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字功底,其實就是如何能夠更簡練、精準的用文字表達你的思想。
至於為什麼要提高?
因為表達能力關係著你連接這個世界的效率高低,而寫作是鍛鍊表達能力最快的方式之一。
用史蒂芬·平克的話說,寫作是把網狀的思考,用樹狀結構,體現在線性展開的語句裡。
網狀的思考和樹狀的結構,關乎思考的和邏輯,而線性的展開,就是文字的功勞。
應試教育告訴我們,寫作文就要多用典故,要講究文採,就像今年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樣。
但是如果那篇作文用在日常的表達中,就不是滿分,可能是零分了。
表達者的目的,是為了讓接受者,讓大多數接受者都能理解你要表達的觀點,這時候華麗的文採反而會太過抽象,不接地氣。
這時候需要追求的,反而是簡練、精準、直白。
那麼怎麼提高呢?其實提高文字功底的唯一方法就是多寫。
當然多寫也是有章法的,如果不得其法,即使你寫的再多,也只能在既有的水平上打轉,很難有所提高,甚至容易鞏固那些壞的文字習慣。
想要有進步,就得刻意練習。
而刻意練習的關鍵是要有及時反饋,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找個老師,找一個文字功底及其強大的老師來帶你。
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機會。
對於我們業餘愛好者來說,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學習富蘭克林——沒錯就是臨摹。
富蘭克林當年練習寫作,就是去報紙上臨摹寫的非常好的文章,臨摹是最快的進步方法,直接模仿各種寫作風格,然後研究他們的表達技巧,最後為自己所用。
當然臨摹並不是抄襲,而是先看一遍文章,知道了裡面網狀的思考,也知道了樹狀的結構。
然後自己去展開寫,寫完以後,和原作進行比較,看看自己差在哪裡?
在不斷的練習練習後,慢慢你就能知道厲害的作者文字功底裡的細功夫了,每一種不同的表達技巧,文字技巧,都能讓你進步一點點。
日積月累後,文字功底自然會有質的蛻變。
當然,這個方法有個壞處,就是當你看了一遍原作以後,很多思路和框架,甚至表達方法已經有了記憶,導致很多時候寫著寫著,被作者帶過去了。
所以我們可以換成——翻譯法,翻譯的好處就是原作者的思想和意思,甚至文字結構都是確定的,直接讓你回到詞和詞的關聯上。
找一篇簡單的英語文章,長度在1000個單詞以內,四級閱讀理解就行,生詞一定要少,1000詞中不認識的不要超過10個,句子結構也要簡單,沒有動輒幾十個單詞的長句。
最好99%以上都能看懂。
然後開始酌字酌句,忠實於作者意思,以通順和簡練為目標,用精準的文字把原文如實的編導清楚。
不追求華麗文字,也不追求複雜的句子結構,就是在符合漢語的語言習慣下,把文章翻譯出來。
最後,等翻譯完成後,自己先讀一遍。
文字是用來讀、用來聽的,而不是用來看的,只有讀的時候才能感覺到節奏和韻律是否和諧。
比如句子結構複雜,比如各種「的」字是否堆砌,多讀幾遍,問題自現。
熟練掌握上述方法後,就可以進階到下個階段——開始翻譯感興趣的外國文了,最好選那種已經有了公認優秀譯本的作品。
然後翻譯完一章,就找最優秀的譯本去對照一遍。
能翻譯外國文學作品的人,都是行業內文字功底深厚的大師, 你每一次對照其實就是大師一次耳提面命的教導。
當你發現自己某些句子和大師不相上下,甚至更好時,恭喜你,文字功底大成了!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