務。
  • 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學生
    近日看到兩則關於「課間十分鐘」的新聞:中國青年報社最近組織的一項社會調查顯示,75.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普遍,且在小學中最為突出;而在浙江省紹興市第一中學,因為校方縮短晚自習課前的休息時間,引發了學生的強烈不滿,有人在校園內張貼了兩封致學校領導的公開信,其中一封「向學校提出嚴正抗議」。
  • 海口中小學課間十分鐘沒充分利用 學生好無聊
    課間只能在走廊裡站站 本報記者 丁川攝  南海網10月21日消息:據新華社日前報導,北京一些小學校課間活動時間,老師因擔心安全問題不許學生課間走動,導致學生放學後性情暴躁,甚至用頭往沙發上撞。老師以無奈的口吻說,根據學校要求,為避免學生在課間追逐打鬧發生意外事故,學校一向制止學生在課間彼此追逐或進行劇烈運動。
  • 現在學校課間真安靜:教室裡不準說話,走廊上不得超過3個學生
    近年來,學生在課間遊戲出現安全事故的事情時有發生。根據當前對於此類事故處理的結果來看,不管學校有沒有責任,學校或多或少都是要承擔責任的,這也讓學校的管理者制定了不少措施保障學生的在校安全,甚至有校長告訴老師:學生的成績無所謂,只要保障安全就行。
  • 校規裡咋有恁多「不許」
    本報訊(記者 雨薇)「不許遲到早退;不許在牆上、課桌椅上亂塗亂劃;課間不許在樓內大聲喧譁,不許在樓道玩耍,不許在樓梯上打鬧……」這是西安南郊一所小學門口張貼的《校園文明公約》。面對這樣的校規,好像沒幾個孩子完全沒有犯過規。是為了約束學生在學校的行為呢,還是泯滅孩子的天性呢?  學生:你今天又犯規了吧?
  • 把快樂的「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
    這段快樂時光,一直是不少人童年美好的記憶,然而,現在大部分中小學的課間十分鐘形同虛設。據5月30日《中國青年報》報導,該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0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普遍,且在小學中最為突出。造成中小學「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無外乎兩種原因。
  • 「熱鬧」變「安靜」,學校課間十分鐘「三不準」現象普遍,誰之過?
    可如今,很多學生課間被「困」在教室,學校不讓外出玩耍,甚至不允許學生課間在教室大聲說話、快走,課間往往安靜得就像上課一樣。這種現象普遍嗎?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0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普遍,而且在小學中最為突出,比例高達77.2%,高於初中的比例69.8%。
  • 可否將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
    可如今,很多學校和老師卻不允許中小學生課間外出玩耍,甚至不允許學生課間在教室大聲說話、疾走,課間往往安靜如上課。「安靜的課間十分鐘」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0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普遍,且在小學中最為突出。
  • 錢江晚報:讓「課間十分鐘」熱鬧起來
    原標題:讓「課間十分鐘」熱鬧起來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曾經的中小學校園裡,下課鈴聲一響,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就會響成一片。可如今,很多學校和老師卻不允許中小學生課間外出玩耍,甚至不允許學生課間在教室大聲說話、疾走,課間往往安靜如上課。
  • 花式課間操不能忽視學生健康
    近日,各地中小學不斷湧現的多樣化課間操在網上走紅,引發網友「畢業太早」的感慨。有家長認為,自編操讓學生從「應付了事」到全情投入,是一種創新。也有人質疑,這些多樣化的課間操是否編排科學,能否達到鍛鍊效果。對此,首都體育學院體操教研室老師提醒,自編操要注意學生生理髮育特點。
  • 中小學「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普遍,老師的錯?
    可如今,很多學校和老師卻不允許中小學生課間外出玩耍,甚至不允許學生課間在教室大聲說話、疾走,課間往往安靜如上課。「安靜的課間十分鐘」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0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普遍,且在小學中最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