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的課間十分鐘」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2020-12-11 用考網

「安靜的課間十分鐘」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2019-06-03 16:18:52 來源:錢江晚報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曾經的中小學校園裡,下課鈴聲一響,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就會響成一片。可如今,很多學校和老師卻不允許中小學生課間外出玩耍,甚至不允許學生課間在教室大聲說話、疾走,課間往往安靜如上課。「安靜的課間十分鐘」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

課間十分鐘是中小學生學習之餘的放鬆時間,在課間適當活動一下有利於他們身心發育和創造力發展。在很多過來人的印象中,課間十分鐘瘋狂追逐打鬧應該是學生時代的常態。即便不時發生打破窗戶玻璃或擦破皮之類的事情,最多收斂幾天,也就故態復萌了。

但如今,本該熱鬧的課間十分鐘卻異常安靜。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0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普遍,且在小學中最為突出(77.2%),高於初中的比例(69.8%)。有家長表示「幾乎沒聽到孩子說過有關課間玩耍的趣聞」。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安靜的課間十分鐘」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經常處於久坐狀態,對孩子脊椎、頸肩都不好,甚至有一些孩子小小年紀就喊腰疼。缺乏戶外活動也是誘發近視的重要原因,很多小學生因此紛紛戴上了眼鏡。課間十分鐘不能自由活動,這種一直緊繃的狀態會讓孩子感到很疲憊,並容易對學習產生牴觸情緒,聽課效率大打折扣,甚至經常感到思維變慢了,腦子變「笨」了。還有,看似「無用」的玩耍,其實孩子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比如玩耍中學習與人交往,感受集體和團結的力量等。不讓他們去外面玩,不僅少了很多人生的樂趣,更會嚴重耽誤孩子的心智成長。

對於「安靜的課間十分鐘」,家長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而學校和老師們也十分無奈。「一張一弛,文武之道」。讓孩子在課間十分鐘裡好好休息活動,其重要性可謂眾所皆知。但問題是,一旦放手讓孩子瘋玩,就難免出現安全事故。現在的孩子特別金貴,萬一出了問題,責任誰都承擔不起。更何況,無論有理無理,一些家長都要找學校的責任。即便學校不用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也常常要出於道義考量而給予一定的賠償。

誠如專家所言,「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是學校和家長相互博弈的一個結果。「學生在課間一旦因為打鬧出現一些傷害,家長會認為是學校監管不到位。所以學校在課間儘量約束學生外出,這樣做也是迫不得已」。

綜上所述,要想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絕不是單靠個體發力就能解決的,必須綜合施策,多方聯動。作為家長,要充分理解學校的苦衷,孩子遇上問題,理應冷靜分析原因,不能什麼事情都賴上學校。要改變「安靜的課間十分鐘」這一嚴重違背常識的現象,學校和老師更應該承擔起責任。除了不拖堂、不變相佔用課間時間之外,還應致力於提升管理水平,指導學生進行安全有益的課間活動,讓學生遵守相關規定,避免危險事件的發生,營建課間休息的「文明」。有關部門也要主動出臺相關法規,釐清學校責任,切實解決學校的後顧之憂。

相關焦點

  • 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咋就那麼難?
    可如今,很多學校和老師卻不允許中小學生課間外出玩耍,甚至不允許學生課間在教室大聲說話、疾走,課間往往安靜如上課。「安靜的課間十分鐘」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5月30日《中國青年報》)在很多過來人的印象中,課間十分鐘追逐打鬧應該是學生時代的常態。如今,本該熱鬧的課間十分鐘卻異常安靜。
  • 錢江晚報:讓「課間十分鐘」熱鬧起來
    「安靜的課間十分鐘」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   課間十分鐘是中小學生學習之餘的放鬆時間,在課間適當活動一下有利於他們身心發育和創造力發展。在很多過來人的印象中,課間十分鐘瘋狂追逐打鬧應該是學生時代的常態。即便不時發生打破窗戶玻璃或擦破皮之類的事情,最多收斂幾天,也就故態復萌了。   但如今,本該熱鬧的課間十分鐘卻異常安靜。
  • 中小學「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普遍,老師的錯?
    北京某小學四年級學生家長張雅蘭說,有次他趁課間給孩子送東西,發現整個學校都安靜得很,以為來錯了時間,「偶爾老師課間放學生出來玩會兒,放學後孩子就興奮地告訴我今天老師讓他們出來玩了」。重慶公務員張玉明(化名)的孩子讀初一,她發現現在中小學學生在課間確實不怎麼活動,「都很安靜,不像我們小時候一下課就嘰嘰喳喳鬧著玩兒。我幾乎沒聽到孩子說過有關課間玩耍的趣聞」。
  • 課間不嬉戲打鬧,安靜的課間十分鐘越發常見,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教室裡、走廊邊,甚至操場上,隨處可見孩子們玩耍的身影,哪怕只有十分鐘,孩子們依然樂此不疲地往操場上跑,這十分鐘,也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而現在,仔細觀察觀察中小學,你會發現情況大有不同。課間十分鐘的嬉戲打鬧變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安靜的課間十分鐘。
  • 可否將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
    可如今,很多學校和老師卻不允許中小學生課間外出玩耍,甚至不允許學生課間在教室大聲說話、疾走,課間往往安靜如上課。「安靜的課間十分鐘」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0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普遍,且在小學中最為突出。
  • 把快樂的「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
    這段快樂時光,一直是不少人童年美好的記憶,然而,現在大部分中小學的課間十分鐘形同虛設。據5月30日《中國青年報》報導,該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0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普遍,且在小學中最為突出。造成中小學「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無外乎兩種原因。
  • 課間十分鐘,你的孩子都在幹嘛?看好學生的課間十分鐘,明白差距
    說起課間十分鐘,隨著季節的變化,孩子們進行戶外運動的機會越來越多了。而作為老師,有時候也比較頭疼,尤其是小學高年級段的男生,上課音樂響起,他們還在操場上進行著倒數10秒的投籃。老師這邊都已經翻開書本了,這些男孩子們滿頭大汗跑進教室,能讓他們安靜下來進入課堂環境中跟上老師講課的節奏,至少要10分鐘的時間。
  • 「熱鬧」變「安靜」,學校課間十分鐘「三不準」現象普遍,誰之過?
    可如今,很多學生課間被「困」在教室,學校不讓外出玩耍,甚至不允許學生課間在教室大聲說話、快走,課間往往安靜得就像上課一樣。這種現象普遍嗎?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0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普遍,而且在小學中最為突出,比例高達77.2%,高於初中的比例69.8%。
  • 吼孩子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吼孩子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明明知道這個問題很嚴重!我今天又忍不住吼了孩子!內心無比的悔恨!1,經常吼孩子,會導致孩子膽小,自卑!2,會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變得沒有主見!3,孩子長大了,得抑鬱症的機率比較高!4,經常吼孩子,會讓孩子變得也喜歡大吼大叫!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會效仿父母!等孩子長大了,很難更改這個毛病!
  • 幼小銜接--下課十分鐘 我的課間我做主
    小學生的校園生活和幼兒園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小學的課間十分鐘。    進入小學生活,每節上課活動結束後,都會響起一段音樂,這時候所有的小學生會走出教室,安靜的操場熱鬧了起來,這就是課間十分鐘到了。    課間十分鐘是用來做什麼的呢?不要小看這短短的十分鐘,這其中包含著幼兒對時間的概念、自理能力、計劃與執行力、以及自制力等等。
  • 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學生
    近日看到兩則關於「課間十分鐘」的新聞:中國青年報社最近組織的一項社會調查顯示,75.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普遍,且在小學中最為突出;而在浙江省紹興市第一中學,因為校方縮短晚自習課前的休息時間,引發了學生的強烈不滿,有人在校園內張貼了兩封致學校領導的公開信,其中一封「向學校提出嚴正抗議」。
  • 快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
    不少家長叮囑孩子:「課間別待在教室裡,有機會就出去玩,多看看遠處,讓眼睛放鬆一下。」但是,孩子的回答很無奈:「除了上廁所,我們只能留在教室裡,最多也只能在走廊裡轉轉。」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0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5.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安靜的課間10分鐘」現象普遍,且小學最為突出。在上海的中小學,這樣的情況也並不少見。
  • 近九成受訪學生家長關心孩子怎樣度過課間十分鐘
    課間十分鐘是中小學生學習之餘的放鬆時間,在課間適當活動一下有利於他們身心發育和創造力發展。但如今,本該熱鬧的課間十分鐘卻異常安靜。家長對此怎麼看?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08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9.3%的受訪家長關心孩子在學校的課間十分鐘是如何度過的。
  • 用好「課間十分鐘」 勝過「課下十年功」
    用好「課間十分鐘」 勝過「課下十年功」時間:2019-06-18 15:57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近日看到兩則關於課間十分鐘的新聞:中國青年報社最近組織的一項社會調查顯示,75.2%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安靜的課間十分鐘現象普遍,且在小學中最為突出;而在浙江省紹興市第一中學
  • 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民生視線)
    然而今天,大部分中小學的課間十分鐘已變味,沒有自由活動,只有嚴加看管。課間十分鐘哪兒去了?如此「圈養」,孩子們快樂嗎?會不會影響他們的成長?   ——編者   課間自由活動變「圈養」   學生多、操場小,學校擔心孩子磕碰   北京市朝陽區李女士的兒子上小學沒多久就告訴她,課間十分鐘,除了喝水和上廁所,不可以出教室。李女士心疼孩子,讓他多喝水,增加活動量。但是孩子很聽老師的話,課間不敢隨便離開教室。
  • 課間十分鐘:老師,我可以出去玩嗎?
    課間十分鐘:老師,我可以出去玩嗎?近日,在小學之中的一個調查暴露一個存在的普遍的現象,這也得到了眾多網友們的關注。據該調查顯示,共有1908個家長受訪,有3/4的家長表示其孩子所在的學校課間10分鐘安靜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且在中小學最為突出。一位接受採訪的家長說,在課間的時候,他給自己的孩子送東西,然而進入校園之內,卻發現整個校園靜悄悄的,如同在上課一樣,讓他誤以為來錯了時間。它也反映了感覺這樣的情況已經好幾年了,學校都不允許孩子課間在室外玩。
  • 看看日本、美國的學生,課間十分鐘都在幹嘛?感嘆:中國學生太難
    因此,無可避免的,孩子的休息時間和放鬆時間被大大壓縮,生活中到處充滿了學習。即使是在學校10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家長們也恨不得孩子們一心八用都安排在學習上。課間十分鐘,各個國家的學生們都在做什麼?所謂課間十分鐘,就是課間休息,可能在其他國家,休息時間並不一定都是十分鐘。但是同樣的,不同國家的學生們,在課間休息時所做的事情也是不同的。我們來看一下,各個國家的學生都是如何利用課間十分鐘的。
  • 各國學生課間十分鐘對比圖,中國孩子大不同,網友:有老幹部氣質
    操場上則是整整齊齊,安靜得很,只留下孤單的籃球筐子,一排排齊刷刷的桌球臺,以及寬敞的大操場。 而現在的學生課間十分鐘,普遍給人一種比較「老氣橫秋」,少年老成的感覺,很是沒有青春活力的感覺。網友說:有老幹部氣質
  • 「課間十分鐘」哪兒去了
    原標題:「課間十分鐘」哪兒去了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人文關懷精神的教育者不是合格的教育者   70、80後們,大多寫過《課間十分鐘》這篇作文吧。   「下課鈴一響,同學們爭先恐後地衝向操場,有的踢毽子,有的跳格子,還有的在單雙槓上翻飛……我們像一群快樂的小鳥,歡笑聲飄過花叢和林梢……」   這樣的場景,足以讓今天的孩子們心生羨慕——如今「十分鐘」已經縮水為「五分鐘」,許多中小學還規定:課間不許出教學樓,不準在樓內喧譁。   家長問為什麼?校方說為學生安全。這理由實在牽強得很。
  • 各國課間十分鐘,日本要忍耐,韓國被羨慕,中國孩子拼命寫作業
    在每個國家,教育都是重中之重,學校會合理的安排上課時間,讓孩子們寓教於樂。一般來說,一節課會持續40分鐘左右,然後會給孩子們安排十分鐘的休息時間,也就是所謂的課間。這是為了讓孩子在高速集中和緊張的學習之後,能夠有充分的時間放鬆大腦和眼睛,讓身體得到暫時的休息,已準備下一階段的新學習。一般來說,一節課會持續40分鐘左右,然後會給孩子們安排十分鐘的休息時間,也就是所謂的課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