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通知指出:
要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將體育科目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納入中考計分科目,科學確定並逐步提高分值,啟動體育素養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
可能很多濟南家長會納悶,體育本來不就算50分嗎?今年有疫情沒有考試而已,明年不還繼續嗎?為什麼還要強調這個?是不是其他省市沒有考體育,所以國家現在強調必須要所有的省市要考?
是的,由於各地區對於體育認識不一,地區差異,保障條件不一等原因,之前並非所有省市都如濟南市一樣有中考體育考試。
楊老師感興趣的倒不是體育考不考,抑或分值高不高,而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指出「既然體育(或美育)要變為主科了,是不是應該降低一下原本主科中考那些不重要的學科,給孩子們減減負,譬如英語」。
什麼「英語中考不考了」,「英語高考不考了」,「大學不考四六級了」,這樣的論調會甚囂塵上,甚至於有一些人這時候會出來「搞個大新聞」把英語大罵一遍,引人圍觀。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些觀點是否公允,值得一駁。
觀點一
英語教育,目前不但超前,而且泛濫。
投入人力、物力、財力時間比語文多,比數學多,比鍛鍊身體多。
我們先姑且不論超前這件事本身好不好。在濟南,我確實沒有感覺到英語教育的「超前」,更談不上「泛」和「濫」。絕大部分家長更多是將英語看作和語文數學一樣的重要的學科而已。也沒見得家長對英語的投入超過數學,語文。英語時間上投入比鍛鍊身體多,這倒是普遍事實,但搞笑的是,語數外投入時間好像都比鍛鍊身體多。
這麼多年我接觸到的家長的情況是,對孩子未來更有想法的少數濟南家長,會給孩子在英語的投入上更多一些,譬如注重小孩子的英語口語,因為他們知道就算站在實用主義的角度,這也是一項非常不錯的技能。孩子以後不管從事什麼工作,但凡稍微有些硬核的,原創的產品或商業模式都需要「借鑑」國外同行,抑或保不齊孩子將來有其他的打算:出國留學、進外企等等。
楊老師在深圳執教過一段時間,在北京也待過一段時間,不同地方的家長和孩子給我的反饋是:越是一線城市越是注重孩子英語的各項能力,二線只有少數人重視,三線會覺得啥玩意?什麼apple banana orange juice 都頂上不上俺的煎餅卷大蔥。四線只會說,發生什麼事了?
濟南的情況我們不消說,先看看一線城市的情況。有人問我為什麼不講講三線四線的城市情況。我們不是要向前看嘛!難道您一直有一個埋藏在內心深處的夙願,就是通過全家幾代人人的努力讓孩子去金日成綜合大學學習?
記得在深圳時我的一個孩子(他是深圳中學初中部的,現在華東師大讀大三)給我講,他們班大概50個孩子,到初三中考前會有將近二十個孩子出國留學,到高中之後特別是高二會更多。
我的三個特別優秀的孩子高二都去了美國,有兩個小女孩,一個初三中考前去了美國教會制的高中,另一個小女孩中考之後去了紐西蘭。還有一個小學霸,考入了深圳國際交流學校(高中),三年後去了英國讀書。還有一個孩子,中考成績不太理想,也出國深造了,因為國內壓力太大,害怕把孩子壓垮。
這些僅僅是我知道的孩子。而要想出國留學,這些孩子應該是早做打算的(用上面的論調來說就是「超前」學習的)。不提前努力,怎麼過語言關?而且我們都知道,就語言學科特點而言,孩子越是小一些,接受能力越強,學起來越容易。
理由:它是高精尖人士使用的,多數人在一生中很少使用英語,用那麼多時間去學習一門以後可能再也不會使用的英語,對多數人來說確實不值得。
說實話,這樣的觀點非常不新鮮。但我所看到的情況是我們大多數人不僅僅要介入英語世界,而且部分人要深度介入。
這是我現在寫這篇文章用的鍵盤,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我真心不敢說大部分人用不到,您可以抬頭看看您周圍一切,思索一下除了四大發明外其他器物的出處。
有次上課我講起發明(invent)和發現(discover)的區別, 讓孩子們幫我找找教室裡面陳列的一切,看看他們都是誰發明的,有沒有我們自己的貢獻。
啞光板我們沒有查出來,但啞光板所用的技術和理論,就是極為細小的顆粒狀表面呈現對光的漫反射。稍微有些物理學常識的孩子都懂得,這些學科理論來自哪裡。
後面孩子指了指筆記本、印表機、話筒之類的器物,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看到孩子有些氣餒,我說我舉個例子絕對是我們自己原產的,我指了指他們和我自己,我說我們絕對是如假包換的Made in China!孩子們笑了。
然後我告訴孩子們,承認別人優秀並不意味著自己落後,相反一個真正強大的人,他會發自內心的認可別人的優秀,向他人謙卑地潛心學習,這樣我們就可以如他人一樣優秀,甚至超越他人。
有人說英語是「高精尖人士」使用的。我只能說呵呵。作為一個英語老師,我每天使用英語。我就是一個小小的英語老師而已,算不上什麼高精尖人士。我要說我高精尖,我媳婦可得答應啊。或許她會,把馬桶搋子扔過來,夾帶一句「勞煩高精尖人士,去把廁所疏通好,謝!謝!」
從教這麼多年,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他人「我們真心沒有用那麼多時間去學習一門以後再也不可能使用的英語。學習英語的時間,遠沒有我們想像的多」。
以我們人生最為努力學習的六年(中學階段)為例。一年兩學期,一學期約二十周,每周假設上課六天吧,每天兩次英語課,你是個學霸,特別愛記單詞做題(課後再用一節課時長),這樣每周就十八次課(算上課後的時間)。
45(分鐘)*18*20*2*6/60=3240(小時)
這就是您所謂的付出那麼多時間。六年您以學霸的姿態學習,所花時間三千小時左右。有人說三千不少了,是嗎?
我們來看看三千小時在六年生活總時長中(365*24*6=52560)的佔比:
您在您最努力學習的年華,以學霸的姿態,學習六年,佔您六年生活總時間的百分之六。所以有的人想像著,我們用了那麼多時間去學英語,是「那麼多」嗎?我們誠懇一些。而且不僅僅英語如此,其他學科亦是如此。
其實作為一名英語老師,說到這裡的時候我挺不是滋味,我們付出6%的努力,卻希冀可以和老外談笑風生,站在他人的肩膀上,這談何容易。
總的來說,就我們現實的觀察,濟南的英語教育遠談不上超前。只有少部分有一定想法的家長願意給孩子小的時候多投入一些,讓孩子未來的多一些可能。大部分人在英語學科上面的投入和數學語文大致一樣,花費的時間遠比我們想像的少的多的多。我們自己連帶孩子們不可避免的要捲入一個主要以英語為信息媒介的世界,有很多人會深度介入,並不僅僅限於什麼「高精尖」人士。
最後,大家對於英語或者其他學科,有沒有更多的想法?歡迎大家各抒己見,在留言區寫下您的想法,我們一起真誠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