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歡迎轉載分享)」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錯是必然的,畢竟年幼無知的他們並不能有效地分辨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尤其在面對「偷」這個字眼的時候,有些父母總是會不分青紅皂白地開口大罵。
事實上,孩子在小時候對於金錢是毫無概念的,這才讓他們產生了偷的行為,但不論是什麼原因,「偷」確實是一個壞行為,而家長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也會給孩子造成不同的影響,甚至決定孩子的人生方向。
01同樣是「丟了」100元錢,兩位爸爸不同的做法,決定了孩子不同的人生
第一種爸爸---只會嚴刑逼供
樂樂小時候是一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可現在卻成了「慣犯」,不是偷同學的錢就是偷家裡的錢,凡事有需要有用錢的地方,都是偷出來的。
為什麼樂樂會變成這個樣子,這和小時候第一次偷錢有很大的關係。
一次樂樂爸爸準備將剛剛從銀行取出的1000元錢去隨份子,可是走時卻發現缺少了100元,這還沒出門錢就「丟了」,懷疑是樂樂偷拿了,於是氣呼呼地把樂樂叫到跟前,開始質問他。一開始樂樂並不承認偷拿了錢,於是爸爸拿起自己的皮帶就打了起來,最後樂樂在爸爸的嚴刑逼供之下交出了偷拿的100元錢。樂樂爸爸當時氣壞了,扯著嗓子罵道:「小兔崽子,你還學會偷錢了,改天我再好好收拾你」。
其實,樂樂當時偷錢是有原因的,當時快到教師節了,樂樂和幾個同學準備給自己喜歡的老師送一份禮物,可礙於自己的零花錢不夠,所以才偷拿了爸爸的錢。
自從這事之後,樂樂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成了一個十足的小偷。
第二種爸爸---巧妙化解危機
同時有一位爸爸,也是發現自己的錢包裡面少了100元錢,第一時間和家人落實情況後,確定是自家孩子拿了這個錢。知道孩子有偷竊的行為後,這位爸爸並沒有質問孩子,而是組織了一場家庭會議。
這位爸爸在家庭會議中說道:「我的錢包裡面少了100元錢,我知道肯定是咱們家裡人有急用才拿了我的錢,所以今天我們開這個家庭會議,就是希望把你們的困難說出來,我會竭盡全力地幫助你」。聽到爸爸這麼說,這個孩子沉思了片刻後主動向爸爸道歉,原因是學校裡有一位同學生了嚴重的病,老師希望大家獻出自己的愛心,因為擔心爸爸媽媽不同意,所以才偷偷拿了錢。
之後,這位爸爸也和孩子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告訴他不論什麼情況都不能偷拿錢,遇到問題要主動地和爸爸媽媽溝通,獻愛心是好事,爸爸全力支持他。聽到爸爸這麼說,孩子誠懇地對爸爸說了一句「對不起,謝謝您」,之後再也沒有偷過任何東西。
02分析:
從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孩子偷錢的原因很單純,就是想給老師買個禮物、給同學奉獻愛心而已。在他們的最初意識中,並不覺得沒有告訴爸爸拿了他們的錢這是「偷」,他們還沒有完整的金錢概念。
第一種爸爸全然不了解事情的原委,典型的做事不經過大腦,以為打一頓就能遏止了,殊不知一步一步地將孩子推向了深淵;而第二種爸爸卻通過這件事讓孩子意識到錯誤,將壞習慣扼殺在搖籃裡。
03面對孩子有「偷」的行為,父母應該這麼做
1、要了解事情的真相
就像案例中一樣,孩子偷拿錢的原因其實很單純,當我們發現這樣的事之後,不妨先聽聽他們怎麼說的,只有了解事情的真相,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去改正。
2、給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空間
其實有時小孩子在做錯事之後也會後悔,但是當他意識到自己錯誤還沒來得及去承認時,就已經被父母的責罵聲嚇半死,還談什麼認錯。這時家長可以學學第二種爸爸的方法,開一個家庭會議,旁敲側擊地提醒下孩子,給予他們獨立處理問題的空間,讓他主動去承認錯誤。
3、幫助孩子建立金錢概念
很多孩子對錢是完全沒有概念的,他們認為父母的錢就是自己的,可以不經過同意自行支配。這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建立金錢概念,告訴他們爸爸媽媽的錢你可以花,但是必須要經過我們的同意,絕對不可以偷偷地拿,這種行為是錯誤的。
4、讓孩子知道金錢是怎麼來的
金錢是父母經過努力工作掙來的,裡面匯集著父母辛苦的汗水,我們可以帶孩子體驗爸爸媽媽的工作,得知金錢來之不易,讓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並且引導他們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錢,培養他們的財商,這樣才能讓他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擴展一:有種「神仙兒子」叫海清兒子,14歲自律又紳士,十項全能讓人羨慕
擴展二:為啥男孩愛「粘著」媽媽?背後的心理暗示很暖心,媽媽要讀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