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道作文題難倒了百分之70的學生
高二年級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了,很多學生反映作文題特別難,從改卷情況來看,的確不是很好,理科1200多個學生,均分竟然只有43.44分,這還是包括了實驗班在內的分數。有一些理科平行班,超過45分的學生人數,竟然只佔班級的百分之30。很多學生走題偏題,現在我們來看看是一道什麼樣的作文題,竟然難倒了這麼多學生。
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寫一篇議論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費孝通
其實這道題,是一道非常典型的多則材料作文題,給了兩句話,讓學生理解材料之後,搞清楚材料之間的關係,然後確定立意作文。然而有些學生完全不知道這兩句話在說什麼。
二.正確的審題立意
其實第一句話的意思是:君子追求與人和諧而不是完全相同、盲目附和,小人追求與人相同、盲目附和而不能和人相處。第二句話的意思是:人們要懂得各自欣賞自己創造的美,還要包容的欣賞別人創造的美,這樣將各自之美和別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會實現理想中的大同美。
很顯然這次的作文題,是要求學生們找到兩則材料的共性,然後以此為基礎立意:包容接納別人的的志趣、愛好等,先存異,最後才能百花齊放,實現大同社會的理想。
所以最佳的立意為:包容、接納不同,存異求同。
錯誤立意有:堅持自我,堅持個性,論君子的品德,善於發現美,和諧社會等等。君子,美,同都不是重點,存異才是重點,所以很多學生偏題走題,導致得分偏低。
如果要深究學生的失分原因,那就是讀不懂題目,並且沒有掌握多則材料的審題方法。這兩則材料,都是偏文言的,尤其是孔子說的那句話並不太好理解,然而費孝通說的話,恰好就在高中的政治課本中。很顯然,學生在文言文能力上的不足影響了60分作文的把握。
三.高分作文片段
雖然有很多學生偏題,但是也出現了一批亮眼的高分作文,最高打到了58,57分,現在我們就來欣賞一下學生的高分作文片段:
片段一:
和諧是自古以來社會共同追求的準則,當仁不讓地出現在如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其實和諧本身便包含了不同:不同的人相處友好,社會和平穩定。人與人之間以和為貴,社會就能和諧安康。(道理論證)王安石、蘇軾、司馬光都是北宋神宗年間有名的官員,三人的政治立場可謂截然不同,王安石要變法,司馬光要循古,蘇軾既反對變法,又反對循古,三人在政壇上互相對立,互不妥協,但私下三人的友誼好的沒話說,王安石從不指摘蘇軾,司馬光不喜王安石的做法卻也從未指責過其人。王安石死後蘇軾還寫了一篇文章來悼念,儘管立場不同,意見不合,這三人也從未互相指桑罵槐,而是就事論事,從不對人。(舉例論證)其實往本質想,三人都是為天下黎民,無非都希望國富民安,再有怎樣的不同,目的是相同的。或許這也是三人能和諧共處,互為朋友的原因,既為君子,則和而不同。(扣題議論)
片段二:
在光怪陸離的當代社會,我們應以何為目標,以求同為共識,以誠意來交流創新,共同進發。(聯繫時代)像《管子》中說的,「萬人操弓,弓射一招,招無不中。」(引用論證)有共設一招的目標,管他是如何操弓而設的呢!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存在,創新因交流而迸發,如此迴環,以和為繩,以求同為紐,不同的絲帶可以擰結出天下同心的環,如此,何愁不大同?(升華主題)
片段三:
宗白華說,我喜歡星夜的海,晴空的海,平靜無瀾的海,暴風驟雨的海,海因模樣不同,異彩紛呈,成為世間絕美的一跡。(引用恰當)
片段四:
尊重文化多樣性是本民族文化發展的必然要求,顧盼風煙定睛於戰火紛飛的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為挽救時代,新聲迭起,儒家溫潤而不燙手,道家超塵而不冷清,法家雷厲而不嗜血,墨家清儉而不陳腐。若金盤繡箸,茶酒並行,中華傳統文化與思想在塵煙滾滾的灰跡中,第一次散發出醇香,緩解著那個時代特有的痛結,也成為了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的寶貴積累。再者,則有盛唐萬國來朝的恢宏氣度,近代師夷長技的深刻實踐,現代對外開放的兼收並蓄,中國文化在一次次的多樣性實踐中不斷完善發展,融合,創新,造就了如今,生生不息,灼灼其華。(文化積澱深厚,語言富有文採,一般學生難以模仿)
我是一名省重點高中的語文老師,專注於分享閱讀寫作,教育心理,高中學習經驗等乾貨。歡迎關注,也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