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學以來,小濤養成了一個新習慣,經常喝水,每隔一個小時就要上回洗手間。「課間時,只有喝水和上洗手間才允許出教室。」小濤的回答讓他媽媽驚詫不已。
記者走訪部分學校了解到,一些小學並不倡導或者不允許小學生課間外出玩耍,這是為什麼哪?
現象:一年級小學生突然喜歡上廁所
小濤是中山區某小學的一年級學生,自今年開學以來,沈悅發現兒子出現了一個新現象:「小濤以前不愛喝水,可現在卻經常要水和,還每隔一個小時左右就去趟洗手間。」
「會不會是孩子涼著了,得了什麼病?」沈悅本來是這麼懷疑的,可當她聽到兒子的回答後,卻「大吃一驚」。
小濤說,在他們學校,課間10分鐘,老師只允許學生外出喝水、或者上廁所,為了多出去玩,每到課間,他就向老師報告,要出去方便一下。
每次下課鈴響後,小濤先是到走廊裡喝水,然後去洗手間,如此,就不用呆在教室裡。
「真的是這個樣子嗎?」沈悅心中滿是疑惑,趁接送孩子的時機,她詢問了其他家長,得到的是同樣的答案。
「課間10分鐘不就是給學生們放鬆和玩耍的嗎?」沈悅說,在她上小學的時候,孩子們都盼著下課,鈴一響,教室就可空了,女孩子跳皮筋、打口袋,男孩子還可以去玩球,瘋得不亦樂乎。等上課鈴響時,大家跑回去,每個人都是滿頭大汗的。
原因:時間短?怕出意外?
小濤身上遇到的情況,在大連部分小學並不鮮見。「很多學校都這樣,僅我就知道好幾所。」家長遲先生說。
遲先生的女兒今年上小學3年級,課間10分鐘,這個文靜的小女孩大多是在教室裡渡過。「站起來活動活動活動身體,或者和同學聊聊天。」
前日上午三四節的課間,記者在解放路沿線一小學看到,下課鈴響後,偌大個操場,只有幾十個學生走出來,從體型上看,應都是高年級的學生。
在該校附近擺攤的李大媽對此也很奇怪。「以前一下課,學生呼啦啦地都跑出來,現在倒好,課間比上課時還安靜,因為上課時操場上會有學生在上體育課,能聽到孩子們的叫喊聲。」她説。
記者詢問了幾位正在上體育課的4年級學生,他們表示,老師不讓課間出來玩,喝水、上廁所的除外,至於為什麼,他們也說不清楚。
課間10分鐘,學生反在教室裡「用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記者走訪了部分老師和家長,主要原因大致有三點:一、小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差,他們在整理完上一節的課本,然後拿出下一節的課本後,時間就所剩無幾;二、一些學校擔心孩子在課間玩耍時出現意外;三、一些學校的進出教室需要排隊行走,不許擁擠和插隊,幾百名學生從教室內全走出去,再排隊走回來,10分鐘就到了,幾乎沒有在操場停留的時間。
說法:家長反對 校方委屈
孩子課間不能到操場上玩耍,這讓沈悅很是不理解。她認為,課間就是讓孩子們在集中精力學習一節課後,能有個放鬆和緩衝的時間,如果繼續把孩子關在教室這個狹小的空間內,很難讓孩子有放鬆的感覺。
課間不僅是用來玩耍的,沈悅表示,課間10分鐘可以讓孩子養成合理支配時間觀念,他(她)應知道在這有限的時間內,去喝水、上廁所、玩耍,合理安排各種活動的時間,然後在上課鈴響前及時回到教室。而現在,孩子都呆在教室裡,根本沒有時間概念,只知道老師走了就下課,老師來了就上課。
沈悅還有一個極端的看法,她稱,課間10分鐘就是屬於孩子的,應由孩子自由支配,現在校方給剝奪了,這是對孩子天性的剝奪。
沒有了課間活動時間,遲先生很擔心他女兒的身體。「女孩子本來就不愛運動,現在課間不出去玩耍,天天呆在樓上,很不利於孩子身體的成長。」
另外,遲先生稱學校規定,學生上下樓要在樓梯一側排隊通行,他女兒的教室在3樓,從3樓排隊下去,剛到操場,就得返回來,根本沒有玩耍和活動的時間。
「課間的時間能否延長一點,哪怕多出5分鐘,也能讓孩子在操場上多跑一跑。」遲先生建議。
還有家長對教師的空氣提出了質疑。王先生表示,在冬春季節,因天氣寒冷,教師的窗戶打不開,室內的空氣流動性很差,課間應讓孩子到操場放放風。
針對家長們反對聲音一片,一位小學老師表示,為了防止學生發生踩踏行為,學校都組織學生有序進出教室,這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學生到操場的時間,但與安全相比,這應是次要的。
另外,一些老師表示,現在小學生,特別是1年級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很差,通常老師都站在了講臺上,學生還沒把課本拿出來,影響了正常課程的開展。
針對害怕學生出意外的問題?受訪的老師表示,現在的孩子都很嬌氣,出現過擦破皮的情況,家長都會找到學校,總認為老師和校方沒有盡到責任。但話說回來,如果我們老師看著學生玩耍,這個不讓玩,哪個不讓玩,恐怕家長又該說,老師「束縛孩子玩耍的天性了」。
部分老師認為,不倡導孩子課間出去玩耍,校方也是無奈之舉。
聲音:鼓勵孩子多到戶外走走
記者從大連市教育局基礎教育二處了解到,目前,國家對小學生課程計劃是有限定的,在校時間也不能超過6個小時,如果把課間時間延長5分鐘,就會出現兩種狀況,一是課程時間縮短,讓孩子在35分鐘內完成40分鐘的原定學習內容,另一就是延長在校時間,顯然這兩種情況都不太可行。
基礎教育二處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大連正在開展「陽光體育」活動,要求學生每天戶外運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對於小學生來說,健康和快樂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鼓勵孩子多出去走走,但國家對課間的10分鐘安排,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這段時間就是讓孩子上當廁所,或者到操場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而不是讓孩子去做大運動量、長時間的遊戲。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多長的玩耍時間,在他們看來都是不夠用的。
小學生課間走不出教室的現象,大連雅儒親子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心理諮詢師李華也曾遇到過家長或學生的多次反映。
李華表示,孩子課間不能走出教室,首先會讓孩子的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會讓孩子在下節課上學習興趣性提不上來。另外,孩子呆在教室裡,只能做些簡單的子布之類的靜止遊戲,這樣就會導致孩子的與人溝通、合作能力的弱化,達不成互動式的良好效果。
對此,李華建議,如果1~6年級的孩子不能同時間一起到操場,可以在不同課間,採取分年級、分樓層,外出活動的辦法,讓學生分流。而留在教室內的學生,老師也可以組織一些多人合作的小遊戲,讓孩子學會互幫互助,養成團隊意思。記者於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