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材料的製備方法含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

2021-01-07 齊嶽生物招財進寶呀

鈣鈦礦結構類型化合物的製備方法主要有傳統的高溫固相法(陶瓷工藝方法) 、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和沉澱法,此外還有氣相沉積法、超臨界乾燥法、微乳法及自蔓延高溫燃燒合成法等。

鈣鈦礦結構示意圖

溶膠-凝膠法

溶膠-凝膠法(Sol-Gel Process)是化合物在水或低碳醇溶劑中經溶液、溶膠、凝膠而固化,再經熱處理製備氧化物、複合氧化物和許多固體物質的方法。溶膠-凝膠法中反應前驅體通常為金屬無機鹽和金屬有機鹽類,如金屬硝酸鹽、金屬氯化物及金屬氧氯化物、金屬醇鹽、金屬醋酸鹽、金屬草酸鹽。溶膠-凝膠法中多以檸檬酸、乙二胺四乙酸、酒石酸、硬脂酸等配位性較強的有機酸配體為主。該方法可以用來製備幾乎任何組分的六角晶系的型鈣鈦礦結構的晶體材料,能夠保證嚴格控制化學計量比,易實現高純化,原料容易獲得,工藝簡單,反應周期短,反應溫度、燒結溫度低,產物粒徑小,分布均勻。由於凝膠中含有大量的液相或氣孔,在熱處理過程中不易使顆粒團聚, 得到的產物分散性好。此法存在缺點是處理過程收縮量大,殘留小孔,成本高和乾燥時開裂。

水熱合成法

水熱合成法(hydrothermal synthesis)是材料在高溫高壓封閉體系的水溶液(或蒸氣等流體)中合成,再經分離和後處理而得到所需材料。水熱反應的特點是影響因素較多,如溫度、壓力、時間、濃度、酸鹼度、物料種類、配比、填充度、填料順序以及反應釜的性能等均對水熱合成反應有影響。按研究對象和目的不同,水熱法可分為單晶培育、水熱合成、水熱反應、水熱熱處理、氧化反應、沉澱反應、水熱燒結及水熱熱壓反應等。利用水熱法可對材料的晶化度、粒度和形貌進行控制合成,以製備超細、無團聚或少團聚的材料,以及生長單晶球形核殼材料等鈣鈦礦材料,但不適用於對水敏感的初始材料的製備

高能球磨法

高能球磨法(HEM法)是利用球磨機的轉動或振動使介質對粉體進行強烈的撞擊、研磨和攪拌, 把粉體粉碎成納米級粒子,利用其高速旋轉時所產生的能量使固體物質粒子間發生化學反應。球磨原料一般選擇微米級的粉體或小尺寸、條帶狀碎片。在HEM機的粉磨過程中,需要合理選擇研磨介質(不鏽鋼球、瑪瑙球、碳化鎢球、剛玉球、氧化鋯球、聚氨酯球等)並控制球料比、研磨時間和合適的入料粒度。高能球磨法和傳統高溫固相法都是以固態物質為反應物,但高能球磨法不需高溫燒結就可獲得鈣鈦礦結構的多種複合氧化物,因此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分散度,是獲得高分散體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沉澱法

沉澱法是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沉澱物,再經過濾、洗滌、乾燥及加熱分解,製備物質粉末的方法。製備鈣鈦礦結構類型複合氧化物,可以採用共沉澱法和均相沉澱法。採用的沉澱劑有草酸或草酸鹽、碳酸鹽、氫氧化物、氨水以及通過水解等反應產生沉澱劑的試劑等。沉澱法簡單易行、經濟,適合於需求量較大的粉體產物的製備。

1)Polyimide|BaTiO3聚醯亞胺|鈦酸鋇複合膜

Polyimide/BaTiO3composite membrane(複合膜),聚醯亞胺/BaTiO3介電性複合膜.

描述:通過將聚醯胺酸溶液與矽烷偶聯劑處理的鈦酸鋇(BaTiO3)粒子進行溶液共混,亞胺化後得到高介電常數的聚醯亞胺/BaTiO3複合膜.

2)聚偏氟乙烯-鈦酸鋇複合材料

PVDF聚偏氟乙烯-BaTiO3複合材料,PVDF-BaTiO3複合材料,半透明PVDF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鈦酸鋇高介電複合材料.

描述:受功能梯度材料設計理念的啟發,採用聚合物微納層疊共擠裝置,提出了交替多層介電複合材料的假設,設計了(聚偏氟乙烯/鈦酸鋇)(PVDF/BaTiO3)/PVDF交替多層介電複合材料.

PVDF聚偏氟乙烯-BaTiO3複合材料

聚偏氟乙烯改性鈦酸鋇複合材料,聚丙烯/SiO2-聚偏氟乙烯/改性BaTiO3介電複合材料

聚丙烯改性BaTiO3介電複合材料

SiO2-聚偏氟乙烯/改性BaTiO3介電複合材料

PVDF-BaTiO3複合材料

(聚偏氟乙烯/鈦酸鋇)(PVDF/BaTiO3)/PVDF交替多層介電複合材料

3)PS聚苯乙烯-鈦酸鋇複合材料

Polystyrene-BaTiO3複合材料,膦酸改性鈦酸鋇/聚苯乙烯複合材料,聚苯乙烯/鈦酸鋇複合微球.

描述:以聚苯乙烯與化學沉澱法鈦酸鋇陶瓷為基本組成,採用溶液共混,溶液聚合,表面處理後溶液聚合三種方法進行複合.

聚苯乙烯/鈦酸鋇複合微球PS-BaTiO3

樹枝狀聚醯胺PAMAM,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P鈦酸鋇修飾聚苯乙烯Polystyrene複合微球

聚苯胺—鈦酸鋇納米複合材料

熱塑性聚氨酯及其鈦酸鋇複合材料,鈦酸鋇修飾聚苯胺納米複合材料

銀/鈮鉭酸鉀/鈦酸鋇複合聚合物介電材料

聚合物基超支化金屬酞菁@納米鈦酸鋇複合材料

4)C炭黑|鈦酸鋇複合顆粒

carbon black/BaTiO3複合顆粒,C炭黑/BaTiO3複合材料,鈦酸鋇改性炭黑的複合粒子

描述:採用溶膠-凝膠法製備出了鈦酸鋇改性炭黑的複合粒子,並觀察和分析了改性粒子的顆粒成分、結構、微波介電特性及其對電磁波的吸收性能.

5)苯並噁嗪|鈦酸鋇複合材料

Benzoxazine/BaTiO3複合材料,苯並噁嗪/BaTiO3高性能複合材料,鈦酸鋇改性碳/苯並二噁唑三元複合材料

描述:通過共混法製備了苯並噁嗪/鈦酸鋇複合材料,探討了鈦酸鋇粒徑和填充量對複合材料介電性的影響。當(BaTiO3)=50%時,複合材料介電常數εr達54、介質損耗tanδ為0.027。

鈦酸鋇改性碳/苯並二噁唑三元複合材料

鈦酸鋇改性碳納米管/聚亞苯基苯並二噁唑三元複合材料

三元複合材料BaTiO3/MWNT/PBO

鈦酸鋇(BaTiO3)改性多壁碳納米管(MWNT)與亞甲基苯並二惡唑(PBO)複合材料

6)PI聚醯亞胺|納米鈦酸鋇複合薄膜

Polyimide/納米BaTiO3複合薄膜,聚醯亞胺與鈦酸鋇(BaTiO3)複合納米粒子

描述:高介電常數的聚醯亞胺/納米鈦酸鋇複合薄膜的方法:在氮氣流保護下,將等摩爾的二酐和二胺加入到N-甲基-2-吡咯烷酮或N,N-二甲基乙醯胺溶劑中,配製成固含量為10~20%的溶液,將改性納米鈦酸鋇粒子加入到上述溶液中,改性納米鈦酸鋇的加入量小於複合薄

聚醯亞胺枝接鈦酸鋇(BaTiO3)複合納米粒子

聚醯亞胺/矽石-鈦酸鋇納米複合粒子材料,聚醯亞胺/鈦酸鋇/水滑石複合薄膜

7)BMI雙馬來醯亞胺|鈦酸鋇複合材料

Bismaleimide/BaTiO3複合材料,BMI雙馬來醯亞胺雙官能團化合物

描述:雙馬來醯亞胺/鈦酸鋇複合材料介電性能的研究,以雙馬來醯亞胺(BMI)為樹脂基體,壓電陶瓷BaTiO,為功能填料,採用澆鑄的方法製備了BMI/BaTiO3複合材料。

8)BaTiO鈦酸鋇納米複合材料

高介電常數鈦酸鋇納米複合材料,低介電損耗鈦酸鋇BaTiO納米複合陶瓷材料

描述:通過分散聚合法成功地製備了聚醯亞胺/矽石-鈦酸鋇納米複合粒子,採用FT-IR,XRD,TEM 分析手段研究了複合粒子的結構,形貌及其大小

9)納米鈦酸鋇和羰基鐵Fe(CO)5|鈦酸鋇複合材料

納米BaTiO3和Fe(CO)5/BaTiO3複合材料,納米鈦酸鋇/環氧樹脂複合材料

描述:採用溶膠-凝膠法和物理共混法製備納米鈦酸鋇和羰基鐵/鈦酸鋇複合材料.通過X射線衍射儀(XRD),透射電鏡(TEM),矢量網絡分析儀(PNA)等測試手段對材料的物相,形貌和性能.

10)磁性離子Fe~(3+)摻雜鈦酸鋇複合粒子

四方相鈦酸鋇的Fe~(3+)磁性摻雜,磁性離子Fe摻雜鈦酸鋇鐵電材料,鐵摻雜的鈦酸鋇BaTi1-xFexO3(0.10≤x≤0.60)

描述;鈦酸鋇是一種重要的介電、鐵電材料,在電流變材料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通過對鈦酸鋇進行磁性離子Fe~(3+)的摻雜,擬製備出具有優良電磁雙響應的複合粒子.

11)Rare earth稀土元素改性鈦酸鋇基複合陶瓷

Rare earth元素改性BaTiO3複合陶瓷材料,稀土元素改性鈦酸鋇基複合永磁材料,鈦酸鋇介質陶瓷高溫固相法稀土元素摻雜改性.

描述:鈦酸鋇基陶瓷介電性能進展首先概述了製備工藝即研磨時間、預燒溫度、燒結溫度、種類的元素及其含量對鈦酸鋇介電常數及介電損耗的影響.

12)Ba(Ti,Zr)O3-BiFeO3複合陶瓷

Ba(Ti,Zr)O3-鐵酸鉍複合陶瓷材料,鐵電性和反鐵磁性鐵酸鉍複合材料,Ba(Zr0.06Ti0.94)O3-x%BiFeO3(x=0.2,0.4,0.6,0.8)系列複合陶瓷

描述:採用高溫固相法製備出Ba(Zr0.06Ti0.94)O3-x%BiFeO3(x=0.2,0.4,0.6,0.8)系列複合陶瓷,並研究了其相結構,介電,鐵電和壓電性質.XRD結果表明,所有樣品均呈現典型的鈣鈦礦四方相結構.

13)Sn|Tb複合摻雜鈦酸鋇陶瓷

錫/鋱複合摻雜BaTiO3陶瓷材料,鑭鋱共摻雜鈦酸鋇複合陶瓷材料

描述:採用傳統固相法製備Sn、Tb複合摻雜BaTb0.01SnxTi0.99-xO3(x=0、0.05、0.10、0.15)陶瓷,藉助X射線衍射、掃描電鏡和阻抗分析儀研究Sn、Tb複合摻雜以及Sn摻雜量對鈦酸鋇陶瓷結構及介電性能的影響。

14)鈦酸鋇(BaTiO3)粉體材料

鑭摻雜鈦酸鋇BaTiO3粉體,四方相納米尺寸鈦酸鋇粉體,功能陶瓷用高純亞微米BaTiO_3粉體

描述:採用溶膠-凝膠法,以醋酸鋇和鈦酸丁酯為原料,冰醋酸為催化劑,製備了BaTiO3幹凝膠,幹凝膠在700℃以上溫度焙燒,得到單一物相的BaTiO3納米粉體

15)BaTiO3鈦酸鋇基複合材料

BaTiO3鈦酸鋇基鐵電陶瓷材料;鈦酸鋇基複合晶體粉末材料,鈦酸鋇陶瓷顆粒金屬基複合材料,鐵酸鉍鈦酸鋇固溶體基複合材料,鈦酸鋇基聚合物複合材料

描述:製備形貌良好的BaTiO_3基複合材料的基礎上,探究其光電性能和反應原理,為鐵電材料在光催化、機電轉換等領域的應用奠定基礎,提高鈦酸鋇基複合材料在環境處理,建築物節能方面的應用潛力。

16)鈦酸鋇BaTiO3壓電陶瓷纖維及其複合材料

BaTiO3/piezoelectric ceramics Fiber複合材料,

描述:採用溶膠-凝膠法製備鈦酸鋇溶膠和粉末,並分別採用連續紡絲技術和粉末-溶膠混合擠出技術製備鈦酸鋇壓電陶瓷纖維,系統研究鈦酸鋇纖維的結構和性能.

17)摻雜鈦酸鋇的有機金屬滷化物鈣鈦礦CaO 41.24%|TiO2 58.76%薄膜材料

摻雜BaTiO3的有機金屬滷化物Perovskite薄膜材料,Sn型有機金屬滷化物鈣鈦礦薄膜

描述:採用摻雜的方法把鈦酸鋇材料加入到鈣鈦礦材料當中,使其均勻的分散到鈣鈦礦溶液當中,然後採用旋塗的方法在介孔二氧化鈦薄膜上旋塗含有鈦酸鋇的鈣鈦礦層,作為太陽能電池的光吸收層材料.

18)鈦酸鋇界面修飾層的鈣鈦礦材料

陰極界面修飾層改善平面p-i-n型鈣鈦礦,有機/無機雜化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半導體材料

描述:採用PCBM/C_(60)/LiF三層陰極界面修飾層(Cathode buffer layers,簡稱CBLs)來實現高性能的平面p-i-n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所製備的器件結構為:ITO/PEDOT:PSS/CH_3NH_3PbI_3-x Clx/CBLs/Al。同時研究了PCBM單層以及PCBM/Li F雙層作為陰極界面修飾層所製備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器件性能。

19)鈣鈦礦型鈦酸鹽titanate材料

鈣鈦礦型鈦的含氧酸鹽複合材料,鈣鈦礦型納米材料鈦酸鹽和釩酸鉍複合材料

描述:鈣鈦礦型鈦酸鹽材料由於具有優異的電學性能,在電學陶瓷等方面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應用和發展的前景十分廣泛,在當代科技領域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0)複合摻雜鋯Zr鈦酸鋇陶瓷介電性三氧化二釓材料

釓、鋯複合摻雜鈦酸鋇BaTi0.9Zr0.1O3.xGd2O3粉體及陶瓷材料,鍶鋯共摻雜對鈦酸鋇陶瓷材料.

描述:採用溶膠-凝膠法製備了一系列釓、鋯複合摻雜鈦酸鋇BaTi0.9Zr0.1O3.xGd2O3粉體及陶瓷,經SEM形貌觀察,緻密性較好。

21)釔Y ttrium摻雜鋯Zr鈦酸鋇陶瓷材料

稀土元素摻雜鋯Zr鈦酸鋇複合材料,ZnO與Y_2O_3共摻雜對還原氣氛燒成鋯鈦酸鋇材料

描述:以鈦酸鋇或鈦酸鋇基固溶體為主晶相的鐵電陶瓷,具有較高的介電常數,良好的鐵電、壓電、耐壓和絕緣性能.

22)鹼土金屬(鍶|鋇)鈦酸鹽材料

鹼土金屬(Be,Mg,Ca,Sr,Ba,Ra)鈦酸鹽材料,鈦酸鍶鋇(BaSrTiO)鐵電陶瓷材料

描述:具有鈣鈦礦結構的材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電子陶瓷,通過摻雜可在這類材料中引入大量的電子,空穴,氧空位等缺陷,而其仍然能保持結構穩定.作為典型的鈣鈦礦型複合氧化物,鈦酸鍶和鈦酸鋇具有介電常數高,介電損耗低,穩定性高等優點,被廣泛用於傳感器,多層陶瓷電容器,正溫度係數電阻器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研究意義.

23)鈦酸鋇與鐵氧體及其納米複合顆粒

BaTiO_3鈦酸鋇與磁性陶瓷及其納米複合顆粒,0-3型混合共燒鈦酸鋇/鎳鋅鐵氧體復相陶瓷材料,鈦酸鋇基及M型鋇鐵氧體吸波材料

描述:採用共沉澱方法製備出鈣鈦礦結構納米BaTiO_3粉體,核殼結構Ni-BaTiO_3納米複合粉體,尖晶石結構CoFe_2O_4納米粉體和磁鉛石結構SrFe_(12)O_(19)納米粉體以及兩種鐵氧體的納米複合粉體。對製備出的粉體進行了XRD、TEM和FESEM、磁性、微波吸收性質等分析。 採用低溫下共沉澱方法可以直接製備出BaTiO_3納米粉體和CoFe2O4納米粉體,不需經過熱處理過程。

24)BaTiO3鈦酸鋇系鈣鈦礦結構薄膜

鉛(鋇)基鈣鈦礦鐵電及多鐵性薄膜,BaTiO_3(BTO)鈣鈦礦結構鐵電氧化物

描述:鈦酸鋇系薄膜材料由於其豐富的物理性能及廣泛的應用前景已成為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方面的熱點之一,研究核心就是將鈦酸鋇薄膜與半導體集成技術相結合,通過其鐵電、壓電、熱釋電、介電、電光及非線性光學等效應,發揮其在信號存儲、轉換、調製、開關、傳感等應用領域裡的作用。

25)六腳結構鈣鈦礦鈦酸鋇單晶納米顆粒

六腳狀鈦酸鋇納米晶,六腳狀鈦酸鋇納米晶為單晶材料

描述:六腳結構鈣鈦礦鈦酸鋇單晶納米顆粒的製備方法,是採用兩步水熱法製備.首先以鈦酸四丁酯為先驅物,用乙二醇單甲醚製得鈦的羥基氧化物沉澱,然後以氫氧化鉀為礦化劑,水熱反應製得K2Ti6O13納米線,再以製得的K2Ti6O13納米線為鈦源,以醋酸鋇為鋇源,KOH為礦化劑,進行二次水熱反應,得到六腳結構鈣鈦礦鈦酸鋇單晶納米顆粒.

26)稀土複合摻雜鈦酸鋇基納米介電陶瓷材料

Ba1-xSrxYyTi1-yO3固溶體納米粉末,稀土釔摻雜納米鈦酸鋇基介電陶瓷材料

描述:稀土複合摻雜鈦酸鋇基納米介電陶瓷的研製及其性能、結構的研究,電介質陶瓷作為功能陶瓷在傳感、電聲和電光等技術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27)錳Mn摻雜對鈦酸鋇基半導體材料

鈮、鈰、錳摻雜對鈦酸鋇基陶瓷材料,納米鈦酸鋇和碳酸錳的摻雜亞微米級鈦酸鋇

描述:功能陶瓷作為一類很重要的基礎材料,已經廣泛用於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傳統的PZT陶瓷也因其具有優良的壓電性能和成熟的製備工藝而被大量應用。

28)複合鈣鈦礦材料鈦酸鉍鈉Na0.5Bi0.5TiO3(NBT)

稀土摻雜鈦酸鉍鈉納米粉,稀土摻雜鈦酸鉍鈉鈣鈦礦材料

描述:通過溶膠-凝膠自蔓延燃燒法製備的稀土摻雜鈦酸鉍鈉納米粉,相比現有技術合成溫度顯著下降,可以在200℃-300℃的低溫下合成;用所得納米粉製備的陶瓷塊體材料的燒結溫度也得到顯著下降,在800℃1000℃的較低溫度下合成,而且呈現結晶完好的鈣鈦礦相結構,在紅外光的激發下能夠實現上轉換發光,相比現有技術其介電特性、鐵電特性和壓電特性都得到了改善,並且不含鉛,環保無汙染。

29)多鐵複合材料磁電耦合效應鈦酸鋇鈣鈦礦

鐵電薄膜多鐵複合材料磁電耦合效應鈦酸鋇鈣鈦礦,Ba_(0.5)Sr_(0.5)TiO_3鐵電薄膜

描述:在一定的溫度變化範圍之內,多鐵材料既具有鐵電性,又具有磁性, 還具有鐵電相和鐵磁相耦合所生的一種新的效應-磁電效應.該材料可以分為單相的多鐵材料和複合的多鐵材料.

30)複合材料鈦酸鋇|鎳|鐵氧體磁鐵

BaTiO3/Ni/BaO及Fe2O3複合材料,BaTiO_3/NiFe_2O_4複合材料

描述;鈦酸鋇鎳鐵氧體鐵電性能鐵磁性能採用溶膠-凝膠與固相反應相結合的方法製備了xNiFe2O4/(1-x)BaTiO3(x=0.1,0.2,0.3,0.4,0.5,0.6)系列複合多鐵材料

31)摻Fe鈦酸鋇層狀複合材料

鈰摻雜鈦酸鋇/羰基鐵複合粉體吸波材料,羰基鐵/鈦酸鋇複合材料,納米鈦酸鋇和羰基鐵/鈦酸鋇複合材料。

描述:不同鐵摻雜水平的BaTi_(1-Z)Fe_ZO_3與Tb_(1-x)Dy_xFe_(2-y)的層狀複合結構的磁電效應,摻Fe鈦酸鋇層狀複合結構X射線衍射差熱分析。

32)Ta(5+)摻雜的K(2x)La2Ti(3x)TaxO(10)複合物

Ag摻雜的K2La2Ti3-xAgxO10複合催化劑,,CdS-K_2La_2Ti_(3-x)Ag_xO_(10)複合物

描述:用高溫固相法製備Ta~(5+)摻雜的K_(2-x)La_2Ti_(3-x)Ta_xO_(10)(x=0.1-1.0)系列層狀鈣鈦礦,用XRD,UV-VIS和BET等方法對樣品進行表徵,研究了鉭取代鈦對層狀鈣鈦礦鑭鈦酸鉀光催化性能的影響.

33)鉭Ta摻雜對層狀鈣鈦礦鑭La鈦酸鉀光催化材料

鈣鈦礦型層狀K_2La_2Ti_3O_(10)的光催化,鈣鈦礦型層狀鑭鈦酸鉀(K2La2Ti3O10)光催化

描述:鑭鈦酸鉀光催化摻雜插層CdSPbS利用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產氫是極具前景的制氫方法,但大部分光催化材料對太陽能的利用率低,制約了光催化制氫的發展。

34)鈣鈦礦鑭La鈦酸鉀電子催化材料

鉭摻雜對層狀鈣鈦礦鑭鈦酸鉀光催化,多孔性層狀鈣鈦礦型鑭鈮酸催化

描述:K2La2Ti3O10的電子密度分布和能帶結構等基態物理性質.結果表明,K2La2Ti3O10屬間接帶隙半導體,理論帶隙為3.2 eV,其導帶主要由Ti的3d軌道構成,價帶主要由氧的2p軌道構成.鈦原子的d電子與鑭原子的d電子和氧原子的2p電子之間的軌道雜化對K2La2Ti3O10的能帶結構和光催化活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35)巰基苯甲酸(4-MBA)修飾TiO-2緻密層的鈣鈦礦材料

4-巰基苯甲酸(4-MBA)修飾TiO2材料 鈣鈦礦結構類型化合物

描述:巰基苯甲酸(4-MBA)修飾TiO_2緻密層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研究。

36)二氧化鈦TiO_2基鈣鈦礦界面修飾太陽能電池材料

二氧化鈦TiO2修飾太陽能電池材料 鈣鈦礦結構類型化合物

37)雙硫腙修飾三鈦酸鈉晶須材料

Diphenylthiocarbazone修飾三鈦酸鈉晶須材料 鈣鈦礦結構類型化合物

描述:用浸漬法製備雙硫腙修飾的三鈦酸鈉晶須,再以其為吸附劑富集分離Pb(Ⅱ)。

38)TiO2修飾鈦酸鈉納米管負載Au催化劑

(AT-STT)氧化鈦負載型Au催化劑 鈣鈦礦結構類型化合物

描述:用氧化鈦納米顆粒(AT),鈦酸鈉納米管(STT)以及氧化鈦修飾的鈦酸鈉納米管(AT-STT)三種材料作為載體製備負載型Au 催化劑,用TEM,XRD,氮吸附等技術對催化劑結構進行了表徵,比較了這些催化劑在低溫(0℃) 條件下對CO氧化反應的催化性能.

39)氧化鐵|鈦酸鈉納米材料

FeO/Na2Ti3O7納米片電極材料鈣鈦礦結構類型化合物

描述:水-乙醇體系作為反應溶劑,在合成鈦酸納米管的過程中將α-氧化鐵成功負載到鈦酸鈉米材料表面,並對合成出的α-氧化鐵負載的鈦酸鈉米材料(Fe-TNTs).

40)鈦酸鈉納米線表面修飾填充改性鈦酸納米管

STi@NWs表面修飾na2Ti2O4(OH)2

描述:鈦酸鈉納米線表面修飾填充改性鈦酸納米管在傳感器材料、化學反應載體、光催化、氣體吸收、鋰電池電極、太陽能電池和儲氫材料等方面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41)鈦酸鹽-鈦酸鍶(鋇)包裹二氧化鈦TiO2

Titanate/SrTiO3(Ba)包裹TiO_2

描述:利用非晶的TiO_2納米管為模板,在Sr(OH)_2,Ba(OH)2,Ca(OH)_2的鹼性溶液中水熱,合成了鈦酸鍶,鈦酸鋇,鈦酸鈣與二氧化鈦複合納米管陣列結構,在MAc2(M=Zn,Ni,Co)的非鹼性溶液中水熱,合成了鈦酸鋅,鈦酸鎳,鈦酸鈷與二氧化鈦複合納米管陣列結構,並研究了其合成機理.

42)四氧化三鐵|鈦酸鈉納米片

FeO/Na2Ti3O7複合納米片

描述:管束狀鈦酸鹽/金和鈦酸鹽/鈀複合納米結構的合成、銀/二氧化鈦納米帶的合成以及四氧化三鐵/鈦酸鈉納米片的合成,也對它們的電化學催化、光催化和離子交換性質進行了表徵。

43)銅離子團簇表面修飾立方塊狀鈦酸鍶

銅離子團簇表面包裹DBS的鈦酸鍶SrTiO3納米微粉

描述:採用熔鹽法製備了鈣鈦礦結構的鈦酸鍶立方塊.通過浸漬法對所得鈦酸鍶進行表面離子修飾,得到表面負載無定形Cu(II)納米糰簇的新型可見光催化劑.

44)納米鈦酸鍶(SrTiO3)|離子液體(ILs)複合材料

鈦酸鍶鋇/鐵酸釹鉍(BST/BNFO)複合材料

描述:納米鈦酸鍶(SrTiO_3)和離子液體(ILs)複合修飾玻碳電極,化學修飾電極具有電活性面積大,電子轉移速率快以及背景電流低等優良特性,為構建其它重金屬離子的電化學傳感器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

45)稀土元素摻雜鈣鈦礦型氧化物

稀土元素摻雜的BaZrO3-δ負載釕氨合成催化劑

描述:釕基氨合成催化劑以稀土元素摻雜的BaZrO3-δ基鈣鈦礦型複合氧化物為載體,分子式為Ba1-xLnx+yZr1-yO3-δ,金屬釕為活性組分.稀土元素的摻雜量為載體總質量的1~20%,活性組分以K2RuO4為前驅體,直接浸漬到載體材料中,負載量以Ru計重量為載體重量的0.5%-10%.

46)鈦酸鍶(SrTiO3)|鈦酸鋇|鐵酸鑭複合材料

SrTiO3/BaTiO3/LaFeO3複合材料,鈦酸鋇/鈦酸鍶疊層複合材料

描述:分別在兩個容器中分別配製鈦酸鋇和鈦酸鍶水溶液懸浮液,分散後調節溶液pH;使用石墨電極作陰極和陽極,用直流電源來提供電壓;將電極放入鈦酸鋇懸浮液中,通過調節電壓,沉積時間在陰極得到鈦酸鋇膜,將所得的膜在室溫下自然乾燥;再將帶有膜的電極置於鈦酸鍶懸浮液中,在陰極得到鈦酸鍶膜,將所得的膜在室溫下自然乾燥;重複上述步驟即可製得鈦酸鋇/鈦酸鍶疊層複合材料

47)鎂|鈦酸鍶(SrTiO3)陶瓷複合材料

鈦酸鍶鋇/鐵酸釹鉍(BST/BNFO)複合材料,鈦酸鍶鋇/鋇鐵氧體(BST/BFO)複合材料

48)稀土離子摻雜鈦酸鍶(SrTiO3)粉體材料

稀土和鈮共摻鈦酸鍶SrTiO_3(STO)材料,鑭鈰鈮多元素摻雜SrTiO_3(LaCeNb-STO)材料,稀土離子Eu3+摻雜鈦酸鍶紅色螢光粉

49)50-NEr摻雜SrTiO3光催化劑

氮/鉺-鈦酸鍶光催化劑,氮摻雜SrTiO3催化劑,NiO、CoO負載量的N-SrTiO3異質結複合光催化劑

描述:鈣鈦礦型氧化物鈦酸鍶(SrTiO3)光催化劑具有物化性能穩定、無毒性等優點。

50)矽烷偶聯劑修飾鈦酸鉀晶須高性能複合材料

矽烷偶聯劑KH-550表面修飾改性針狀六鈦酸鉀晶須(PTW),

描述:採用矽烷偶聯劑對鈦酸鉀晶須表面處理增強PC複合材料性能效果優於鈦酸酯偶聯劑,矽烷偶聯劑以KH550醇化酸性水溶液最佳,KH550用量1%最合適。

鈦酸鉀晶須包覆納米碳酸鈣材料

51)六鈦酸鉀晶須|聚醚醚酮複合材料

鈦酸鉀晶須/矽橡膠複合材料,聚丙烯/六鈦酸鉀複合材料

描述:通過注塑成型的方法製備了聚醚醚酮基體(PEEK)、短碳纖維/聚醚醚酮(CF/PEEK)、鈦酸鉀晶須/聚醚醚酮(PTW/PEEK)、短碳纖維/鈦酸鉀晶須/聚醚醚酮(CF/PTW/PEEK)複合材料,考察了材料的幹摩擦學性能,通過SEM對摩擦表面的形貌及元素分布進行分析。

52)Al2O3纖維中摻雜ZrO2纖維|六鈦酸鉀晶須材料

摻雜改性Al2O3纖維隔熱材料,摻雜六鈦酸鉀晶須矽酸鋁纖維複合隔熱材料

描述:ZrO2纖維和六鈦酸鉀晶須都能增強材料壓縮強度.加入ZrO2纖維能顯著降低隔熱材料的熱導率.加入少量(≤20%)六鈦酸鉀晶須時隔熱材料熱導率降低,但當加入量超過20%時隔熱材料熱導率開始顯著升高.

53)六鈦酸鉀晶須多孔陶瓷材料

摻雜六鈦酸鉀晶須矽酸鋁纖維複合隔熱材料,

描述:1)將含鈦廢料於1000~1300℃熱處理,粉磨,得粉磨料A。

[if !supportLists]2)[endif]將50~70wt%的粉磨料A、10~20wt%的鈦白粉和10~30wt%的熱固性樹脂混勻,成型,在1200~1400℃和中性氣氛中熱處理,粉磨,得粉磨料B。

[if !supportLists]3)[endif]將40~60wt%的粉磨料B、10~30wt%的無水碳酸鉀和10~30wt%的醋酸鉀混勻,研磨,得到研磨料。

[if !supportLists]4)[endif]將10~20wt%的粉磨料B、30~50wt%的研磨料、10~30wt%的石灰石顆粒、1~10wt%的無水碳酸鉀、1~10wt%的無水碳酸鈉和1~10wt%的熱固性樹脂混勻,成型;

[if !supportLists]5)[endif]先後經600~800℃和900~1100℃熱處理1~3小時,製得六鈦酸鉀晶須多孔陶瓷。

54)鈦酸鉀晶須|玻璃纖維|苯並噁嗪混雜複合材料

鈦酸鉀晶須(PTW)對苯並噁嗪(BOZ)樹脂及玻璃纖維/苯並噁嗪(GF/BOZ)複合材料,含鈦酸鉀晶須和玻璃纖維的聚丙烯複合材料

描述:利用六鈦酸鉀晶須(K_2O·6TiO_2)對苯並噁嗪(BOZ)樹脂及玻璃纖維/苯並噁嗪(GF/BOZ)複合材料的摩擦磨損性能進行改性,分析了K_2O·6TiO_2/BOZ複合材料以及K_2O·6TiO_2-GF/BOZ混雜複合材料的摩擦磨損性能以及改性機理.

55)鈦酸鉀晶須(K2Ti6O13)-Cu(Ⅱ),Pb(Ⅱ),Cd(Ⅱ)吸附材料

磁性石墨烯氣凝膠--Pb(Ⅱ)、Cu(Ⅱ)、Cd(Ⅱ)的吸附材料

描述:利用新型的吸附材料四鈦酸鉀晶須為吸附劑,以FAAS法為檢測手段,系統地研究了四鈦酸鉀晶須對Cd(Ⅱ)和Pb(Ⅱ)的吸附性能,提出了利用四鈦酸鉀晶須為富集劑,預分離/富集Cd(Ⅱ)和Pb(Ⅱ)的新方法。

56)鈦酸鉀晶須(K2Ti6O13)對聚丙烯(PP)填充材料

四針狀氧化鋅晶須和四鈦酸鉀晶須填充PP複合材料,聚丙烯/六鈦酸鉀複合材料

描述:鈦酸鉀晶須對聚丙烯有較好的增強增韌效果,可以普遍提高材料的力學性能,較佳用量為25%~35%.矽烷偶聯劑KH-550對材料的界面結合有較好的促進作用,馬來酸酐接枝改性的聚丙烯(PP-g-MAH)可以作為複合體系的有效增容劑.

57)納米碳酸鈣包覆六鈦酸鉀晶須材料

六鈦酸鉀晶須(K2Ti6O13,PTW)表面包覆納米碳酸鈣(CaCO3)

描述:在六鈦酸鉀晶須(K2Ti6O(13),PTW)表面包覆納米碳酸鈣(CaCO3).在相同包覆量下,產品通過EMS,EDS,XRD,FT-IR,UV-Vis,Zeta電位表徵手段進行表徵.CaCO3/PTW;並且通過CaCl2-2NH3·H2O-CO2體系能製備出更為理想的CaCO3/PTW.

58)LaNiO_3|(Bi4Ti3O12)酸鉍異質薄膜

LaNiO3/Bi4Ti3O12異質薄膜,LaNiO3/Bi4Ti3O12異質薄膜

描述:採用Sol—gel(溶膠-凝膠)法在Si襯底上製備LaNiO3/Bi4Ti3O12(LNO/BTO)疊層薄膜,並研究了不同退火溫度下BTO薄膜的生長行為和鐵電,介電性能.

59)Bi3.25Sm0-75Ti3O12納米線

摻鑭鈦酸鉍(Bi3.25La0.75Ti3O12,BLT)納米線

描述:水熱法製備了直徑約為40 nm的Bi3.25Sm0.75Ti3O12(BSmT)納米線。BSmT納米線為層狀鈣鈦礦結構。紫外可見漫反射光譜表明.

60)Bi4Ti3O12納米片|軟鉍礦Bi12TiO20)微納複合物

Bi12TiO20/Bi4Ti3O12/CaCu3Ti4O12鈦基複合氧化物

描述:NA

wyf 01.05

相關焦點

  • 磷酸鐵鋰製備方法:固相法PK液相法
    目前,磷酸鐵鋰生產技術通常可以分為固相合成法和液相合成法兩種,其中液相法可分為水熱/溶劑熱法、溶膠凝膠法、共沉澱法等。固相合成法固相合成法是目前應用最多、研究最為成熟的合成磷酸鐵鋰的方法,其中,碳熱還原法又是應用較為廣泛的。
  • 溶膠-凝膠法簡述及其應用
    溶膠-凝膠法(Sol-Gel法)是材料製備的常用方法,一直受到科技界和企業界的高度關注。
  • 氧化鈷摻雜對溶膠凝膠法合成莫來石微觀結構和燒結性能的影響
    該組成的莫來石具有高度開放的空間結構,可以容納過渡金屬離子進入晶格形成固溶體,從而賦予材料優異的電性能、力學性能和熱性能。自然界中莫來石含量少,工業應用中主要靠人工方法合成得到莫來石。目前莫來石合成方法主要有固相法、機械球磨法、溶膠凝膠法、熔鹽法等。固相法和球磨法雖然製備工藝簡單,但容易造成組分不均、顆粒粗化,同時球磨過程易帶來第二相汙染。而化學法的反應過程繁瑣,且產率低。
  •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球磨法合成固體酸催化...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養殖業汙染防治創新團隊採用機械球磨法合成了一種固體酸催化劑,並應用於生物質轉化製備高附加值化學品5-羥甲基糠醛的催化反應中。傳統固體酸製備多採用濃硫酸磺化法、有機溶劑接枝改性等,需要大量有毒有害溶劑,且條件苛刻(如高溫)。本研究基於機械化學原理,以自然界廣泛存在的富含矽鎂元素的黏土為載體,巰基類化合物為前驅體,採用球磨法合成了一種磺酸基固體酸,其製備條件溫和、綠色友好(常溫常壓、無有機溶劑)。
  • 常見鐵氧體的製備方法
    鐵氧體的製備方法很多,主要分為物理方法(如氧化物法、自蔓延高溫合成法等)和化學方法(如化學共沉澱法、水熱法、溶膠-凝膠法等)。採用化學共沉澱法獲得的鐵氧體顆粒細小且成分均一,產物純度和活性都比較高,沉澱劑的加入使反應更易進行,降低了燒結的溫度。但這種方法工藝繁瑣,成本也高,同時洗滌沉澱物時可能會造成金屬離子的流失,而作為沉澱劑的離子卻很難清洗掉。(4) 水熱合成法:水熱法最開始是從利用地下水熱合成礦物而得到的啟發。
  • 暨南大學:3D木棉纖維氧化石墨烯氣凝膠的製備及油水分離
    本文要點:1、通過低成本和綠色方法合成TKF-rGO氣凝膠2、適合商業化生產,並顯示出具有競爭力的除油吸附能力。低成本和高效吸附劑的使用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黃浪歡副教授團隊在 J CHEM TECHNOL BIOT期刊發表名為"Preparation and oil–water separation of 3D kapok fiberreduced graphene oxide aerogel"的論文,研究通過簡單且綠色環保一步式水熱法製備超輕型3D木棉纖維還原氧化石墨烯(TKF-rGO)
  • 水熱法的主要優點有哪些?
    水熱法,是指在特製的密閉反應器(高壓釜)中,採用水溶液作為反應體系,通過對反應體系加熱、加壓(或自生蒸氣壓),創造一個相對高溫、高壓的反應環境,使得通常難溶或不溶的物質溶解並且重結晶而進行無機合成與材料處理的一種有效方法。
  • 【Editor's Choice Article】無凝膠法高效合成超薄SSZ-13分子篩膜
    【研究亮點】採用無凝膠合成,利用晶種層的原位轉化生成緻密的分子篩膜。通過晶種懸浮液的濃度來控制晶種層及膜的厚度,得到超薄SSZ-13分子篩膜。製備的SSZ-13分子篩膜具有優異的滲透率和選擇性。但分子篩膜高昂的成本、製備重複性和放大等問題嚴重製約了其工業應用。分子篩膜的傳統水熱合成法原料利用率極低(<1%),這導致了較高的原料成本和大量「三廢」排放,不符合綠色化學的理念。而無凝膠合成法避免了大量母液的使用,原料利用率高,是近期的研究熱點。但現有的無溶膠法步驟複雜,對成膜機制和關鍵參數缺乏了解,難以推廣利用。
  • 乘風破浪的新能源材料—《無機材料學報》近期能源材料專題精選
    材料形態決定電子「命運」:鈣鈦礦太陽電池機理 二氧化鈦(TiO2)是鈣鈦礦太陽電池中最常用的電子傳輸材料,其形態對 MAPbBr3(MA= CH3NH3)太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可產生直接影響。
  • 低溫微波水熱快速合成K0.5Na0.5NbO3粉體
    然而,KNN系統中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和缺點:KNN陶瓷很難通過傳統的固態反應方法進行密度化,因為KNN中的鹼成分具有高度揮發性,晶體相在高溫(800°C)停留時間長時不穩定。因此一些低溫合成方法如溶膠凝膠,熔融鹽法,水熱和微波水熱法(MH)等方法可以克服這些缺點,併合成KNN基粉末。水熱合成方法很有前途,因為它在低溫條件下的單一工藝步驟中可以產生高純度、小晶體尺寸的樣品。
  • 這種純無機鈣鈦礦「骨子錳」—新聞—科學網
    「起初,我們主要是通過室溫下鹽酸中一鍋法合成材料,但結果發現錳鉍鈣鈦礦微晶的發光效率較低,僅有7.8%。」魏俊華說道,「通常認為單晶擁有更高的結晶性和更少的缺陷密度,因此,我們通過水熱法生長錳鉍鈣鈦礦單晶,使得材料的發光效率提升至25.7%。」
  • 科學網—這種鈣鈦礦「骨子」裡很「錳」
    「起初,我們主要是通過室溫下鹽酸中一鍋法合成材料,結果發現錳鉍鈣鈦礦微晶的發光效率較低,僅有7.8%。」魏俊華說道,「通常認為單晶擁有更高的結晶性和更少的缺陷密度,因此,我們通過水熱法生長錳鉍鈣鈦礦單晶,使得材料的發光效率提升至25.7%。」
  • 《德國應化》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中的多彩世界
    ,深入綜述多色螢光聚合物水凝膠(MFPH)領域的最新進展,特別關注不同的構建方法和重要的示範應用。(B) 含RGB三色染料的BSA基螢光水凝膠的製備方法。 2.3 稀土配合物 稀土配合物具有獨特的金屬控制光致發光特性。它們通常具有發光量子產率高、發射光譜清晰、顏色純度高和光化學穩定性好等特點。
  • .| 俞書宏:模板法精確製備石墨烯基複合氣凝膠, 組分結構可編程
    組分和結構精確的石墨烯-納米材料單元複合氣凝膠材料在性能提升和新功能發現上有著巨大潛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發展了一種普適的蜜胺海綿模板指引水熱法,實現了一系列組分和結構可編程的石墨烯基複合氣凝膠材料。
  • 快速常溫常壓離子熱法合成三維共價有機框架材料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近日,吉林大學無機合成與製備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裘式綸教授、方千榮教授課題組首次通過常溫常壓離子熱的方法合成一系列三維共價有機框架材料,命名為3D-IL-COFs。這種合成方法具有反應時間短、能耗低、無揮發性有機物汙染、無添加劑、操作簡單等優點,同時離子液體經過簡單的過濾分離後可重複使用至少三次。
  • 一文了解氮化鈦的製備與應用
    這種方法製得的氮化鈦粉體與常規方法比較純度較高,並具有合成溫度低(比原來降低100~200℃),周期短(是常規法的1/15)等優點。化學氣相沉積法以氣態的TiCl4為原料,H2為還原劑與N2作用生成TiN,合成溫度為1100~1500℃。金屬、陶瓷表面的塗層多用此工藝,以增強陶瓷和金屬的硬度、耐磨性。
  • 科學網—製備出超高強度水凝膠生物潤滑材料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
  • 播撒晶體的種子:「晶種法」在沸石合成中的應用
    在晶體材料合成中,為了減小晶體成核的熱動力學阻礙,也可以在合成原料中加入少量晶體作為「種子」誘導晶體的成核生長。採用「晶種法」合成晶體,通常可以實現:(1)縮短合成所需的時間,(2)提高對於目標晶相的選擇性,避免雜相產生;正所謂晶體生長裡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 化學所發展無機鈣鈦礦單晶氣相圖案化方法並製備高性能器件
    目前,無機鈣鈦礦單晶的製備方法主要有氣相生長法和溶液生長法。氣相生長技術容易實現高質量單晶的製備,但由於氣相外延過程中的隨機成核和晶格不匹配問題,在氣相體系中實現鈣鈦礦結晶位點、晶體形貌和晶體尺寸的控制成為一個難題,這也是可控制備高性能鈣鈦礦集成光電器件的巨大挑戰。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李林教授:高強韌聚合物水凝膠的合成及3D列印
    基於水凝膠構築過程中能量耗散機理的控制和微觀結構的設計,研究人員提出了不同的方法,以進一步增加可拉伸聚合物水凝膠的強度、韌性以及抗疲勞等方面的性能。然而,這些策略總的來說是相互排斥的,比如增加水凝膠的強度常常以犧牲它的韌性為代價,即強度和韌性不可同時兼得。如何製備具有綜合力學性能的高強韌聚合物水凝膠材料,仍然是一個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