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TONE
從印度海軍航母"維克拉瑪蒂亞"號在返航時起火開始,印度海軍似乎就有"火魔上身"的徵兆:先是從俄羅斯大修後返回的"基洛"級潛艇指揮艙內起火,隨後同在孟買的馬扎岡出造船廠也不甘示弱,於近日火燒了印度海軍在建的最新銳P15B型驅逐艦首艦"維沙卡帕特南"。
毋庸置疑的是,這些火災已經極大影響了印度海軍的正常運行和裝備換代。當然,比起這些表象,火災背後的細節才更能說明印度海軍的"頑疾"究竟何在。
圖為下水儀式上的P15B型驅逐艦首艦"維沙卡帕特南"。該艦下水至今已2年有餘。
從近年以來,印度海軍參與國際聯合演習交流,乃至於艦艇對公眾開放等活動的頻率已經愈加頻繁,但在光鮮的印度海軍艦艇,乃至於自信的印度海軍官兵背後,各國海軍艦官兵和各國愛好者看到的並不是整潔的艦內風景。
恰恰相反,雜亂乃至隨意成了貫徹印度海軍艦艇內部空間的唯一主題。可燃氣體和易燃氣體的管道缺乏防護,消防管道標準不一致成為"廢管",電線和易燃物親密接觸之類的場景隨處可見,隱患之大一言難盡。
圖為印度海軍艦船上的例行損管訓練,比起訓練更像是在作秀。注意無保護且雜亂無章的管線。
而在海面上承受波浪的搖動時,這些在岸上看似安全無虞的隱患就難免一個接一個地爆發出來,若不加以及時處理就會成為致命的火災……換句話說,再加上印度海軍在人員教育和訓練層面上的不重視,印度海軍艦艇接二連三"過火"屬實不冤。
不過,和印度海軍現役艦艇頻繁發生安全事故不同,在船廠內的各種事故就難免有點出乎"意外"的範疇,其中細節更加令人匪夷所思。
圖為同樣在馬扎岡船廠建造的印度海軍新型常規潛艇,該艇已經被檢出不符交付規範。
從本次"維沙卡帕特南"號驅逐艦的事故細節來看,該艦已經有兩層甲板過火,火災的規模也僅次於印度規定的最高等級(4級),以至於孟買當地消防部門出動了超過10臺消防車輛才撲滅明火。
但和這起火災的規模不相符的是,馬扎岡船廠幾乎是在未經評估的前提下就宣稱"火災將不會影響驅逐艦的交付安排",如此草率的一口咬定難免讓人感到蹊蹺——該艦在此之前已經拖延了兩次交付節點,距離2021年的交付大限更只剩下不到2年。
圖為P15A"加爾各答"型驅逐艦前臉。各型現代化設備以極高密度在艦上布置。
從進口武器、航電等先進設備的數量和密度來看,P15B型驅逐艦都比其原型P15A型驅逐艦更進一步,當屬印度海軍各型艦艇內的佼佼者,而這些設備的價格也就難免讓某些人為之眼紅。
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場大火無疑是最好的"平帳"武器:通過火災不僅可以把設備和武器帶來的空缺掩蓋,還可以順理成章地把空缺編列到新的採購預算裡,當真是做得"天衣無縫"。
圖為最終倒塌的GRSE船廠龍門吊,該廠的護衛艦生產迄今沒有恢復。
面對外界的質疑,驕傲的印度人也很有可能會拋出"蓄意破壞"的結論,以此來為船廠方面的安全漠視,乃至是某些人的私慾"埋單"。但毋庸置疑的是,"蓄意破壞"這個結論也一樣說不通:若真有人要鐵了心把印度海軍的造艦事業攪黃,弄出護衛艦船塢內傾覆、龍門吊倒塌壓扁在建艦船之類大笑話的印度人恐怕要面臨更加慘重的損失,哪裡會是一場大火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