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還記得小時候最開心的就是聽到下課鈴響,幾個小夥伴到教室外的空地上玩耍,每次都玩到上課鈴響,才紅著小臉兒跑進教室。可如今,很多學生課間被「困」在教室,學校不讓外出玩耍,甚至不允許學生課間在教室大聲說話、快走,課間往往安靜得就像上課一樣。這種現象普遍嗎?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0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普遍,而且在小學中最為突出,比例高達77.2%,高於初中的比例69.8%。
在學校課間紀律的規定中,最常見的三個是不準在室內大聲說話或談笑(58.0%)、不準出教學樓(46.1%)、不準在室外高聲說話和嬉戲打鬧(45.0%)。
本該熱鬧的課間十分鐘怎麼就變得「靜悄悄」呢?調查發現,59.5%的受訪家長認為老師圖省心,要求學生課間保持安靜;54.7%的受訪家長認為是學校擔心學生自由活動有安全隱患。
有專家表示,課間十分鐘是中小學生學習之餘的放鬆時間。對於中小學生來說,四十分鐘已是注意力集中的極限值,一節課時長不能超過這個數值。課間十分鐘則是孩子們恢復體力、視力、注意力必需的時間,適當的活動可以加快恢復過程,有利於他們身心發育和創造力發展。
玩樂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權利,學校也許出於學生安全考慮,擔心孩子在活動中受傷,但不能就此剝奪了孩子課間十分鐘自由活動的權利。改變這種現狀,學校應該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告訴他們怎麼避免危險、怎麼玩才安全,同時,制訂事故處理應急預案。另一方面,家長在校園安全事故上也要理解學校老師的不易,告訴孩子在課間要文明休息。今天正好是六一兒童節,希望學校把快樂的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讓他們都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時光。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