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無論我們的語音練得多麼完美,單詞量多麼豐富,語法功底多麼紮實,在一些簡單的問題面前,我們可能感覺挺絕望的。
昨天平臺上的一位讀者給我留言問我:
說實話,我看到這個問題,也愣了幾秒鐘。
是啊,「加油」的英語怎麼說呢?總不會是add fuel吧!這是「加油」的字面意思,指的是給機動車「添加燃料」。但這位同學問我的「加油」一定是「加油鼓勁」的那個「加油」。
有同學可能會說,這還不簡單,fighting唄!我們經常在各種綜藝節目中,看到某些明星喊加油的時候就說fighting~。殊不知,英國人美國人肯定聽不懂。
fighting!這個詞是源自於韓語的舶來品,在韓語中的加油是:파이팅,這個表達的發音跟「fighting」很像。久而久之,韓國人就相信fighting就是英文中「加油」的意思。當時韓劇在中國很流行,韓劇中帥氣的歐巴一邊舉起小拳拳一邊說「fighting~」的樣子被國人記住,於是乎fighting就傳遍大江南北了。
既然fighting是一個美麗的誤會,那麼在地道英文當中,到底怎麼表達「加油」呢?
這裡就需要講到中英文的差異了,中國人喜歡「一招鮮吃遍天」。「加油」二字,在任何場景都可以適用。在餐飲文化上也同理,比如中國人的一雙筷子橫掃餐桌,能做各種動作,比如戳、夾、拌、切…
但西方人的語言特徵是「專詞專用」,即在特定的場景中使用特定的表達。這種思維模式在他們的餐飲文化上也有映射。他們吃飯的傢伙可複雜了,有主餐刀,主餐叉、牛扒刀、正餐刀、甜品刀、水果叉、主餐勺、咖啡勺…
再回到「加油」這個案例。因為西方人是「專詞專用」,所以「加油」無法翻譯成一個英語單詞或短語,然後適用於所有情況—這是一種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我們必須跳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用西方人的思維來理解這個問題,即「在不同的上下文語境中選擇具體的表達」。
第一種場景:Good luck!
當你的朋友要去參加面試,或者當他/她想要去試試運氣的時候,我們可以對他們說:Good luck! 也就是「祝你好運」,間接表達出「加油」的意思。
第二種場景:Break a leg!
當你的朋友要登臺表演,或者要上臺演講。在他們上臺前,你可以對他們說:break a leg。
break a leg的本意是「祝你摔斷腿」。我們中國人肯定很難理解,靠,這不是咒我嘛!但西方人認為break a leg是一種「反向立flag」的概念。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flag不能瞎立,立了flag往往做不到,那麼我反向立一個flag,反而就能實現。理解了吧?
第三種場景:I will cross my fingers for you.
當你的朋友被送到手術室之前,或類似的場景,我們可以說這句話。cross my fingers的具體動作如下圖:
把兩個手指折成類似於十字架的形狀。西方人幾乎都是基督徒,而十字架象徵著上帝的愛和祝福,所以「I will cross my fingers for you」就相當於「God bless you」。
第四種場景:Come on! You can do it!
當你的朋友要去挑戰自我,但還有點小慌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這句話為Ta加油打氣。
Come on這個短語很常用,用法也很豐富,在這裡就是一種加油鼓勁,後面加上一句 「You can do it!」 更加增添了對方的信心。
第五種場景:Go!Go!Go!
是不是讓我們想到了98年法國世界盃Ricky Martin唱的那首歌?Go Go Go, Alei Alei Alei~
給上場比賽的隊友加油鼓勁,用這個表達是十分合適的。另外,在足球賽場上,當一位球員帶球突破形成攻勢,支持他的全體球迷往往會大喊:Go! Go! Go! 用這樣短促有力的方式來為隊員加油打call。
第六種場景:Hang in there!
這個表達的意思相當於「穩住!穩住!」
我們想想看,在哪種場景我們會說「穩住」?比如,拳擊賽場上,一個拳手被揍得晃晃悠悠,但頑強的意志力還沒有讓他倒下。這時,全場觀眾可能會喊:Hang in there! 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加油」,能理解嗎?
第七種場景: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表達,如果你不熟悉美國的「星戰文化」,是沒有感覺的。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是喬治·盧卡斯《星球大戰》(Star Wars)系列中的著名臺詞,直譯為「願原力與你同在」。force指在特定緊急情況下爆發出的力量,通常可以化險為夷。
因為《星球大戰》在美國、乃至在全世界影響了幾代人,所以裡面的一些經典臺詞被廣泛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其實美國人聽到你用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去鼓勵Ta,真的會會心一笑,認為你很懂他們的文化。
總結,今天我們通過講解「加油」在英文中的表達,實際上探討了中英思維的差異性,中國人喜歡「一招鮮吃遍天」,而老外喜歡「專詞專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另外,我們羅列了七種典型的場景,分別給出了地道的英文表達方式。當然,這七個句子還是無法涵蓋所有的情況,但至少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大家可以順著這個思路來建立屬於你自己的語料庫。
如果感到學得不過癮,沒關係,來參加我的「侃哥口語團」,每天分析一個場景中的地道對話,講解裡面的發音要點和地道口語句型。每天跟著侃哥死磕英語,我覺得這是一份很美好的新年禮物,性價比很高,還不快快送給自己?
如果掃碼支付不了
可以保存到手機相冊
再用微信從相冊調取掃一掃
原創不易
喜歡的請在文末點讚
我會持續給大家創作好的作品
▼
長按二維碼關注侃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