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粒體DNA竟然也能遺傳自父親,這對遺傳學意味著什麼?

2020-12-15 騰訊網

線粒體結構。圖片來源:zmescience

譯丨瑪吉

文丨Michael J Porter(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分子遺傳學講師)

從刀耕火種時代,到細胞、分子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對自己從哪裡來的認識不斷加深。或許你也在學校學到了一些生物學知識,並據此做出了自己的判斷。

然而,我們在學校學到的一些東西往往只是簡化過的事實,有時甚至不那么正確。比如「人的感官只有五種」,「物質的狀態只有固、液、氣三種」。如今,一個新的研究又在這張「不完備的知識」清單中增添了一項,它證明我們細胞的能量來源——線粒體來自我們的父母雙方,而不是像在生物課堂上所學的那樣,只來自我們的母親

這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得出結論稱,在三個獨立的家庭中,父親精子中的線粒體成功地傳遞給了幾代人。這顛覆了我們對一個基本「真相」的科學理解,並為更好地治療線粒體疾病開闢了新的可能性,給許多正遭受毀滅性折磨的家庭帶來希望。

線粒體遺傳

線粒體將我們攝入的糖、脂肪和蛋白質轉化為細胞用來為自身提供能量的分子。因此,當線粒體出現差錯時,結果往往是災難性的,它會導致伴隨終生的問題,甚至能導致子宮內受影響的胎兒的死亡。

例如,MELAS症候群開始於兒童早期,能導致癲癇發作和痴呆。科恩斯-塞勒症候群(KSS)會引起視力和聽力問題,甚至可能導致患者失明和失聰。

線粒體是為細胞供應能量的細胞器,線粒體DNA是環形的,不同於染色體DNA。| 圖片來源: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

細胞的大多數DNA都包含在細胞核中,但線粒體獨立存在於細胞核之外,而且擁有自己的DNA。人們認為,這是因為線粒體最初是獨立的生物體,它們在大約14.5億年前進入早期細胞內,從此就再也沒有離開。線粒體能自我繁殖,並通過在卵細胞中「搭順風車」而代代相傳下去。

在受精過程中,父親的精子將他的DNA轉移到卵子中,但精子的線粒體很少或根本不會進入卵子。如果有一些線粒體混進了卵子,那麼也會有專門的機制來摧毀它們。

人類的卵子與精子結合。| 圖片來源:Spike Walker

這項新的研究發現,在少數家庭中,那些設法進入了卵子的來自父親的線粒體並沒有遭到破壞,雖然我們目前還不知道原因。還有證據表明,在受精卵發育成胚胎的過程中,這些來自父親的線粒體的DNA複製,甚至可能比來自母親的線粒體的DNA複製還要多

或許在以前的研究中,科學家也發現了來自父親的線粒體遺傳給後代的例子,但這些結果可能被低估,或許被認為是因樣本汙染導致的結果。然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更廉價、更深入的DNA分析成為可能。所以,很可能會有越來越多類似的案例被相繼報導。

更好的疾病療法

線粒體DNA的突變與一些疾病具有密切關係。| 圖片來源:Wikipedia

這些發現具有一項非常重大的意義——如果更好地了解線粒體是如何傳遞的,我們就有更好的機會來發展治療線粒體疾病的方法,這甚至可能促進正常運轉的線粒體在受精卵內的繁殖,以取代那些受損的線粒體。

然而,任何治療方法都可能引起爭議,因為這牽涉到要以一種會遺傳到後代的方式影響一個人的DNA。然而,另一種目前唯一的治療方法同樣存在爭議,這種方法牽涉到將受精卵的細胞核注入含有正常線粒體的供體卵細胞中。這通常被描述為製造「三親嬰兒」,在大多數國家都是不被允許的,儘管第一個這樣的嬰兒已經於2016年4月出生。因此,操縱父母的線粒體或許可以被視為一種更可取的選擇。

人類進化的意義

這項工作可能會影響通過線粒體DNA來研究人類進化和遷移的科學家。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線粒體DNA的變化往往非常小,因為線粒體的微小變化也往往是致命的,因此不會遺傳給後代。這意味著,一個人的線粒體DNA很可能與他們的遠祖以及同一族群的其他人非常相似。

因此,通過研究不同人群的線粒體DNA,科學家還能夠追蹤這些群體在世界各地的遷徙,甚至能夠確定所有人類可能的共同母系祖先,也就是「線粒體夏娃」。

然而,所有這些工作一直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即線粒體只會從母系遺傳,而我們現在知道這是錯誤的——來自父親的線粒體也可能會遺傳給後代。那麼,使用線粒體DNA來研究人類進化和遷移的方法就變得全然無效了嗎?

或許不會。這項新研究發現的案例的罕見性意味著,它不會顯著影響我們對這一領域的理解。但進一步的研究如果表明父親的線粒體DNA遺傳更為普遍,那麼我們對人類遷徙的整體理解可能就需要調整了。

原文標題為「Study shows mitochondrial DNA can be passed through fathers – what does this mean for genetics?」,首發於2018年11月28日的The Conversation,略有修改。

相關焦點

  • 遺傳學大發現:這一特殊DNA竟然也能遺傳自父親
    這顛覆了我們對一個基本「真相」的科學理解,並為更好地治療線粒體疾病開闢了新的可能性,給許多正遭受毀滅性折磨的家庭帶來希望。 線粒體遺傳 線粒體將我們攝入的糖、脂肪和蛋白質轉化為細胞用來為自身提供能量的分子。
  • 華人科學家證實,父親也可以將線粒體DNA遺傳給後代
    他們在三個獨立家庭中證實:之前認為只能通過母親遺傳給後代的線粒體DNA,也可以通過父親傳遞給後代。 對,你沒看錯,父親也可以把線粒體DNA遺傳給後代。人類線粒體遺傳學先驅Douglas C. Wallace院士 線粒體DNA可以通過父親遺傳真正引起學界注意是在2002年。
  • PNAS:線粒體DNA不僅遺傳自母親,也遺傳自父親
    ,這些基因的突變能引起線粒體疾病。長久以來,人們普遍認為孩子的線粒體僅繼承於母親,而父親精子中的線粒體在受精後已經被破壞,因而對線粒體疾病的研究多局限於母系遺傳。近日,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療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公認的mtDNA遺傳規律存在不足,父系mtDNA在少數情況下仍可遺傳後代!換言之,mtDNA遺傳並非母親「特權」,父親也可為子女mtDNA添磚加瓦!
  • 線粒體DNA有時也會來自父親
    在一項重寫教科書的開創性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了線粒體DNA父系遺傳的證據。直到最近,人們一直認為線粒體DNA只能繼承自母親。作者們寫道:「這項研究深刻地改變了人們對線粒體遺傳的普遍看法,並有可能開闢線粒體醫學的新領域。」該研究近日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 科學家發現人類線粒體DNA的雙親遺傳
    近日,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療中心等科研人員在PNAS上發表了題為「Biparental Inheritance of Mitochondrial DNA in Humans」的文章,發現在極少數情況下,人類線粒體
  • 父本線粒體DNA也能遺傳給後代
    也有科學家提出了mtDNA父系遺傳的疑議,並在羊、蒼蠅和老鼠身上得到了證實。但在人類中卻一直沒有找到令人信服的相關證據。不過,最近的一項新研究找到了人類mtDNA雙親遺傳的多個實例,也許mtDNA真的可以由父親遺傳給後代!11月26日,PNAS期刊刊登了這一最新發現,科學家通過對具有神秘症狀的個體及其親屬的線粒體進行測序,發現了mtDNA父系遺傳證據。
  • 線粒體也能來自父親—新聞—科學網
    在罕見情形下,線粒體可能同時來自父親和母親。圖片來源:RUSSELL KIGHTLEY 在人類每個細胞中都能發現的能量產生結構通常只繼承自母親。但如今,美國的醫生在3個不同家庭中辨別出十幾個從父母雙方那裡繼承線粒體的人。 這些人似乎是常規之外的極罕見個例,可能的原因是其所在家庭含有一種突變,而該突變會擾亂通常阻止父親線粒體遺傳給後代的機制。 線粒體產生細胞運行所需的能量,而包括精子和卵子在內的每個人類細胞都含有很多線粒體。然而,儘管父親的線粒體確實能進入卵子,但在人類體內,它們攜帶一種標記其被摧毀的化學標籤。
  • 線粒體 DNA 之謎被揭開:為啥只能通過媽媽遺傳?
    線粒體是細胞中提供能量的細胞器,被稱作細胞的「能量工廠」。負責研究的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薛定教授對新華社記者解釋說,父本線粒體存在於精子裡,而精子需要線粒體產生大量能量用以在遊動中與其他精子競爭。在大負荷的情況下,線粒體產生了很多氧自由基,這些氧自由基能誘導線粒體DNA發生突變,所以大自然進化出一套機制將來自父親的線粒體從受精卵中清除掉。
  • 科學家揭示為什麼線粒體不能通過父系遺傳
    負責研究的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薛定教授對新華社記者解釋說,父本線粒體存在於精子裡,而精子需要線粒體產生大量能量用以在遊動中與其他精子競爭。在大負荷的情況下,線粒體產生了很多氧自由基,這些氧自由基能誘導線粒體DNA發生突變,所以大自然進化出一套機制將來自父親的線粒體從受精卵中清除掉。
  • 線粒體因何不能父系遺傳
    一個國際團隊近日說,他們探清了為什麼線粒體DNA不能通過父親的精子,而只能通過母親的卵子遺傳給後代。  線粒體是細胞中提供能量的細胞器,被稱作細胞的「能量工廠」。當精子與卵子結合成受精卵後,精子中的線粒體會啟動一套自毀機制。如果延遲這套機制發揮作用,那麼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胚胎存活可能性降低。
  • 表觀遺傳學如何入門?
    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門生物學科,在最近這十來年裡更是熱門,未來前景一片光明。所謂表觀遺傳,又稱表徵遺傳或擬遺傳、外遺傳以及後遺傳。
  • 孟德爾玩豌豆,遺傳學的遺傳與交配或雜交關係
    達爾文比較贊成他的理論,在他的物種起源裡曾多次提到達爾文很贊成,就是依靠獲得性遺傳才能成功傳給下一代的說法,不過拉馬克主要是用解剖和觀察的方法去研究生物的遺傳,所以在遺傳學領域除了獲得性遺傳,再也沒有玩出什麼新的玩意兒,但是從他那裡完全沒看到了進化思想的與曙光遺傳與交配或雜交有關。
  • 孩子長得像父親,還是母親?最新研究發現,孩子更容易像母親
    2011年美國著名期刊《生理學與基因組學》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該論文指出線粒體中的DNA組只從母親一方繼承。線粒體被認為是細胞的「發電站」,它內部進行的化學反應所產生的能量是維持細胞生命所需的。這是否意味著,由於人的線粒體DNA僅從母親繼承而來,因此孩子會更像母親呢? 線粒體DNA能發揮什麼作用?
  • 最新研究表明線粒體可由父系遺傳
    傳統觀念裡,大多數哺乳動物的線粒體和線粒體DNA都是只通過母系遺傳。儘管有其他物種已被發現線粒體偶爾會經歷父系遺傳,但之前關於人類父系遺傳線粒體的報導大多是因為汙染或樣本混淆。然而,最近美國的實驗室發表論文,稱他們在三個家庭中發現了mtDNA雙親遺傳。研究人員還在獨立實驗室中通過不同方法證實了他們的成果。
  • 深度解讀線粒體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及線粒體疾病的發生機制!
    2017年9月2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我們可能都聽說過線粒體,我們甚至還記得在學校裡學習的時候線粒體被冠以「細胞強大能量」的稱號,但線粒體到底意味著什麼?其是如何進行進化的?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回到20億年前。
  • 科學網—線粒體不穩定致高賴氨酸血症
    同時,線粒體還控制著動物細胞凋亡的起始,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曉東等研究發現,細胞色素C從線粒體釋放到細胞質,從而激活凋亡程序。所以,保持線粒體的穩定對細胞的生理功能至關重要,而目前,人們對於線粒體內胺基酸代謝紊亂對線粒體穩態的影響卻知之甚少。 「我們想知道,胺基酸代謝紊亂影響線粒體穩態的機制是什麼。」
  • 開發高效的線粒體DNA鹼基編輯器!
    該工具在人體細胞的實驗室實驗中發揮了作用,它可能開啟一扇新的研究之門--以及未來數十種難以治療的由線粒體DNA (mtDNA)突變引起的疾病的新療法。這些罕見的疾病,包括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和致命的嬰兒心肌病,總發病率約為1 / 4000。到目前為止,對這些疾病的研究一直受到阻礙,部分原因是沒有辦法在小鼠品系中複製這種突變。
  • 代際遺傳的真相:孩子繼承了你什麼特質?以及你想遺傳什麼給孩子
    你從父母那裡繼承了什麼基因?身體特徵?對很多人來說,身體特徵在遺傳中最顯著。雖然我們和父母有著生理上某些方面的共性,但我們也有著更深層次的關係和情感模式。這意味著,孩子從父母那裡繼承的東西,可能比你想像的要多。
  • 孕期DNA鑑定哪裡能做,親子鑑定多少錢一次
    孕期dna親子鑑定需要哪些樣本  (1)懷孕8-13周時,可進行絨毛穿刺檢查,通過提取胎兒絨毛組織和疑似父親樣本、母親樣本同時進行比對。  胎兒絨毛親子鑑定的優點是可以讓孕婦在懷孕早期明確胎兒的生物學父親,及時採取措施,決定保住胎兒或者將胎兒在3月前流產,對於孕婦本人損傷較小。但由於絨毛穿刺導致胎兒及母體組織感染風險較高,一般不建議採用。
  • 無創dna親子大概要多少錢,做無創dna要多少錢
    核心提示:無創dna親子大概要多少錢,做無創dna要多少錢?女性意外懷孕後,因為不確定孩子的親生父親是誰,只能通過胎兒親子鑑定。而胎兒親子鑑定中心採集羊水和絨毛樣本的過程太危險,很多女性就躊躇不前,不知道要不要做產前親子鑑定,直到無創胎兒親子鑑定出現後,這種狀況才有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