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開始說謊後,父母應該感到不安嗎?
很有可能,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說是的。我們都相信誠實是一種道德品德,我們也試圖將這種信念灌輸給我們的孩子。經典的道德故比如《狼來了》和《匹諾曹》,都說明了不誠實的危險,那些撒謊太多的孩子,或者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撒謊的孩子,通常被視為發育異常,為以後的生活帶來麻煩,甚至人品不好。
但研究表明,事實恰恰相反。撒謊不僅是正常的,它也是智慧的象徵。
研究發現,兒童早在兩歲時就發現說謊。在一個實驗中,當研究人員假裝離開房間時,孩子們被要求不要偷看藏在他們後面的玩具。幾分鐘後,研究人員回來問孩子是否偷看了。
這個實驗是由發展心理學家麥可劉易斯設計的,以各種形式對數百名兒童進行了實驗,得出了兩項一致的結論。第一,絕大多數孩子會在獨處的幾秒鐘內偷看玩具。第二天,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此撒謊。無論性別、種族或家庭宗教信仰,至少有三分之一的2歲兒童、一半的3歲兒童和80%以上的4歲及4歲以上兒童會否認他們的罪行。
孩子們也非常擅長撒謊。在一系列研究表明沒有一個成年人(甚至孩子的父母)能夠始終分辨出小孩的謊言。
為什麼有些孩子比其他人更早開始撒謊?是什麼將他們與誠實的同齡人區分開來?簡而言之,他們更聰明。
劉易斯教授發現,那些謊稱偷看玩具的學步兒童比沒有偷看玩具的兒童語言智商高10分。(當然那些從一開始就不偷看玩具的孩子實際上是所有孩子中最聰明的,但他們是罕見的)。
其他研究已經表明,說謊的孩子有更好的「執行能力」以及提高能力通過別人的眼睛看世界,認知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稱為「心理理論。(神奇的是: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其特徵是較弱的執行功能的兒童,以及患有譜系障礙如自閉症,其特徵是思維理論缺陷的兒童,都很難說謊。)根據最近對學齡前兒童的研究,年輕的說謊者甚至更善於社交,適應能力更強。
心理學家李康(Kang Lee)研究兒童的欺騙行為已有20多年,他喜歡告訴父母,如果他們發現自己的孩子在2歲或3歲時撒謊,他們應該慶祝一下。但是如果你的孩子落後了,也不用擔心,家長通過各種互動遊戲和角色扮演練習來訓練孩子們的執行能力和心智理論,孩子適當的撒謊可以提高他們在執行能力和心智理論測試中的得分。換句話說,說謊對你的大腦有好處。
對於父母們來說,這些發現肯定很讓人崩潰,我們希望孩子聰明,但是絕不希望他品質不好。但多半孩子撒謊都是在為自己的安全或者社交,我們最擔心就是孩子品行不好在偷竊或者一些不好品質上說謊,這種情況我們如何讓孩子誠實呢?
總的來說,胡蘿蔔比大棒更有效。研究表明,像打屁股這樣的嚴厲懲罰對阻止說謊幾乎不起作用,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在一項研究中,對兩個教育理念不同的學校調查發現:一個採用高度等懲罰性措施體罰學生紀律,另一個喜歡更緩和的方法如口頭批評和去校長辦公室。酷愛體罰的學校學生不僅更容易說謊,而且也更擅長撒謊。
同時,目睹他人因誠實而受到讚揚,例如:「如果你說實話,我會非常高興。一個簡單的承諾就可以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多項研究表明,16歲的孩子在發誓說真話後,對自己和他人的錯誤行為撒謊的可能性更小。如果孩子們承諾不偷看,研究人員不在房間時,他們偷看玩具的可能性就會降低。研究發現哪怕僅僅是保證一個口頭協議「我會說實話」都能達到目的。在嬰兒期結束時,孩子們似乎已經掌握了對他人做出口頭承諾的重要性。
至於那些關於童年的道德故事,你可能想要跳過那些更不祥的故事。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給孩子們讀一些關於欺騙的危險的故事,比如《狼來了》和《匹諾曹》,並不能阻止他們說謊。相反,讀一些說真話得到認可的故事,確實會減少減少了謊言,儘管是在一定程度上。培養誠實行為的關鍵是傳遞積極的信息,強調誠實的好處,而不是欺騙的壞處。
當然還有一個這樣有的實驗,你也可以付錢讓孩子誠實。在一項涉及5- 6歲兒童的研究中,李教授和他的同事們給說出錯誤行為真相的人給予經濟激勵。撒謊能掙到2美元,而坦白能掙到8美元。研究的問題是:真相的代價是多少?
當誠實沒有回報時,五分之四的孩子會選擇撒謊。
當獎金增加到2美元時,這個數字幾乎沒有變化。
但是當誠實的報酬是謊言的1.5倍時(僅僅變成3美元),孩子天平就偏向於真相。
換句話說,誠實是可以買到的,但代價很高。並且研究發現:絕對的錢數量是無關緊要的,重要的是相對價值,可以說是誠實與不誠實的匯率。
這回家長是不是覺得孩子們的撒謊的決定是非常有策略的,孩子們也在考慮比例,確實是聰明的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