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劉沁予博士執筆,宋陽審校
今天國際私法推薦並介紹羅莎娜·巴努(Roxana Banu)博士所著的《十九世紀的國際私法視角》,該書由著名的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於2018年出版。本書於去年在一些學術群中進行過推薦,但是那時候的文本是不完全的拼接版,而且未做中文介紹,所以在獲得完美版後今天重新做一次重置版。
【作者介紹】
巴努博士目前在瑪麗皇后大學法學院國際私法講師,主講《法律與法律思想的歷史觀點》課程。她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獲得了法律科學博士(SJD)學位(我國國際私法泰鬥韓德培先生曾在同校獲得碩士學位),並在該大學獲得了2016年最佳畢業論文阿蘭·馬克斯(Alan Marks)獎章,本書就是在其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完成的。她擁有福特漢姆法學院(Fordham Law School)國際貿易和貿易法專業的法學碩士學位,獲得愛德華·J(Edward J.)和伊莉莎白·霍克(Elizabeth V. Hawk)獎。2016年,她的論文《一種關係女性主義的法律衝突方法》獲得了美國國際法學會國際私法獎。她的研究重點是國際私法、法律歷史和女權法學。
【本書內容】
每天,世界各地的法院都會審理涉及各種各樣的涉外的、解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案件:國際合同或事故、結婚、收養、涉及不同國籍或居住在不同司法管轄區的個人離婚等等。其中有些關係聽起來很不幸,但很常見,比如涉及居住在不同州的個人的一次小車禍。在其他情況下,風險更顯而易見。例如在發展中國家從事大規模採礦活動的跨國公司給當地居民造成嚴重的環境和健康問題。在當今這個相互聯繫極為緊密的世界上,我們的人際關係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脫離了純粹的國內背景,表現出與各個國家的聯繫。
正是在這個國家和跨國人際關係之間脆弱的邊界上,利害關係急劇增加。作為一種在跨國領域的人際關係,它似乎同時包含了關係中的個體的相關期望、他們與其他各種個人和社區的聯繫、受爭端影響的國家的利益和監管需求,以及更廣泛的概念個人間和國家間的國際正義。這使得人們很難理解,當這些不同的考慮因素導致不同的結果時,應該如何權衡或協調。這也使得將它們整合到一個一致的理論和方法論框架中變得尤為困難。
由於當代民族國家國內法和國際法的結構框架面臨深刻的挑戰,以及國家之外複雜形式的混合法律秩序的出現,導致了出現了對法律若干子領域法律秩序預設的系統性質疑。反過來,質疑又使人們對該領域本身的歷史性重新關注,轉向研究法律領域的史學,以便在全球和跨國法律時代重新審視其過去和現在的潛力。在憲法學、國際組織法和國際公法領域,歷史和理論作為一種在當代轉型中解決困惑的手段,已成為學術界關注和研究的重要對象。
本書通過重新審視國際私法的歷史編纂,為這些調查的廣度增添了一個可喜的新內容。該書重鑄了十九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中葉的一系列激烈的學術討論,討論的焦點是國際私法應該以個人還是國家為分析出發點來構建。國際私法處理的是人與人之間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國際私法關心的是國家的權益還是個人的權益?國際私法是對個人還是對國家「負責」?允許它們各自有什麼競爭空間?以國家或個人為參照點如何影響國際私法的技術和方法?巴努博士的根本關切是,當代國際私法是否適用於全球化條件下具體的人類生活所引起的人與人之間和相互關係間正義的複雜問題。她深深地挑戰了公認的史學對法律與社會發展的理解,即自由主義、個人主義、財產關係,以及提出國際私法很早就屈從於民族國家的邏輯。本書通過對令人印象深刻的法學家(一些著名而很多被遺忘的)理論學說的重新閱讀和語境化而重新規劃我們對當代的看法。在我們對公共和私人之間分歧的理解還未解決的時候,該書成為用來重建跨境司法關係工具的重要靈感來源。
國際私法的歷史一直是國際私法課程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但是現有的國際私法教材在這一領域的撰寫同質化嚴重,基本都以韓德培先生的相關著述為圭臬,本書的作者是國際私法嶄露頭角的新銳學者,在國際私法歷史的研究方面頗有創見。該專著的出版為十九世紀國際私法思想史的研究和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也帶來的新的觀點和視野,所以將該書隆重推薦給國內國際私法同行老師。
【本書目錄】
1、導言
A.歷史的過失
B.國家、個人和相互關係
C.歷史和學說
2、19世界以個人和國家為中心的觀點
A.導言
B.19世紀的前兩個巨人
C.法律衝突與主權衝突
D. Josephus Jitta
E.結論
3. 在19世紀的歐洲以個人和國家為中心的觀點
A.導言
B.薩維尼的「遺產」
C.普遍主義者的分歧
D.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
E.十九世紀後期英國國際私法學說中的主權與既得權
F.結論
4、追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相關國際關係主義觀點
A.導言
B.民族主義的各個方面
C.戰後對民族主義的批評
D.二戰之後歐洲大陸對國際私法的哲學辯論
E.二戰之後英國國際私法學說
F.對私人化傾向的批評
5、以個人為中心和以國家為中心的國際主義觀點
A.導言
B. Beale的既得權學說
C. Cook和Lorenzen的現實主義學說
D. Brainerd Currie
E. 反對Currie的個人中心論點
F.結論
6.承認、權利和合理的期望
A.導言
B.打破既得權利主張的所謂統一以獲得認可空間
C.個人主義的既得權理論
D.以國家為中心的國際主義觀點
E.相關國際主義學說
F.結論
7.合法性與自治
A.導言
B.合法權威——國家間司法框架
C.作為對利益分析方法論作出反應——Brilmayer的「消極權利」理論
D.國際關係主義觀點
E.結論
8.普遍性與統一性
A.導言
B.Gerhard Kegel
C.以個人為中心的直覺
D.利益法理學和關係國際主義
E.結論
9、結論
A.關係的同心圓
B.過去與現在之間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