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結構半導體材料簡介

2021-02-08 計算材料學

所謂鈣鈦礦是指這樣的一種結構:化學式可簡寫為ABX3,整個原胞是一個完美的正方體,而三個X原子居於這個正方體的面心,剩下的一個A原子和一個B原子分別居於正方體的頂點和體心。

鈣鈦礦最初指的是一種鈦酸鈣材料(化學式:CaTiO3)的晶體結構,現在泛指一類具有這種結構的材料。圖1給出了鈣鈦礦結構CaTiO3的結構圖,我們能很清晰地看到紅色的氧原子居於面心,藍色的鈣原子居於頂點,黃色的鈦原子居於體心(即X=O,A=Ca,B=Ti)。

圖1 鈣鈦礦結構CaTiO3的原胞

A、B、X三個位置不僅可以用特定的原子來替換,也可以用特定的原子基團來替換,例如滷代物有機鈣鈦礦材料CH3NH3PbI3中,其中的CH3NH3分子就是以一個原子基團的形式佔據了A位置,充當了一個原子的角色。圖2中給出了有機滷代物鈣鈦礦材料CH3NH3PbI3的結構。

圖2 鈣鈦礦結構的結構圖。圖中頂點上的白色小球A代表分子基團,體心上的藍色小球B代表鉛(元素符號:Pb)或者錫(元素符號:Sn)原子,面心上的紅色小球X代表滷族元素。本圖出自Wan-Jian Yin、Ji-Hui Yang、Joongoo Kang、Yanfa Yan和Su-Huai Wei等人的綜述【1】。


鈣鈦礦材料具有壓電性、鐵磁性、鐵電性、二維電導、電致發光等很多有趣的物理性質,因此一直受到材料學家的青睞【2-5】。近幾年,滷化物有機鈣鈦礦材料在太陽能電池領域又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因為研究者發現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伏效率最高可達22.1%【6】。關於該材料為什麼有如此高的光電轉換性能,我們概括出了以下幾點【1,7,8】:

A.有機鈣鈦礦的帶隙接近太陽能電池的最優帶隙。以CH3NH3PbI3為例,目前理論上用HSE06+SOC得到的的帶隙為1.14eV,而太陽能電池的最優帶隙約為1.4eV【9】,二者比較接近;

B.有機鈣鈦礦的光吸收率比較高。通過理論計算發現,有機鈣鈦礦材料CH3NH3PbI3的聯合態密度和光吸收係數都大於太陽能電池材料GaAs;

C.有機鈣鈦礦材料CH3NH3PbI3的晶界不會對材料的光電性質產生不良影響。通過對晶界Σ3(111)和Σ5(310)所做的的第一性原理計算表明,晶界Σ3(111)和Σ5(310)都沒有在材料的禁帶引入電子態;

D.鈣鈦礦材料所形成的鐵電疇可以抑制電子和空穴之間的複合。如圖3所示,太陽能電池的電子和空穴沿著由鐵電疇形成的兩個不同的通道進行輸運,很好地抑制了電子和空穴之間的複合;

圖3 鈣鈦礦材料中鐵電多疇的示意圖。圖中箭頭指鐵電疇的極化方向(電場方向),紅色折線代表電子(空穴)的輸運通道,藍色折線代表空穴(電子)的輸運通道。本圖出自Wan-Jian Yin、Ji-Hui Yang、Joongoo Kang、Yanfa Yan和Su-Huai Wei等人的綜述【1】。


E.很多鈣鈦礦結構材料很可能是鐵電太陽能電池材料。一般情況下,太陽能電池都是靠中間電荷區的內建電場來分離電子和空穴的。但是,鈣鈦礦材料比較特殊的一點:很多鈣鈦礦材料不但具有很高的光吸收係數,而且還是很好的鐵電材料。因此,鈣鈦礦材料內光激發產生的電子和空穴不僅可以被內建電場所分離,也可以被自身鐵電性所攜帶的電場分離。這樣就使得某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比一般的太陽能電池更高的開路電壓。


參考文獻

【1】W. J. Yin, J. H. Yang, J. Kang, Y. F. Yan, and S. H.Wei, J Mater Chem A 3, 8926 (2015).

【2】R. E. Cohen, Nature 358, 136 (1992).

【3】M. A. Pena and J. L. G. Fierro, Chem Rev 101, 1981 (2001).

【4】J. F. Scott, Science 315, 954 (2007).

【5】A. S. Bhalla, R. Y. Guo, and R. Roy, Mater Res Innov 4, 3 (2000).

【6】W. S. Yang, et al., Science 356, 1376 (2017).

【7】S. Y. Yang, et al., Nat Nanotechnol 5, 143 (2010).

【8】I. Grinberg, et al., Nature 503, 509 (2013).

【9】J. Nelson, 太陽能電池物理(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相關焦點

  • 【綜述】二維雜化鈣鈦礦材料及其異質結構
    三維滷素鈣鈦礦材料的太陽能電池近年來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光電轉換效率已達到22.7%,其製備工藝簡單、成本較低,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同時,人們對二維鈣鈦礦材料的研究也方興未艾。該論文中Letian Dou教授團隊系統介紹了二維鈣鈦礦材料的製備和表徵、其與石墨烯、TMDs異質結構的應用,並探討分析了當前的挑戰和未來的發展趨勢。
  • 上海高研院等在鈣鈦礦半導體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年來,鈣鈦礦半導體材料的發展對光轉換應用的進展產生了明顯的積極影響,目前已在場發射電晶體、太陽能電池、光通訊、X射線探測、雷射器等領域嶄露頭角。基於同輻射溼度實驗和外載力條件下的同步輻射原位拉伸和彎曲實驗,研究人員發現光鉸聯後的鈣鈦礦薄膜的機械穩定性更好,器件效率可以很好保持主要歸因於薄膜較好的結構穩定性,適合大面積柔性器件產業化發展。
  • 鈣鈦礦微納雷射器研究進展
    《雷射與光電子學進展》於2020年4月份出版「固體雷射材料」專題(點擊查看專題)。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從鈣鈦礦材料的結構及其特性出發,根據不同的發射模式介紹鈣鈦礦微納雷射的發展狀況,並分析鈣鈦礦雷射器進一步的發展的關鍵問題和趨勢。
  • 了解鈣鈦礦內部的電流如何激發新型Blue LED
    加州的研究人員已經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的光譜範圍擴大到藍色。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通過破解電流流過材料時,材料的光學和電子特性為何會發生變化的謎團。艱苦的測量顯示電流感應加熱使半導體晶體中的細胞變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化學教授Peidong Yang,說,這一觀察結果使研究小組能夠製造出第一個單晶鈣鈦礦二極體。
  • 鈣鈦礦材料的製備方法含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
    18)鈦酸鋇界面修飾層的鈣鈦礦材料陰極界面修飾層改善平面p-i-n型鈣鈦礦,有機/無機雜化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半導體材料描述:採用PCBM/C_(60)/LiF三層陰極界面修飾層(Cathode buffer layers,簡稱CBLs)來實現高性能的平面p-i-n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所製備的器件結構為:ITO/PEDOT:PSS/CH_3NH_3PbI_3-x
  • 《科學》刊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 工學院張青課題組在鈣鈦礦微型雷射器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鈣鈦礦材料作為一種直接帶隙半導體材料,因具有載流子遷移速率大、擴散長度長、吸收係數大、量子產率高等優點,使得其不僅在光伏領域具有優異的表現,在微納雷射器以及光電探測等領域也具有廣泛的應用。鈣鈦礦微型雷射器不僅具有極低的雷射閾值,同時工作波長調諧範圍可覆蓋近紅外到可見光。
  • 通過將鈣鈦礦沉積在氟化物界面上製成的高效發光二極體
    發光二極體(LED)是一種在電流流過時會發光的設備,傳統上是使用半導體材料製造的。另外,鈣鈦礦只能沉積在有限範圍的電荷傳輸材料上,這可能會限制其製造具有改進性能的LED的潛力。 劍橋大學和浙江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通過在稀薄的氟化鋰界面上沉積混合尺寸的鈣鈦礦來創建了高效的LED 。他們使用的製造策略(在《自然電子》最新一期的封面文章中概述)使LED具有出色的外部量子效率,同時還使鈣鈦礦能夠沉積在通常不兼容的材料上。
  • 物理所等高壓製備出發光磁性半導體
    磁性半導體具有特殊的磁電和磁光性質,是先進多功能自旋電子器件的重要候選材料。然而,大多數磁性半導體,如磁性離子摻雜的稀磁半導體以及EuO、CdCr2S4等非摻雜的本徵鐵磁半導體,均具有低於室溫的磁有序溫度,這限制了這類材料的潛在應用。
  • 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鈣鈦礦光電探測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該工作實現了單晶鈣鈦礦在半導體矽晶圓上的直接集成,並在此基礎上研製出了超快的光電探測器。此項工作對構建基於鈣鈦礦的新一代高速集成光電子器件具有重大意義。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作為一種新型的半導體光電材料,具有較長的載流子擴散長度、較高的載流子遷移率以及優異的光電轉化效率,在光電探測、能源器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等 實現滷化物鈣鈦礦材料最佳發光性能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呂旭傑課題組與美國西北大學教授Mercouri G Kanatzidis等人合作,通過調控晶格畸變實現了滷化物鈣鈦礦材料最佳發光性能。
  • NREL新紀錄:鈣鈦礦疊層效率24.16%,六結電池效率47.1%
    鈣鈦礦-CIGS疊層效率新紀錄疊層電池結合了兩種不同的半導體,這些半導體將光譜的不同部分轉換成電能。鈣鈦礦金屬滷化物主要使用光譜的可見光部分,而CIGS半導體則轉換紅外光。由銅,銦,鎵和硒組成的CIGS電池可以沉積為薄膜,總厚度僅為3-4微米。鈣鈦礦層更薄,僅為0.5微米。因此,由CIGS和鈣鈦礦製成的新型疊層太陽能電池厚度遠低於5微米,可用來生產柔性太陽能電池組件。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重「疊層」
    李永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利用一種新興的鈣鈦礦型的有機金屬滷化物半導體作為吸光材料,進行光電轉換的光伏器件。最近幾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得到快速發展,能量轉化效率已經超過25%,並且具有低成本溶液加工的優勢,擁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在潛在應用領域中,它的競爭對手是矽光伏電池。
  • 南科大開發出新型的層狀鈣鈦礦結構
    鈣鈦礦在潮溼、氧氣、高溫和光照下容易分解,因此構築穩定結構的鈣鈦礦已成為技術瓶頸。近年來,2D層狀鈣鈦礦比3D鈣鈦礦表現出更好的穩定性,但這種穩定性的提高是以犧牲效率為代價的。因此,如何在不犧牲效率的情況下提高穩定性是該研究領域的另一個挑戰。
  • 實現低電壓損耗的高效倒置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
    實現低電壓損耗的高效倒置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3:03:43 華中科技大學李忠安團隊開發了利用吡啶基無摻雜聚合物半導體實現低電壓損耗的高效倒置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策略。
  • ...Communications發表鹼性調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缺陷性質和結晶...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作為一種新興的光電半導體材料,因其諸多優異的光電特性和低廉的製造成本,而受到了世界範圍內的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從2009年至今,通過對鈣鈦礦材料性質、太陽能電池器件結構以及相關界面的不斷深入研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從3.8%提升到了23.7%。
  • 這種純無機鈣鈦礦「骨子錳」—新聞—科學網
    能不能試試讓錳作為鈣鈦礦結構中的骨架金屬呢? 文章第一作者、中山大學化學學院博士生魏俊華告訴記者,儘管二價錳離子是一種很好的發光中心,但錳在具有對稱中心的八面體中,同時存在宇稱禁阻和自旋禁阻躍遷,難以形成光生激子,因此錳基滷化物材料通常消光係數和發光效率都很低。 那麼,如何才能增強錳離子的發光效率以及錳基鈣鈦礦的光電性能呢?
  • 科學網—這種鈣鈦礦「骨子」裡很「錳」
    此前在相關應用中,錳主要是作為鉛基鈣鈦礦的摻雜劑,這類體系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證明了鈣鈦礦宿主中的光生激子可以有效地轉移到Mn2+摻雜劑中產生強的橙光發射。然而,摻雜量對發光性能的影響很大,作為雜質的Mn2+在鈣鈦礦晶體結構中的不確定分布以及多種有機配體的存在,使得對這類體系中電子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比較困難。 能不能試試讓錳作為鈣鈦礦結構中的骨架金屬呢?
  • 科學家發現了新型的半導體熵穩定材料
    最近,密西根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的研究人員利用熵來穩定新型的半導體材料,這種材料基於高熵硫族化物合金,這一發現為在功能應用中廣泛採用熵穩定半導體的方法。熵是一種量化材料無序程度的熱力學量,它已被用來通過以混合每種成分來合成從高熵金屬合金到熵穩定陶瓷的大量的新型材料。
  • 上海交大韓禮元、陳漢團隊在高效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塊研究...
    (BJ-GO)超薄納米片層,通過配位鍵鈍化鈣鈦礦表面鉛缺陷,通過緊湊的二維網絡在物理上抑制了滷素離子的遷移,從而保證了空穴傳輸層穩定的p型半導體性質與空穴提取及傳輸能力。圖1.可擴展BJ-GO薄膜表徵(a) 鈣鈦礦表面TEOS-GO、MPTES-GO和APTES-GO層示意圖;(b)其在鈣鈦礦表面的SEM圖像進一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