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的發展帶來了生活的便利,如今中國人的出行,高鐵已然成為首選。中國高鐵能夠發展到如今的盛況,背後經歷了近百年的曲折道路。中國高鐵在百年前是落後於西方國家的,中國發揮勵精圖治的精神。至今中國高鐵已經長達1.9萬公裡,覆蓋全國各大城市,一躍坐上了世界第一的寶座。
鐵路發展的萌芽
鐵路是連接世界的工具,促進了現代化的交流。鐵路最早興起在工業革命時代。1830年,以利物浦-曼徹斯特命名的鐵路正式通航,標誌著鐵路時代來臨。鐵路的出現,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加強了各地人類的交流,遠航成為了觸手可及的事情。
1876年,是中國鐵路發展最有意義的一年,上海英商怡和洋行修建了中國的第一條鐵路,邁出了中國鐵路發展的第一步。鐵路是中國前所未有的存在,一經問世便伴隨著許多爭議。
當時中國在晚清政府的統治下,大部分人都認為修建鐵路會減少苦力人口就業機會,加之當時的中國剛歷經鴉片戰爭後不久,帝國主義的軍事威脅依然存在於世。多方的壓力導致中國鐵路的發展的步伐暫停。整個80年代,中國鐵路事業的發展幾乎處於停滯階段。
中國鐵路的進一步發展,追溯到了1911年,當時的中國正值辛亥革命,民主黨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建立了民主共和。新時代的到來,給中國鐵路的發展帶來了生機,不過五年中國新建鐵路已長達9500公裡,這是中國鐵路的巨大飛躍。
中國鐵路儘管已經取得了量的突變,但是對於中國10億的人口來說的,依然處於待發展的水平。
高鐵時代的到來
新中國成立以後,江提出了減小東西部經濟差距的想法,實施青藏鐵路線成為了計劃的關鍵部分。1999年,中國鐵路開始投入到青藏鐵路的修建計劃中,在鐵路修建規划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是西藏有著數以百英裡計的凍土地,這給鐵路修建帶來了技術上的難題。
中國人秉持著不懼困難,攻堅難題的精神,將途經格爾木路線確定為最終的方案。經過了長達6年的工期,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完工,打破了當時世界上的多項紀錄。
1993年以前,中國鐵路的平均時速僅達到48公裡每小時,在高速公路以及航空事業的競爭壓力下,中國鐵路開始研究如何將時速提高到高速水平。在90年代末終於達成了這一目標,將中國鐵路的速度提高至161公裡每小時。
在中國高鐵雛形形成之初,中國政府對此的期待不僅如此,其最終的目標是將鐵路推廣成為人民出行最基礎的交通設備。為了實現這一願望,中國開始走上建立時速超過兩百公裡每小時的鐵路網絡的道路。
與西門子的談判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內的科學技術不足以支撐鐵路事業的高速發展,當務之急是必須引入國外先進技術。2004年,中國政府發布了一則重要方針,優先引進國外技術,實施聯合發展的策略,著重打造屬於中國的品牌。致力於創建一條引入外國技術,再進行創新的科技發展道路。
方案確定之後,中國政府宣布向全世界招標採購。當時參與招標的企業包含了位於世界高鐵技術發展高點集團,包括了德國的西門子,法國的阿爾斯通,日本的川崎重工和加拿大的龐巴迪。
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一塊肥肉,四大企業都希望藉此機會一舉拿下中國市場。當時中國的政策只有一個買主,就是鐵道部。高鐵技術的每一個零件都由鐵道部門代表中國政府統一向製造商下訂單。
當時政府明確地規定了三個約定,一是外國技術引進中國鐵路市場必須實行關鍵技術的全面轉讓,二是必須使用中國品牌實現本土化生產,三是價格必須合理。當時的德國人根本就沒有把其他公司放在眼裡,開出了高額的價格,並且規定不允許中方進行議價。
因為當時德國西門子的技術比較先進,中方採取議和的態度,希望西門子能夠將價格降低。經過兩天的談判,至定標前夜,西門子仍然不願意將價格降低。
西門子面對中方強硬的態度依然不肯降低價格,令西門子意外的是第二天的招標會上中國選擇了法國作為合作夥伴。回到德國之後,錯失了與中國合作的西門子談判團體,被集體炒了魷魚,最終導致西門子在中國市場大幅下跌了百分之二十。
如今的中國已經今非昔比,將那些曾經向中國輸出技術的國家,狠狠甩在了身後。中國的發展靠的是不畏艱苦,勵精圖治的精神,堪稱時代標杆。
日賺千萬的盛況
高鐵事業的發展讓人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便利,同時還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成為了中國在全世界都被人稱讚的一項大國利器。在高鐵沿線區域的經濟增速遠遠高於非沿線區域,並且二者之間的差距還在不斷增大,目前在很多經濟發展滯後的區域正在規劃建設高鐵項目。
高鐵行業的利潤自然也在發展中大大增長,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群選擇高鐵,日賺千萬並不是一句口號。國內動車組軌道交通兩大巨頭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的合併,更是讓高鐵項目的盈利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京滬高鐵日賺3500萬,僅一年便可達到幾百億。
高鐵已經成為了21世紀人們出行必備的方式,它在鐵路史上留下了一筆濃重的厚彩,中國高鐵的先鋒地位牢不可撼,大筆的投資將其優勢不斷擴大,未來必將成為世界高鐵一大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