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高研院等在鈣鈦礦半導體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年來,鈣鈦礦半導體材料的發展對光轉換應用的進展產生了明顯的積極影響,目前已在場發射電晶體、太陽能電池、光通訊、X射線探測、雷射器等領域嶄露頭角。鑑於此,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楊迎國等依託上海光源XRD線站,建立了先進的有機、鈣鈦礦光伏薄膜和器件製備及測試系統,形成了具有同步光源特色的薄膜表面衍射分析方法和在線同步輻射原位研究裝置,在鈣鈦礦膜層結晶調控、結晶動力學過程、界面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具有同步輻射光源特色的研究成果。
-
工學院張青課題組在鈣鈦礦微型雷射器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北京大學工學院張青課題組近期在鈣鈦礦微型雷射器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文章依次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DOI:10.1002/adfm.201601690)、 Small Methods(DOI: 10.1002/smtd.201700163)和The Journal of Physical
-
科學網—這種鈣鈦礦「骨子」裡很「錳」
魏俊華供圖 ■本報見習記者 池涵 目前在光伏領域中使用的鈣鈦礦因其卓越的光電性質而廣受研究人員青睞。然而鈣鈦礦作為一種鉛基材料也有其缺點,如具有鉛的毒性,在應用中溼度、溫度穩定性都不如純無機材料等。
-
黃維院士團隊:有機BODIPY材料的激發態動力學行為研究
該研究從分子水平證明了BODIPY材料在單分散和聚集態下表現出明顯不同的激發態動力學行為,為新型高效有機材料的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有機分子激發態動力學研究是近代光物理和光化學領域最基本、最具活力的研究之一,同時也是最具挑戰性的前沿科學問題。開展有機分子激發態動力學研究對新型高效有機材料的結構設計和性能優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
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12月22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工作獲得突破性進展。 分子振動對化學反應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長期以來一直是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H2以及它的同位素分子是分子反應動力學領域被最為廣泛研究的分子。過去的二三十年中,對H/D/F/O/Cl/OH+H2/HD/D2等反應的研究極大地推動了反應動力學研究的發展,也大大提高了我們對化學反應本質機理的認識。
-
南京大學鄧正濤團隊鈣鈦礦方面獲進展
pAbstract自2014年以來,鉛滷鈣鈦礦納米晶材料因其優異的發光性能,引起了人們廣泛的研究興趣。然而,鉛滷鈣鈦礦材料由於鉛的毒性問題,對環境將產生一些潛在風險。因此,科學界一直在尋找低毒性的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材料作為後備策略。錫與鉛為同一主族元素,理論計算得知錫基滷化物鈣鈦礦材料同樣具有合適的能帶隙和優異的性能。
-
李政道研究所學者吳建達對多磁子弦激發態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7】此項研究通過對準一維反鐵磁材料SrCo2V2O8在強縱向磁場中的中子散射實驗,詳細揭示了對應於自旋1/2的反鐵磁海森堡-伊辛鏈的各類多體激發,特別是系統中新穎的多磁子弦激發態在布裡淵區的譜分布及其磁場依賴行為。
-
北科大《CEJ》:錳摻雜,提高近紅外光電探測性能
為此,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在CISe量子點中摻雜過渡金屬錳離子(Mn2+)來解決上述問題。結構表徵結果表明,在量子點的合成過程中,Mn2+的摻雜提高了CISe量子點的晶體質量。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cej.2020.126452 總的來說,研究人員將Mn2+離子引入CISe量子點晶格中,改善了量子點的晶體質量和電子俘獲,同時促進了長壽命Cux態的電荷布居,從而提高了量子點的載流子壽命。
-
第十八屆固體激發態動力學國際會議在福州召開
固體激發態動力學國際會議(以下簡稱DPC)是凝聚態物理、化學和材料領域頂級系列峰會,每隔三年在北美、歐洲和亞洲交替舉辦一次,近年來主要聚焦在物理、化學、生物和材料等交叉學科領域中凝聚態物質或分子材料的激發態動力學過程的理論和實驗最新進展。
-
進展 | 二維CDW材料的量子隱含態及超快結構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實驗室李建奇研究小組,利用自行研製的4D超快電鏡,針對多個體系的結構動力學,超快相變和量子隱含態進行了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1)博士生孫開和博士後孫帥帥等在低溫下確定了1T-TaS2-xSex的量子隱含態結構 (Sci.
-
Small:基於鑭系元素摻雜納米材料的時間分辨生物傳感和生物成像研究進展
隨著納米科技的不斷發展,研究者製備出了多種多樣的具有豐富光學性質和表面物理化學性質的納米發光材料:無機量子點、上轉換納米材料、長餘輝納米材料、有機聚合物、鈣鈦礦納米材料等
-
上海交大韓禮元、陳漢團隊在高效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塊研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韓禮元、副教授陳漢團隊在高效穩定大面積模塊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論文「A Scalable Integrated Dopant-Free Heterostructure to Stabilize Perovskite Solar Cell Modules」 以上海交通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於國際能源領域旗艦期刊
-
鈣鈦礦微納雷射器研究進展
《雷射與光電子學進展》於2020年4月份出版「固體雷射材料」專題(點擊查看專題)。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從鈣鈦礦材料的結構及其特性出發,根據不同的發射模式介紹鈣鈦礦微納雷射的發展狀況,並分析鈣鈦礦雷射器進一步的發展的關鍵問題和趨勢。
-
中國科大在金屬氧化物表面二氧化碳光致還原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及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際功能材料量子設計中心(ICQD)趙瑾教授研究團隊在氧化物表面CO2光致還原機理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他們利用團隊自主發展的第一性原理激發態動力學程序,揭示了氧化物表面的CO2分子可以通過短暫捕獲電子來激發CO
-
南科大副教授王愷團隊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下簡稱「電子系」)副教授王愷課題組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先後在信息材料和光學領域高水平期刊Advanced Materials,ACS Energy Letters,Communications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反摻雜」技術效率可達17.8%的微型儲能模塊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以支持大規模生產。北卡羅來納大學(UNC)的科學家說,其中一個問題是鈣鈦礦經歷的退火(加熱和緩慢冷卻)過程。許多製造過程耗時過長,成為大規模生產的一大瓶頸。
-
鈣鈦礦材料的製備方法含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
描述:鈦酸鋇基陶瓷介電性能進展首先概述了製備工藝即研磨時間、預燒溫度、燒結溫度、種類的元素及其含量對鈦酸鋇介電常數及介電損耗的影響.,並研究了其相結構,介電,鐵電和壓電性質.XRD結果表明,所有樣品均呈現典型的鈣鈦礦四方相結構.
-
福建物構所稀土上轉換螢光生物標記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和促進海峽兩岸科技合作聯合基金、科技部「863」計劃和重大科學儀器開發項目、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等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中科院光電材料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陳學元研究小組和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黃明東研究小組合作
-
這種純無機鈣鈦礦「骨子錳」—新聞—科學網
目前在光伏領域以及鈣鈦礦LED中使用的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大多是鉛基材料,因其光吸收係數極高、載流子遷移率高、傳輸距離長等卓越的光電性質而廣受光伏材料研究人員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