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這種鈣鈦礦「骨子」裡很「錳」

2020-12-15 科學網

純無機錳鉍鈣鈦礦單晶在可見光(上)和紫外光(下)下的照片,在紫外光照射下呈現橙光發射。魏俊華供圖

 

本報見習記者 池涵

目前在光伏領域中使用的鈣鈦礦因其卓越的光電性質而廣受研究人員青睞。然而鈣鈦礦作為一種鉛基材料也有其缺點,如具有鉛的毒性,在應用中溼度、溫度穩定性都不如純無機材料等。

能否設計一種無鉛的純無機材料,既具有鈣鈦礦優越的光電性質,又沒有鉛的毒性,穩定性又優於同類有機材料呢?

近日,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匡代彬課題組在Cell姊妹刊Matter上發表論文稱,該課題組構建了一種全無機雙金屬Cs4MnBi2Cl12鈣鈦礦單晶,這種錳基材料通過鉍離子對錳離子的敏化,實現了25.7%的發光量子效率。

給鈣鈦礦配錳骨架行嗎?

鈣鈦礦優越的光電性能是靠B位陽離子與滷素陰離子之間的軌道雜化實現的。如果要替代有毒的鉛,嘗試與鉛類似但毒性較低的B位金屬元素是可行的思路。

「我們課題組在非鉛材料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嘗試,之前報導的純銦基鈣鈦礦有較大的Stokes位移,可以減少自吸收,從而得到較高的發光量子效率。」匡代彬告訴《中國科學報》,「這次一方面是想嘗試以前沒人做過的雙金屬鈣鈦礦,另一方面是想做出高穩定性的純無機材料。」

二價錳離子是一種很優異的發光中心,有大Stokes位移、高發光量子效率,通過調控其配位數和晶體場環境,可以對發光光譜進行調節,通常四配位為綠光發射,六配位為黃到紅光發射。

此前在相關應用中,錳主要是作為鉛基鈣鈦礦的摻雜劑,這類體系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證明了鈣鈦礦宿主中的光生激子可以有效地轉移到Mn2+摻雜劑中產生強的橙光發射。然而,摻雜量對發光性能的影響很大,作為雜質的Mn2+在鈣鈦礦晶體結構中的不確定分布以及多種有機配體的存在,使得對這類體系中電子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比較困難。

能不能試試讓錳作為鈣鈦礦結構中的骨架金屬呢?

文章第一作者、中山大學化學學院博士生魏俊華告訴記者,儘管Mn2+是一種很好的發光中心,但錳在具有對稱中心的八面體中,同時存在宇稱禁阻和自旋禁阻躍遷,難以形成光生激子,因此錳基滷化物材料通常消光係數和發光效率都很低。

那麼,如何才能增強Mn2+的發光效率以及錳基鈣鈦礦的光電性能呢?

三層結構下錳、鉍的光電協同效應

其中一種策略是引入光敏劑。匡代彬團隊通過查閱文獻,發現錳和鉍的組合還沒有嘗試過。

「起初,我們主要是通過室溫下鹽酸中一鍋法合成材料,結果發現錳鉍鈣鈦礦微晶的發光效率較低,僅有7.8%。」魏俊華說道,「通常認為單晶擁有更高的結晶性和更少的缺陷密度,因此,我們通過水熱法生長錳鉍鈣鈦礦單晶,使得材料的發光效率提升至25.7%。」

通過單晶X射線衍射解析晶體結構,他們發現錳鉍鈣鈦礦形成了緊挨著的[BiCl6]3--[MnCl6]4--[BiCl6]3-三層八面體結構。

為什麼在這種結構下,錳的發光效率提高了呢?

原來,[BiCl6]3-八面體在紫外區有強吸收,鉍離子可以有效敏化錳離子,從而使得錳中心的發光效率提升。

「我們的理論計算結果也顯示,錳和鉍的原子軌道很好地雜化,有利於鉍與錳之間進行高效的能量轉移。」魏俊華告訴《中國科學報》,「另外,文獻報導的大多數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材料的發光強度會隨著溫度升高而猝滅,而我們發現錳鉍鈣鈦礦材料的發光強度隨著溫度升高反而逐漸增強,呈現熱激活趨勢,因此室溫下能得到較優異的發光性能,實際應用中可操作性會更強。且單晶熱分解溫度高達480℃,空氣中放置90天後(相對溼度60%),物相上沒有發生變化,表現出了較好的結構穩定性。」

「通過錳合金化構建體相異金屬鈣鈦礦將會非常有意義,異金屬化合物中的不同金屬可能對其光電特性產生協同效應。」匡代彬說。

醫用X射線顯身手

考慮到其中鉍元素對X射線的高消光係數,匡代彬團隊將這次新合成的材料應用到醫學X射線成像領域。

在中山大學校醫院的協助下,利用錳鉍鈣鈦礦材料製作的成像膜,在醫用X射線的照射下,可以透過外面包裹的塑料外殼,呈現出物體的內部結構。

「醫學應用需要鈣鈦礦材料對X射線非常敏感,以實現高成像解析度。目前高端醫學X射線成像材料主要從國外進口,有時候會碰到國外限制出口的問題,即便能購買也往往價格不菲。」匡代彬說。

另外,他們將錳鉍鈣鈦礦單晶與商業化藍光和綠光螢光粉進行混合得到白光螢光粉,再將所得的白光粉與紫外光晶片進行組裝得到白光LED,在照明領域也表現出了巨大潛力。

匡代彬說道:「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材料由於具有高缺陷容忍,製備成本低廉,可以通過低溫下溶液法進行製備,是新型發光材料的優選。」

這次的研究初步揭示了錳鉍鈣鈦礦材料在醫學X射線成像和照明顯示中的應用潛力。匡代彬認為,接下來需要通過合成工藝和材料組分的調控,進一步製備具有低缺陷密度、更高發光效率、更大晶體尺寸的單晶材料,深入探究材料的發光機理,並探究規模化製備技術等,為未來的商業應用夯實基礎。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matt.2020.05.018

 

《中國科學報》 (2020-07-01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這種純無機鈣鈦礦「骨子錳」—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匡代彬的課題組在Cell姊妹刊《Matter》上發表論文,構建了一種全無機雙金屬Cs4MnBi2Cl12鈣鈦礦單晶,這種錳基材料通過鉍離子對錳離子的敏化,實現了25.7%的發光量子效率(PLQY)。
  • 錳摻雜Cs4PbCl6零維鈣鈦礦納米晶激發態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Cs4PbX6(X = Cl、Br、I)零維鈣鈦礦納米晶具有優異光學性能,在LED照明顯示、雷射和光電探測器等技術領域受到廣泛關注。但由於絕緣體本質,Cs4PbX6零維鈣鈦礦本徵在可見波段不發光,限制了作為發光材料的應用範圍。錳離子摻雜是調控鈣鈦礦納米晶光、電、磁性能的一種有效手段。
  • 《科學》刊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日前,韓禮元團隊的研究取得新進展,這些問題也有了答案。該研究通過構建穩定異質結結構,在保證高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工作狀態下的穩定性,對促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業化具有重要作用。8月16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這也是該團隊2015年在《科學》、2017年在《自然》刊登進展後的又一重要突破。
  • 李良團隊成功研發可反覆加密解密的隱形墨水—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11月2日上海訊(記者黃辛)提起「隱形墨水」,人們首先會想到諜戰片裡用來傳遞情報的特工,用特殊的方式讓秘密消失或復原。
  • 鈣鈦礦結構半導體材料簡介
    鈣鈦礦最初指的是一種鈦酸鈣材料(化學式:CaTiO3)的晶體結構,現在泛指一類具有這種結構的材料。圖1給出了鈣鈦礦結構CaTiO3的結構圖,我們能很清晰地看到紅色的氧原子居於面心,藍色的鈣原子居於頂點,黃色的鈦原子居於體心(即X=O,A=Ca,B=Ti)。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重「疊層」
    近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異常火熱。剛剛過去不久的3月份,《科學》連續刊發4篇有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論文,其中關於鈣鈦礦與矽的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文章就有3篇。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熱點科學問題是什麼?受關注的解決策略有哪些?近期發表的文章對熱點科學問題有什麼貢獻?
  • 鈣鈦礦微納雷射器研究進展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從鈣鈦礦材料的結構及其特性出發,根據不同的發射模式介紹鈣鈦礦微納雷射的發展狀況,並分析鈣鈦礦雷射器進一步的發展的關鍵問題和趨勢。隨著納米科技的飛速發展,光電子元器件越來越趨向於小型化和集成化。
  • 光伏大佬點評:鈣鈦礦會成為完美解決方案嗎?
    馬丁格林教授提及的鈣鈦礦電池利用的是鈣鈦礦材料製成的微米薄膜,這種材料在短短十年間就從實驗室項目發展成為太陽能發電的新亮點。目前,全球十幾家公司,成熟的電子巨頭企業和初創企業,都希望很快能夠實現鈣鈦礦電池產業化。相比晶矽,鈣鈦礦更便宜,並且光電轉化效率更高,至少在實驗室中是如此。但是,作為下一代太陽能材料,鈣鈦礦會成為十年後的完美解決方案麼?
  • 骨子造句和解釋_骨子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骨子(gǔ zi)。反義詞有:實質,面子。物體內起支撐作用的架子。[傘骨子。][黃遠庸《虛三級省制案之輪廓》:「此案共分四種:一曰,地方行政編制法…四曰,道自治草案,其骨子在地方行政編制法。」,魯迅《致劉煒明》:「他們只將文章大刪一通,刪得連骨子也沒有。」]比喻實質或內裡。
  • 鈣鈦礦材料的製備方法含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
    17)摻雜鈦酸鋇的有機金屬滷化物鈣鈦礦CaO 41.24%|TiO2 58.76%薄膜材料摻雜BaTiO3的有機金屬滷化物Perovskite薄膜材料,Sn型有機金屬滷化物鈣鈦礦薄膜描述:採用摻雜的方法把鈦酸鋇材料加入到鈣鈦礦材料當中,使其均勻的分散到鈣鈦礦溶液當中,然後採用旋塗的方法在介孔二氧化鈦薄膜上旋塗含有鈦酸鋇的鈣鈦礦層,作為太陽能電池的光吸收層材料
  • 鈣鈦礦光伏組件「溶劑焦慮」可以不用擔心了
    鈣鈦礦作為一種「奇異」的半導體材料,有望在多個光電應用領域產生顛覆性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研發機構正在嘗試將鈣鈦礦技術進行產業化,其中鈣鈦礦光伏發電是目前發展最成熟、應用潛力最大的一個方向,其技術可以作為鈣鈦礦單結使用,也可以與晶矽結合形成更高效的疊層產品,此前全球多家企業已經對外宣布了鈣鈦礦光伏產品的量產時間。
  • 了解鈣鈦礦內部的電流如何激發新型Blue LED
    這種材料價格低廉,而且很容易通過溶液化學而不是矽所需的高溫工藝製備成半導體器件。然而,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缺乏常規化合物半導體如砷化鎵的穩定性,這引起了人們對潛在應用的懷疑。去年,英國公司牛津光伏(Oxford PV)生產的太陽能電池將創紀錄的28%的光能轉換成電能,打破了矽太陽能電池26.7%的紀錄。
  • NREL的又一發現:20.3%的鈣鈦礦電池是如何誕生的
    化學成分的變化使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能夠顯著提高壽命和效率。該研究製造出了20.3%的光伏電池效率。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是最有競爭力的下一代光伏技術,有可能以最低成本實現組件效率的提高。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三滷鈣鈦礦合金,可以提高功率轉換效率和光穩定性。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18.12%並改善滯後效應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日本九州大學的科學家已開發出一種用於鈣鈦礦電池生產的表面處理方法。他們提出這種方法可以減少滯後現象。鈣鈦礦光伏器件受困於這種效應,因為它們的輸出取決於先前的輸入而非其即時狀態,從而影響了預測性能的準確性。在鈣鈦礦電池中,滯後效應與材料的組成密切相關。按通常看法,界面附近的離子遷移和非輻射複合是造成這種效應的原因。
  • 《Adv Mater》高效又穩定的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金屬滷化物鈣鈦礦除了具有低的製備成本和可調諧的發射波長外,由於其具有高的光致發光量子效率、窄的發射線寬(即高的色純度)和低的電子陷阱態密度,在實現高性能LED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在過去的5年裡,PeLEDs取得了重大突破,EQE從2014年的0.76%提高到了最近的21%以上,儘管電致發光(EL)效率得到了迅速發展,但由於器件穩定性差,PeLEDs的商業化仍然具有挑戰性,這主要是由於鈣鈦礦材料在空氣暴露或偏壓下的降解。如鈣鈦礦基光伏器件所示,在偏壓應力作用下,移動離子的遷移導致鈣鈦礦晶格的破壞和移動離子向相鄰層的滲透。
  • Nature Photonics:異相鈣鈦礦型白光LED
    通過大量的研究和優化,目前鈣鈦礦型綠色LED和紅色LED的外部量子效率(EQE)已經超過了20%,但在藍色LED的開發中卻一直未有所突破,從而阻礙了鈣鈦礦型WLED的實現。此外,鈣鈦礦材料具有很強的載流子-聲子和激子-聲子耦合,其中載流子和激子在晶格畸變中「自陷「效應,導致在整個可見光光譜範圍都具有良好的寬帶發射效應,因此也可以將其直接應用於WLED的發光材料中。
  • 通過將鈣鈦礦沉積在氟化物界面上製成的高效發光二極體
    在過去的幾年中,科學家和電子工程師一直在探索由鈣鈦礦製成的LED的潛力,鈣鈦礦是常用於創建光伏(PV)技術的一類材料,具有許多可能的成分和許多潛在的特性,例如超導性和磁阻。 儘管一些基於鈣鈦礦的LED最近已經實現了超過20%的外部量子效率,特別是由滷化鈣鈦礦製成的那些,但其性能會受到非輻射複合損失的負面影響。
  • 對身體「有害」的錳元素是如何被發現的? 錳由哪些化學元素組成?
    這種礦石已經被人們運用了上千年。作為人類自古以來就熟悉的黑色礦石,「假化石」在玻璃製造中發揮驚人的作用。凱姆出生的兩百多年前,義大利科學家比林古喬(注一)在《火法技藝》一書中說,如果在「假化石」中加入透明的物質,就會染成美麗的紫羅蘭色。玻璃工人用「假化石」給玻璃著色,陶瓷工人用它為自己的工藝品繪出紫羅蘭圖案。
  • 四端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研製成功
    ,但在實現規模商業化、更普及之前,得解決不穩定與加速製造速度等問題,以免跨不出「死亡之谷」,對此,史丹福大學為加速鈣鈦礦電池發展,也研發出專用的「快速製造設備」,一分鐘就可以製造出12公尺的鈣鈦礦薄膜。
  • 中國人「骨子」裡的文化?繁體字棄用幾十年,為何不學就能看懂?
    中國人「骨子」裡的文化?繁體字棄用幾十年,為何不學就能看懂?這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文化嗎?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是還有幾個原因更重要。第一,習慣的影響,我們書寫漢字的時候都是按照順序來寫的,而簡體漢字之所以被稱為簡體,就是因為他是從繁體上簡化而來的,所以繁體漢字上有很多簡體漢字的影子,只要能夠在繁體字上找到一些簡體字的特徵,在「見微知著」的習慣影響之下之下,很快就能辨認出這個繁體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