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IN詞:微博症候群

2020-12-16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如今沉醉於微博的人還真不少,換馬甲、搶沙發樂此不疲。如果你已經沉迷微博,沒事整天在微博上待著,否則渾身不自在,出現焦慮、依賴、強迫等心理問題,那麼你就是患上了微博症候群。

心理IN詞:微博綜合症

  名詞解釋

  微博,就是一個可以自由發言和與他人交流的平臺,網友們通過微博隨時分享彼此的生活。人們在微博上發洩情緒,表達觀點,可以緩解生活中的煩惱,同時還找到一些有相同生活體驗的人交流經驗,有利於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在微博上,可以跟偶像平等交流,感覺自己在芸芸眾生中冒出了頭。在微博上,自己的言論能夠被別人看到,於是乎陶醉其中,就開始經營自己的「公眾形象」,用心秀出精心打扮的生活細節。正因為如此,微博也讓一些人上了癮,一天不「織圍脖」就寢食難安,出現焦慮、依賴、強迫等心理問題—— 這,就是患上了微博症候群。

  微博症候群,即難以自控地關心各種事件和人們的評論;讀書時間減少;四海之內朋友聚會談論的事務嚴重趨同,獨家見聞與感受減少;負面事件此起彼伏,經常怒火中燒卻又無能為力;對國家前途的樂觀逐漸被悲觀壓倒;眼睛老花速度加快……

  ■ 導讀:

  「微博控」們的那些症候群

  專家:微博成癮會致焦慮、強迫症

  避開微博症候群 一定要掌握「度」 39健康網(www.39.net)專稿,未經書面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心理in詞:微博上癮症
    微博上癮症  名詞解釋  沉迷於微博,沒日沒夜地上微博,甚至放棄睡眠時間,在辦公室或者家裡用電腦上,出門在外用手機發,連上廁所也不耽誤。一旦停下來不上微博,就會出現焦慮、煩躁、易激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食欲不振等反應。  有網站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人中,有26%的人每天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微博;有15%的人出門在外使用手機,隨時隨地發微博;而有6%的人每天發微博10條以上;有28%的人至少每天上1-3次微博;只看微博不發言的有7%,有空才上微博的佔14%;不知道微博的僅4%。
  • 心理科普|節後症候群
    別急,這裡有一份超詳細節後症候群手冊,請食用! 人們從周一到周五,辛勤工作,把與工作和學習無關的事置之度外。一到雙休日或法定假期,這些被置之度外的事又被提上議事日程。這幾天,把原來建立起來的工作與學習的「動力定型」破壞了。
  • 「年關症候群」可能是一種心理失衡
    其實,多數人都有「年關症候群」,心理專家都說了,這是積累了一年的壓力的集中爆發,就看你怎麼釋放啦。你也有「年關症候群」嗎?你又是如何化解的呢? 「年關」兩字好焦慮 小李是福州一家傳媒公司的職員,元旦剛過,他就感到好累。
  • 雙節後假日症候群高發 南通心理專家來「支招」
    長假過後,不少人都會出現情緒低落、緊張、疲倦等症狀,這些狀況就是人們常說的「假日症候群」。那麼如何擺脫「假日症候群」呢?心理專家為廣大市民「支招」。南通市心理諮詢中心主任醫師戴偉華介紹,這兩天有類似症狀的患者在門診已形成小高峰。在假期間,很多人打亂了正常的作息時間,破壞了飲食規律,人體各器官都超負荷運轉,引起生理功能紊亂,同時面對重新開始的工作和學習,形成生理心理上的雙重壓力,因此形成了所謂的假期症候群,它具體表現為難以集中精神工作和學習、情緒低落、昏昏欲睡、失眠抑鬱、胃口欠佳甚至心悸、肌肉酸痛等等。
  • 心理專家支招應對「開學症候群」
    新學期已經開始,不少孩子可能還沉浸在假期當中,在心理和生理上對上學還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不適應,導致出現「開學症候群」。如何讓孩子及時「收心」呢?一起來聽聽醫生的建議。調整作息 好好「收心」醫生表示,暑假時不少孩子生活不規律,開學後,一下子進入到規律性較強的學習狀態,他們的作息節奏和生物鐘一時難以適應,心理上也未做好學習的準備,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緊張焦慮等表現。
  •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剖析權力與情感的隱秘聯繫
    在《以愛求生》一書中,迪伊·格雷厄姆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一詞,以此對父權制進行了分析。「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揭示了權力與情感之間的隱秘聯繫,也讓我們看到不對等的權力關系所具有的複雜的表現形式,以及反對不對等權力關係的艱巨性。「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源於發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一起綁架案。
  • 節後如何擺脫「假日症候群」?心理暗示很重要
    有的人在假期中蒙頭大睡,有的熬夜娛樂,導致嚴重睡眠紊亂,假期結束後難以應對日常的工作需要,從而被「假日症候群」悄悄地盯上了。  「假日症候群」實際上並不是特指某種具體的疾病,而是指在長假過後,由於生活規律、生活節奏、社會角色的變化和調整,從而引發的一系列身心不適應的狀態。
  • 即使出現「開學症候群」,也要試著接納它,合肥四院心理專家支招應對「開學症候群」
    和對新學年的期待一起出現的,還有熟悉的「開學症候群」——從「暑假模式」切換到「校園模式」,總有一些孩子適應不了,特別是對於那些幼升小、小升初和畢業班的孩子們來說,全新的環境和陡增的壓力讓他們大呼「太難了」。
  • 心理障礙成大學生就業「攔路虎」—大學生「就業症候群」透析
    心理障礙成大學生就業「攔路虎」——當代大學生「就業症候群」透析文//許聖義 許昌浩 自閉等心理障礙和自卑、自傲等自我認知障礙為主,被心理專家統稱為「就業症候群」。「就業症候群」不容忽視,已經成為阻礙青年就業成才的「攔路虎」。 心理障礙類型五花八門 青年人在就業過程中所產生的心理障礙可謂是「五花八門」,有一些……就業,意味著青年人處在了「第二次心理斷乳期」。有心理專家表示,近兩年來,大學生就業受挫導致的心理問題已經佔全部諮詢問題的60以上,位居青年各類心理問題之首。
  • 孩子出現「開學症候群」咋辦?心理專家為您支招
    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安徽省精神衛生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科副主任醫師耿峰介紹,如果孩子在開學前後出現了失眠、焦慮、胃腸道不適、好發脾氣等情況,很有可能是「開學症候群」作祟。解讀不同年齡段孩子出現「開學症候群」原因不相同耿峰說,「開學症候群」並不是一種疾病的名字,是指由開學引發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為上不適的症狀。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出現「開學症候群」,原因也是不同的。
  • 雜學|6種命名自童話的心理症候群(人設靈感)
    愛麗絲夢遊仙境-劉易斯·卡羅爾愛麗絲夢遊仙境症候群多數愛麗絲症候群的人都伴隨偏頭痛症狀。由於只有本人才能感知到異常,很難得來周圍人的理解。指女性潛意識中的依存心理,堅信自己能像灰姑娘一樣,盼來迎接自己的王子,藉此得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 心理專家教你應對「節後症候群」
    這樣的節後症候群該怎麼破?來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  節後症候群最常見的表現有:失眠、吃不下飯、情緒不穩定、注意力難以集中、工作提不起勁,甚至拒絕上班、拒絕上學。  南京腦科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李箕君介紹:「產生負面情緒,並不是長假或者壓力本身造成的,可能跟你的身心健康狀況是有關係的,如果認識到這一點,有利於有的放矢地去調整。」
  • 「假期一條龍,上班一條蟲」——解析假期症候群背後的心理邏輯
    只要具備這些情況,基本就是假期症候群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什麼是假期症候群? 假期症候群(Post-holiday syndrome),又叫假期症候群,是人們在長假,尤其是春節和國慶黃金周之後,出現的一系列亞健康症狀,因為不是疾病,所以叫假期症候群,而不是假期綜合症。
  • 萬曆症候群,導致明王朝滅亡的心理疾病
    那些自幼在父母嚴格管束下成長,且在青春期沒有明顯叛逆表現的「乖孩子」,在成年後往往表現出優柔寡斷、被動的個性,稍遇挫折就會出現極端情緒化的反應,並伴有嚴重的精神、物質依賴,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萬曆症候群。之所以把這種心理疾患稱為萬曆症候群,首先當然是因為萬曆是此症候群患者中最典型,也是名氣最大的一個。
  • Klinefelter症候群(XXY症候群)(男性)
    Klinefelter症候群又稱XXY症候群或克氏症候群,是由於男性患者細胞額外多出一條X染色體所致。Tuner症候群(女性,45,X0)、Klinefelter症候群(男性,47,XXY)男性新生兒的發病率為1/1000。是引起男性性功能低下最常見的疾病。
  • A片上癮症候群
    不知道為什麼,我居然提議要拿繩子跟手銬綁她,要她模仿A片裡面的SM,這樣能讓我很興奮,可是她接受不了,還說我是心理變態。我是不是心理變態呢?我很害怕,我很想擺脫現在這種狀態,可是又無能為力。  會客進行中    紅茶:據說看A片是增加夫妻情趣、對已經乏味的夫妻生活進行的有益補充。但是過猶不及,如果把這個當成每次親熱的背景,那就有點太誇張了。
  • 20種心理法拒絕周一症候群
    核心提示:周一上班時,總會感覺疲倦、頭暈、渾身酸痛、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即「周一症候群」。本文給出了20種避免「周一症候群」的方法,大家可以參照以下方法,避免「黑色星期一」。   一到周一,就有人咆哮:「又上班了!上班的心情比上墳還要沉重!周末總是很短!有木有!又上班了!有木有!每到周一,我就疲倦!
  • 國慶節後幾種常見病要提防 應對假日症候群從作息飲食心理入手調節
    煩躁不安、不想工作,情緒抑鬱、焦慮,嚴重的甚至腹痛、失眠……每年十一放假結束,都會有不少人患上假日症候群。專家指出,假日症候群不一定是病,治療假日症候群應以預防和調適為主。  提醒小心被假日症候群「盯上」  「一些平時在高度緊張狀態下工作的上班族,一旦停下來無事可做,容易出現抑鬱、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反應。」合肥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科醫生高莉玲說,放假之後,很多人都需要有一個心理上的適應期,一些上班族由於長期處於疲勞狀態,身體得不到休息,因而很容易發生「慢性疲勞症候群」。
  • 開學前暑假症候群頻發 醫生提醒:心理幹預很關鍵!
    連日來,記者在省會多家醫院心理諮詢門診發現,帶著孩子前來諮詢的家長明顯增多。家長對醫生描述孩子的症狀差不太多,基本上都是精神不佳、食欲不振,還有部分孩子出現失眠、煩躁等情況。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兒少心理科主任馬靜博士表示,隨著新學期臨近,因為假期不規律的生活,導致一部分孩子出現暑假症候群,這一狀況在開學前一周和開學後的第一周表現尤其明顯。
  • 經前期症候群的應對策略
    經前期症候群的具體發病機制尚不明了,主流觀點認為其與黃體晚期孕酮(progesterone,P4)和雌激素的濃度降低密切相關,是女性生殖周期中性腺類固醇波動時的個體反應,也與心理-社會因素等有關。經前症狀可能由於鈣失調、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和維生素D缺乏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