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孩子在家裡歇了大半年,終於馬上要開學了,內心真的歡呼雀躍。而相比去年第一次上幼兒園,我家大寶竟然滿懷欣喜地說出了期待二字,讓我心裡的石頭頓時放下了。
記得去年大寶上幼兒園的時候正好三歲,而我家二寶也才剛出生,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大寶要同時面臨「失去媽媽」和「離開家」這兩個難以接受的事實,精神一度崩潰,每天都在哭鬧中度過,作為母親的我,心裡比她更難過,好在孩子一點一點在進步,直到現在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所以,突然想寫這麼一篇文章,給同樣處於入園焦慮期的父母一點建議,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以下是孩子在幼兒園最常見問題匯總,這些問題你家孩子會出現嗎?
送孩子上幼兒園的父母都會感同身受,每天送孩子上幼兒園就像打仗一樣,孩子可以從家一路哭到幼兒園門口,感覺和父母「生離死別」一樣,弄得父母焦慮不堪。
其實,孩子上幼兒園都會經歷哭鬧的過程,只不過每個孩子持續的時間長短不一樣。父母要理解孩子面對分離產生的恐懼,同時要幫助孩子儘早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面對孩子哭鬧,父母要有一個理智的態度,不要表現出過分心疼,也不要表現出過分冷漠。只有用理智的態度面對孩子,才能幫助孩子逐漸走出焦慮。
解決方法:多給予孩子耐心和陪伴
有的家長每次送孩子到幼兒園準備離去時,總能聽到孩子無聲地抽泣,這樣父母很是心疼。有的孩子甚至會在幼兒園一整天都不開心,還會一步不離的跟著老師,這是因為孩子對周圍的環境沒有建立起安全感導致的。
孩子缺乏安全感和依賴父母這是非常正常的一種現象,包括上幼兒園哭鬧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
周圍環境是否安全,對於成人來說一般會靠理性去判斷,但對於一個三歲的孩子來說,陌生的環境只會讓他感到神經緊張,所以這個時候父母要儘可能給孩子愛,多帶孩子熟悉新環境,讓孩子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安慰。
當孩子因為陌生環境而沒有安全感,是父母不應該對孩子表現出不滿的情緒,更不應該不耐煩的對孩子說:「有什麼好怕的?」而是應該教會孩子怎麼做才不會害怕。孩子的情緒會伴隨著父母情緒而產生變化,若父母情緒不對,孩子就會感到很委屈,認為父母不再愛他了,所以當孩子哭鬧時,不要去否定孩子的情緒,多去理解孩子、關愛孩子,才能幫助孩子驅散內心真正的委屈。
很稀奇的是我家大寶休息了大半年,竟然沒怎麼生病,可一去幼兒園,就會接二連三的發燒感冒,那麼孩子上幼兒園總生病,父母該怎麼辦?
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容易生病,除了跟孩子體弱多病的生理因素有關之外,還與孩子神經發育不成熟有著很大的關係。
入園的孩子正處於植物性神經系統不穩定時期,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就會出現情緒波動、神經功能紊亂等現象。對於孩子來說,幼兒園是一個新的環境,還是會因此缺乏安全感,從而出現一些軀體症狀,比如:嘔吐、腹瀉、發燒、頭疼、睡眠驚嚇等等。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在家裡很好,但一上幼兒園就愛得病的原因。
除此之外,孩子由於年齡小抵抗力比較弱,再加上幼兒園共同生活的孩子有很多,如果有一個孩子生病了,就會出現交叉感染現象。那麼,有的父母就會很焦慮,孩子生病了就要趕緊接回家嗎?其實不需要,適度讓孩子感染疾病,其實對免疫系統的強化有鞏固作用,可以幫助孩子增加抵抗力,逐漸改善身體素質。
解決方法:
1.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很多父母喜歡熬夜,晚睡晚起,孩子跟著父母也形成這種晝夜顛倒的生活習慣,但時間一長孩子抵抗力就會下降,經常會出現感冒發燒的情況。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身體健康不生病,就讓他養成一個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除此之外在生活中也要讓孩子注意個人衛生,讓孩子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衛生習慣;還要讓孩子多喝水,如果孩子飲水量不足就會產生內熱,稍不注意就可能會生病。
2.孩子生病等完全康復後再上學
幼兒園裡的孩子比較多,會容易出現交叉感染的現象,一旦發現孩子生病,要把情況及時告訴老師,有的家長看見孩子病了,就會把孩子接回家打針吃藥,過後看見孩子好轉了就趕緊送到幼兒園,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
如果孩子的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就會導致二次感染。所以父母一定要等孩子痊癒之後,再送孩子去幼兒園,以免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3.均衡孩子的飲食
孩子飲食不當,長期吃油炸食品會導致積食的情況發生。那麼積食就會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所以父母一定要培養好孩子的飲食習慣,遵循早餐吃得飽、午餐吃得好、晚餐吃得少的原則,這樣孩子一定會少生病的。
有的孩子性格內向,只會「窩裡橫」,出門就特別乖。其實這種膽小的性格是不利於和同學進行交往的,容易導致在幼兒園不合群、適應能力差、信心不足等。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變得勇敢起來呢?
解決方法:
1.父母要學會放手
有的孩子膽小,是因為家長的過度限制和保護造成的。比如:害怕孩子受傷,不讓孩子玩滑梯;害怕孩子吃東西燙到,便每一頓飯都主動餵孩子;害怕孩子哭鬧,便什麼要求都答應孩子……
在這種過度保護之下,孩子已經習慣父母營造的「安全舒適圈」,從而不願意走出來。就算看到小朋友在玩耍,雖然羨慕卻不敢上前打招呼,對於陌生人更是躲得遠遠的。
所以為了孩子的將來著想,父母要放手給孩子嘗試的機會,父母讓孩子明白孩子某些看起來很危險的行為,其實是他們在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所以父母一定要放平心態,給孩子提供大膽嘗試的機會,才能讓孩子切身體會到真實的世界。
2.多去鼓勵和肯定孩子
膽小的孩子往往自信心不足,父母要多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及時鼓勵孩子的長處和優點,對於孩子的缺點則不要過於緊張。
除此之外父母還要告訴孩子,如果在公開場合感到緊張時要悄悄告訴自己:「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這些陌生人跟熟人一樣,並沒有惡意。」用這種自我暗示的方式可以減輕孩子的害羞心理,讓孩子突破講話、交際困難的阻力,從而克服害羞的心理障礙。
3.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
很多性格軟弱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會處於被動的位置,這類型孩子喜歡在一旁默默的關注別人而不喜歡參與其中。父母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帶他去接觸同齡人,多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平時要鼓勵孩子結交新朋友,在公眾場合要表達出自己的需求,慢慢地孩子就會邁出心裡的那道坎。
4.孩子真的被欺負,家長要冷靜處理
如果孩子在幼兒園真的受到別人的欺負,家長不要一味的進行妥協和退讓,而是應該分析具體情況,用靈活多變的方式來處理問題。
但一般孩子都不願意主動和家長表達自己被欺負了,所以父母一定要,平時多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有異常反應,可以通過以下情況來進行判斷:
第一,孩子身上是否有瘀傷。若家長發現孩子身上的傷痕反常或者數量過多,那麼就要找原因了;第二,觀察孩子的衣服是否有不正常的破損。如果孩子的衣服經常被撕壞,那很有可能是身體受到侵犯,家長需要多注意;第三,孩子是否表達自己身體部位疼痛。如果孩子經常說自己肚子疼頭疼,排除生病的可能,那麼很大部分原因是受到欺負了,受到欺負的孩子會以逃學為藉口來躲避,這就需要家長花心思來調解孩子為什麼不願意上幼兒園了。
更重要的是,當孩子在幼兒園遭到他人侵犯時,一定要告訴孩子學會保護好自己。如果別人伸手打孩子,要教孩子保護好身體的重要部位,不要被打到頭部,如果遇到侵犯者手持傷害性的武器,一定要學會逃跑,向老師求助。
很多孩子都是家裡的寵兒,認為什麼事情都應該得到滿足。家長的一味退讓,會讓孩子覺得「誰都應該聽我的」。但當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這種特殊優待就會消失,孩子就會感到不適應,當他們繼續用霸道的方式在幼兒園和別的孩子進行交往時,就會產生矛盾和爭執,這就會導致孩子心生挫敗感,出現不願意上幼兒園的情況。
解決方法:
1.適當「冷落」孩子
在家裡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冷落」,讓孩子明白無理取鬧是沒有用的。如果孩子持續哭鬧,家長可以把孩子放在一個安靜的無人區域中,對孩子的哭鬧行為不予理睬,等孩子情緒穩定之後,再和孩子進行溝通。要明確告訴孩子錯在哪裡,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哪些是不恰當的。
2.幫孩子建立分享的意識
在分享食物的時候,可以把一份食物分成幾份,讓孩子給家庭成員每人一份,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逐漸明白分享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孩子喜歡別人的玩具,父母可以讓孩子帶上自己的物品進行交換,在分享中孩子就學會了謙讓,以此來逐漸改變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逐步樹立健康的自我。
結語:
孩子上幼兒園,父母比孩子更焦慮。但我們要深刻地明白,上幼兒園是孩子邁向社會的第一步,我們作為父母,牽著孩子上學的手要更加堅定而充滿力量,這樣才能在心理帶給孩子安全感。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你要成為這樣的人。對孩子學會放手,父母不焦慮,孩子才能更好地長大。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上幼兒園焦慮嗎?歡迎留言進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