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後,是不是有點兒想念大姨媽了呢?產後月經是這樣的:寶寶吃母乳的時間長,產後第一次月經就來得遲。反之,如果寶寶吃奶粉,那麼坐完月子就可能來月經。
產後月經與母乳餵養有什麼關係呢?
月經,俗稱大姨媽。
如果沒有懷孕,大姨媽每月都會向你報導。一個月經周期在28天±7天屬於正常,來月經了就表示你沒懷孕,黃體撤退了,子宮內膜功能層崩潰脫落引起見紅,這就是月經。
那麼黃體是排卵之後形成的,而排卵之前主要看雌激素的變化。卵泡剛發育雌激素較低,卵子發育成熟了,卵泡分泌大量雌激素,在排卵之前蹭蹭蹭地往上漲,這就表示即將排卵。
卵子排出後,卵泡壁坍塌形成了月經黃體。如果在排卵期圓房精卵相遇了,那麼月經黃體變成妊娠黃體,這就叫孕酮。孕酮又刺激雌激素上升,並共同作用乳腺細胞,使得乳房變大顏色加深。
乳房要生產母乳,主要依賴於泌乳素和催產素。沒有這倆玩意,寶寶就吃不上奶。懷孕期間雌激素孕激素水平較高,壓制泌乳素和催產素,以避免誘發宮縮引起早產或流產。直到分娩之後雌孕激素下降,泌乳素和催產素上升,在寶寶吸吮的作用下母乳開始分泌。
產後堅持母乳餵養,泌乳素水平一高,那麼懷孕的可能性就很小。同時催產素(也叫縮宮素)胡蹦亂跳的,胚胎也不利於著床。所以餵奶時間越長,雌激素水平又低月經就會推遲。
反過來說,如果母乳餵養頻率較低(正常寶寶6個月內母乳餵養每天不少於8次),那麼母乳的分泌量減少,腦垂體對催產素和泌乳素的分泌量減少,那麼就會提前恢復排卵和月經。
所以產後第一次月經與母乳餵養的頻率和時間長短有關。寶寶吃奶時間長,奶量大,那麼產後第一次月經就會大大延遲;反之,那麼月經就會來得早。所以產後第一次月經區別很大,有的寶媽隔一年才來月經,有的人坐完月子就來。
希望以上內容能幫助大家了解產後月經與母乳餵養的關係,如果還有其它問題請留言。下一話題再見!