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追名逐利應該是無可非議的,關鍵在於,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求名,水到渠成。一個人的胸懷在名利的面前就能看出來。曾子說:「退已而讓人。」意思是說,作為一個有修養的人應該約束自己而豐厚他人。有了這樣一份責任就能讓人感德;而在有成就時,能讓功於他人,就能讓人感恩。我們平民百姓沒什麼大動作,大舉措讓世人矚目,但在日常生活瑣碎中能夠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以平常心態處世就能獲得好名聲,到晚年回首往事無愧人生,安然歡渡夕陽紅豈不快哉!
上帝安排人生是平衡的。貪官的痛苦懺悔是對黑心斂財快樂的平衡;領導退休後的失落是對在位時風光的平衡。農村有「死不下燒笊籬」的說法,就是一些做過不良事的人,在臨去世時病得受不了以為是自己作孽的報應而想的一種促早死的辦法,那也是心理安慰的平衡。如果做官不貪,領導為民,為人賢善會有這種懺悔、失落和愧疚嗎?要想人生無愧,就應該從小培養做人的道德。憑勤勞發家,憑智慧出仕,憑賢善處世為人。
記得80年代我在試驗場工作時,單位車從西安拉回來議價面,每人一袋,按來人次序挨著拿。我下去時已拿走一部分,旁邊有幾個人誰也不拿,怎會事呢?原來是該拿的那一袋面袋子破了,麵粉露了出來,都不願拿。我毫不猶豫地把那個破袋面拿走。其實麵粉也沒有漏出多少,只是面袋掛破了個小口,我用針線縫了一下就拿回家了。當時同志們就發出讚嘆:「還是人家不一樣」。你說能吃多少虧?在群眾眼裡你自然高了一籌啊!房改時我有條件分兩孔窯洞,和一位科長發生衝突,按理他是爭不過我的,但我們都是好關係,從工作上我也想充分調動他的積極性就主動讓於他,當時他還來我家表示感謝。後來我買了樓房,結果也不比他差,但好名聲也獲得了,你說吃虧了嗎?人生就是這樣,與人為善自己也舒暢啊!我一生處奉信:不比人少幹活,不比人多拿錢,和誰一塊幹事會不滿意呢?現在快退休了,回首往事雖無大惠於世而稱頌,亦無留惡於社會而遭罵名,無愧無悔,心安理得啊!
古人說:「吃虧是福。」其實得與失是轉化的,人生的平衡讓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啊。細想人赤條條地來去,何必為名利所羈絆呢?輕鬆活出自己的賢善人格不是很好嗎?為了無悔的人生應該從小做起,以勤勞善良,忠厚誠實為本,活出應有的人生風採,也不枉來世一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