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小民同學和你一起看看英語專業出身的名人們。他們也是為英語專業建設和發展奠定基石的前輩們,堪稱每一位英專學子的楷模。
1
陸谷孫
陸谷孫教授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外文系英美語言專業,他是著名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雙語詞典編纂家、莎士比亞學者,國家級教學名師、首屆全國師德標兵、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貢獻獎獲得者,《英漢大詞典》、《中華漢英大詞典》主編,復旦大學傑出教授、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首任院長。
他花費30年時間編纂的《英漢大詞典》是第一部中國學者獨立研編的大型英語工具書。自出版以來,已成為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必備詞典,對中國英語教育的影響難以估量。這本詞典有多大多重,可以根據這個圖看出。還記得之前考CATTI筆譯時,很多學生都帶了這本詞典去。當你只來得及翻看一本詞典的時候,收錄詞語非常之多的陸谷孫先生的詞典真是最好的選擇了。
2
林語堂
林語堂的身份不止有翻譯家和作家,他還是學者、語言學家,甚至還是新道家代表人物。他還喜歡搞發明,比如發明中文打字機,他另有若干項小發明,亦獲得專利,其中一件就是可以擠出牙膏的牙刷。
林語堂所求學和執教的院校,都是非常厲害的:畢業於聖約翰大學,獲得哈佛碩士學位,回國後去清華、北大、廈大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後來又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而且他著作等身,寫出了一系列小說和文集,他還花費五年時間編寫出了一部《林語堂當代漢英大詞典》所有原稿自始至終他都一一過目、修改,並且一校再校。他的最厲害之處,就是中英文都爐火純青,國文根基深厚,又可以如母語人士一般流暢地用英文寫作,他的不少代表作都是用英文寫成,之後再由別人翻譯成漢語。而且他的作品,非常地受到西方讀者喜愛,也曾兩度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
英語專業的同學,在選擇名著時,不妨讀一下林語堂的書。現在提倡用英語說好中國故事,而好好讀林語堂的書就可以習得這一技能。他一輩子幾乎都致力於在西方講好中國故事,許多的西方人通過閱讀林語堂的書了解了中國的文人墨客及其精神生活,了解了中國的孔孟之道以及道家學說,展現了當代中國人頑強的精神。在那個中國積貧積弱的時代,他和西方人展示了中國人積極的風貌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而且閱讀了他的書,能品讀不少風雅的幽默文字,能體會到西方讀者喜歡看什麼樣的中國文化故事,以及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呈現。
1)小說:《京華煙雲》《啼笑皆非》《風聲鶴唳》《朱門》等
2)文集:《浮生若夢》《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等
3)譯著:《浮生六記》《東坡詩文選》《西廂記序》《水滸傳序》《蘭亭集序》《秋醒詞序》《齊物論》
「譯國譯民」就來源於《吾國與吾民》和「益國益民」
3
王佐良
王佐良。詩人、翻譯家、教授、英國文學研究專家。1939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外語系(原清華大學外語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國牛津大學攻讀英國文學研究生。1949年回國後,歷任北外教授、英語系主任、副院長。他著作和譯作等身,而最廣為流傳的代表作就是翻譯的培根的《論學習》。譯作語言文字優美傳神,生動詮釋了什麼叫「信達雅」。
讓我們來讀一段,膜拜下大師的譯文吧!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
4
許國璋
他和王佐良一樣,同樣是1939年9月在西南聯大外文系畢業。他先後任教於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校。1947年12月赴英國留學,相繼在倫敦大學和紐約大學攻讀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1949年10月回國,在北外任教。傾畢生心血於我國的外語教育事業,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
許國璋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英語教育家。他主編的大學《英語》教材,從60年代初開始,通行全國,歷30多年而不衰,成為我國英語教學方面同類教材的典範。其主編的《許國璋英語》更是影響了幾代中國英語學習者,風靡中國英語教學界幾十年。而且他還具有革新精神,積極倡導外語教學改革。在承擔著繁重教學和科研任務的情況下,他硬是擠出時間,重新修訂了《許國璋英語》,以使其順應時代發展。
許國璋對中國學生學英語有很多的觀察和心得,他針對中國學生特點提出了如下建議:
1)膽量:學英語就要無法無天,要天不怕地不怕。
2)多感官並用:學外語,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讀,多記,多講,多寫,自有水到渠成之日。
3)國學基礎:學習外語,從事語言學研究的人不要把自己圈在只讀洋文的狹小天地裡,一定要具備良好的國學基礎。
4)知識+語言:光學幾句乾巴巴的英文不行....不要總是把閱讀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閱讀首先是吸收知識,吸收知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語言。
5
許淵衝
許淵衝畢業於西南聯大外文系,1944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文學研究所,1983年起任北京大學教授。許老的厲害之處在於精通中、英、法文,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此外,他的翻譯作品涉及不同領域,從情詩到古文,都翻譯得極其傳神。許老從事文學翻譯60餘載,出版了許多部譯作,但直到2017年他登上央視節目《朗讀者》、《開學第一課》的舞臺,才被大眾熟知。他動情、率直、赤誠,都深深打動了屏幕前的觀眾。
在外語界,有著太多太多值得我們銘記和尊重的前輩。他們在學習資源匱乏的年代,憑著報效國家的熱血和鍥而不捨的精神,打下了非常紮實的英語功底,奠定了中國外語教育的基礎,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願每一位英專生也能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關注我們,獲取更多乾貨|
將公眾號設為星標,
就可以防止走失哦~
看都看完了,還不點這裡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