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焊槍與繡花針,如果有一雙手能同時用好這兩件工具,手的主人會是什麼樣子呢?54歲的張興發,是一名在奉賢建築工地上做普通電焊工的大老爺們。在上班之餘,他卻用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 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這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在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上海奉賢中電建項目門前廣場上,7名建築工人合力展開了這幅清明上河圖十字繡。作品上,不論是樹林稻田,石橋船隻,還是亭臺樓閣,都被一針針繡了出來。然而,這幅十字繡的作者並不是十指纖纖心細如髮的女子,而是一位頭戴安全帽手握電焊槍的電焊工漢子張興發。對於老張來說,十字繡作品清明上河圖的完成,是他人生中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正是因為這幅作品的完成,老張獲得了周邊所有人的認可。
而在此之前,張興發的十字繡之路走得頗為坎坷。多年前的一場車禍,讓老張的腿落下了毛病,行動不如以前方便。為了走出傷後的陰霾,他開始學習電焊。但因為行動較慢,他的工作完成速度總比工友們要慢,為了補貼家用,老張下決心學習十字繡。然而這份決心等來的不是支持和鼓勵,而是周邊人們的不解和嘲笑。人們嘲笑他:一個大老爺們非要幹女人幹的活兒。但倔強的張興發沒有退縮,他堅定地認為:「憑自己的雙手掙錢養家,沒什麼可笑的。」
■ 「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局部)
張興發從小畫作「四季平安」開始,隨後,「家和萬事興」「八駿圖」,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十字繡作品,在老張那「粗糙」的巧手下誕生。隨後,從他的《紅樓金陵十二釵》等作品被人相中開始,十字繡也逐漸成為了家中的經濟來源之一。直到有一天,老張動用了家中一筆「巨款」買來清明上河圖材料,在本不寬裕的家中引發了一次不小的矛盾。
由於張興發的妻子手部有殘疾,不能外出打工,養家的重擔都落在了張興發身上。而他買清明上河圖材料的時候,家中兩個孩子都在上大學,正是開銷比較大的時候。為此,家人都對張興發的這一行為表示了激烈的反對,大架小架吵了許多。但最後,張興發硬是用他那真誠而固執的態度,說服了家人。
■ 張興發向大家介紹作品
鬥轉星移,7年過去了。當這幅十字繡作品「清明上河圖」完成的時候,張興發終於收穫了家人的崇拜和周圍人的讚許。如今,張興發白天仍然頂著安全帽,用手中的焊槍為上海的城市建設奮鬥;晚上他則戴上老花鏡、拿起繡花針,繼續用十字繡扛起家庭的重擔。焊槍與繡花針,兩種看似毫無關係的工具,因為一份家庭的責任融入了一位父親的生命。加油,張興發;加油,每一位努力生活的人。
來源:柘林鎮 作者:柘林鎮
【來源:新聞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