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5 0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什麼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是臨床治療對傳統中醫「治未病」學說中「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具體體現。三伏一般是指夏至至立秋後這一段時間。中醫認為,三伏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隆盛的時節,此時人體陽氣也隨之會達到最為旺盛,肌膚腠理開洩,毛孔張開,經絡氣血流注最為活躍,通過特製藥物貼敷於穴位上,可使藥物更能有效地滲透進機體及驅邪外出。因此,在三伏天進行穴位貼藥,可通過經絡內傳、氣候、穴位、藥物共同作用,起到提高免疫抗病能力,調節機體陰陽平衡、恢復臟腑功能的作用。
三伏貼的優勢
三伏貼是一種純中醫外治療法,具有操作方法簡便、價廉效優、安全無毒,無創無痛的特點。由於不經過消化道,治療期間不妨礙其他藥物的正常使用,避免了對胃腸道及肝臟的影響。貼敷後只有局部皮膚的熱或輕度癢、痛的感覺,易於被患兒接受。
「三伏貼」的貼敷時間:
夏至6月21日
初伏7月16日
中伏7月26日
中伏加強貼8月5日
末伏貼8月15日
適用於孩子哪些病症
1.小兒感冒:
素來體質差,易感冒,抵抗力差,多汗,易發熱以及經常輸液的患兒。
2.小兒鼻炎,扁桃體、腺樣體肥大:
平素易流涕,鼻塞,噴嚏連連,扁桃體發炎化膿,夜間呼吸不暢,打鼾。
3.小兒咳嗽,肺炎咳嗽:
平素易咳嗽,易患支氣管炎,肺炎,過敏性咳嗽,過敏性哮喘的患兒。
4.小兒脾胃虛弱,陽虛陰盛:
平素厭食,挑食,容易腹痛,腹脹,腹瀉或便秘,身體消瘦,身高體重低於正常標準的患兒,以及陰寒內盛的遺尿症患兒。
大家注意什麼
貼敷以前要向醫生諮詢是否適用。
貼敷對象為六個月以上兒童及成人。
貼敷期間忌生冷辛辣油膩,遠離空調。
貼敷後會在皮膚留下中藥色素痕跡,用溼毛巾擦去即可。
貼敷時間:兒童為0.5到2個小時,成人2到4小時(可根據個體耐受情況調整)。
貼敷期間如果出現局部皮膚微紅,色素沉著,皮膚輕度瘙癢均為正常反應,不影響療效。
貼敷後局部皮膚出現紅腫、疼痛、灼痛、刺癢難忍,小兒哭鬧不止,應立即取下藥膏,不要抓撓,不要擅自塗抹藥物,如無其它特殊情況多數一般可自愈。建議及時諮詢醫生,必要時需及時就診。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